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國產恐怖片的桎梏
中國電影,經過取經、沉澱、潛心製作,通過愈加成熟的拍攝手法,影片質量相對來說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但是在電影類型中,國產電影中一直有一個不痛不癢的版塊。
那就是國產恐怖片。
說起來,恐怖片在國產電影中算是處在比較冷門的行列。
在很多觀眾的眼裡,國產恐怖片就是爛片的「重災區」。
許多人都覺得,國產恐怖片之所以爛,是因為審查上的重重桎梏。
不管是不能「有鬼」,還是不能「成精」,都導致了恐怖片受到層層限制,爛片層出不窮。
受到這一限制,國產恐怖片仿佛找不到突破口。
圖片來源:網絡
看過國產恐怖片的人都知道,故事情節就不吐槽了,前期營造出的恐怖氛圍,往往在最後都會被歸結於人為因素。
給人一種虎頭蛇尾,如鯁在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恐怖片最大的噱頭是鬼。
但是縱觀影壇,一些好的恐怖作品中鬼神並非是主旋律。
比如希區柯克的《驚魂記》、溫子仁的《電鋸驚魂》……
這些大名鼎鼎的恐怖片都沒有妖魔鬼怪出現,但並不影響它們在觀眾心中稱王。
雖然國產恐怖片一直被眾人吐槽,但是在國內有一檔節目,至今看來仍可作為國產恐怖片的行業標杆。
這檔節目很多人都看過,名字叫《走近科學》。
雖是一檔科普類節目,但是它以自身作為例子,用收視率向國產恐怖片證明,即便是裝神弄鬼,照樣能吸引觀眾,得到觀眾青睞。
圖片來源:網絡
滲人的開場旋律讓很多人至今難忘,配之以低沉的開場白和詭異的畫面,很難不讓人產生一睹究竟的好奇心。
02
《走近科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類綜藝和電視劇遍地開花。
《走近科學》這類科普類節目仿佛已不再吃香。
9月30日,一位大V @國家動物博物館員工 在微博上稱:
「今天,在科普界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將於今日下午播出最後一期。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百感交集。」
圖片來源:網絡
至此,觀眾迎來了《走近科學》的大結局。
這檔央視著名科普類電視節目,於1998年6月1日起每日晚20: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放。
於2001年7月9日起改為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放,陪伴了我們整整20年。
《走近科學》這檔元老級的節目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因為光怪陸離的「靈異現象」一度讓很多人嚇得不敢睡覺。
同時它也是很多人的「快樂源泉」。
在那個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WiFi的童年時代。
它陪伴了我們成長,是不少人的科普啟蒙。
百度百科上,《走近科學》的主旨是:
以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
每期節目由一條新聞線索引出,講述新聞熱點背後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
對社會生活中焦點、熱點、疑點、難點及新現象給予科學的解釋,對科學事件進行真實記錄,引發觀眾對科學的興趣。
從百度百科上給出的介紹不難看出,《走近科學》是一檔嚴肅的科普類節目。
但為什麼它在廣大網友眼中卻成了央視歷史上最神奇的欄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檔節目有著非常新奇的腦迴路。
它告訴我們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眼見未必為實。
看過這個節目的朋友給這個欄目總結了一個規律:
開始一定要詭異,劇情一定要曲折,當事人一定要權威,結局一定要坑爹。
那個時候,《走近科學》的標題和開場畫面都是這樣的,很多不明就裡的人以為這是大型恐怖片現場。
圖片來源:網絡
03
啼笑皆非的結局
《半夜鬼拉燈》,乍一看,挺唬人。
開場懸疑的氣氛佐以恐怖的音樂,讓多少小孩嚇得藏到了父母身後。
雖然被嚇到了,但是還是忍不住從指縫中偷看。
該期節目講述的是某村裡的村民家裡一到半夜二樓的燈就會自動亮起。
於是乎,「鬼拉燈」在村民的口口相傳下越來越邪乎,在沒找出事件真相前人人自危。
可隨著節目的深入,反轉隨之而來。
節目組派了幾個電工來到村民家,檢查出的結果是燈開關的螺絲鬆了,接觸不良導致燈忽滅忽亮。
一舉打破了前期營造的恐怖氛圍。
在電工將螺絲擰緊後,「半夜鬼拉燈」的情況再也沒有出現。
《走近科學》中還有一期節目令很多人記憶猶新,那就是「誰在背我飛行」。
主人公名叫黃延秋,故事情節大概是黃延秋在1977年先後三次神秘失蹤。
而失蹤的方式很獨特,均是睡了一個晚上後突然就出現在千裡外的上海。
被遣送回家不到一月後,又出現兩次神秘失蹤。
一時間,眾說紛紜,有人說他被外星人綁架,有人說他進入了時空隧道、
而黃延秋本人則認為有兩個神秘人物在他熟睡之際背他飛行。
圖片來源:網絡
這期節目拍攝了足足三期,也吊足了眾人的胃口。
那段時間,街頭巷尾、茶餘飯後充斥著對於該事件的種種坊間猜測。
最後,經節目組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一切都是黃大叔自己幻想的,那些地方是他自己在夢遊狀態去的。
正當你在臆想天外來客的時候,節目組給出的事件真相卻完全沒有戲劇色彩,你說氣不氣人?
又比如,深夜的小山村裡,常常傳來野獸的低吼聲,但從未有村民見過有野獸出沒。
只聞其聲不見其形,整個村子上空仿佛密布著恐怖的疑雲,電視機前的觀眾也在腦補著各種野獸的模樣。
各種鋪墊仿佛真的讓人認為有野獸出沒,對神秘野獸的各種揣測更是讓整個故事疑雲重重。
同樣隨著劇情的深入,節目組的各種調查走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得出的真相讓人啼笑皆非:
讓整個村子陷入恐慌境地的低吼聲,那個吊足觀眾胃口的神秘野獸,原來只是村裡一個胖子打呼嚕的聲音………這樣一檔以恐怖、懸疑為基調並加以科學為佐證的節目也有搞笑的時候。
比如有一期節目叫《天降冰塊》。
在河北某村中,村民們正在田地裡肆意揮灑汗水,突然有一天,天上掉下來的兩塊冰塊打破了村子的寧靜。
對於天降之物,人們大多都是保持著虔誠神聖的心理。
這個村子的村民也不例外,認為這是天降奇物——無根之水,凍在冰箱裡面,每天舔一舔,包治百病。
圖片來源:網絡
村民都認為這冰是寶貝,不僅舔了能治病,還能放在冰箱裡坐等升值。
圖片來源:網絡
可最後節目組深入調查後給出了一個讓人捧腹大笑的真相:
這些天降冰塊實際上就是飛機上掉下來的藍冰——經化學處理後的屎尿…….
04
破除迷信,相信科學
別誤會,這正是《走近科學》的一貫套路。
層層渲染讓人坐立不安,吊足了胃口,最後真相揭曉後讓人跌破眼鏡,啼笑皆非。
誠然,其中大部分事件都是對科學知識缺乏而導致的誤會。
而排除誤會,貼近科學正是《走近科學》的初衷。
節目的命名始終在「走近」、而不是「走進」科學。
所有奇談怪聞的真相都是在科學的邊緣瘋狂試探讓人啼笑皆非。
在《走近科學》節目中不管前期再怎麼不科學,到最後都可以用一句話解釋:全都是誤會,全都是人為。
雖然最後的結論讓人覺得很狗血,可整個過程是驚心動魄,極具可看性的。
而節目開播至今也遭到很多的謾罵和吐槽,其實無非就是觀眾的期待值與實際內容不符給人的感覺就像標題黨,極盡誇張。
圖片來源:網絡
低俗也好、誇張也罷,《走近科學》告訴人們最重要的一個道理就是:
任何看似不合理的事件都會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雖然現在這檔節目停播了,但是留下的種種思想仍值得國產恐怖片學習:
用恐怖片的外殼傳達破除迷信的主流意識思想,何嘗不是恐怖片的一個突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