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錢包被「掏空」?

2020-12-0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盲盒真的火了。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

12月1日,泡泡瑪特公告稱,公司於12月1日—12月4日進行招股,擬全球發行1.35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於31.5港元且不超過38.5港元,募集資金約42.75億港元-52.24億港元,預計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

隨著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或將給盲盒經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然而,盲盒究竟是什麼,怎麼火起來的,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等問題值得深思。

「上癮」的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一雙大大的湖綠色眼睛,一頭金黃色的捲髮,再配上傲嬌的小表情,這個叫做Molly的小女孩,不知道「掏空」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以至於其背後運營的公司泡泡瑪特,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業績由虧損轉為盈利上億元,並再次走進資本市場。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早期公司從事百貨零售業務,由於行業競爭激烈,自身又缺乏爆款產品,業績並不好看。財報顯示,2014年-2015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

直到2016年,公司向潮流玩具零售商轉型,開啟了IP+盲盒的運營模式,推出Molly Zodiac星座系列等盲盒產品,公司業績開始好轉,並帶動了盲盒經濟的發展。

根據招股書,2017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60萬元,到了2019年,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激增至16.83億元、4.51億元,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26.37%、1578.91%。

盲盒經濟確實很火,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盲盒究竟是什麼?有何魔力?

盲盒,指裝有動漫、遊戲、影視作品的周邊(玩偶、手辦)的盒子,或裝有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的盒子。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玩偶,消費者只能購買完打開才知道,跟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流行的小浣熊乾脆麵裡附贈的水滸英雄卡,以及起源於日本的福袋類似。

而盲盒的火爆,離不開獨特的營銷模式——依靠不確定性與驚喜感,精準捕捉消費心理。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浙江現代商貿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浩興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現在的年輕人精神、工作壓力大,需要有一種心情的釋放,而盲盒又新奇,又酷,又有驚喜感,同時還帶有賭博的刺激感的玩法,恰好擊中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以泡泡瑪特為例,自2016年以來,泡泡瑪特相繼推出了Molly Zodiac星座系列、Molly開心火車大派對系列、Molly的一天系列等產品,每個系列均由12個常規款娃娃構成,每個盲盒通常售價59元。

Molly的一天系列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官方旗艦店

根據玩家的喜愛程度,12款常規娃娃又分為「隱藏」、「熱」、「雷」三種。顯而易見,隱藏款代表稀缺,一般一個系列只有1個隱藏款,是玩家最喜愛的產品,也最難抽到,抽中概率為1/144或更低。

由於盒子外面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娃娃,玩家抽中心儀的娃娃全靠運氣。運氣好一次就能抽到,但機率堪比彩票中獎。大多數情況則是,玩家多次購買,才有可能抽到喜歡的娃娃。在此過程中,玩家不知不覺就上癮了。

有些用戶為了獲得稀有的隱藏款,甚至會「端箱」購買,以確保能抽到,但代價也十分高昂。

據悉,12個盲盒構成一套盲盒產品,12套盲盒產品才構成一箱盲盒,即一箱盲盒由144個盲盒構成,若以59元/個計算,購買一箱盲盒需要花費8496元。

此外,若想集齊一個系列,也需要極大的運氣。因為在沒有標註的情況下,玩家抽到同款產品的概率也很大。

根據閒魚公布的數據,盲盒二手交易在閒魚上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有30萬消費者在交易,2019年有42萬消費者在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逐漸上升。而轉賣理由主要包括:抽到重複的不想要,或者膩了想「退坑」。

「一入盲盒深似海」,但「退坑」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捆綁」IP

從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到故宮的祥瑞系列貓盲盒、星巴克聖誕盲盒、匡威盲盒,看似「萬物皆可盲盒」。實際上,並非隨便一個產品穿上盲盒的外衣都能火,核心還是盲盒背後的IP。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北京地區的泡泡瑪特、酷樂潮玩、名創優品、雜物社等多家售賣盲盒的店鋪,多名受訪玩家表示,購買盲盒的主要原因在於喜歡這個產品,其次才是享受拆盲盒能帶來的刺激感。

可以說,盲盒的整個產業鏈都是圍繞IP展開。

IP提供者如藝術家、潮玩設計師、成熟的IP授權方(動漫、遊戲、飲食等領域,如迪士尼、環球影視等)負責初始的IP培育和設計,IP運營方負責IP的潮玩屬性再設計以及生產,並通過線上、線下等多元渠道進行銷售。

而泡泡瑪特擬上市背後,IP是其業務核心。

泡泡瑪特最初推出的Molly,於2006年出自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王信明)之手。在此背景下,IP即流量,不僅自帶話題,還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企業的試錯成本相對較低。

2016年,泡泡瑪特Molly星座系列形象海報在網絡上一經發布,便引來眾多粉絲轉發,成為粉絲熱議的焦點。當年在泡泡瑪特天貓玩具專營店開啟預售後,第1分鐘售出200套,後續1小時內累計售出500套。

隨後,在盲盒這種新玩法的營銷方式下,Molly迅速出圈,銷量猛增。

2017年-2019年,Molly相關系列盲盒銷量由88.35萬個增至723.45萬個,銷售額分別為4101.9萬元、2.14億元、4.56億元,分別約佔同期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總收益的89.4%、62.9%、32.9%。Molly是泡泡瑪特最重要的收益來源之一。

因此,市場上關於泡泡瑪特對Molly患有依賴症的質疑聲不斷。

為了打破上述質疑,提高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泡泡瑪特建立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連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並不斷發掘、設計新的IP。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一共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仍未出現第二個「Molly」。財報顯示,2019年Molly系列產品以27.1%的總營收佔比,居泡泡瑪特各類IP銷售榜首。

泡泡瑪特的IP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官方旗艦店

此外,2018年-2020年6月,泡泡瑪特非獨家IP的銷售額分別為1821.3萬元、1.6億元、1.33億元,佔公司總收益的比重由3.5%提升至16.3%。

若未來上述非獨家IP與泡泡瑪特的競爭對手籤署合作協議,或競爭對手推出更加爆款的IP,而泡泡瑪特尚無新的爆款IP,公司是否會面臨產品銷量下滑、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風險?

中國新聞周刊曾就上述相關問題致函泡泡瑪特,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復。

事實上,隨著盲盒經濟爆火,不少企業開始發力IP。

今年8月,上市公司奧飛娛樂與網易旗下經典IP手遊《陰陽師》聯名,推出陰陽師系列盲盒,上線半個月銷量突破10萬隻。同時,奧飛娛樂還拓展了伶俐、名創優品、天貓等線上、線下渠道,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陰陽師系列盲盒累計銷售逾44.6萬隻。

亂象叢生

根據Frost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我國潮玩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07億元,近四年複合增長率為34.6%,預計2024年,我國潮玩市場規模將增至763億元。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盲盒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逐年上漲趨勢,僅今年年初至11月30日,我國已新增260餘家潮玩相關企業。同時,盲盒行業的亂象也開始滋生。

趙浩興指出,目前我國的盲盒經濟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比較無序,存在產品質量不好、以次充好等問題。

今年2月,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盲盒陷入抄襲風波,被質疑抄襲知名娃社「DollChateau」娃娃城堡產品,隨後,泡泡瑪特發布致歉聲明,並下架相關產品,對已出售的產品進行退款和召回。

往前追溯,去年7月,泡泡瑪特陷入產品質量風波,其產品被曝甲醛超標。根據黑貓平臺數據,截至2020年12月4日,消費者關於泡泡瑪特產品存在瑕疵、缺少配件等投訴為2491條。

除了泡泡瑪特,19八3、晨光文具旗下的九木雜物社等盲盒產品,此前均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

此外,隨著潮玩社區的發展壯大和玩家們需求的增加,二手交易、改娃等盲盒衍生服務逐漸興起,但也出現了「黃牛」刻意囤積、人為製造稀缺款等擾亂市場健康發展的不良行為。

根據閒魚2019年7月發布的數據,過去一年共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進行交易,且相比均價約59元的零售價,熱門款、隱藏款等盲盒轉手價格高達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盲盒成交量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而原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其王子隱藏款在閒魚上被賣到了1350元,售價上漲22倍;原價59元的潘神,其聖誕隱藏款在閒魚上賣到了2350元,售價上漲39倍。

在此情況下,出現了炒盲盒的「黃牛」。

據悉,在線下門店,「黃牛」會通過搖盒、感受盒子重量等方式判斷盲盒,從而買走熱門款娃娃或隱藏款娃娃,再拿到二手市場進行倒賣,售價一般都高於零售價。

而在線上,「黃牛」通常會掌握限量款盲盒的發售時間,並囤積大量盲盒,最後再以高價賣出。不少玩家感嘆,盲盒最初給玩家帶去的「驚喜感」也逐漸變味了。

在趙浩興看來,炒盲盒實際上也是一種賭博心理,因為有稀缺品、隱藏品,黃牛才能藉此炒作,越炒,價格越高,盲盒就越火,「不少黃牛和盲盒運營商是強強聯合。」但也警惕,當炒作之風散去,剩下的可能是一地雞毛。

此前亦有業內人士表示,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更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或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本想著保值升值,但最終卻可能成為被收割、套路的對象。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盲盒真的火了。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

12月1日,泡泡瑪特公告稱,公司於12月1日—12月4日進行招股,擬全球發行1.357億股,每股發行價不低於31.5港元且不超過38.5港元,募集資金約42.75億港元-52.24億港元,預計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

隨著泡泡瑪特即將上市,或將給盲盒經濟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然而,盲盒究竟是什麼,怎麼火起來的,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等問題值得深思。

「上癮」的盲盒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一雙大大的湖綠色眼睛,一頭金黃色的捲髮,再配上傲嬌的小表情,這個叫做Molly的小女孩,不知道「掏空」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以至於其背後運營的公司泡泡瑪特,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裡,業績由虧損轉為盈利上億元,並再次走進資本市場。

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早期公司從事百貨零售業務,由於行業競爭激烈,自身又缺乏爆款產品,業績並不好看。財報顯示,2014年-2015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

直到2016年,公司向潮流玩具零售商轉型,開啟了IP+盲盒的運營模式,推出Molly Zodiac星座系列等盲盒產品,公司業績開始好轉,並帶動了盲盒經濟的發展。

根據招股書,2017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58億元、160萬元,到了2019年,其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激增至16.83億元、4.51億元,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26.37%、1578.91%。

盲盒經濟確實很火,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盲盒究竟是什麼?有何魔力?

盲盒,指裝有動漫、遊戲、影視作品的周邊(玩偶、手辦)的盒子,或裝有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的盒子。

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玩偶,消費者只能購買完打開才知道,跟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流行的小浣熊乾脆麵裡附贈的水滸英雄卡,以及起源於日本的福袋類似。

而盲盒的火爆,離不開獨特的營銷模式——依靠不確定性與驚喜感,精準捕捉消費心理。浙江工商大學教授、浙江現代商貿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浩興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現在的年輕人精神、工作壓力大,需要有一種心情的釋放,而盲盒又新奇,又酷,又有驚喜感,同時還帶有賭博的刺激感的玩法,恰好擊中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以泡泡瑪特為例,自2016年以來,泡泡瑪特相繼推出了Molly Zodiac星座系列、Molly開心火車大派對系列、Molly的一天系列等產品,每個系列均由12個常規款娃娃構成,每個盲盒通常售價59元。

Molly的一天系列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官方旗艦店

根據玩家的喜愛程度,12款常規娃娃又分為「隱藏」、「熱」、「雷」三種。顯而易見,隱藏款代表稀缺,一般一個系列只有1個隱藏款,是玩家最喜愛的產品,也最難抽到,抽中概率為1/144或更低。

由於盒子外面沒有標註具體是哪款娃娃,玩家抽中心儀的娃娃全靠運氣。運氣好一次就能抽到,但機率堪比彩票中獎。大多數情況則是,玩家多次購買,才有可能抽到喜歡的娃娃。在此過程中,玩家不知不覺就上癮了。

有些用戶為了獲得稀有的隱藏款,甚至會「端箱」購買,以確保能抽到,但代價也十分高昂。

據悉,12個盲盒構成一套盲盒產品,12套盲盒產品才構成一箱盲盒,即一箱盲盒由144個盲盒構成,若以59元/個計算,購買一箱盲盒需要花費8496元。

此外,若想集齊一個系列,也需要極大的運氣。因為在沒有標註的情況下,玩家抽到同款產品的概率也很大。

根據閒魚公布的數據,盲盒二手交易在閒魚上是一個千萬級的市場,2018年有30萬消費者在交易,2019年有42萬消費者在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逐漸上升。而轉賣理由主要包括:抽到重複的不想要,或者膩了想「退坑」。

「一入盲盒深似海」,但「退坑」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捆綁」IP

從泡泡瑪特的Molly系列盲盒,到故宮的祥瑞系列貓盲盒、星巴克聖誕盲盒、匡威盲盒,看似「萬物皆可盲盒」。實際上,並非隨便一個產品穿上盲盒的外衣都能火,核心還是盲盒背後的IP。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北京地區的泡泡瑪特、酷樂潮玩、名創優品、雜物社等多家售賣盲盒的店鋪,多名受訪玩家表示,購買盲盒的主要原因在於喜歡這個產品,其次才是享受拆盲盒能帶來的刺激感。

可以說,盲盒的整個產業鏈都是圍繞IP展開。

IP提供者如藝術家、潮玩設計師、成熟的IP授權方(動漫、遊戲、飲食等領域,如迪士尼、環球影視等)負責初始的IP培育和設計,IP運營方負責IP的潮玩屬性再設計以及生產,並通過線上、線下等多元渠道進行銷售。

而泡泡瑪特擬上市背後,IP是其業務核心。

泡泡瑪特最初推出的Molly,於2006年出自香港知名設計師Kenny Wong(王信明)之手。在此背景下,IP即流量,不僅自帶話題,還擁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企業的試錯成本相對較低。

2016年,泡泡瑪特Molly星座系列形象海報在網絡上一經發布,便引來眾多粉絲轉發,成為粉絲熱議的焦點。當年在泡泡瑪特天貓玩具專營店開啟預售後,第1分鐘售出200套,後續1小時內累計售出500套。

隨後,在盲盒這種新玩法的營銷方式下,Molly迅速出圈,銷量猛增。

2017年-2019年,Molly相關系列盲盒銷量由88.35萬個增至723.45萬個,銷售額分別為4101.9萬元、2.14億元、4.56億元,分別約佔同期泡泡瑪特品牌產品總收益的89.4%、62.9%、32.9%。Molly是泡泡瑪特最重要的收益來源之一。

因此,市場上關於泡泡瑪特對Molly患有依賴症的質疑聲不斷。

為了打破上述質疑,提高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泡泡瑪特建立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連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並不斷發掘、設計新的IP。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一共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及56個非獨家IP,仍未出現第二個「Molly」。財報顯示,2019年Molly系列產品以27.1%的總營收佔比,居泡泡瑪特各類IP銷售榜首。

泡泡瑪特的IP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官方旗艦店

此外,2018年-2020年6月,泡泡瑪特非獨家IP的銷售額分別為1821.3萬元、1.6億元、1.33億元,佔公司總收益的比重由3.5%提升至16.3%。

若未來上述非獨家IP與泡泡瑪特的競爭對手籤署合作協議,或競爭對手推出更加爆款的IP,而泡泡瑪特尚無新的爆款IP,公司是否會面臨產品銷量下滑、市場份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風險?

中國新聞周刊曾就上述相關問題致函泡泡瑪特,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復。

事實上,隨著盲盒經濟爆火,不少企業開始發力IP。

今年8月,上市公司奧飛娛樂與網易旗下經典IP手遊《陰陽師》聯名,推出陰陽師系列盲盒,上線半個月銷量突破10萬隻。同時,奧飛娛樂還拓展了伶俐、名創優品、天貓等線上、線下渠道,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陰陽師系列盲盒累計銷售逾44.6萬隻。

亂象叢生

根據Frost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我國潮玩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07億元,近四年複合增長率為34.6%,預計2024年,我國潮玩市場規模將增至763億元。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盲盒賽道,天眼查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潮玩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呈逐年上漲趨勢,僅今年年初至11月30日,我國已新增260餘家潮玩相關企業。同時,盲盒行業的亂象也開始滋生。

趙浩興指出,目前我國的盲盒經濟還處於粗放發展階段,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比較無序,存在產品質量不好、以次充好等問題。

今年2月,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盲盒陷入抄襲風波,被質疑抄襲知名娃社「DollChateau」娃娃城堡產品,隨後,泡泡瑪特發布致歉聲明,並下架相關產品,對已出售的產品進行退款和召回。

往前追溯,去年7月,泡泡瑪特陷入產品質量風波,其產品被曝甲醛超標。根據黑貓平臺數據,截至2020年12月4日,消費者關於泡泡瑪特產品存在瑕疵、缺少配件等投訴為2491條。

除了泡泡瑪特,19八3、晨光文具旗下的九木雜物社等盲盒產品,此前均因產品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

此外,隨著潮玩社區的發展壯大和玩家們需求的增加,二手交易、改娃等盲盒衍生服務逐漸興起,但也出現了「黃牛」刻意囤積、人為製造稀缺款等擾亂市場健康發展的不良行為。

根據閒魚2019年7月發布的數據,過去一年共有30萬盲盒玩家在平臺上進行交易,且相比均價約59元的零售價,熱門款、隱藏款等盲盒轉手價格高達幾百元,甚至上千元。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泡泡瑪特旗下的Molly盲盒成交量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而原價59元的Molly胡桃夾子,其王子隱藏款在閒魚上被賣到了1350元,售價上漲22倍;原價59元的潘神,其聖誕隱藏款在閒魚上賣到了2350元,售價上漲39倍。

在此情況下,出現了炒盲盒的「黃牛」。

據悉,在線下門店,「黃牛」會通過搖盒、感受盒子重量等方式判斷盲盒,從而買走熱門款娃娃或隱藏款娃娃,再拿到二手市場進行倒賣,售價一般都高於零售價。

而在線上,「黃牛」通常會掌握限量款盲盒的發售時間,並囤積大量盲盒,最後再以高價賣出。不少玩家感嘆,盲盒最初給玩家帶去的「驚喜感」也逐漸變味了。

在趙浩興看來,炒盲盒實際上也是一種賭博心理,因為有稀缺品、隱藏品,黃牛才能藉此炒作,越炒,價格越高,盲盒就越火,「不少黃牛和盲盒運營商是強強聯合。」但也警惕,當炒作之風散去,剩下的可能是一地雞毛。

此前亦有業內人士表示,盲盒經濟的受眾,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相對更低。若一味地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或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花高價購買盲盒玩偶,本想著保值升值,但最終卻可能成為被收割、套路的對象。

相關焦點

  •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原標題:「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盲盒真的火了。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
  • 「暴利產品」成功出圈,一年淨賺4.5億的背後,掏空年輕人的錢包
    在潮流玩具市場,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當屬盲盒。盲盒憑藉抽獎的刺激性,成功出圈。而作為盲盒市場頂流的泡泡瑪特,更是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開盤大漲100.26%,最終收盤時雖然有所回落,但市值依舊高達953億。
  • 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成「盲盒第一股」 為何讓年輕人如此上癮
    「盲盒第一股」出圈背後:多少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盲盒真的火了。故宮、星巴克、匡威等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盲盒賽道,盲盒出圈了。而最初在國內引入盲盒玩法的泡泡瑪特,也將於近期登陸港交所,被稱為「盲盒第一股」。
  • 59元一個的盲盒,是如何掏空年輕人工資的?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港股掛牌上市,開盤後股價迅速拉升至每股77港元,較每股38.5港元的認購價上漲100%,公司市值破1000億港元。暴漲的股價,千億的市值,讓許多中年人表示看不懂:小小的盲盒,這麼大市場?所謂盲盒,就是裝著玩偶、手辦的盒子。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塑料娃娃撐起千億巨頭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今日亮相港交所,股價開盤大漲100.26%,幾分鐘後漲跌幅擴大至108.7%,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作為潮流文化公司,不能保證並保持設計出來的產品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企業創收過度依賴於頭部IP,業務重度依賴品牌形象,業內對其未來能否撐起如此高的市值存疑。
  • 瘋狂的盲盒背後:「不確定性激勵消費」怎樣掏空你的錢包
    好奇心不僅能夠害死貓,還能掏空你的錢包。盛行的盲盒文化形成了新的經濟鏈「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盲盒經濟在近年來突然盛行,一家家盲盒店入駐線下商城,消費者每走幾步就能看到一臺盲盒自動販賣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盲盒的忠實粉絲,在朋友圈裡曬著一張又一張盲盒娃娃全家福,在各種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盲盒收藏、交流盲盒購買技巧——盲盒儼然已經成為當代青年人的新型社交方式。圖/ POP MART盲盒,顧名思義,就是看不見也不知道內部產品的盒子,消費者只有購買後打開它,才知道自己買到了什麼產品。
  • 繼盲盒之後,又一「小玩意」讓年輕人「上癮」,錢包正被「掏空」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喜歡吃一種可以集卡的乾脆麵,為了收集全套的卡片,不知道吃了多少包幹脆面。現如今,可能很少有人再去集卡了,但是,卻出現了一些「新玩法」,比如盲盒。近些年,在年輕人中,盲盒還是比較流行的,盲盒誕生於日本,裡面裝著手辦或者玩偶,一開始,都是通過扭蛋機獲得的,而現在,都是直接裝在盒子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盲盒和當年集卡行為,有著相似的地方。
  • 泡泡瑪特發行價為38.5港元:本周上市 被指掏空年輕人錢包
    泡泡瑪特預計12月11日(本周五)在港交所上市,將成為「盲盒第一股」。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1.58億、5.14億、16.83億;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8.18億元,上年同期為5.4億元。
  • 「盲盒」第一股上市背後的理智與情感
    從玩法來看,潮流玩具主要可以劃分為手辦、BJD 娃娃和盲盒三種類型,「盲盒」雖為三種類型中價格最低的一類,卻獨自扛起了潮玩出圈的大旗。11月22日晚間,港交所文件顯示,泡泡瑪特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將由摩根史坦利和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預計於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相信大家對於盲盒都不陌生了,自從盲盒的出現,在市場上就非常火熱,特別是在很多人流量多的地方也是能夠看到一些抽盲盒的機器了,於是不少人也好奇,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呢?盲盒靠什麼吸引顧客?
  • 「盲盒第一股」上市破千億,33歲創始人真靠收「智商稅」發家?
    ,從此錢包是路人。」在國內潮玩盲盒圈裡,泡泡瑪特是絕對的先驅者。它首次將盲盒玩法引入中國,在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引發空前的「盲盒熱」,讓大家心甘情願掏空錢包。而就在今天,泡泡瑪特成功上市,坐穩了「盲盒第一股」的位置。這不是泡泡瑪特第一次在資本市場攪起風浪。此前,它曾於2017年2月26日在內地新三板掛牌上市。約兩年後,它帶著20億市值退出新三板,繼而籌劃轉戰港股市場。
  • 讓95後上癮的盲盒第一股上市暴漲100% 33歲創始人身家...
    時至今日,說起盲盒和泡泡瑪特,即便沒買過也大多有所耳聞。不知從何時開始,「抽盲盒」在95後00後的年輕人中日漸流行開來。   12月11日,作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在港股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
  • 盲盒:收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近兩年來,盲盒文化逐漸流行,風靡年輕一代,成為不少年輕人娛樂、尋找刺激的方式之一,有著瀟灑的年輕人加入,盲盒文化有著勢不可擋之勢。,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發展到現在,盲盒文化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很多年輕人的錢包被掏空,被掏空錢包的年輕人依舊深深地陷在商家的套路中,無法自拔。盲盒中禮品大多以PVC材質的玩偶手辦為主,這類的商品的市場價大約在19~49元,但是將商品放置到盲盒中,盲盒價格大約在39~99元,價格增幅在一倍以上,大量的盲盒商家爭鋒上線,強佔盲盒市場。
  • 「盲盒第一股」上市,傳統文化圈也有「盲盒」遊戲
    深受年輕人歡迎的盲盒火了,「盲盒第一股」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越來越多品牌也「破圈」加入盲盒賽道。其實在中國傳統手藝界,也有類似盲盒的玩法——「押窯」。
  •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好奇不僅害死貓 還能掏空你的錢包
    好奇不僅害死貓 還能掏空你的錢包  Evelyn Zhang • 2019-09-16 12:03:05 來源:前瞻網 E3567G0
  • 出盲盒、玩浪漫,麥當勞的營銷為何能圈粉年輕人?
    那麼這些營銷活動是如何緊貼社會熱度和趨勢成功出圈的?又是如何抓住消費者心智的呢?我們不妨一起看一下。 抓住「盲盒營銷」潮流,圈粉年輕消費者 兒童與成人之間,往往只有一個盲盒的距離。7月初,麥當勞推出了70個小黃人盲盒,一時間在社交媒體引發「黃色風暴」,討論度極高。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在我們的身邊,上癮模型幾乎無處不在,不管你買不買盲盒,它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這篇我們就從「上癮模型」入手,講講盲盒經濟背後的故事。 01 為了讓你在人群中多看它一眼,盲盒商家有多努力? 對於狂熱玩家來說,盲盒已經不是一種產品。 85後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說:「Molly之所以能成為大家喜愛的形象,背後的邏輯更像是100個人心中有100個哈姆雷特。它把自己的靈魂掏空,你可以把你的靈魂裝進去。」 《南方周末》曾經採訪過很多盲盒玩家。其中有位胡先生,運營一個盲盒玩家社群。 「大部分玩得比較深的都有內傷,即便沒有內傷也很孤獨。」
  • 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近些年盲盒風靡,讓不少年輕人「入坑」。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最近一年,有20萬人為了購買泡泡瑪特的盲盒消費超2萬元。
  • 年輕人還有必要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嗎?李嘉誠給出建議,很實用
    而在我們中國,人們更加務實,講究「有多大鍋,下多少米」,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儘量不要參與。此外,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要養父母老」的孝道文化,即便是沒有子女,也可以進入政府建立的養老院來養老,不至於沒有房子就沒有保障。
  • 盲盒第一股上市暴漲超100% 泡泡瑪特股票怎麼購買?
    12月11日,頭頂「盲盒第一股」光環的泡泡瑪特正式在香港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首日高開約100%,市值達到1065億港元。  盲盒成為年輕人的新玩具,將前浪遊戲手辦拍在沙灘上,泡泡瑪特市值能買兩個日本玩具製造商IP龍頭任天堂,後者市值約52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