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五千年,蘭花佔有兩千年,淺談從古至今的「蘭」文化

2020-12-14 老郭聊彷徨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一一 唐·李白 《蘭花詩》

蘭花,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友」喻友誼之真,也有人借蘭花表達純潔的愛情。

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栽種蘭花。魏晉以後,蘭花被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以採集野生蘭花為主,從宮延開始,人們就對蘭花進行人工栽培。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南宋時期趙時庚於1233年著的《金漳蘭譜》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第一部蘭花專著。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餘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

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蝨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成為了大眾的觀賞物。明清時期,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團數目較多。如明代的李時珍,《本草綱目》一書就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描述。1805年的浙江嘉興人許氏寫的《蘭蕙同心錄》,對蘭花的栽種知識進行了詳細地講解,以及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極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栽種一盆在室內,頓時芳香四溢。「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這首詩就把蘭花的幽香描寫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善於變化,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備,姿態優美,即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充分表現了蘭葉的婀娜多姿之美。

蘭花的價值不僅僅只限在觀賞,它還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蘭花香氣清冽、醇正、人們多用於做茶,也可用於燻茶,亦可做湯等菜餚。蘭花入藥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等功效。可應用於臨床內、婦科諸症。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蘭花花梗可治惡癬。

蘭花在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龍巖市、臺灣省宜蘭市、貴州省貴陽市、雲南省保山市被選定為市花。1987年,在全國十大名花的評選中,蘭花名次僅次於梅花、牡丹、菊花,排名第四,蘭花品種極多,春蘭更是蘭花中的佼佼者,濃香易養易開花是春蘭的特點。

中國的花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種花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種花不僅可以鍛鍊身體,增進身體健康,亦可增長知識,培養美德。花能抒情,陶冶情操,鮮花有美好、幸福、友誼的象徵,可作為慶賀、紀念、交往的禮物,是人們抒發感情,陶冶情操的載體,一盆親手種的花送予朋友,勝過千千萬萬的語言。

種花當然要種蘭花,種蘭花當然要種春蘭。前文提到蘭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亦可食用和醫用(蘭花品種極多,不同品種藥效不同)。春蘭有淨化空氣的作用,它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一些汙染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物質。

蘭花的種植工藝其實很簡單,只要了解好養蘭技藝,就一定能培育出好花,到時不管是送朋友還是自己留作觀賞,都是一件倍有面子的事。首先以選盆開始,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這樣可以保證排水以及給根留下足夠的生長空間。種蘭花需要蘭花泥,或者用腐葉(腐殖土)和沙壤土各半,不可用鹼性土。將蘭花放進盆子裡前,應先在盆地的排水孔上墊好碎石子或瀝水罩並鋪一層粗砂,然後才放入培養土。再將蘭苗放入盆中,填土到一半需稍提蘭苗,然後繼續填土,不填滿,以便澆水施肥。蘭花耐乾旱,春天可2-3天澆一次水,夏天需每天早晨澆一次。秋冬可少澆。註:澆水不可從頂部澆水,需沿邊緣澆,種植不能用土,防止根爛掉。

為保證蘭友們收到一株鮮活的蘭苗,包裝過程也極其講究。水草包裹裸根,報紙包裹枝葉,保證了蘭苗的活性。6層加厚紙箱,增強了包裹的抗壓性。

春蘭從古至今都享有盛名,種一株蘭花,聞一聞花香,一天的煩惱都會隨著微風消散。

喜歡的朋友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探尋享譽中外的蘭花文化
    考古學家在距今約五千萬年前的義大利原始社會遺址中就曾發現了一塊具有蘭花特性的化石,這種蘭花雖然沒有發育完全,但卻證明了蘭花至少有數千萬年的歷史,而且西方人對蘭花的喜愛絲毫不輸於中國人,十七世紀時很多探險隊跨越重洋,只是為了尋找更美的蘭花。作為全世界人民共同喜愛的花卉,有關蘭花的傳說也不絕於耳,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世界性蘭花文化。
  • 收藏能學習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收藏可以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收藏即是悟道,通過學習了解才能認識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偉大,才發現耗盡一生心血收藏的寶貝,原來屬於整個社會,自己不過是把她從歷史塵埃中揀起來抹去灰土,暫行保管而已。以物證史以史證物,民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遠勝於國有博物館的珍品?這是歷史的疑問?
  • 不能讓中華五千年藝術品放著冰冰冷冷,活起來才能更多文化傳承
    我們應該感謝收藏家他們有著一腔熱情,默默地守護了中華文化的民族遺產,那是我們祖先的財富。不能讓中華五千年古代藝術品冰冰冷冷放著,應該更多接近生活,活起來才能更多的傳播中華文化的偉大。收藏古代藝術品應該既是一種高雅愛好的標誌,也是一種財富和地位身份的象徵。
  •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化妝品最新資訊 > 正文 弘揚君子文化,化妝品界的國粹品牌——蘭竹護膚
  • 酒祖杜康裡藏著中華文化怎樣的「玄機」?
    杜康,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中國名酒」,貫穿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從古至今,酒就與中國的政治、經濟、人文有著異常親暱的關係,或國之大事,或借酒弄權,或吟詩作賦,或婚吉白喪,諸事百端,出現了不勝枚舉的名酒。 但是,卻獨獨沒有一個酒能像杜康這樣,能夠成為中國酒的代名詞,輾轉數千年而不衰,延續至今。
  • 讓蘭花在山野間自由綻放——保護野生蘭科植物需要社會各方參與
    蘭花的風姿,從古至今被無數詩詞吟唱,在我國的浩瀚歷史中盛放不衰。 我國是世界上蘭科植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通過開展就地和遷地保護等方式,不斷加強野生蘭科植物保護,但由於國內外過度利用和市場畸形需求,野生蘭科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多位業內專家日前呼籲,希望更多社會力量參與保護野生蘭科植物,共同抵制亂採濫挖,讓蘭花在山野間自由綻放。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科學部署,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新中國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幾乎都起源於大江大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
  • 三十九 中華五千年文化
    三十九    中華五千年文化
  • 中華文化,語言的魅力
    古詩文不同於其他語言,其中蘊含了中華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包含了日本友人對我們的感情。如何傳承我們的民族語言?在當今社會,舉辦中華詩詞大賽,文學鑑賞,綜藝娛樂等。似乎已經有人意識到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想要以此來吸引觀眾的注意,但是收效甚微。
  • 一蘭名師吳永勝|家有一蘭 香蘭入室|質樸文靜 淡雅高潔
    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我們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致力於為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喜慶、吉祥、和諧、平安」的藝術生活氛圍!「家有一蘭 香蘭入室」被世人蘭謄「一蘭」名師吳永勝,華人著名非遺文化口技傳承人、畫家、演員吳永勝,他令書畫、口技音樂、美食文化完美結合,融為一體!
  • 熱烈祝賀2016第三屆華夏五千年國學文化論壇圓滿召開
    中國文化悠遠流長,生生不息,幾千年的歷史凝鍊出偉大的國學智慧。佛法增慧、儒家修身、兵家建功、法家強業、易學廣智察天人之境界。   國學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資源!   國學是實現中華文化復興,繼而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撐!
  • 網絡文學如何傳承中華文化
    網絡文學的成就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由此,網絡文學在作品的文化意蘊、虛擬世界的想像力、人物形象的精氣神、作品的類型風格等方面,表現出鮮明的中華文化立場和審美風範。
  • 中華五千年文化歷史!
    億萬斯年,四極不張。盤古開天,濁沉清揚。天高地厚,乾坤朗朗。日月經天,星宿列張。江河行地,浩浩湯湯。女媧補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氣賁張。精衛填海,盪氣迴腸。后羿射日,功德無量。神話故事,意味深長。民族精神,積厚流光。2、人猿揖別浩瀚宇宙,銀河蒼茫。地球生命,雨露陽光。鬥轉星移,天行有常。大陸漂移,七洲四洋。四時更替,寒來暑往。
  • 線上「中華文化大樂園」開營 營員將全方位了解中華文化
    【歐洲時報】由中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主辦,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伍善雄會長牽頭,全歐7國多所中文學校共同承辦的2020年「中華文化大樂園」歐洲營1700多位營員於12月19日(周六)上午舉行了線上開營儀式。希望此次「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內容的設置能更好地激起同學們熱愛傳統中華文化的興趣,增進對祖國的了解,祝願活動成功舉辦。 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伍善雄MBE在致辭中提到: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線上「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活動形式以網絡平臺和直播進行。從籌備開始,學生參營人數遠遠超出了預期,可見這是一項深受家長和學生歡迎的、意義非凡的活動。
  • 孔子影響中華文化的傳統思想,並讓世界對仁愛之心有了深入的探究
    孔子對於文化的貢獻不僅僅影響了我們中華文化,而且人類對於孔子的思想傳承影響了世界對於仁愛之心的探究。儒家文化在我們的傳統思想理念中沉澱。對於孔子的文化兩千多年來的歷史傳承,造就了我們當代人的文化內在行為無意識性的行為認知感,也就是說我們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習傳統習意識。
  • 透過幾部經典古裝劇,賞中華傳統文化,品歷史沉浮
    泱泱五千年華夏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化,也誕生了無數的風流人物,留下了數不盡的故事和記憶。今日,筆者與讀者朋友們一起跟隨著幾部經典古裝劇來感受和欣賞一下中華傳統文化。首先,先來欣賞一下87版《紅樓夢》。它讓今日的人們更方便的去了解傳統社會,去思考傳統文化。其二,87版《紅樓夢》也是一面鏡子,特別是在近年來電視劇質量逐漸變差的情況下。它高水平的展現傳統文化的美,對現代的一些古裝劇既是反襯,也是鞭策。其三,通過87版《紅樓夢》,人們可以凝神靜氣地去享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在欣賞劇情的同時以傳統文化豐富自己的內心和靈魂。
  •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但是從客觀角度而言,想要計算中華文明的長度,就需要真正的客觀依據作為定論,畢竟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中華文明的程度不是8000年,不是6000年,最常用的說法是5000年。那麼,中華文明5000年左右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大?這5000年歷史到底是如何計算的呢?
  • 青海日報數字報 |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象徵
    千百年來,黃河養育著中華兒女,見證著華夏民族歷史的變遷、文明的發展。作為一條自然河流,黃河是人們心中的「母親河」,是一種文化象徵。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母親河文化,是古今黃河流域多民族人民在黃河的滋養下、與自然交互作用創造的燦爛文化,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主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之根和源頭。
  • 《夢之藍·國家寶藏》:開播即火,點燃中華文化自豪感
    在守護者的精彩演繹下,不會說話的國寶在觀眾面前「敞開心扉」,鋪陳出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彩篇章。既讓國寶活起來,也讓文化火起來,「夢之藍」與「國家寶藏」兩大超級IP的相遇,也激發出國人骨子裡的文化自信,一股愛我華夏五千年的豪情噴湧而生,國人的熱情從線上的螢屏燃到線下的博物館,沉睡的文物亦從館舍之地邁向了大千世界,透過這檔節目,古老的中華文化展現出新的魅力和時代風採。
  • 中華香文化之香事千年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華夏先民的用香起源已無從準確考究,大致說可追溯至6000年前,在我國遼河、黃河、長江流域先後出現的燎祭(祭祀方法,人們通過積柴燔燎而生煙以告祭天地)可視為中華香的起源主線,如仰韶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遺址中出土的祭壇、燎祭遺存和陶燻爐,均在距今4000~6000多年間,香堪稱新石器時代末期的「奢侈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