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瘟疫:一次死亡10萬人,日本是如何度過劫難的?

2020-12-21 騰訊網

一、

一場病毒致10萬人死亡,這就是日本歷史上最大的瘟疫:霍亂。

霍亂是一個音譯詞,本為Cholera,曾譯為「虎力拉」,或「虎列剌」。

它起源於印度恆河三角洲,據說是因為古印度儀式上萬眾齊浴恆河,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相互傳染。

由印度到英國,由英國艦船傳遍世界。

恆河沐浴

它的恐怖之處在於,人不明就裡地突然拉肚子,頻繁地拉,伴隨要命的絞痛,不消兩三天,人便脫水而亡。

對此,小編前兩天有過刻骨銘心的體驗。不知吃了什麼,拉得淋漓盡致,幾近失禁,要不是吃幾粒叫什麼腸的膠囊,估計也離脫水不遠了。

配圖

可在古代沒有這種一粒見效的藥。導致霍亂發生的,是一種叫霍亂弧菌的病毒,它在1883年才由德國科學家分離出來。

此菌並不傷害人的肌體細胞,而是寄生在腸黏膜上海量繁殖,導致腸黏膜極度亢奮,不停地分泌腸液,最後腸內留不住任何東西,即便是水也直接排到體外。

所排之物,不成糞便,狀如淘米水,呈白色。這就是霍亂的可怖之處。

霍亂弧菌

日本人歷史上可是沒少受霍亂之亂。

第一次爆發,是在1822年。

那年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九州近畿等西日本地區發現怪病,患者「突然上吐下瀉,腹如絞痛,極其劇烈,發病很快,兩三日即亡。」

大阪城在一個月內死人數千,葬禮一家挨著一家舉行,萬民悲痛,街上處處都是悲痛的哭聲。

1858年,再次大流行。

5月從長崎港到關西到江戶,迅速蔓延,8月達到頂峰,那個慘烈啊,比上次還要猛:

「江戶城808條街,立時成病症囤積所,西家剛發喪,東家即告危,南鄰北舍失親離子,慟哭哀悼之聲,此起彼伏……」

由於江戶死人太多,棺木都不夠用了,人們最後拿出酒桶當棺材,火葬場裡到處堆滿等待處理的屍體。

江戶模型

1862年夏,第三次大規模霍亂再爆發,導致江戶7萬多人喪命。

二、

霍亂是病菌傳播,但他的每次大爆發,都可以說是人禍。

人類科技照亮它之前,無知孕育謠言,恐懼伴隨愚昧,戰亂加速傳播,這一切都是霍亂不斷捲土重來的原因。

剛說了,霍亂弧菌是在1883年才被人類認知,在此之前,謠言、恐懼、無知和騷動,還要繼續衝蕩人間一會兒。

日本細菌學之父北裡柴三郎,1884年也發現了雞霍亂菌

人們常以為,戰爭是導致死人最多的災難,其實不是。

有統計指出,日本明治時期,霍亂殺死了37萬日本人,超過了甲午海戰、日俄戰爭死亡的日本人的總數。

導致這37萬人死亡的,主要是1877、1879、1882、1885和1895年的5次霍亂大爆發。

其中1879年那一次就導致了東京10萬人死亡,16.3萬人感染。成為日本歷史上死人最多一次瘟疫。

當時人們談之色變,視之為魔鬼毫不為過。

「凱旋」的軍隊可能帶回來了霍亂君

人們迷信地認為,這是魔鬼來取人們的肝膽的。

1879年美國總統格蘭特訪日,民間竟然傳言是來買霍亂之人的膽的。可見謠言多麼厲害。

恐懼、謠言,從來都是無知的衍生品。

世上沒有特效藥,患病者發現後,只能隔離。而人們不願意被隔離,認為被隔離就是等死。所以患者家屬都隱瞞不報。

疫苗發明後,霍亂不再可怖

不僅不報,遇到警察、醫生來隔離病人,人們還群起抵抗。

1877年12月23日的《大阪日報》載,千葉縣一個村莊的旅客被確診為霍亂後,醫生把他帶到一個叫石子堂的地方進行隔離治療。

不料當地漁民聽說後,認為是取他的肝臟,就敲鐘招同夥過來,拿著竹槍吆喝著從四方聚集而來,最後情勢無法控制,活活把一個醫生給捅死了。

1879年9月的《東京日日新聞》也報導,一個村子的年輕人,在抬瘟神送往鄰村時,引發2個存在的血腥械鬥。

人們的無知和騷動,不僅不配合,還阻撓科學的防治工作,這加速了疫情的傳播。

當時,日本政府組織有衛生員向廁所、汙水溝投放有消毒物品石碳酸,但當地民眾認為這是醫院來割人肝膽用的東西,是導致霍亂發生的種子,所以衛生員一走,就趕緊用水把消毒劑衝走。

另外,戰爭總與瘟疫前後緊密相連,西南戰爭、甲午戰爭帶來的人員流動,也促使霍亂在近代日本屢禁不絕。

所以,「霍亂君」的人間朋友圈裡,充滿了無知、謠言、恐懼、暴力、戰爭,說瘟疫是人禍,一點不為過。

三、

其實,「霍亂君」就是一種鞭毛蟲,喜居腸黏膜。

它在人間存於汙水、糞便之中,自然狀態下可存活一兩周,但遇高溫就死。

所以當生活條件不好時,人們飲用不潔淨的水源,吃了不衛生的食物,此君就進入了你的體內。

人體內本有胃酸可以殺死它。但若多吃不乾淨的食物,帶入體內的多了,就有漏網之魚進入腸黏膜。

一到這個溫柔鄉,那就迅速繁殖,很快佔地為王,控制了你的小命。

患上霍亂者

可以看出,防止霍亂君其實不複雜,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多殺毒。但就這幾個字,在生活條件不好時,談之何其容易。

所以霍亂在當時的日本,被人們稱為「貧民病」。王公貴族是很少得此病的。

明治維新富裕了日本,經濟富足了,人們生活水準好了,醫學也發達了,所以在1895年後,日本沒有大規模地爆發霍亂。

治療霍亂患者

即使有霍亂君的變種,也很快被現代醫學制伏。

「霍亂乃衛生之母」,經歷37萬人死亡、前後70多年的反覆大戰,日本人對防治霍亂也總結出了許多方法。

如《霍亂預防心得》《傳染病預防法規》,以及改善汙水處理系統的汙水處理條例等。

「虎列拉」病的預防書

還總結了許多實用的生活習慣,飛春讀傳覺得很受用,再次不妨簡要總結一下,與大家分享:

食物

要節制生食和暴食,注意烹飪和節食。

穀物及肉,新鮮的最好。

家鴨肉、雁肉和豬肉因脂肪多,應少食。

水果應避免不熟之物,成熟之桃、李、梨、蘋果、葡萄和草莓等,少食無害。

飲水

忌「不潔」,在霍亂流行之時,應「假想任何水都不潔」,飲水必須煮沸。

即使煮沸的水,冷下來後,「失去其新鮮之味」,可在其中添進少量的茶或葡萄酒,但帶酸味乳、冷水和冰塊的,不可。

應該注意的是,對於再好的食物,也要比平時少吃,避免嚴重空腹狀態。

穿衣

夏天易出汗,或許出於病毒傳播的原因,要求大家經常擦汗,禁止穿短袖,衣服溼透要儘快換乾衣服。

另外,早晚避開溼氣,停止冷水浴。

運動

增加免疫力,要加強運動,使身心處在良好狀態,但要避免過度運動,避免宴會、不眠、奔忙疲憊等。

心理

因為心態健康與否與疾病關係密切,所以要強調精神衛生,避免身心疲勞,不要憂慮,不要憤怒等,使身心處於正常快樂中。因為身體和精神的衰弱會增加受傳染病感染的可能。

探病

不要探視病人,因為探視者可能成為傳播媒介。

如果不得不去探視病人時,也不要空腹去(不知為何),回家後,要立即用石炭酸水漱口,用石炭酸水和淨水洗臉,或用肥皂洗淨等。

居住

人們日常生活的居所要清潔,室內空氣要保持乾燥。更重要的是,要及時清除糞尿汙穢。

===========

阿部安成著,孫茜譯《預防傳染病話語——轉折期的日本近代國家與衛生》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瘟疫:致命流感死亡人數超過一戰
    羅小朵朵 / 文 我國古代把大規模傳染病的流行稱為「瘟疫」。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人類曾飽受瘟疫之苦。 瘟疫會突然爆發,並在短時間內讓大量人死亡。一次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比一次大規模戰爭造成的死亡人數還多。
  • 被瘟疫改變的戰爭: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敗仗,原是瘟疫在「幫忙」
    根據日本計劃,在幹掉東南亞諸小國後,曠日持久的中國也能「徹底解決」了。切斷英美從南亞對華援助線路,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物質上,都對重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打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歷來,這裡就是不毛之地,連適應能力極強的土著人,都遠離這片死亡之谷。但牟田口拼了。他賭上的不僅僅是全軍的性命,還是日本的未來。
  • 歷史上的今天|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導致近10萬人死亡...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一次火山爆發!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到1815年4月5日,在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上,一陣轟隆隆的聲音悶悶地響起, 突然三股火光從松巴哇島上沖天而起,沉睡中的坦博拉火山甦醒了。漫天飛舞的煙柱和氣體一直飛向高空,大地為之搖晃,大量的巖漿噴湧而出,產生的氣流將大樹連根拔起。當地居民沒當回事,紛紛走回屋子繼續睡覺。
  • 日本東京:世界上最惹火的城市,兩次大火災各燒死10萬人
    文/快哉風 如果要評選誰是世界上最惹火的城市,日本東京毫無疑問名列榜首。歷史上,沒有哪個城市遭受的火災比東京最慘烈:三百年之間,遭受到兩次世界級的大火,分別死亡10萬人之多。
  • 一件和服引發人類歷史上最大一場火災,超過10萬人被燒死!
    因為燒一件衣服,引發一場巨大火災,導致10萬人死亡,這樣的事情你相信嗎?估計任何人都不可能相信這樣的事,你要說外星人光臨地球,從空中潑灑助燃劑,同時點燃一座城市,燒死這麼多人還能讓人相信;燒一件和服就能引發巨大火災,導致10萬人死亡,誰會相信呢?大火燒來了,這麼多人難道都不知道逃跑麼?
  • 歷史上那些讓人恐懼的瘟疫,都是怎麼消失的
    在對細菌與病毒束手無策的時代,瘟疫數度改寫了人類發展歷程,它摧殘了曾經輝煌的古羅馬文明、瑪雅文明,許多國家的毀滅,都與瘟疫相關聯。 歷史上,死於瘟疫的人數,遠高於死於戰爭或其他天災人禍的人口總數。人類與瘟疫之間的鬥爭從未停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 一場瘟疫1億多人死亡,歷史上那些超級傳染病,都是怎麼消失的?
    自古以來,傳染病和大流行就伴隨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例如中世紀的黑死病和20世紀的西班牙流感。為了說明這一歷程,瑞士媒體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傳染病的問題,並回答了這些傳染病是如何終止的,此外還有其他內容,我們將其總結如下:1665年,英國最近一次重大瘟疫殺死了7萬人,相當於當時人口的20%。1666年的倫敦大火加速了這場瘟疫的結束,據信大火燒死了大部分傳播該疾病的老鼠和跳蚤。
  • 這幾個瘟疫有多瘋狂?第4個被稱為「全球死亡人數最多傳染病」
    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對人類殺傷性最大的不是戰爭,而是令人非常恐懼的瘟疫。一場瘟疫的爆發可能要奪去數萬人、甚至幾百萬、上千萬人的性命。但是,古代由於科學和醫學的發展有限,還不能正確認識各種病毒帶給人類的災難,所以當瘟疫來襲時,人類往往顯得很無助。那麼在人類的歷史上有那些瘟疫呢?
  • 聊一聊人類歷史上繞不開的20次大瘟疫
    公元前430年左右,這座城市經歷了一場持續五年的大瘟疫。 公元前430年左右,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一場戰爭開始後不久,一場瘟疫肆虐了雅典人民,並持續了5年。有人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0萬人。
  • 世界上十大最恐怖病毒和十大最慘烈瘟疫
    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在16-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19世紀至20世紀初,天花依然橫行無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下半葉。
  • 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就發生在中國,約有83萬人死亡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除了汶川地震之外,我國還有一次超級地震。這次地震就發生在中國的陝西一帶,它被稱為華縣地震,號稱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約有83萬人死亡。古人常說,人定勝天,可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正確。人禍我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但是在天災面前,人實在是太渺小了,根本無法抵禦的住。
  • 1931年中國有記錄最大的一次洪水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今年6月以來,全國大範圍反常的降水量給多個省市帶來洪澇災害,其中江西、湖南、安徽等多地發出險情通報,多個水庫超歷史極限水位,江西鄱陽湖水域多個鄉鎮被淹沒,水位一度淹沒兩層小樓,長江流域的水位也是屢次突破記錄,目前多個江心洲居民都已安全轉移,目前天氣情況不容樂觀,
  • 瘟疫在古代有多可怕?看看史上5大瘟疫,人類太難了……
    1、米蘭大瘟疫(1629年-1631年) 1629年至1631年,義大利爆發了一系列的鼠疫,通常稱為米蘭大瘟疫。包括倫巴和威尼斯,此次瘟疫造成大約28萬人死亡。米蘭大瘟疫是黑死病開始後的所有流行性瘟疫中的最後一次大瘟疫。1629年,德國和法國士兵將傳染病帶到義大利曼圖亞。
  • 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原標題:日本2019年新出生人口僅86萬人 創歷史新低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日本厚生勞動省5日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在日本國內新出生的嬰兒僅86萬5234人,較上年減少5萬3166人,創1899年有統計以來新低,也是日本新出生嬰兒數首次跌破
  • 看圖防疫——瘟疫下復興的日本民俗文化
    那麼,要如何去消除人們這樣的不安,做到冷靜應對呢?在新冠病毒肆虐日本時,有個神獸名氣大增。傳說這個叫「阿麻比耶」的神獸通體發光,日本弘化3年(公元1846年)出現在肥後國(今熊本縣)海上。據傳,它對官員說:「我是住在海裡的阿麻比耶,從今往後的6年將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汲古利今:仲偉民談「瘟疫與人類歷史」
    然而實際上,人類僅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類文明與人類社會亦不過自然演進之一部分,歷史上人類文明與社會的很多問題,都曾受人類之外自然因素的重要影響,遠非人類本身自在自為的結果。因此,在仲偉民看來,「瘟疫與人類歷史」這一話題,既是當下所需,也是歷史研究的應有之意。緊接著,仲偉民選取了幾次人類歷史上典型的瘟疫暴發事件,簡明地講述了瘟疫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 淺談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瘟疫之—「黑死病」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爆發過一場超大規模的」黑死病「,對人類生命和社會意識形態有巨大的影響,今天我們來聊聊」黑死病「起源與傳播背後的不為人知的秘密。黑海的科裡米亞半島上有一座小城,在蒙古西徵時曾被金帳汗國所徵服。13世紀末,來自熱那亞的商人買下了該城,改名為卡法。
  • 倫敦大瘟疫,市民不願隔離付出慘重代價,亞姆村改寫了英國歷史
    往前推300年,到了1665年,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瘟疫死亡超過8萬人;而再往前推300年,到了1348年,倫敦又爆發了一場瘟疫,從這年開始持續300多年。可是這些300年一輪迴的疫情,都沒有警醒這些英國紳士,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說1655年這場倫敦大瘟疫。 倫敦大瘟疫是可以說是在英國本土爆發的最後一次大型鼠疫了,在之前的30年裡也爆發過兩次,造成了數萬人死亡。
  • 人類瘟疫歷史上,10大濟世神醫,最後一位不接受反駁
    在傳染病防治上,孫思邈非常注重"預防為先"的觀點,強調個人衛生和運動健身。他寫的《千金方》一書,留下許多防止瘟疫的方子。他是我國第一位麻風病專家,治療的麻風病有600多例,在病因、病機、治療上,為後世對抗麻風病留下了珍貴資料。
  • 瘟疫與社會:吹哨人的警鐘、疾病的社會隱喻和歷史悲劇的啟示|電影...
    以下五部電影涉及古今中外,都和瘟疫的暴發有關,這些電影風格各異,側重不同,但我們竟然不難發現一些共同性,它們都在描述人對死亡的恐懼,對未知疾病的敬畏,以及在危機時候爆發出的極端人性。以伊波拉病毒為例,自從1976年發現之後,已經暴發了28次,2014年賴比瑞亞和獅子山還依然暴發了伊波拉疫情,導致上萬人死亡。人類在安逸中已經忘記在我們的始祖就在不斷地和各種病毒做鬥爭才有了今天的人類,面對疾病,我們永遠需要在前線的「吹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