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0年度財報,不僅核心業績指標全部超過市場預期,更成為領先全球首個實現平臺總GMV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作為一家以實體經濟為服務對象的商業平臺,這也意味著數以千萬計的企業和工廠已經通過阿里搭上數字經濟的快車,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主力軍。
1萬億美元是怎麼來的?生產商感觸最深。
浙江瑞安的箱包廠商胡振洋經歷了「困難連成了串」的2月開頭,3月在淘寶特價版的銷量環比2月提升了80%。
2019年10月,胡振洋加入阿里巴巴淘寶C2M模式,對其工廠進行數位化改造,利用淘寶的數據洞察幫助工廠更高效地選款、測款、設計和銷售,提高產銷協同效率。「我們每一個SKU還有多少庫存、工廠在做什麼、需要什麼配件,整個前後端是透明打通的,可以反饋得更加快。」他說。改造完成期正撞上疫情防控期,考驗企業數位化能力的時候到了。胡振洋的企業,成了復工復產速度最快的那一批。
產業帶工廠是1萬億美元背後的新角色。通過C2M反向定製、幫助產業帶工廠實現數位化轉型的淘寶特價版,短短幾個月已經吸引120萬的產業帶商家入駐,其中有28萬外貿工廠。
包括它們在內,在淘寶經營的中小微賣家數以千萬計。近年來,無論服飾、美妝等消費熱門品類,還是母嬰、食品、寵物等新舞臺,都有一批具有鮮明的店鋪走入人們的視線。去年7月,淘寶曾經公布一組數據,最近3年加入淘寶的新商家,一年成交總體量已接近5000億規模。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的研究,截至2018年年底,阿里零售平臺帶動的就業機會超過4000萬。今年受到疫情影響,淘寶更幫助無數商家實現了線上轉型,甚至出現每天有4萬人湧入淘寶創業的盛況。歷經十餘年發展,淘寶已經成為最大創業平臺,也成為特殊時期保就業的重要穩定器。
除了中小企業,品牌商家也是1萬億美元背後的重要貢獻者。包括非同尋常的1月到3月在內,2020財年,一共有2200個品牌在天貓銷售額超過1億元,其中7個品牌銷售額超過100億元。2月到3月,天貓先後投入資源舉辦「暖春戰疫」和「38女王節」兩次大促,幫助品牌商家恢復生意。3月5日至3月8日,超過20000個品牌天貓銷售額同比去年翻倍。不久前的聚划算「55大促」專門設立了「新銳品牌會場」,匯集了拉麵說、薇諾娜、ulike、王飽飽等超過200個新銳品牌。淘寶天貓幫助新品牌獲得新客、加速成長,已經成為中國消費類創業公司最重要的孵化器。
數字經濟就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阿里巴巴此次財報更顯示,2020財年,阿里中國零售市場GMV達到6.589萬億,較上年增長8620億,龐大數字背後正是無數市場主體的生意增量機會。
4月初,阿里巴巴又重啟了扶助中小企業的特別行動「春雷計劃」,出臺五大方面16項扶助措施,包括外貿升級線上突圍、助力外貿開拓內銷、打造數位化產業帶、智慧網絡助農興農、金融支持「再扶一把」,通過發揮數位化能力,幫助中小企業突圍。一個多月來,「春雷計劃」扶持中小微企業的呼籲在全國得到響應,十餘個省市已與阿里籤約成為數位化戰略合作夥伴、「愛心助農」幫助十餘萬噸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零售通「滴灌式幫扶」盤活600萬小店、數十萬外貿工廠加速轉內銷、阿里各平臺提供超200萬個靈活就業機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提出,抗疫的過程將使數位化的生活方式和企業經營方式越發成為常態。「社會經濟和生活全面走向數位化的大趨勢,是在不確定性中高度的確定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