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乾燥、空氣稀薄、蜜源花卉珍稀純潔,哈達谷天然蜂蜜每一批次都是獨一無二的自然珍品:琥珀色的是價值不菲的秋蜜;微苦口感含有大量藥材植物的花蜜,清火消炎,對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都有良好的療愈作用;珍貴的雪蜜,只有在冬季及雪線以上才生產,一年只有數百公斤收穫,產量僅佔中國所有蜂蜜產量的萬分之一。
哈達谷產品通過了條件苛刻的歐盟有機認證EOS(Ecocer Organic Standard)和美國有機認證NOP(The National Organic Program),哈達谷生態產品擁有了在全球的頂級通行證。
似一位善意的老友站在時間之外,哈達谷人每年要靜靜地等待喜馬拉雅蜜蜂,採集2百萬朵花蕊才能釀造出0.45公斤天然蜂蜜。純正、稀有、天然無汙染成為哈達谷森林蜂蜜的典型特徵;遵崇自然道德,一年只在春夏之際適量採取一次熟蜜,是哈達谷品牌天人合一、萬物共生的生產理念;沒有經過高壓提純,沒有用巴氏法滅菌,沒有經過人為野蠻處理的蜂蜜保持了原蜜中的天然活性因子,原始森林的野性氣息和高原花卉的自然修養,使其擁有了更多鮮為人知的自然能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品嘗哈達谷高原森林純蜜,不僅僅是一次味蕾的歡宴,更是一場關於自然、文化和靈魂的神秘約定與自然撫慰。
尋訪最奇特的哈達谷蜜源地
哈達谷不是一座山谷,也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家蜂蜜的註冊商標,哈達谷蜂業的養殖基地就在香格裡拉的茫茫山野裡。
一般人真不敢想像——雲南西北部青藏高原與橫斷山脈連接處的一小片僅佔世界陸地面積1‰的地區,竟然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科學家在這裡驚奇地發現了從亞熱帶到寒溫帶的植物分布的蹤跡,幾乎佔到了世界植物物種的一半。雪線以下森林密布、江河橫流,自然生態保存得十分完整。在一二百平方公裡的地區內,海拔高度從6740米陡然滑向1600米,立體的氣候特徵凸顯。區域處低緯度地區,太陽輻射強,雨量充沛,奇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奇特的植物帶譜,植物種類特有程度非常高。據調查,區內蕨類植物300多種,種子植物180多個科、1000多屬、4600多種,「動植物王國」大量的物種種類,在這裡生長繁衍,形成地球上難得的一個物種基因庫。茫茫林海中有蟲草、貝母、天麻、雪蓮等名貴中藥材和杜鵑、報春、龍膽、百合等各種高山名貴花卉。
蜂農餘新華的蜜蜂養殖點響古箐就在金絲猴國家公園內。這裡是滇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喜馬拉雅蜜蜂和滇金絲猴一起生活在這片神秘的森林裡。四十多歲的餘新華,祖輩都在養蜂,他和哈達谷蜂業的合作從三年前開始。
和餘新華的蜜蜂養殖點一樣,哈達谷蜜源地均在海拔2900米至3800米的高山森林。這個地球上唯一的低緯度高海拔高山花園,完全沒有被現代社會汙染,巨大的舉世公認的動植物基因寶庫中,保存有地球上最豐富的動植物種群資源。
剛到山下,天空開始下雨,抬眼看,山上雲遮霧罩,周遭寂靜,大地上的植物被雨水洗滌,綠得驚心動魄。
一路斜斜地往上爬,枝上安靜的花朵盈盈散發著暗香。
地上有叢綠色的植物,頂端似花非花,抱成一團。同行的小五哥告訴我們,這叫秦艽,是味中藥,為龍膽科植物,所含多種生物鹼,有退熱、鎮靜、鎮痛和抗炎作用,是喜馬拉雅蜜蜂的蜜源植物之一。
越往上走,海拔越高。翻山越嶺,終於來到了養殖點,幾十個蜂箱圍著一個小木屋,真的是有種「綠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繞竹籬開」的感覺。
山坡上開滿小花,每一朵小花上都掛著雨露。
因為下雨,蜜蜂們都躲在巢裡不肯出來,只有零星的幾隻在飛舞,只要天氣晴好,方圓三公裡的花朵,小蜜蜂都會去採蜜。
我還沒捋清植物和蜂蜜的關係,小五哥就大聲喊,要帶我們去看野生天麻。古典中的上品仙草,在這裡居然能輕易看到。對面的山上隱約可聞滇金絲猴的啼叫。我們不得不驚嘆:這小蜜蜂可真會選地方。在這樣遍地驚奇和靈性的地方釀出的蜂蜜肯定充盈著神秘的驚喜!
探索喜馬拉雅蜂的秘密
巴迪,在納西語裡是納西人居住的地方。
在蜂農和繼華的帶領下,我們往村畔的山上行進。
道路又滑又溼、行進異常地艱難。跌跌撞撞地來到基地,一個木屋在高崗上,坡上蜂箱林立,山澗依山而過,山清水秀。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植物多樣性。和繼華告訴我們,這裡的山上也有許多珍稀植物和藥材:這裡除雲南白藥的重要原料重樓之外,還有附子、獨定子、秦艽、木香、白朮等等。這些都構成了喜馬拉雅蜂的天然採蜜花園。
頂級蜂蜜,除了花草植物外,離不開那一種叫喜馬拉雅蜂的小蜜蜂。
蜜蜂在這個大自然的生態鏈中,是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人類所利用的1300多種作物中,有1100多種的植物得靠蜜蜂來幫忙,當蜜蜂在採集花蜜和花粉時會連續採集好多朵,在飛來飛去的過程中就把花粉進行了傳遞,從而達到授粉的目的。喜馬拉雅蜜蜂(學名:Apis cerana himalaya),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工蜂體長11.0 - 12.0 mm,不同類型的成員有著些許體型特徵的差異。處於野生、半野生或家養狀態。分蜂性、耐寒性強,維持群勢中等,並為主要的傳粉昆蟲。主要分布於西藏南部和雲南西北部,尼泊爾有少量分布。在中國大陸地區,目前保有的包括西蜂在內的約800萬群蜜蜂中,中華原生蜜蜂僅不足100萬群,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絕跡,而更為稀有的喜馬拉雅蜜蜂,僅僅只有1萬群左右,比例不到0.2%。
和西蜂有著很大的區別,喜馬拉雅蜜蜂有一個特性:喜歡採集零星花朵。西峰個頭大,很少光顧零散花卉,而只採成片的大面積花朵。
哈達谷蜂蜜產區,擁有數萬平方公裡的高山峽谷,這裡一直禁止農業生產,保持了原始的森林面貌,這種低緯度高海拔地區所出產的蜂蜜,整個產量大概只有全國蜂蜜產量的幾萬分之一。
喜馬拉雅蜂群採集山谷中不同種類植物的花粉釀蜜,雖然四季蜂蜜口感不同,但保證了蜂蜜帶有植物的天然芳香。蜂巢固定不變,為了給蜜蜂自然福利,持續生產,當地人一年只收集一到兩次蜜。這些天然成熟蜜,含水量非常低(波美度42度以上),不用採取加工手段蒸出水分,保證了蜜的天然屬性和全面營養成分。
產自香格裡拉高山地區的天然蜜,帶有天然植物複雜的香味。當地的蜂農能從複雜的口感中一一辨別出香味的來源,那是混合著高山鳶尾、杜鵑、橡樹、核桃、黃連、千裡香等花卉的複合味道。
若不是親眼所見,是很難理解哈達谷的蜂蜜為什麼會貴。
若不是親身體會,我不會知道哈達谷的一瓶苦蜜是要經過幾萬隻蜜蜂,採集5000多種植物約200萬朵全野生的花兒的辛勞結果。
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花朵沒有完成授粉,植物就無法繁殖。在雲貴高原上,擅長採集分散零星蜜源的喜馬拉雅蜜蜂就擔當起為這些高山植物完成繁衍生息的重任。如果沒有喜馬拉雅蜜蜂給花授粉,那麼這裡的很多高山植物將無法繁衍生息;可以說如果沒有了喜馬拉雅蜜蜂,那麼崩潰的將不僅僅是整個迪慶高原的蟲媒植物,而且整個生態系統都將會坍塌。
千萬年來,喜馬拉雅蜜蜂默默地擔當著生態系統平衡的辛勤園丁。當高原生態蜂蜜產品有了好的市場和效益,就會激發蜂農養殖的積極性,蜂群旺盛,反過來又能更好地支撐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其實,享用這些自然珍品並不是簡單地滿足食物功用,也是在為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做著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