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一一 唐·李白 《蘭花詩》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友」喻友誼之真,也有人借蘭花表達純潔的愛情。
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栽種蘭花。魏晉以後,蘭花被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從宮延開始,人們就對蘭花進行人工栽培。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南宋時期趙時庚於1233年著的《金漳蘭譜》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第一部蘭花專著。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
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成為了大眾的觀賞物。明清時期,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團數目較多。如明代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一書就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描述。1805年的浙江嘉興人許氏寫的《蘭蕙同心錄》,對蘭花的栽種知識進行了詳細地講解,以及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極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栽種一盆在室內,頓時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這首詩就把蘭花的幽香描寫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善於變化,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充分表現了蘭葉的婀娜多姿之美。
蘭花的價值不僅僅只限在觀賞,它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蘭花香氣清冽、醇正、人們多用於做茶,也可用於燻茶,亦可做湯等菜餚。蘭花入藥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應用於臨床內、婦科諸症。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蘭花花梗可治惡癬。
蘭花在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龍巖市、臺灣省宜蘭市、貴州省貴陽市、雲南省保山市被選定為市花。1987年,在全國十大名花的評選中,蘭花名次僅次於梅花、牡丹、菊花,排名第四,蘭花品種極多,春蘭更是蘭花中的佼佼者,濃香易養易開花是春蘭的特點。
中國的花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種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種花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增進身體健康,亦可增長知識,培養美德。花能抒情,陶冶情操,鮮花有美好、幸福、友誼的象徵,可作為慶賀、紀念、交往的禮物,是人們抒發感情,陶冶情操的載體,一盆親手種的花送予朋友,勝過千千萬萬的語言。
種花當然要種蘭花,種蘭花當然要種春蘭。前文提到蘭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亦可食用和醫用(蘭花品種極多,不同品種藥效不同)。春蘭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它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一些汙染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質。
蘭花的種植工藝其實很簡單,只要了解好養蘭技藝,就一定能培育出好花,到時不管是送朋友還是自己留作觀賞,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首先以選盆開始,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這樣可以保證排水以及給根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種蘭花需要蘭花泥,或者用腐葉(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不可用鹼性土。將蘭花放進盆子裡前,應先在盆地的排水孔上墊好碎石子或瀝水罩並鋪一層粗砂,然後才放入培養土。再將蘭苗放入盆中,填土到一半需稍提蘭苗,然後繼續填土,不填滿,以便澆水施肥。蘭花耐乾旱,春天可2-3天澆一次水,夏天需每天早晨澆一次。秋冬可少澆。註:澆水不可從頂部澆水,需沿邊緣澆,種植不能用土,防止根爛掉。
為保證蘭友們收到一株鮮活的蘭苗,包裝過程也極其講究。水草包裹裸根,報紙包裹枝葉,保證了蘭苗的活性。6層加厚紙箱,增強了包裹的抗壓性。
春蘭從古至今都享有盛名,種一株蘭花,聞一聞花香,一天的煩惱都會隨著微風消散。
喜歡的朋友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