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

2021-02-08 365讀書

點擊上方「365讀書」可訂閱本刊

<365天,每天陪你讀書>

每晚9點更新電臺節目

希望丨能和您的耳朵成為朋友

作者:劉墉

原標題:談悔恨

點擊『下方綠標』收聽主播潮羽的錄音



一個多年沒見過的女學往,突然跑來,要我幫忙向她的男朋友求情。


「你要我去找你的男朋友,當說客?」


我不敢置信地問:」他不是向來對你百依百順嗎?」


「是啊!是啊!」女學生直點頭。


那男孩子我認識,以前常陪這女生來上課。女生站在那兒畫石膏像素描,男孩就坐在旁邊看。女生畫不好,心急冒汗,男孩過來幫她擦汗,一邊擦還一邊挨罵。


「現在情況不同了。」女生對我說,「都怪我,還是常發脾氣,一氣就要他走遠點。每次他走,都隔一下就打電話回來,問我還氣不氣。可是前兩個月,有一天,他走了,沒打電話,也沒回來,他再也沒回來找我,老師!你知道我多麼愛他,五年了耶!你看到的。現在他居然不理我了。」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把男孩子找來。


「是不是有人要老師找我?」


男孩子居然開門見山地說:「沒用的,她己經託了一堆朋友了。」


「為什麼?」我問。


「因為當我離開她家那天,我就告訴自己,這次絕不回頭。」


男孩子走了,我坐在那兒好半天,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只為調解失敗而不是滋味,更因為咀嚼他斬釘截鐵的那句話。


 「絕不回頭!」


多麼熟悉的一句話啊!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從小到大,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好像一回頭,事情就能化解、仇怨就能消除,錯誤就能補償。



可是,在同一時間,我們也總被灌輸一種「不回頭」的觀念 ———


小時候,聽人講鬼故事,說狐仙。


「沒練到家的狐仙,還一臉狐狸像,後面夾個大尾巴。它不敢正面衝人來,只敢從後面拍拍你的肩膀,叫你的名字。」


說的人瞪大眼睛:「所以半夜 一個人在野地走,有人拍你肩膀、叫你名字,你可千萬別回頭,一回頭就被它一口咬斷喉嚨」


 少年時讀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有個叫所多瑪的城市,因為罪惡深重,上帝要把它毀滅。但是所多瑪城裡有羅德一家好人,上帝就派天使去把羅德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帶出城,並對他們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


沒想到羅德的妻子走在最後面,捨不得家園,偷偷回了一下頭,立刻變成了一根鹽柱。


那聖經故事的插圖,我記得很清楚,一尊回頭的石像,直直地立在荒野之中,爬滿了藤蔓。


上大學,看了部當時名演員楊群的電影。片名忘了,只記得楊群飾演個很善良的醫生,因為受人陷害而被判死刑。


「我死了沒關係,可是我半生研究的醫術、藥方,如果不能傳下去救世人,就太可惜了。」


楊群臨刑感慨地說。


好心的劊子手就教他:「我不能不殺你,但是可以給你點時間,回你的家,把藥方寫完,再下陰間。記住!當我手起刀落,你心裡默念你家鄉的地名,拼命往前跑,後面會有很多人叫你,你可千萬別回頭。」


醫生的魂魄就這樣跑回家,在他妻子的協助下完成了「遺願」。

 

大學畢業,在電視公司做了五年記者,每天報黃金檔的新聞,卻覺得愈來愈空虛、愈來愈不足。於是決定辭職,出國進修。


我把想法告訴嶽父。嶽父來回踱著方步,說我人正紅,收入也高,舍不捨得?又有沒有把握在美國念得下去?


隔了半天,他說:「我不反對,只是如果你決定了,就再也別回頭!」


嶽父淡淡的這句話,真重,讓我背著,硬撐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其間,國內的電視公司不知開了多少優厚的條件,我都沒回頭。




所以當男孩不聽勸,說他絕不回頭的時候,我怔住了。


發現從小到大,我們不回頭的時間遠比回頭的多,甚至可以說受到的教育非但不是回頭是岸,反而是絕不回頭。


今天下午,帶女兒去看星際大戰(STAR WARS)這部喬治盧卡斯的新搖錢樹,是描述前面三集中男主角天行者(SKY WALKER)的童年。


跟母親一起身陷為奴隸的小天行者,有著過人的膽識,居然參加星際大賽車,得到第一名,而能獲得自由。


小天行者的母親,送孩子離開的時侯,摟著兒子說:「你要勇敢,不要再回來!不要再回來!(BE BRAVE!DON'T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

電影散場了。


十歲的女兒突然問我:「爹地!小天行者的媽媽為什麼叫他不要回來?她難道再也不想看到她兒子了嗎?」


 我對女兒笑笑:「這個問題,爸爸以前也想不通,但是現在想通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不能回頭。想想!你從媽媽肚子裡出來,能回頭嗎?你出來就回不去了。」


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就再也不能回頭。


回頭是危險的,一邊跑一邊回頭的人絕對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總是回頭緬懷過去的人,就不容易開創未來。所以,這世界上即使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就好像我們出門發現忘了帶樣東西,你不會倒退著走回家,而是轉身回家。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走錯了,你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


我對女兒說:「記住!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


作者:劉墉,知名華人作家、畫家,他的處世散文和溫馨勵志散文都深受華人喜愛,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


背景音樂:

1.V.A. - 素直になれない;

2.Nunu - cheburashka;

3.S.E.N.S. - 風のように;

4.Goldmund - Clement Danes;

5.馬雨陽 - 前方

相關焦點

  • 臺灣文藝名人之劉墉:悲情童年造就非凡人生
    「乾媽」的突然到訪又匆匆離去讓劉墉的母親面露難色,當終於鼓起勇氣要開口時劉墉已經猜出了其中的奧妙。「乾媽」的到來帶來的是劉墉真實身世的揭曉,「不是父母親生的孩子」這個好像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有的橋段,發生了。養母說:「你願意留下來你留,你願意走你走。」劉墉沒有任何的遲疑選擇了繼續和相依為命的母親一起生活。「臺灣有句俗語,大致意思是親生的生母你先站在一邊,養母的恩情大過天。」
  • 讀《隨遇隨喜》,品劉墉70載人生智慧
    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隨遇隨喜:劉墉寫給大家的生活禪》劉墉繪著;劉軒 劉倚帆譯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翻拍自書中插圖)他年幼喪父,少年時與母親流離失所,現在已是國際聞名的畫家、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就是劉墉。
  • 劉墉跟你分享人生經驗!不要成為子女絆腳石,心安了,日子也自在
    學會放手很重要雖然劉墉指出常掛念孩子的父母「很慘」,但又隨即承認自己也是。總是和子女分隔兩地的他,每天都會記得要跟女兒透過E-mail溝通。像是當時採訪的前一天,他才剛叮嚀女兒要注意身體健康、多多運動。劉墉表示:「掛念子女雖然辛苦,但也是種幸福。就像癢,如果你從來都沒有癢的感覺,就不會享受抓癢的滋味。」
  • 劉墉收到一封家書。牛思凝三升官,夫人死後才明白
    劉墉是清朝乾隆宰相,是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吏部尚書期間,收到了家鄉母親的一封家書。信中告訴兒子劉墉,說是新任山東諸城縣衙牛思凝,收取劉家皇糧的事。信的末尾綴上一句:「一個小縣官,竟敢膽大包天,你得給他個辣的嘗嘗才行。」
  • 劉墉的減法哲學:人生就是一路走一路扔直到最後兩手空空離開世界
    劉墉的「減法生活哲學」:人生就是一路走一路扔,直到最後兩手空空地離開世界年輕不老,老得年輕。這是一本寫給中年人的勵志書,因為中年人應該了解老人,中年的下一步就是老年。看透生死:減法的人生我在臺北跟兒子住對門,他家人多,東西沒地方放,就挪到我屋裡。有時候我回臺北,發現兒子大概為了給我留出寬敞的地方,把很多東西堆進他的書房。
  • -臺灣作家劉墉寫給青少年的勵志名言
    臺灣作家劉墉先生寫給青少年的勵志名言(劉墉先生照片)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劉墉人可以多情,但不能濫情;可以多交朋友,但不能濫交朋友,而且交朋友最起碼的條件是:你要真誠與信實。——劉墉每一棵大樹的成長都要接受陽光,也包容風雨。
  • 乾隆被劉墉氣暈了……
    一日,劉墉在殿前跪著,拜見乾隆。乾隆看著劉墉的背彎著,就像一個羅鍋,隨口一說:「劉愛卿就像一個羅鍋。」「謝主隆恩!」劉墉拜了一拜!劉墉靈機一動,白得的銀子怎麼可能讓它飛了。「可是龐統只有將才,沒有帥才,沒有諸葛亮那麼能寫會畫。」乾隆有點坐不住了。劉墉想了一會兒……「皇上,你可知道陶淵明?」劉墉問。「知道啊!怎麼了?」乾隆答。
  • 當你想要放棄時,就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人一生都在趕路,若要說人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不如說它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不斷地往前走。人生的路上難免會有艱難險阻,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要經歷一些磨難,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不斷的成長。但如果當你遇到困難想要放棄的時候,不妨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你會發現:其實多少困難都已經挺過來了。當你回想起自己經歷過的痛苦,你會明白,其實現在這點痛根本不算什麼,然後收拾好自己的心情,繼續往前走。所以,當你想要放棄時,就回頭看看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 乾隆下旨讓劉墉去跳河,劉墉急中生智說了一句話,救了自己一命
    這部電視劇主要演的是,乾隆年間,劉墉智鬥大貪官和珅的精彩故事。當然在電視劇中,和珅肯定是鬥不過劉墉的,常常被氣得直轉圈。兩個朝廷命官天天你爭我鬥,而乾隆則安心在一旁看大戲,兩人每次都惹得乾隆哈哈大笑。和珅的壞心眼子非常多,常常想著算計劉墉。這天,和珅又想出一個餿主意,想治治劉墉,他忽悠乾隆說,臣有一個辦法,能試出劉墉對皇上是否忠心。
  • 劉墉上朝朝服反著穿,和珅向乾隆告狀,劉墉卻一句話讓和珅花了十萬兩
    有一天乾隆皇帝有了空閒的時間,就在皇宮裡轉悠,但是他走到正陽門附近的時候,突然一下子不高興了,這裡有一條路,因為常年沒人經過,所以也沒人修繕這裡,非常的破敗不堪。
  • 臺灣作家劉墉畫作首次亮相北京
    人民網臺北電(記者任成琦、吳亞明)「水雲氤夢·劉墉藝術展」將於5月14日至5月26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共展出原臺灣作家劉墉山水花鳥寫生繪畫作品近60件(幅)及歷年出版的中英文著作數十種。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大紅袍系列《劉墉畫集》,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劉墉圖文集《不瘋魔,不成活》也將在14日下午四點的開幕式中推出,後者的版稅將悉數捐給公益團體。 據主辦方介紹儘管,此次展覽是劉墉第一次在大陸辦展,但劉墉的大名早就飛進大陸的千家萬戶。他已無數次到大陸各地講學、寫生、籤售他出版的多種著作,用他所得的稿費先後援建了40座希望小學。
  • 「濃墨宰相」——劉墉
    ■劉墉行書詩軸軼事清乾嘉年間,帖學風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等人書法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一位與之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裡的主角——劉墉,他善於學習歷代名家的長處,大膽創新,韻味特殊,備受世人讚賞。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說了一句話救了自己一命,說了什麼?
    雖然,這件趣事是否在歷史中真實存在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不過,故事情節的確充分說明了劉墉的聰明與機警。相傳,在一次乾隆帝與和珅以及劉墉結伴出行時,總是伺機挑逗劉墉的和珅又在一路上盤算著如何刁難劉墉。正巧,乾隆帝看出了和珅的心思,和珅更是順水推舟說道,三個人每次出行吃飯後,結帳之時劉墉都會找藉口躲避,如同鐵公雞一般。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是怎麼應付過去的?
    乾隆捉弄劉墉,讓劉墉跳河自殺。劉墉機智應對,說自己在河中遇上了死去的屈原。屈原勸自己不必急著尋死。屈原說了,他當年投江,是因為遇上了昏君楚懷王,而當今天子聖明,死了太可惜了。說到這,劉墉拼命地眨巴著一雙小眼睛,拿腔捏調地對乾隆說:「皇上聖明天子呢,還是昏君一枚呢?」乾隆決心戲弄劉墉到底,說:「我是昏君一枚,你還是去死吧!」
  •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劉墉接旨卻只回家洗了個澡?為何這樣做?
    【導語:劉墉在今天依然聲名遠播的原因,正是依靠一些戲說、趣說的故事形成,在這個傳播的過程中,劉墉的形象也逐漸與真實形象偏離。其實劉墉不是一名狀元,而是乾隆十六年的一名進士,但是成績也很不錯,第二甲第二名。他也不是一位「羅鍋」,身材還很挺拔,個子很高。
  • 【雅昌專稿】劉墉在浙江美術館辦畫展紀曉嵐知道嗎?
    這許多文人裡面,劉墉是最新、最近、最重量極的人物。」劉墉在導覽現場《書卷江山—劉墉作品展》展廳內景頑童背面的感性畫畫對劉墉而言意義獨特,首先,他依靠這一技能搞定了老婆。他的時間多半是花在繪畫上,「櫻花開了,颳風下雨都要去,芙蓉花早上開晚上就凋了,看到就要去,一點不能拖。」功夫下的也很大,而且很笨。他會把花解剖,看裡面花蕊和花瓣關係,畫鳥,會看鳥的骨頭是怎麼樣。「希望大家知道,劉墉其實是個畫畫的人。」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盡,劉墉回家洗熱水澡,一番回話乾隆恕其無罪
    而劉墉為首的御史派,常常彈劾和珅等貪官汙吏,成為了和珅的眼中釘。在劉墉之前,他的父親劉統勳,就同貪官汙吏積極做著鬥爭。劉統勳卓有賢名,劉墉受到父親蔭蔽,因此得到舉人身份。此後,劉墉參加了當年的會試,通過自己的學識,考中了二甲第二名,進入翰林院。
  • 乾隆和珅設計戲弄劉墉,讓他跳河自盡,劉墉:我又爬上來了
    不過,面對乾隆這樣睿智精明的皇帝及和珅這樣的大奸臣,除了紀曉嵐可以與之周旋一二外,還有一位官員也可以做到,他就是劉墉。 31歲時,劉墉考中進士,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
  • 作家劉墉來杭州辦畫展 原來畫畫才是他的專業
    劉墉  杭州網訊4月13日下午,溫暖過幾代人的全棲才子劉墉親臨杭州,召開了「書卷江山——劉墉作品展」媒體見面會。此次展覽將於4月18日在浙江美術館展出,是劉墉在大陸舉辦的迄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的繪畫藝術大展。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著名作家劉墉是很多70後、80後心目中的人生導師,他的很多書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此外,他還是畫家,演講家,還在幾個名校執教,才華橫溢。不過,他最迷人的還是父親的身份,養出了一對非常優秀的兒女。他的家教方法被譽為「華人家教典範」。劉墉的兩個孩子相差1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