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本·列文森(Ben levisohn)
股市的意外上漲或許可以用經濟來解釋。
「笨蛋!問題的關鍵是經濟。」
詹姆斯·卡維爾(James Carville)的這句名言幫助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贏得了199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這句簡短卻一針見血的話後來也經常被引用。「問題的關鍵是經濟」也適用於今年的總統大選,但原因並不是哪位候選人因為這麼說而獲勝,而是只要未來經濟復甦,不管誰當總統,美國股市都能繼續上漲。
很多人都認為上周對股市來說原本應該是糟糕的一周。上周五收盤時,拜登和川普到底誰勝出、哪個黨能拿下參議院還不得而知。此外,喬治亞州和密西根州的選票要重新計算,有可能更多州也要重計選票。這些不確定性本應是股市最不願意看到的。
然而,股市看上去並不介意不確定性。上周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821.80點,漲幅6.9%,至28323.40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9%,至11895.23點;標普500指數上漲7.3%,至3509.44點,創下1932年以來大選當周表現最好的一周。恐慌指數VIX暴跌35% ,創下上次總統大選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也是有史以來的第四大跌幅。從恐慌指數來看,市場一點兒都不恐慌。
市場對於分裂的政府對股市有利的共識迅速達成。如果民主黨沒有拿下參議院(如果決定參議院爭奪勝負的喬治亞州的兩個席位競選都進入決選階段,那麼可能要到明年1月才有結果),增稅和綠色新政就不會推出。新政府肯定會調整政策,但力度很可能不會太大。
「國會兩院很可能繼續由兩黨分別控制,這讓股市鬆了一口氣,」投資研究公司Gavekal的威爾·德尼爾(Will Denyer)在研報中寫道。「對於高風險資產而言,相比民主黨大獲全勝,分裂的國會和拜登擔任總統才是最好的結果。」
股市的意外上漲或許可以用經濟來解釋。雖然人們每周都會聽到疫情會導致股市下跌的消息,但每周也會看到一些表現好於預期的經濟數據。11月2日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ISM製造業指數升至59.3,創下2018年來最高水平,新訂單(最具前瞻性的一個指標)更是飆升至17年來的最高水平。10月份就業數據也遠超預期,當月美國新增63.8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降至6.9%。「雖然美國還沒有擺脫疫情,但經濟仍在繼續增長,」 Ironsides宏觀經濟研究主任巴裡·納普(Barry Knapp)說。
實際上,經濟形勢可能是今年大選與2000年大選(戈爾VS布希)最大的不同之處之一。雖然2000年大選結果產生爭議比今年大選結果推遲產生更令人意外,但當時美聯儲一直在加息、美國經濟也即將步入衰退。
「人們有時會被總統大選對股市的影響衝昏了頭腦,」納普說。
實際上,不管誰當總統,上市公司似乎都在為更強勁的經濟做準備。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師大衛·考斯汀(David Kostin)稱,今年上半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現金支出狀況好於預期。雖然上半年上市公司的資本支出下降7%、股票回購減少20%,但現金投資所得增長45%,研發支出增長10%,派息增長7%。
考斯汀預計,2021年現金支出將增長10%,主要受經濟增速可能達到5.8%、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和美元走軟等預期的推動。他稱,在過去,這種環境有利於那些把資金用於未來增長的公司,這一次也是如此。考斯汀建議投資者買入能夠為自己的未來增長投入資金的公司,其中包括硬碟製造商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 WDC)、二手車營銷公司Copart (CPRT)、荷梅爾食品公司(Hormel Foods, HRL)和波音(Boeing, BA)。
由於目前不確定性很大,一些投資者對於買入這類股票可能會有些疑慮,但不要忘了,不管怎樣,大選很快就結束了,而經濟復甦可能才剛剛開始。
翻譯 | 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