無論是大商場還是小商鋪,皮包商家言必稱「頭層皮」
晚報 何雯亞 現場圖片
□晚報記者 茅冠雋 祝玲 報導
「店主反覆強調包是用所謂『頭層牛皮』製造而成,但我收到貨之後拿到三家皮具專櫃去鑑定,結果都是假的,皮包為合成皮製成。」日前,市民張小姐致電本報114新聞熱線,反映她在購買皮包時被商家忽悠了。
記者發現,無論皮包價格高低、質地貴賤,很多商家在消費者對皮質提出質疑時,都會信誓旦旦地表示皮包由「頭層牛皮」製成,而事實上,其中不少包的皮質都是「二層牛皮」。業內人士提醒說,此二者可以從紋路、彈性和氣味等方面加以鑑別,消費者切莫上當。
【讀者投訴】
「頭層牛皮」包有刺鼻味
上周,市民張小姐在某購物網站上選購了一款手工牛皮女士肩包。「跟店主溝通時,店主反覆強調皮包由『頭層牛皮』製作而成。 」張小姐花400多元購買了這款肩包。
然而,收到貨物後張小姐卻感到不對。「皮包表面的紋路看上去非常不自然,而且聞上去有刺鼻的膠味。用手輕輕研磨包的表皮,皮就會分成幾層,皮包內壁的絨毛明顯是貼上去的。」張小姐將皮包拿到三家皮具專櫃去鑑定,得到的鑑定結論一致:皮包質地並非「頭層牛皮」,而是合成皮無疑。 「如果是合成皮的話,根本就不值這個價了。 」張小姐懊惱地告訴記者,這時她才知道自己被店主「忽悠」了。
「我認為『頭層牛皮』的質量比較好,但也不知道具體好在哪裡,怎麼鑑別。 」張小姐在網上查了一下「頭層牛皮」的定義,這才發現自己所購的包的確不是「頭層牛皮」應有的質量。
隨後張小姐開始和店家交涉。「一開始,店主一個勁兒地喊冤,咬定這個包是『頭層牛皮』所製成。」張小姐據理力爭,將網上自己查到的「頭層牛皮」相關特性以及自己所購皮包的特點一一分析給店主聽,店主這才最終被迫改口,承認皮包是合成皮所制,並答應退貨。 「雖然我最後得到了退貨處理,但不少消費者對何謂『頭層牛皮』並無概念,一切都任憑店家胡侃,恐怕還會有消費者被忽悠。 」張小姐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
商家言必稱「頭層牛皮」
根據張小姐反映的情況,記者來到本市多處售賣皮包的商場進行調查。記者發現,無論是大商場還是小商鋪,無論是價格上千、上萬元的皮包還是幾十、幾百元一隻的「便宜貨」,商家在售賣時,都喜歡稱自己所售賣皮包為「頭層牛皮」製成。
10月12日下午,記者在南京東路上一家知名皮包店內詢問包的皮質情況。該店內皮包售價皆較貴,最貴的女士背包價格上萬。店員告訴記者,商店內所有牛皮包皆為「頭層牛皮」所製造。「頭層牛皮是加工工序上第一道牛皮,質量最好,皮質最完整,和人造皮革以及合成皮有本質的區別。 」
隨後,記者來到七浦路一家皮具箱包商場內進行採訪,發現此處絕大多數商鋪所售皮包的價格都在千元以內,公文包、女士肩包售價以200元-500元為最多。記者分別在四家商鋪內各隨機挑選了兩個皮包詢問店主皮質,非常巧合的是,四個店主也都毫不猶豫地回答,包的皮質為「頭層牛皮」。
一個店主信誓旦旦地告訴記者:「我們店裡『頭層牛皮』包賣得很便宜,比大商場專櫃裡買的要便宜一半,這不是質量問題,是進貨渠道不同所致,你無需擔心。 」
【業內人士】
買家要認清「二層牛皮」
既然都是「頭層牛皮」,為何價格相差懸殊?針對此事,記者採訪了一位皮具行業相關人士吳先生。
「一般的牛皮可以分幾層,最外面的那層,就是頭層。」吳先生說,頭層牛皮質感最好,而且具有抗拉伸性和透氣性,是製作上等皮具的原材料。
「但如今,商家到處都打『頭層牛皮』的旗號,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頭層牛皮』。現在科技非常發達,廠家會將一些牛皮的邊角料打碎,加入聚乙烯材料重新貼合而製成皮革。這種皮革叫『二層牛皮』,並不是牛身上的原皮,耐穿性和透氣性也不如 『頭層牛皮』。」而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所謂「頭層牛皮包」價格只買幾十、幾百元的原因。
「如今『二層牛皮』包的製作工藝已非常純熟,足以以假亂真。 」吳先生說,但個別商家在銷售時,並不告知消費者詳情,而是用一些皮革產品冒充皮質產品。
吳先生說,市民拿到一件皮質產品時,先看看它是否有頭層牛皮應該有的不規則的紋路,毛孔,光澤等。其次,頭層皮的表面用手指撫摸過後的感覺是很滑爽的,彈性非常好(硬牛皮除外),而人造革的味道有類似塑料的刺激性氣味,真皮的味道比較特殊,但絕對沒有塑料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