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觀點: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

2021-01-09 環球網

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

直到今天,柏林還有很多蘇軍紀念碑,紀念為了戰爭勝利而犧牲的蘇軍士兵。其中最重要的是柏林特雷普託公園的蘇維埃戰爭紀念碑、蒂爾加藤公園的蘇軍紀念碑和舍恩豪森的蘇軍紀念碑。對於蘇聯來說,特雷普託公園的紀念碑也是戰勝法西斯的重要標誌,這在不少郵票上都有體現。

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對於德國來說意味著納粹統治的結束。盟軍將德國被從納粹法西斯的統治中解放出來。30年前,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就曾說過:「5月8日是一個解放日。」他說出了一些迫切需要講出的話:對於那些從集中營、從監獄出來的人來說,納粹德國戰敗是解放,對那些沒有進集中營的人來說,無疑也是一種解放。

二戰後德國被分割,蘇聯參與了這個過程。很多德國人,特別是西德人,不願承認蘇聯士兵也是解放者。回望歷史,我們可以容易地判斷,恰恰是蘇聯紅軍幫助我們結束了法西斯統治,解放了德國,為此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如今德國學術界持這種觀點的人,比魏茨澤克說那番話時又多了很多。

1945年5月8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的結束。當時是在一所德軍軍官學院的食堂大廳籤署的投降書,這座見證歷史的建築戰後被蘇軍使用。上世紀90年代蘇軍撤出後,德蘇兩國達成協議,共同在這個地方紀念這段戰爭和納粹統治結束的歷史。戰爭給兩國帶來的傷痛促成了博物館的建立,當年的作戰雙方共同銘記這次戰爭。博物館於1995年戰爭結束50年後開館。如今,這裡每年的參觀者有4萬多人。我們這項工作的目的,首先是保護這個歷史遺蹟,其次是通過博物館,向人們介紹德國對蘇聯發動的「殲滅戰」。肩負教育的使命,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來博物館接受這段教育。

二戰、猶太人大屠殺、殲滅戰,雖然已過去了70年,但這段歷史並未被湮滅。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我們既希望這些大屠殺、殲滅戰不會再次重演,也不希望看到新納粹和極右主義出現——很可惜,這些在德國還是存在的。戰爭和獨裁統治,距離今天的青年一代已經比較久遠,但我們要向他們講述這段歷史。通過學習歷史,讓他們認識到今天極右思想的錯誤。這是我們非常緊迫的任務。

(作者為柏林卡爾斯霍斯特德俄博物館館長,本報記者鄭紅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5日 23 版)

相關焦點

  • 金華這段歷史,我們永遠銘記!
    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黨和政府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全國人民抗美援朝運動。小布深一度 讀懂這枚紀念章 向抗美援朝老戰士致敬!銘記歷史!致敬英雄!來源|新華社 人民日報 央視新聞 學習強國 中共金華市委黨史研究室 金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編輯|徐超 杜寅舟校對|吳春琴
  •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在這一天,舉行這一儀式,是讓每一位中國公民銘記歷史,緬懷英雄,不要忘記八十多年前的同胞在外寇侵略下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只能任人宰割的國恥!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中,希望歷史能夠真正被祭奠,用心去銘記。
  • 「無論相隔多遠,我們都在此刻銘記歷史」——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
    「我們都要做和平的踐行者」  「在紀念遇難同胞的同時,我也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歷史讓我們看到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同時也是堅強的。」年齡最小的敲鐘人、南師大附中高三學生韓寧通說,「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當銘記歷史、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堅定理想、永不言棄,擔當起青年的責任。」
  •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  11月12日凌晨2點,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羅開瑚在昆明去世,享年102歲。  羅開瑚老人離世後,國內健在的南僑機工僅剩1人。  羅開瑚於1918年7月15日生於海南省文昌市重興鎮甘村鄉鯉塘村。
  • 這些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是對歷史真切的銘記與見證
    是的,我們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時代!但我們依舊要銘記歷史!今天社長給大家推薦幾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如果倖存者的一個個逝去將帶走這段歷史的見證,那我們必須用電影,銘記歷史!《金陵十三釵》銘記指數:★★★★★在戰爭中,生命太卑微。張藝謀用細膩的視角,告訴我們活著既難又屈辱的,不是這些妓女,而是平凡人。是心靈純潔的孩子。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2020-12-13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銘記》第二十三集|黃寶善:攝影機就是我們手中的武器​
    【紀念】《銘記》第二十三集|黃寶善:攝影機就是我們手中的武器​ 2020-10-02 1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銘記「一二·九」 | 奔跑吧,我們是北林青年!
    銘記「一二·九」 | 奔跑吧,我們是北林青年!用青春活力肩負起使命與情懷讓我們一起回顧精彩瞬間!-bjfu1952-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北京林業大學新媒體聯盟來源 | 校團委 各學院原標題:《銘記「一二
  • 剛上映就下架,遭到人民日報怒批: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
    從歷史書籍和影視劇中,我們不難得知,當時我們的祖先是一窮二白,是憑藉著小米加步槍艱難地取得抗日勝利,而《雷霆戰將》裡的武器竟相當精良,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先進了:自動機槍、重型榴彈炮……看過《亮劍》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他們每打一次仗都精打細算,儘量較少彈藥預支。而《雷霆戰將》裡武器的彈藥似乎多得用不完。接下來就是環境問題了。
  • 銘記歷史!抗日將士後人共聚諸暨
    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孫女衛修寧說,作為抗日將士的後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是責任和義務。「近年來,這批珍貴的歷史影像,以各種主題和形式,在中國許多城市和地區,進行了多次公開巡迴展覽。更多的人,被這些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歷史圖景深深打動,各自填補了許多的歷史空白,豐滿了家國情懷的認知。」中國駐印軍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將軍的外孫、《尋找飄蕩的忠魂》展覽策展人晏歡如是說。
  • 銘記歷史 抗日題材動畫《大象林旺》長沙首映
    紅網長沙7月7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潘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0周年,「我想講這樣的故事給孩子聽」《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公益觀影活動今日在瀟湘國際影城東塘店舉行,主角原型就是抗日戰爭中的動物「英雄」大象林旺。
  • 用最肅穆的方式銘記歷史
    上午10時,南京城上空再次警報聲、汽笛聲長鳴,全城市民肅立默哀,深切緬懷83年前南京大屠殺的30萬遇難同胞,大家立志不忘苦難歷史,砥礪復興之志。這一天,全國各級各類新聞出版廣電機構也以最肅穆的方式傳遞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主題。  1937年的這個冬日,南京城是怎樣的一個至暗時刻?侵華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 銘記| 今天10:01,以國家的名義,一起默哀!
    銘記 | 今天10:01,以國家的名義,一起默哀!新華社發(王躍武 攝)她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文學、藝術和政治之都孕育了中國古代書法和繪畫的閃耀明珠流傳出「六朝」駢體文的清秀雋永
  • 人民日報評新版《亮劍》:偶像劇套路用錯了地方
    人民日報評《雷霆戰將》人民網-人民日報11月15日報導   以「亮劍3」為噱頭的抗日劇《雷霆戰將》,近期正在一些平臺熱播。然而,該劇的一些情節引來不少質疑,在這部電視劇中,竟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這距離歷史真實也太遙遠了吧!表面看來與過去的抗日神劇相比,《雷霆戰將》並沒有手撕鬼子、單手掏心、手榴彈炸飛機等雷人情節。
  • 人民日報開懟……
    11月15日#人民日報評雷霆戰將#衝上熱搜人民日報 「尖銳」地評論了最新上映的抗日神劇《雷霆戰將》!然而,該劇的一些情節引來不少質疑,在這部電視劇中,竟然讓「八路軍戰士」住豪華別墅,主角幾乎清一色都用髮膠、髮蠟,這距離歷史真實也太遙遠了吧!表面看來與過去的抗日神劇相比,《雷霆戰將》並沒有手撕鬼子、單手掏心、手榴彈炸飛機等雷人情節。
  • 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今天,2020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89周年紀念日,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日子。我們的祖國,無論在什麼時期,在版圖和人口方面,都能輕鬆碾壓日本。但彼時的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後,經濟實力和軍事能力比當時內戰不斷、災禍連連的中國要強數倍。作為華夏兒女,必須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銘記歷史,不是為了睚眥必報,而是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是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 《雷霆戰將》被人民日報點名,要尊重歷史,不能劍走偏鋒
    最近,一部先是名叫《亮劍3》,後面又被改名成為《雷霆戰將》的「抗日偶像劇」受到了網友的普遍關注,甚至被人民日報點名,以至於這部關注度很高的電視劇被多個視頻網站下架,那麼這部電視劇究竟幹了什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雷霆戰將》把偶像劇的套路用在了抗日影視題材上
  • 視頻丨這段歷史,今天說給你聽
    視頻丨這段歷史,今天說給你聽 2020-07-02 04: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從娃娃抓起——杭州市綠洲花園幼兒園愛國...
    這是在紀念一個特殊的日子—918,一個讓我們擁有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日子!老師為了紀念「九一八」事件,9月18日上午,杭州市綠洲花園幼兒園孩子們開展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從娃娃抓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活動。
  • 國家公祭日,這幾件事一定請孩子銘記!
    每一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都是這段歷史的活證人,他們是歷史真相的捍衛者,更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截至2020年8月15日,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只剩 73 人。見證者正在凋零,血與淚的記憶卻不能忘,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