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華商韜略 Zoe 維多利娜
一個被外界形容為價值萬億的戶外運動裝備市場,但身處其中的中國上市公司,卻是一副驚濤駭浪裡划船、「我的企業全靠命」的的窘境。
三夫戶外面臨3000萬元的巨虧,而「戶外用品第一股」——探路者(證券代碼:300005),一度處在退市的邊緣。
此前,探路者公司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兩年虧損,雖然2019年營收下降15%,淨利潤1.13億元,最終得以實現扭虧保殼。
但探路者的困局卻是不爭的事實,近兩年的發展過程中,探路者可謂困難重重。
近期,探路者發布公告稱,因對前期未達預期的投資項目連續計提了較大金額的商譽、投資和資產減值。
過去二十餘年中,探路者曾有著輝煌的戰績,成立於1999年的探路者,主要經營戶外服裝這一領域,並於2009年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當時公司市值為35億元,是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羅漢之一。
2015年,探路者股價創下新高,每股達到29元,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行業龍頭。
探路者董事長王靜曾4次登珠峰,比王石還多了2次。
(圖註:王石曾是探路者的代言人)
屢攀登高峰背後,公司卻跌跌不休。
如今,探路者股價不足4元,僅為最高峰時的13%,截至發稿,其市值從260億直接跌到32.26億元,連個零頭都沒有。
圖源:雪球
所以,曾有股民在互動平臺上向探路者董秘直言:「在公司業績這麼差、股價這麼差的情況下,董事長在公司領400多萬超高薪,本身就很傷害小股東的感情。這次如此高調地登珠峰,公司再一次深深傷害了小股東。」
一家一度盈利狀況良好的戶外裝備公司,為何險些退市,並在資本市場成為被唾棄的對象呢?
和賈躍亭、馮鑫一樣,在資本市場拿足錢之後,探路者當時的掌舵人盛發強(王靜的丈夫)也中了生態的邪,走了冒進投資的邪路。
自2013年以來,探路者先後控股參股了Asiatravel、綠野網、極之美和易遊天下多家旅遊服務公司,試圖通過收購旅行服務業務,實現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和大體育三大板塊協同。
但大部分公司並未給探路者的業績增光添彩,反而成為探路者的「累贅」,讓探路者走向「迷途」。
其中,旅行業務板塊收購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商譽減值,營收上也對集團業務造成了拖累。
據了解,目前探路者參股控股的公司共有14家,但盈利的僅有4家,其中淨利最高的一家企業上半年盈利193.46萬元,虧損最多的企業虧損金額搞到1481.25萬元。
由此可見,探路者業績虧損不是沒有原因的。
(攀登珠峰的王靜)
面對公司日漸退步的業界,探路者也並沒有坐以待斃,也進行過自救,比如進行管理層「大換血」。
2017年,王靜結束了11年的隱退生活,再次回歸公司,重新出任董事長見總裁的位置。不過,過去在面對股價和業績下跌時,王靜和盛發強接連套現,2012年兩人共減套現6.83億元,2017年盛發強減持11次。
此外,值得投資者們注意的是,在探路者上市之後,公司高層的工資都都高於行業一般水平,而且還逐年上漲。
王靜回歸之後第一年工資為94.92萬元,第二年就暴漲至430.46萬元。
或許探路者不斷虧損也和高層薪水上漲有關,畢竟賺的錢都給高層了,拿來做市調、研發等資金就會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探路者全年淨關閉門店240家,而2019年戶外線上主營業務收入還同比下降8.64%,只有2.2億萬元,其來自加盟商及其他渠道收入則超過電商3倍,達到了6.7億。
但通過2019年財報來看,這一部分銷售尚有67%的款項未付,比如其第一大客戶美妙商貿蘇州有限公司,年營收1.83億,應收帳款卻高達2.24億。這些未付清的款項,隨時會成為2020年財年財務上的深水炸彈。
雖然2019年僥倖扭虧為盈保殼成功,但疫情這一意外事件,也將給仰仗實體門店收益的探路者造成重大打擊,為2020年的營收前途增加不確定性。
基於眼下的情況,探路者的未來之路可謂困難重重,想扭轉頹勢業也是長路漫漫。
一一END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