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峰
二手車市場潛力無限,但是圈內圈外人都老虎吃天——無處下爪。這不,好消息要來了,壓在二手車車商身上的「三座大山」——限遷、高稅收和產權不明晰的壁壘將被逐一推倒,二手車市場即將進入經銷時代,二手車人期盼的春天要來了。
「『讓二手車交易像新車一樣方便』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政府部門的一位老領導說的。」在11月18日舉行的中國汽車流通年會上,協會會長沈進軍對來自全國的二手車人士透露,近期相關部門將會出臺一攬子改革政策,推動汽車流通領域的各項工作,二手車市場作為汽車流通的重要一環,將從過去的經紀時代逐步轉向經銷時代。
公安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2.75億輛,但是相關存量市場的二手車交易量每年不足1500萬輛,二手車交易佔比遠遠低于于歐美成熟汽車市場,在汽車市場逐步放緩的大環境下,盤活現有的巨大的存量市場(二手車市場),既是促進國內汽車消費的需要,也是現階段汽車市場發展的需要,與當下中國經濟加快內循環的政策相吻合。
與會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洲表示:「從政府管理層面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開始從過去的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過渡。」具有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一是下一步政府將不斷提高對汽車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快汽車使用模式創新。三是更多地關注售後使用周期內的全程高質量服務。
具體到二手車市場,當下仍然有各種障礙需要破除。首先是限遷。截至今年4月份,經過多部門共同努力,全國已經有25省市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允許外省市二手車遷入本地市場。目前,除了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相關省市,限制遷入不符合排放標準的二手車進入本地市場之外,基本上已經形成二手車全國流通的嶄新局面。另外,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牽頭著手推進二手車出口業務,一些出口企業業已開始前期的調研工作,出口國家地區包括東南亞、非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其次是稅收問題。最近幾年,儘管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已經突破1300萬輛,但是對於國家稅收的貢獻卻少得可憐。原因似乎很簡單,國內二手車市場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二手車經紀,這一市場模式的本質不是交易,而只是一種市場化服務。在二手車市場,不管是公司實體還是個人二手車交易,普遍都是通過市場辦理交易過戶,繳納一定過戶費(各地不同),即便是買賣二手車過程中的差價,也只是以佣金的方式體現。幾乎所有的具有經銷資質的二手車實體企業,因為稅費高的原因放棄本身的經銷資質,通過市場實現所謂的二手車交易過戶。
針對市場這一非正常現象,今年4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十一個部委發布《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自2020年5月1日至2023年底,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之前的銷售額2%增值稅稅率,減按0.5%徵收,降幅達到75%。進入下半年,一些有實力的車商已經開始利用自身的經銷資質,嘗試和市場一樣開具二手車交易發票,辦理二手車過戶,把二手車業務納入公司化管理,推動自有品牌二手車業務的發展。
幾個月前,上海華馭二手車商已經開始推進相關業務,並利用自身的經銷資質,獲得了相關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運通集團是北京的一家新車銷售集團,近期也開始以自營方式樹立集團二手車業務。普遍認為,因為缺乏一攬子細則,二手車經銷企業仍然只是試探性嘗試。目前看來,這一改革的最大障礙是:各地二手車市場交易過戶收費標準不一致,平均過戶費已經降至單車400元,市場交易成本仍然低於二手車經銷實體。
但是據透露,這一改革相關配套措施也在不斷細化當中。比如車管部門已經著手推進二手車「臨時產權」制度,給二手車經銷企業的車源短期臨時產權登記,便利二手車經銷業務的開展。平安銀行的二手車金融業務負責人表示,「過去我們給二手車商做庫存融資,都快要抵押人家的車鑰匙了,如果將來有了臨時產權登記證作為抵押,業務上會十分便利。」近期,一些地方的車管和稅務部門,已經要求市場之外的二手車經銷企業進行登記,推進這項改革工作。
一些業內人士猜測認為,從現行的政策來看,相關行業部門將通過各項改革措施,打破現有二手車市場僅依靠過戶費和場地費的市場模式,扶植和支持二手車經銷企業發展壯大,從而盤活全國2.75億輛存量市場。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說,過去的二手車市場是一個金飯碗,是排他性的,隨著各項改革的推進,市場作為二手車交易中的一個重要渠道,要不斷加快轉型升級,在二手車流通中提供高質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