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萬聖節來了#大家好!歡迎來聽胡謅聊文化。今天是10月31日,明天萬聖節,今夜就是萬聖節終最快樂的時光——萬聖節前夜。大家可以化妝成自己喜愛的鬼怪或動漫形象,出門大肆嗨皮一番,在今夜來臨之前,這3件事你應該了解,尤其是最後一件,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應該銘記。
一、什麼是萬聖節?
什麼是萬聖節?在多數人的認識中,萬聖節是一個來自西方的節日,是外國的「鬼節」,人們在這一天可以舉辦化裝舞會,提著南瓜燈,四處遊玩,但是萬聖節最初的樣子並不是這樣,它的英文名字應該是All Saints' Day,而我們經常說的Halloween是萬聖節前夜的意思。
在2000多年前的歐洲,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位了天下聖徒之日,意味慶祝在天的全體聖人,後來凱爾特人把這一天提前了,並形成了扮鬼嚇鬼的習俗,本意是為了防止這一天回歸的魂靈借體重生,把他們嚇走。
另外,古代高盧、不列顛和愛爾蘭,這兩天是德魯伊德祭司讚美秋天的節日,他們認為在這一天,死神會把當年死去的魂靈集合到一起,懲罰惡鬼,而古羅馬人在這一天會致敬他們的波莫娜女神(果樹之神),所以有吃蘋果的習俗。
現在的萬聖節,是這些古老節日的融合體,但是從性質上來說,已經變味了,變成了類似於狂歡節一樣的存在,人們在這一天會舉行舞會,互相戲耍嚇唬對方,惡作劇和糖果南瓜也成了新時代萬聖節的代名詞。
二、萬聖節的4個大眾習俗
第一個毫無疑問就是化妝舞會了,經典形象就是女巫造型——高帽、掃碼、長鼻、南瓜燈。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世界各地文化的融合,現在的萬聖節化妝晚會不僅僅是鬼怪裝扮的舞臺,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其他形象進行裝扮,比如哈利波特、綠巨人、無臉男等等,在中國,還有扮作黑白無常的可愛傢伙。
第二個就是「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小孩子們在這一天是非常快樂的,除了可以化妝成喜愛的卡通形象,還可以去各家各戶要糖吃,家長們也不會在這一天禁止他們食用糖果。
第三個是萬聖節遊戲「咬蘋果」,在一個盆子中裝滿水,然後放進去一個蘋果,參與遊戲的孩子們被禁止使用雙手,誰能用嘴先咬到這個蘋果,誰就是遊戲的勝利者,對於孩子們來說,獲得第一個喜悅無可替代。
第四個就是南瓜了,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在家裡準備一些南瓜燈,也會做一些南瓜類的食物,比如南瓜糕、南瓜派等等,南瓜燈也是人們化妝舞會的道具之一。
三、中國三大「鬼節」
作為炎黃子孫,在快樂愉悅的過萬聖節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們華夏文化的傳統節日,在我國,有三大「鬼節」——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另有一說「四大鬼節」,第四個是上巳節,上巳節也有祭祀的習俗)
人們在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會祭祀先祖,懷緬先人,它們體現的,是我國傳統的孝道與感恩之情,隨著洋節的湧入和西方文化的衝擊,我國傳統節日日趨衰落,比如前文提到的「上巳節」幾乎已經銷聲匿跡,只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還有著過上巳節的習慣。
寒衣節的情況也不是很妙,在南方,這個節日很少被提及,只在我國北方還算可以,中元節也叫「盂蘭盆節」,因為佛教的關係,情況較另外兩個要好上很多,很多人都知道「七月半」的故事。目前,傳承最好、傳播範圍最廣的要屬清明節了,我國將清明節列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會放小長假,同時還是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結語: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在接受西方文化,愉悅放鬆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本土節日,希望大家讀完此文能對中國的「鬼節」有一些了解,也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盡一分力。
萬聖節隨想:外國鬼來中國過節,商家大賺特賺,傳統節日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