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件藏品定格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收藏家深讀十大展品

2020-12-13 騰訊網

55歲的肖琴學,有著30多年的收藏經歷,藏品多達1.5萬餘件,件件都與武漢歷史文化相關。從藏家變成行家,他有著多重身份:中國古籍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收藏家協會文獻分會會長,但人們更喜歡叫他——「收藏老武漢第一人」。2009年,央視以肖琴學的藏品為基礎,拍攝了3集90分鐘的文獻紀錄片《城市的記憶與重生》。

此前,肖琴學帶著他的藏品,在中山艦博物館等多個地方舉辦過「武漢抗戰」主題的展覽,但這種臨時、短期的展覽,在他看來遠遠不夠。受降堂打造長期性的《抗日戰爭勝利第六戰區受降史跡展》,找到肖琴學希望他能提供一些老物件豐富展品,他欣然應允,一下子拿出了包括「1945年英文原版日本投降書」在內的十餘件藏品,「能為受降堂補充展品,豐富展覽的內容,也是這些藏品去到了更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今年暑期熱映的電影《八佰》,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人故事。據肖琴學考證,八百壯士大部分來自湖北,他們會聚在武漢,從大智路火車站出發去上海,補充進淞滬會戰。臨行前,各方人士曾在中山公園為這些壯士舉行聲勢浩大的送行大會。抗日戰爭時期,中山公園也是重要的納捐點之一。

受降堂過去就有各色抗戰相關的展品數十件,加上這次《抗日戰爭勝利第六戰區受降史跡展》從肖琴學等收藏家手中採購而來的數十件展品,受降堂的實物展品多達近百件。在拿出自身藏品的同時,肖琴學也講述了受降堂其中十件展品的故事與價值。

抗戰武力值

漢陽步槍刺刀、彈頭——戰爭史上的「傳奇武器」

刺刀屬於漢陽步槍的一部分,但完整的漢陽造步槍留存得比較少。漢陽兵工廠是晚清時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到湖北後主持創辦的軍工製造企業,漢陽步槍是在德國88式步槍基礎上、根據中國人的使用習慣改造的。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第一槍用的是漢陽步槍,抗日戰爭時期,漢陽步槍大量生產,中國軍隊最廣泛使用的就是它,到後來新中國成立後,抗美援朝時期,漢陽步槍還在使用。

抗戰時期國共軍隊規範使用的仿德式24型長柄手榴彈(木柄為復刻)——門檻簡單的作戰利器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身上都會掛幾個手榴彈,仿德式24型長柄手榴彈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是中國軍隊的主要武器之一。有數據記錄,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使用了約3000萬枚各式各樣的手榴彈,炸死炸傷十幾萬敵軍。

抗戰時期共產黨邊區造馬尾手雷——凝聚古法智慧

這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武器之一,並且主要是紅色兵工廠生產,共產黨軍隊使用。馬尾手雷的優點,在於帶著尾巴能甩得更遠,擴大作戰半徑,也更利於保護自己。仿德式24型長柄手榴彈、馬尾手雷帶有很多本土特色,凝聚了流星錘這樣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古法智慧。

各界精神風貌

1938年武大學子臨別贈言冊——青年憂國憂民

抗戰初期,隨著武漢形勢日趨嚴峻,中方進行戰略撤退,武漢大學的相關人員、物資要一同遷到四川去。這個臨別贈言冊,就是在撤離前夕,武大學生們寫下的互相勉勵的話,「救國救民,強族強種」。

1938年《全民抗戰》雜誌——知識分子奔走疾呼

1937年8月19日,《抗戰》雜誌在上海創辦,由中國近代傳奇報人鄒韜奮擔任主編。上海淪陷後,很多進步文人匯集到武漢,《抗戰》也移至武漢。當時的武漢,有過上百種宣傳抗戰的進步刊物,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是沈鈞儒、李公樸、柳湜在武漢創辦的《全民周刊》。1938年7月7日,《抗戰》與《全民周刊》合併為《全民抗戰》,鄒韜奮、柳湜共同擔任主編,發行量最高達到了30萬份。

湖北省圖書館購買救國公債清單、館長報告一組——公務人員解囊相助

武漢會戰是敵我雙方投入很大的一場戰役,大量人力物力傾盡其中。那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當時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於公務人員,除了自願捐贈,還直接根據工資比例來劃扣購買救國公債,用以支援抗戰。

戰爭殘酷瞬間

1938年武漢「四·二九」空戰中被打落的日機在中山公園陳列(摘自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畫史》一書)——定格重要歷史瞬間

「四·二九」空戰是武漢抗戰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次戰鬥。4月29日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生日,為了向天皇獻禮,日軍出動數十家戰鬥機、轟炸機向當時的「戰時首都」武漢猛撲。中國軍人和蘇聯空軍志願隊英勇應戰,擊落了21架日軍飛機,贏得勝利,湧現了陳懷民等愛國空軍烈士。空戰被打落的其中一架日機,不久後在中山公園陳列展出,這幅照片拍於1938年,正是記錄當時場景的老物件。

1938年日軍拆毀的公園龍橋龍身殘片——摧毀圖騰和意志

中山公園的龍橋建於1933年,武漢淪陷後,日軍在1938年進駐武漢並佔領中山公園,當時搗毀了大量花壇和景觀。龍橋的特別之處,在於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搗毀中國龍,也仿佛是在意志上摧毀了中國人。這幾塊龍身殘片,正屬於1933年的那座龍橋,在2001年中山公園改造時挖掘出來的。

重要文獻資料

1945年英文版日本投降書——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這份投降書是當時的原件影印版,原件只有一份,但當時限定數量影印了一批,發放到世界各地,這是當時的物件,投降書上有日軍代表以及同盟國各方代表的籤名,中國軍隊的代表是徐永昌將軍。

事實上,1945年8月15日的日本天皇詔書只是宣布停戰,沒有「投降」一詞,直到1945年9月2日的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才真正在書面上出現無條件投降,正式結束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1946年版《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基本大法出爐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影響之一,就是催生了聯合國,而《聯合國憲章》是聯合國的基本大法,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聯合國憲章》1945年6月26日在舊金山會議籤署,10月24日開始生效,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受降堂的這個展品不是後來復刻的,就是當時出版的原件。

本版撰文/記者黃亞婷 通訊員劉思佳

來源:武漢晚報

相關焦點

  • 被重點扶持的博物館,展品竟然都是贗品
    最近看到了一則舊聞,讓我目瞪口呆一個有著「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榮譽的博物館,館內藏品居然是贗品。收藏「上至遠古,下至元明清」,館藏近四萬件,是衡水市乃至全省最大規模的民間博物館。冀寶齋館長是時任二鋪村黨支部書記的王宗泉,王宗泉自稱有30年的收藏經歷,2010年還獲得「中國十大民間收藏家」的稱號。從上世紀80年代,博物館收購的幾萬件「藏品」,都由王宗泉一手把關。
  • 2020中國尊·中國盆景收藏家藏品國家大展精品上架
    所以我原來擔心部分展品的質量會有些缺失,但看到了來的這些展品後,我覺得中盆協的展覽的以往的恆定標準受到的影響多少有一點,但是不大。這次來參展的大部分展品還是體現了自2014年第一屆中國尊以來中國盆景特別是高收藏價值的盆景的進步。6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雖然由於協會希望擴大入選面的關係。(我們這次中國尊選進了114盆盆景。
  • 百餘件精湛藏品20日在大麓湖南珍寶古玩城絢麗亮相
    2020年12月18日長沙訊( 全媒體新聞中心首席記者 王益群)「100多件上起商周下到當代的精湛藏品,展示了各歷史時期的巔峰之作。以「大麓雅集」的形式探索後疫情時期古玩收藏交流交易的新方式和新體驗,將會成為一個經常性的鑑賞活動持續舉辦下去,希望辦成湖南乃至全國行業中一個有標準、有高度和有影響力的品牌。」12月18日,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董事長陳長春告訴記者,首屆「大麓雅集」已經準備就緒,將從12月19日下午3時許開始到12月27日閉幕。
  • 近百件紅色文物亮相上歷博
    昨天,近百件紅色文物史料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的《不忘初心 偉大徵程》展覽上展出。    此次展覽由上歷博(上革博)聯合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共同主辦,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協辦。
  • LOOK |「V&A博物館」國寶級藏品 · 中國首展
    · 記 錄 深 圳 美 好 日 常 · 橫跨5大洲,2300年400件倫敦V&A博物館時尚展品中國絲綢博物館國寶級館藏一場穿越古今的東西方時尚之旅揭示了全球紡織與服裝的前世今生/展覽呈現了2300年來400件來自5大洲的時尚藏品- 400件東西方時尚珍品 -
  • 收藏家潘達於
    潘氏家族到了潘達於這一代,繼續處於收藏的高峰狀態。潘祖蔭、潘祖年的收藏,大都為潘達於繼承保存下來。抗戰爆發前,為躲避戰禍,她曾攝製了家藏青銅器380塊玻璃底片,以防不測,一旦原物不存,能為後世留下基本的原始收藏資料。
  • 大英博物館——800萬件展品和每年600萬觀眾
    中國玉器館形同一個狹長的走廊,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玉器。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玉器加工技術越來越成熟,用途也越來越多。從早期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玉器,到後來極其精美複雜的玉璧、玉墜等禮器和飾品,中國工匠登峰造極的琢玉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普通的黏土巧妙地轉變成精美的物體,吸引了自古至今全世界人們的想像力。」
  • 泰州市藏家兩藏品被軍博永久收藏
    唐越展示捐贈的兩件藏品(複印件)和軍博開具的收據。王馨鳳攝本報訊(記者 王馨鳳)12月19日,我市67歲的收藏家唐越收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來信,告知其主動捐贈的兩件中國人民志願軍紙質藏品被博物館永久收藏。
  • 百餘件精湛藏品亮相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
    一座古老與現代並存,娛樂與復古齊頭並進的城市,12月20日湖南長沙大麓珍寶古玩城,吸引了來自全國40多位收藏家、藝術家、專家學者、社會名流,優質商家,古玩愛好者,他們聚集一堂賞玩古董,交流文物收藏心得,探索古玩與收藏的發展新模式,上演了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會
  • 冷門藏品:收藏投資之經典名筆!
    這件事促使該從業員發明了一種不會灑墨水的筆,這就是1880年路易斯愛迪生華脫門如何研製出一板自來水筆的故事。近10多年來,收藏筆,特別是鋼筆的興趣在世界各地與日俱增,到處都在舉辦筆具展銷會,還有專門為收藏者開設的筆具店,而且筆具收藏愛好者俱樂部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
  • 愛茉莉太平洋攜十大精選品牌、近600件展品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林餘 2020年11月5日,秉持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的信念,愛茉莉太平洋以「亞洲之美·綻放中國」為主題,攜十大精選品牌、近600件展品,第三次亮相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
  • 大英博物館更新升級線上觀展 足不出戶近450萬件珍貴藏品細細看
    觀眾能夠免費「參觀」近450萬件珍貴藏品,圖檔共計190萬張,搜索更直觀,圖像清晰度更高——包括《女史箴圖》等眾多珍貴中國藝術藏品在內。  希望藝術能夠在這個困難的時期  提供靈感、反思與片刻安寧  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是世界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 你的藏品想要出手,就一定要知道這點
    相信現在很多玩文物藝術品收藏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覺,眼看著藏品不斷增值,一年一個價,內心非常欣喜。但同時想將自己的藏品帶到市場中進行交易,卻發現沒有人會「買帳」,內心又充滿了無奈和焦慮。
  • 河北故事|20餘年自費收藏上萬件 民俗博物館和楊友的脈脈鄉愁
    因為地方有限,楊友的民俗博物館僅僅展出了展品的極小一部分,他簡單地按年代分成了幾個屋子,每一間屋子走進去,都能感受到舊時光的印記,「你知道這個是幹什麼的嗎?」隨手拿起屋子裡的小東西,他總能考倒眾人,做水的壺、鐵路信號燈、襪板、耘鋤……奇奇怪怪的物品層出不窮。「這裡大概也就有百分之一,倉庫裡,很多寶貝都擠在一起。」
  • 土耳其手工藝品、義大利美食……這些進博會展品已陸續抵達上海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腳步越來越近,進博會的朋友圈已經忙活起來了。自9月起,來自世界各地的展品紛紛啟程,朝著同一個目的地中國上海進發。  如今,一批批展品陸續抵滬。不久的將來,它們將出現在聚光燈下,與進博會一起進入「高光時刻」。
  • 兩大館藏展亮相山東美術館 百件精品奏響「時代敘事」新篇
    孫滋溪 《母親》 200×176cm 油畫兩大展覽均為館藏作品陳列展,分別展出2015至2017年山東美術館收藏的部分美術作品約105件、2018年至2019年部分作品約75件,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粉畫
  • 韓天衡:歲月塑我,我塑我心
    除了強悍,從他的線條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一種魯迅先生所說的「韌的精神」,他對於作為藝術的篆刻,有著一種難能可貴的堅持和執著。韓天衡先生近影天衡4歲學書,6歲治印。20歲出頭已經在圈內初露頭角。1959年19歲的韓天衡立志報國,投筆從戎,穿著雪白的水兵服,背著一挎包石頭,來到浙南重鎮溫州軍港。
  • 30年耗盡心血收藏僑批近12萬件 馬婭會長如今全部無償捐贈
    7月20日,嶺南金融博物館迎來了一批有關對外金融的重要藏品——1萬件僑批。據介紹,這一批珍貴的藏品由麥保爾先生(已故)與馬婭伉儷向嶺南金融博物館無償捐贈。
  • 收藏藏品莫讓「偽術」迷了眼
    原標題:收藏藏品莫讓「偽術」迷了眼  了解藏品作偽方法越多,越容易識別真假  近年來,國內多家衛視都在播出電視收藏類節目,通過專家向公眾普及收藏知識,但對藏品的作偽、識假方法卻鮮見提及,不外是受到了國內收藏界普遍盛行的「講真不談假」習慣影響,對正確收藏有一定誤導。
  • 全球公認十大博物館,咱故宮博物院榜上有名
    雖然因全球的疫情影響,並不能親自去參觀這些歷史的記憶,但是我們可以線上雲看館~先從全球公認的十大博物館開始——01法國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該館的主體建築在倫敦的布隆斯伯裡區,核心建築佔地約56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