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果然是追星的好時候,大大小小的頒獎禮真不少。
這不,昨天第一屆騰訊音樂娛樂盛典在澳門舉辦,看點滿滿:什麼TFBOYS周年後再合體表演啦,什麼張靚穎頒獎感言是全場大合唱啦……圍觀全程的小妹,可謂是過足了眼福和耳福。
主辦方是騰訊,又聯合了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幾大市場主流音樂軟體,同時還有粉絲投票的環節,看上去是權威又盛大。
然而在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金曲榜單後,小妹恨不得立刻收回「權威」這句話。
來品品這份名單,如果你是一名抖音忠實用戶,那麼你肯定特別熟悉,畢竟10首金曲裡,有9首都是今年抖音大熱bgm。
「說不痛苦那是假的,畢竟我的心也是肉做的,你離開時我心裡的彩虹,就變成灰色……」 「 往後餘生, 風雪是你,平淡是你,清貧也是你……」 再加上陳雪凝現場演唱《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小妹差點兒以為,是不是誤入了什麼大型抖音K歌現場。
10首金曲裡,比較眼熟的歌手是胡夏和鬱可唯,他們演唱了《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同名主題曲《知否知否》。 另一首眼熟的歌曲則是,《那女孩對我說》,可這明明是2005年黃義達的作品,為何今年換了一個演唱者又獲獎了呢? 反覆看啊反覆看,小妹最終忍不住和網友嘆了一口氣:我們的樂壇,只剩下網紅神曲了嗎?
就連音樂業內龍頭老大評選出來的榜單,都難以讓人信服……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那麼問題來了,有數據且有公信力的榜單,都去哪兒了呢? 有數據顯示,在傳統唱片行業興盛的那些年,以榜單為重的音樂頒獎典禮曾多達2000餘個:中國歌曲排行榜、東方音樂榜、音樂風雲榜、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都曾風靡一時。
榜單雖多,但是真實性卻很高。只要是上榜的歌曲,你大可以放心收聽,絕對不會踩雷。
是什麼時候,我們開始不聽這些榜上有名的歌曲了呢? 從2017年,國內某不知名女團,力壓人氣正當紅的EXO,拿下音悅臺團體人氣獎; 再到2019年,吳亦凡美國出歌,數據被質疑造假後遭清算,從榜首掉到100名...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流量與數據的那一套也開始入侵了音樂圈。好音樂的判定標準,從人們的耳朵,變成了人們的錢包。
在QQ音樂中,唱片被劃分為了「殿堂級」「鑽石」「白金」等分類,從字面上來看,能用這種重量級詞彙形容的歌曲,一定是好歌吧?
然鵝,在他們的恆定標準下,殿堂金鑽=1500萬,鑽石=500萬,白金=100萬。只要你有錢,扔出個5000萬,給個最高等級的「殿堂史詩」級也不在話下。
粉絲為了給偶像做數據,公司為了歌手成績好看,明明是更加良好的競爭,卻逐漸變了味。歌曲的含金量,成為真正的含「金」量...
每每看到粉絲大字報裡寫著,幾分鐘專輯銷量破XX張、銷售金額破XX萬時,小妹都忍不住發問,百萬張數字專輯裡,又有多少是來自願意聽歌的路人貢獻呢?
去年,亞洲新歌榜公布的年度十大金曲裡,因為上榜的基本是TFBOYS、黃子韜、鹿晗這樣的流量歌手,就曾被拿來和2005年度十大金曲對比,質疑榜單缺乏公信力。
根據該榜單的評分標準,播放一次只有1分,可若是花1塊錢,就是20分,相當於20次播放,或者是2次分享。
換言之,誰有錢,誰上榜的可能性就更大。
粉絲稱,這是實至名歸,因為他們很火。對於這個回答,小妹啞口無言,卻也無法做出否認。
作為流量來說,他們擔得起。但是對於流行音樂來說,卻要先打上一個問號。
再回顧昨日騰訊的金曲榜單裡的十首歌曲,幾乎被抖音神曲包攬。
不可否認,抖音是時下最流行的軟體,那麼,流行軟體的產物就一定是流行嗎?
也不一定,它同樣也是在靠流量說話。
人們從主動聽歌,變成了被動聽歌;
榜單從原創上榜,變成了翻唱拿獎...
作品從流行音樂,變成了流量音樂...
當流量成為了絕大多數歌曲的判定標準,買榜、金錢battle現象頻發,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榜單的公信力,又還剩幾分呢?
所謂的音樂榜單,更像是粉圈內部自娛自樂的產物罷了。
另一方面,好音樂越來越少,也是華語樂壇被認定為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
回望過去的40年,如果以10年作為一個分界線的話,那麼,每個十年都有能讓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
1983年,鄧麗君帶著流行音樂來了,一首《漫步人生路》,在流行了幾千年的戲曲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任時光匆匆流去,只要聽到「鄧麗君」三個字,就可以喚起過去的記憶。
這一年的香港,還是張國榮和譚詠麟的天下。 譚詠麟推出了愛情三部曲《愛的根源》《霧之戀》《愛情陷阱》,《風繼續吹》則讓張國榮一夜成名,「過去多少快樂記憶,何妨與你一起去追」。
1986年,崔健背著把破吉他,跳上工體舞臺,臺下觀眾靜悄悄,臺上只有他在嘶吼著,「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就這樣,中國搖滾被一首《一無所有》給吼了出來。
1987年,費翔登上了春晚舞臺,一身火紅色服裝外加爆炸頭,《冬天裡的一把火》一夜之間以燎原之勢,火遍中國。
同年,浪子王傑唱了首《一場遊戲一場夢》。與他形成「雙雄對峙」局面的,則是齊秦。他用《大約在冬季》唱出了戀人的離別不舍,愛情的力量總是強大又酸澀。
在80年代的尾巴,張雨生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唱出了多少無畏的年輕人雖然彷徨, 但卻對未來始終充滿著希望。
八九十年代交替之際,大陸與港臺之間的分界線逐漸明顯。
也是1990年,Beyond憑藉《光輝歲月》拿下了第8屆十大勁歌金曲獎,與《海闊天空》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神曲。
1991年,被譽為「華人團體偶像鼻祖」的小虎隊成立後,接連發行了《愛》《青蘋果樂園》《紅蜻蜓》等單曲,直到現在,他們仨的偶爾合體依舊也讓人熱淚盈眶;
1992年,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被合稱作「四大天王」,從《吻別》《忘情水》《對你愛不完》再到《今夜你會不會來》,他們便是香港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1996年,任賢齊的《心太軟》爆售2600萬張,他幸運地成為千禧年前,臺灣的最後一位天王級巨星。
今年是2019年,往前倒退20年的1999,是一個世紀的尾聲,也是一個時代的新篇章。 天王時代落幕,新人紛紛登場,這是神仙打架的十年。 2000年,周杰倫發行了首張同名專輯《Jay》,誰也想不到吐詞不清唱著《鬥牛》《星晴》《青花瓷》的他,日後能成為華語樂壇的中堅力量。
彼時的梁靜茹、孫燕姿、蕭亞軒、蔡依林,還被稱為「四小天后」,她們唱著《遇見》《布拉格廣場》,帶著《勇氣》《愛的主打歌》開始嶄露頭角。
那些年,林志炫唱著《單身情歌》,樸樹的《那些花兒》剛剛綻放,五月天《擁抱》未來,S.H.E說著《中國話》,Twins綻放,
林憶蓮、張惠妹、林俊傑……也擁有了傳唱不衰的金曲。
轉眼便進入了20世紀10年代,TFBOYS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唱著《青春修煉手冊》打開流量音樂市場,鹿晗《勳章》也能唱出追星女孩內心聲音。
影視劇OST處處開花,前有《涼涼》月色為你思念成河,後有《雪落下的聲音》讓魏瓔珞都看著嬌弱了幾分。
如果評選綜藝節目帶貨能力,那《中國好聲音》和《中國好歌曲》一定高居榜首,《我的歌聲裡》席捲全國,《明天不上班》唱出社畜困擾,《成都》讓你夢回錦官城...
毛不易可以唱著《消愁》,讓諸多文藝青年舉杯敬明天,也能唱著《不染》,讓追劇觀眾落下三尺熱淚。
回憶著,回憶著,小妹忍不住落淚了。 如果非要總結近年來所謂的「大爆」歌曲,那一定都會共同的特徵—— 魔性,洗腦,不按常規出牌,《學貓叫》《卡路裡》...無一例外。 在諸如此類的歌曲裡,想要品味出80年代的風情,90年代的潮流,千禧年代的變遷,難上加難... 人人都在呼喚,好演員急需一個屬於他們的春天。 今天,小妹也想問一句:那麼,屬於好歌手和好歌曲的春天,又什麼時候才能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