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網上水果店因為操作失誤,把「26元4500克」的橙子標註為「26元4500斤」。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網站UP主「路人A-」將消息擴散,引發大量網友一擁而上「薅羊毛」,涉及金額高達七百萬。這也逼得店主發公告「求饒」。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在社交軟體上存在各種「羊毛」群,有人利用商家失誤定價、結算漏洞,甚至開發代拍軟體以獲取低價商品。實際上,有些惡意利用平臺規則或技術手段「薅羊毛」的行為,可能涉嫌違法犯罪。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陳彥琳 於露 馬壯壯
現象
水果店標錯價被薅羊毛
店主求買家「放過」
近日,有農民電商賣水果時,誤將「26元4500克」寫成了「26元4500斤」。網站UP主「路人A-」將消息擴散並在粉絲群裡喊人一起「薅羊毛」。之後,買家們以商家無法發貨或延遲發貨等理由對商家進行投訴。在大量訂單索賠後,店主發布道歉信稱,店鋪只有兩個人運營,都是農民出身,店鋪是自己和叔叔湊錢開的。此次是因為設置錯了標題詳情所致,一晚上店鋪被拍了幾萬訂單,共涉及七百萬元。店主希望下單的人能申請退款,給自己「留條生路」。針對該事件,平臺發布消息稱,在法律、規則允許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減少各方損失,同時堅決抵制惡意下單的「羊毛黨」。涉事UP主也已道歉,稱可承擔店家重開店鋪的費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薅羊毛」的現象不在少數。
去年11月,東方航空官網和App出現漏洞,多條國內航線售價低至正常價的一折以下。有微博大V傳出機票出現了「白菜價」,不少網友一哄而上,不少沒「撿到漏」的網友還捶胸頓足。最後,東方航空發微博稱,系統維護時售出的所有機票全部有效,旅客可正常使用。
今年1月,拼多多被曝出現重大Bug,用戶可領100元無門檻券,該券全場通用,有效期為1年。眾多網友搶券「薅羊毛」,後來拼多多發布微博回應。原來,是有黑灰產團夥通過一個過期的優惠券漏洞盜取數千萬元平臺優惠券,進行不正當牟利。
調查
網上各種「羊毛」群隨便加
在某二手平臺,現代快報記者以「羊毛黨」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多條連結。其中一家產品介紹為「羊毛黨,各種福利,各種0元擼……」產品內頁打出的廣告上,有訂單截圖顯示0元。店家稱,花錢就能進群,群裡會發方案。
「跟著團隊擼白菜吧,」另一店家告訴記者,「羊毛」隨時會有。隨後,記者加了該店家的微信,收到一條小程序,註冊後店家發來操作流程,講解如何找內購優惠券、分享賺錢以及邀請好友註冊。
記者還在社交軟體上嘗試輸入「羊毛」等關鍵詞,發現上百個「薅羊毛」群,群簡介大多為「分享超低價、店家Bug線報」等內容,群成員多的達到近兩千人,不過這些群大多都設置了禁言。
記者隨機加了幾個群,通過後,管理員源源不斷地發各種產品的「羊毛」線報,還會附上連結。與此同時,不斷有新成員加進群中。
在一條電動牙刷的線報中,管理員用「漏洞」來描述。「第一波漏洞,2個電動牙刷+10個刷頭+2個電池,6.8元左右到手。」緊接著,管理員介紹了6.8元入手該款電動牙刷的方法:選擇兩種牙刷加入購物車,加上券一起結算,然後再退掉其中一款,就能利用結算漏洞實現羊毛價。記者隨機試了群裡發出的低價單,提交後,顯示的價格確實很低。
「羊毛」線報來源複雜
「一類就是從微博上的『羊頭』或者羊毛福利分享群裡,獲取一些優惠信息,這種比較消耗時間。」全職媽媽小蘇告訴記者,她加入了一些專門通報各種「羊毛」的分享群,前段時間還有人花8毛錢買了5雙品牌運動鞋、3分錢買了30塊肥皂和4瓶洗潔精。雙十一這段大促期,她幾乎是「機不離手」,生怕錯過群裡發的任何優惠。「優惠券或者羊毛價不經意就會出現,你必須每時每刻盯著群裡推送的消息。給你搶券的時間可能就那麼兩三秒,錯過就沒了。」
微博一位「羊毛博主」告訴記者,她也是全職媽媽,原本發一些優惠「作業」(注:優惠訂單信息)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後來粉絲只要發現優惠就會第一時間告訴她,她便開始成為帶著大家一起薅羊毛的「羊頭」。「優惠信息的來源很多,比較基本的就是有了粉絲基礎之後的投稿,另外自己也要去拓展一些優惠信息渠道,比如各種返利平臺上的信息,以及大神級優惠分享群。」
「早期,『羊毛』一般是利用了商家設置上的一些漏洞、錯誤定價。後來,計劃規則變化了,『羊毛』其實也是商家促銷的一種手段。」該博主表示,比如雙十一期間,要想實現低價,就要花1元錢搶券,再疊加津貼、折扣等。「但實際上,這些『羊毛』的量都是商家已經計劃好的成本可控範圍,一方面為自己做了宣傳,一方面提升了銷量。」
還有人通過代拍軟體「薅羊毛」
此外,也不乏一些組織或個人,利用刷單軟體或代碼,專門尋找商家設置中的系統漏洞,利用軟體大批量購買「羊毛」訂單或者強刷優惠券。
在某二手平臺上記者看到,有各種提供代拍網購訂單的商家,稱可以實現「穩定0秒下單」「拍不到全額退款」等。「現在各網購平臺對於代刷、代拍都查得很嚴,代拍、代刷的帳號可能被封或者被處罰。」一位買家告訴記者。
除了上述「薅羊毛」的方式,還有一些人通過返利軟體獲得優惠信息。「雖然這類優惠並不能做到『神價』,但這些發出返利App連結的人,其實是通過接下來購買的人來獲得『羊毛返利』。通過連結購買的人越多,他們獲得的返利就越高。」一位返利軟體用戶李小姐告訴記者,這種「拉人頭」式的「薅羊毛」方式現在也很普遍。
觀點
有些「薅羊毛」行為已涉嫌違法犯罪
江蘇鐘山明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駿稱,薅水果店羊毛一事有違道德。「如果這單買賣價格非常離譜,消費者可以輕易地判斷,是因為人員失誤造成價格上的巨大差異,那麼在履行合同時,商家可以用法律保護自己。」
他說,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或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商家可以向消費者要求撤銷,如果消費者不同意,店家也可以向法院起訴。」
其實,有些惡意利用平臺規則進行「薅羊毛」的行為,涉嫌違法犯罪。現代快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看到,在今年6月,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就曾審理一起詐騙案。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期間,被告人馮某某與舒某某通過微信聯繫謀劃,由馮某某通過其微信群內發布「薅羊毛」的信息,並與群內其他成員約定分成後獲取口碑網88折優惠活動的支付寶支付碼,在舒某某所經營的超市進行虛假刷單交易,共計虛假交易刷單5306單,騙取口碑(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補貼金人民幣53033.98元。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認為被告人馮某某、舒某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最終,法院認定兩人罪名成立,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
什麼是「黑灰」?
指通訊詐騙、釣魚網站、木馬病毒、黑客勒索等利用網絡進行非法犯罪活動的行為。略有不同的是,「黑色商品」指的是直接違反國家法律的網絡犯罪,而「灰色商品」是有爭議的行為,徘徊在法律的邊緣,經常為「黑色商品」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