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音樂產業觀察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作者 | 趙大卓
作為歌手的張雲雷,帶著新EP《牽掛》再度歸來。
不出所料,新EP上線後立刻空降QQ音樂巔峰暢銷榜及酷狗專輯暢銷榜兩個榜單的日榜/周榜雙榜TOP1,並在QQ音樂開售2分鐘即達成銷售額500萬,成為QQ音樂2020年最快突破「三白金唱片」、「鑽石唱片」兩項等級認證的EP。而根據第三方統計,他的第一張EP《藍色天空》,也位列2019年數字EP/單曲銷量前十名。
首張EP《藍色天空》的表現,張雲雷給自己打了50分。第二張EP的錄製比第一張更為嚴格,張雲雷欣喜於自己演唱技巧上的進步,但正因為對唱歌這件事情越發敬畏,在自我評價時他內心更加忐忑。
張雲雷說自己帶著天津人身上的較真勁頭,既然邁出第一步就得把事情做得像樣。相比數據,他更在意自己音樂上的努力能得到認可。
「這一次我不敢給自己打分。」張雲雷說,他清楚自己仍在通往歌手的道路上,如果說對新EP有期待的話,那是「這一次更希望得到路人的認可,而不光是粉絲的認可。」
01對音樂有了自己的理解
自單曲《毓貞》之後,張雲雷便開始了音樂道路上的持續探索。經過上一張EP的鍛鍊,他越來越注重在音樂中個人態度的表達。無論在選歌還是演唱上,他自己的想法也越來越明確。
籌備新EP時,製作人劉卓先給張雲雷發了七八首歌備選。陸續聽了幾首歌,張雲雷一下被《牽掛》吸引。「我先看到詞,我喜歡它的詞,再聽調,偏中國風,我都沒有猶豫。」他說。
《幹一杯》是張雲雷認為EP中最難唱的一首歌。然而聽到最初的版本時,張雲雷覺得副歌太平淡,希望「能有個讓人記得住的副歌」。劉卓用一周時間重做了一版,最後的旋律反而成了歌曲最大的亮點。「誰是誰非,都幹一杯」成為張雲雷經歷人生百態後,送給自己的慰問和禮物。
《愛一個人》原Demo中的唱法跟張雲雷的聲線完全不同,顯得更悲涼低沉。「當時,我跟劉老師說,我在這個年紀,我唱不出來這種悲涼感。」張雲雷說,如果單純模仿這種唱法,把嗓子憋得特別低沉,自己都覺得效果並不好。他選擇用講故事的方式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傳遞給聽眾。
《牽掛》中,唱到諸如「倦坐案桌,愁雲飄過」之類的句子,他還是會融入傳統的戲腔,因為覺得這樣處理會比較好聽。「我也會問劉卓老師覺得這樣好嗎?他說你這樣唱也不難聽。」張雲雷笑稱。
「第一張時我覺得我是新人,我不敢提任何意見,製作人說怎麼唱,我一句一句記住了、消化了就好了。」張雲雷說。但製作人劉卓會鼓勵他,讓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我給你製作音樂,你得讓我了解你」。第二張EP中,張雲雷會更多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但他同時承認,因為要求和期待高了,新EP錄音中遇到的問題也更多了。
錄第一張EP時,張雲雷還在努力把自己從戲曲唱腔中抽離出來,讓吐字發音更適合流行歌曲演唱。到第二張專輯時,他已經知道「愛一個人」的「愛」要唱成「咳」。但緊接著又是換氣的問題,由傳統戲曲的換氣方式切換到流行歌曲的換氣方式。
張雲雷舉例子,《幹一杯》唱到結尾「誰是誰非,都幹一杯」,自己提了一口丹田氣,但劉卓一下就聽出他中間沒有換氣。「他說『都』字之後你可以偷一口氣,再唱『幹一杯』。」張雲雷試了一下,果然效果更好。
「就總感覺一關過了,還有下一關。」張雲雷說。因為從小學戲曲,他的嗓音乾淨,吐字圓潤,但戲曲的演唱習慣也成為他轉型歌手時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
「卡殼的地方有很多,這一句可能要錄10來遍,不行就找感覺。找不到感覺,嗓子可能就塌了,唱不出來了。再想辦法開嗓子,再錄。」經常下午開始錄音,一錄就錄到半夜。
等到EP完成,張雲雷笑稱,「這一次應該可以及格了」。他毫不避諱,自己的演唱肯定還存在很多可改進的空間,但這一次進棚明顯感覺自己對演唱的理解多了。「唱到哪一句時,我知道該怎麼處理,這一點是我開心的。」他說。
02想要真正唱好歌,很難
用張雲雷的話說,他的音樂夢從「差不多聽得懂大人說話時就開始了」。
張雲雷的姐姐是唱京韻大鼓的藝人。小時候吃過午飯,姐姐要去演出,經常騎著自行車把張雲雷帶去劇場。張雲雷有時在前臺,有時在後臺,坐著小板凳,把演出從頭聽到尾,時間久了,聽到整段的京韻大鼓《寶玉探晴雯》都能唱下來。
他爸爸上班時開一輛白色的吉普車,車裡每天都要放鄧麗君的歌。張雲雷經常一上車就聽到《小城故事》。隨著年齡增長,他又開始接觸到周杰倫、張惠妹等一眾流行歌手。
張雲雷喜歡唱,他也發現自己演唱確實有特長,無論是唱歌唱戲都不走調。小時候流行家庭版卡拉OK,這也成了他的愛好之一。《青藏高原》的高音他隨便能唱上去。他戲稱,小時候上學沒幾個老師喜歡,但音樂老師很喜歡自己。
他自小拜入郭德綱門下,因為嗓音條件最好,又特別愛唱,郭德綱便給他的功課加入了更多曲藝方向的內容。在相聲表演中,張雲雷也是唱的內容居多。「唱戲唱傳統東西我是很自信的,但是真讓我在相聲中間唱首歌,我還是有點不自信。」張雲雷說,自己心裡其實一直有唱歌的夢,但真要把夢落實到現實中,還是需要有人給自己點勇氣,告訴他:你沒問題,來吧!
經紀人助推了張雲雷一把。他提議:「唱歌怎麼樣?要不要跨界嘗試一下?」但張雲雷仍說自己沒信心。其實2015年時,張雲雷改編的《探清水河》已走紅。在這之前,張雲雷在臺上單純地模仿其他歌手演唱,《探清水河》讓他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師父郭德綱也放話同意讓他「試試唱歌」。但真要跨界,張雲雷還是有些怯場。
「經紀人說:哥給你找好歌,咱試試。我說你確定我能行嗎?他說,你唱歌絕對沒問題,你相信我。」這樣張雲雷才下定決心。
《毓貞》是張雲雷錄的第一首單曲,歌曲中融入了京劇,這正是張雲雷擅長的,整首歌在棚裡錄了三遍就過了。那時候的張雲雷,還在覺得「唱歌不走調,是不是做歌手就ok了」的階段。正當他滿懷信心嘗試用心去跨界做歌手時,才發現想要真真正正唱好,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
籌備個人首張EP《藍色天空》時,張雲雷從七八十首歌中選出了三首,在經紀人的推薦下和知名製作人劉卓合作。劉卓曾任《中國好聲音》樂隊總監,與那英、韓紅、孫楠等眾多一線藝人合作過。面對劉卓,張雲雷突然發現自己不會唱歌了:「我唱完,不對。再唱,還是不對,不對。我突然唱什麼都不對。」
唱《藍色天空》時,張雲雷還習慣跟唱戲一樣字正腔圓。劉卓讓他聽錄音,問他「覺得好聽嗎?」張雲雷自己也覺得有些彆扭。後來知道,「天空」的「空」應該唱成「康」。「你們唱曲藝唱傳統的東西有咬字,唱歌咱也是有咬字。」劉卓說,不要唱字的元音,先唱輔音,畫一個圓再到元音。
這時候張雲雷才醒過味來:「原來唱歌這麼難!」而正是在劉卓的魔鬼訓練之下,張雲雷才先後交出《藍色天空》、《牽掛》兩份具備一定水準的跨界答卷。
03我是新人,我要學的有很多
在錄音時,無論咬字發音遇到多麼難以克服的問題,張雲雷都堅持要整句整段錄完。有時劉卓建議他可以分幾次錄音,再拼接成一句,都被他否定了。「那是假的,它永遠真不了。」張雲雷說,「讓我唱前兩個字拼接起來,它沒有感情。『愁雲』、『掠過』跟『愁雲掠過』意思表達是不一樣的。」
錄完新EP,張雲雷重新聽《藍色天空》,明顯感覺到自己演唱技巧上的進步。「現在聽《毓貞》,我自己就能從歌手的角度挑出來好多毛病。如果再讓我進棚重錄《毓貞》,我絕對不會那樣唱。」他說。
劉卓曾經把張雲雷的歌給那英聽,那英說:「說相聲的能唱成這麼好嗎?」張雲雷覺得這就是對他莫大的鼓勵。他也把自己的歌給霍尊聽,霍尊耐心地提了些意見,主要還是戲腔的問題,「音準、節奏這些基本的東西都過關了,剩下就是習慣了」。
「但傳統的唱腔,從小已經印在我腦子裡了,戲腔的發聲也是跟我嗓子完全融合的,突然間讓我拔出來,可能一時半會還有點難。」張雲雷也承認,在一些尾音的處理上還會「偷偷用一點點唱戲的嗓子」,這反而成為他演唱的一個鮮明特徵。
除了《探清水河》,張雲雷還沒敢給師父郭德綱聽自己的音樂作品。但他知道,在唱歌這件事上,師父始終是自己的後盾。在他最早確定跨界時,也是師父叮囑:「既然想好了做,那就把它做好了,別今天隨便出一個單曲,也不用心,出完就完了,那不如不做。」
在張雲雷心中,相聲是自己不能捨棄的主業,自己如今所有的榮耀,包括跨界音樂的機會,都來自於相聲。但同時,唱歌是自己從小的夢想,是自己堅定信心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夢想。
「目前出的這幾首歌是更適合我嗓音的,以抒情的慢歌為主,因為我喜歡唱故事給你們聽,而不是單純唱這個詞、唱這個調。」但張雲雷說,自己的性格就是什麼都想試一下,如果有機會不妨嘗試點其他音樂風格。
說起秦霄賢在《樂隊的夏天》和大波浪樂隊的跨界合作,張雲雷說:「如果有機會,為什麼不試試呢?」他說自己也想過唱一首搖滾歌,只是還沒遇到合適的歌。「如果連我自己這關都過不了,別人能說好聽嗎?」
張雲雷在音樂上還有更宏大的目標,要試著自己寫歌、自己製作,因為自己寫出來的作品唱起來會更真實,也更能代表自己的想法。他還考慮學一門樂器,「鍵盤、貝斯,都挺帥的」。
「劉卓老師說,你生活中想起什麼旋律,你就用手機錄出來發給我,他看看能不能編出來。現在我跟劉老師是這麼定的。」張雲雷說。但他到現在還沒開始創作,原因還是只有一個:作為音樂新人,目前還不夠自信。
「我是新人」可能是張雲雷在採訪中反覆說過最多的話。他時刻保持著新人的謙遜和清醒:「我唱歌這條路上肯定也會有爭議,對我唱歌的水平肯定也有疑問,但是我都認,因為我是新人,我要學的有很多。」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全文完 -
(本文的音頻版請上新觀公號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