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對於牆掛喜好有稍許強迫症的我而言,總是心念念空氣鳳梨、苔蘚、鹿角蕨的怪癖也是服了,苦於沒有遇到形態一見鍾情的鹿角蕨,便把自家牆壁一種留白靜待。有人說,這是一種具有性冷淡氣質的植物,但我並不這麼感覺;因為,她只是習慣了在一個乾淨、安靜地方耐心生長的植物,自然形態的葉片大而舒展,可以獨立生活又不缺乏熱帶植物的活力屬性,如此想來,她怎麼可能是缺乏熱情的植物呢?哈哈,是吧:)
鹿角蕨 又名鹿角羊齒,喜溫暖陰溼環境,怕強光直射,以散射光為好,冬季溫度不低於5℃,土壤以疏鬆的腐葉土為宜。具世代交替現象,孢子體和配子體均行獨立生活。
鹿角蕨主要分布區為熱帶季風氣候,炎熱多雨。年平均溫22.6℃,1月平均溫15--17℃,極端最低溫不低於5℃,極端最高溫39.5℃;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相對溼度不低於80%。常附生在以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var.velutina(Wall.)King 、楹樹Albizia chinensis(Osh.)Merr.、垂枝榕Ficus benjamina L.等為主體的季雨林樹幹和枝條上,也可附生在林緣、疏林的樹幹或枯立木上。
鹿角蕨以腐殖葉聚積落葉、塵土等物質作營養。在雨季開始後,在短莖頂端上長出新的腐殖葉及能育葉各2片。上一年的腐殖葉在當年就枯萎腐爛,而能育葉至第二年春季才逐漸乾枯脫落。
鹿角蕨為附生植物,通常用少量的蕨根、苔蘚或腐葉土加少量腐熟幹牛糞作基質,綁紮在帶樹皮的木段上或栽植在帶孔的花盆木框中。它喜溫暖溼潤和明亮的散射光,光線不足時生長弱。鹿角蕨生長適溫為16℃-26℃,冬季越冬溫度為8℃-10℃;適合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70%左右,50%-60%溼度的環境亦能正常生長。春夏兩季須充分澆水,休眠期內少澆水,只要稍溼潤即可。
作為懸掛式栽植的,可將根部浸入水中,使其充分吸水後放回原處。夏季一般每周浸水兩次,每次10分鐘左右;冬季每周一次,每次1-2分鐘即可。總之,必須根據季節變化,具體掌握澆水、浸水次數和時間,以免基質太溼,造成生長不良;或基質太幹,造成幼蕨收縮和枯萎。總的原則是不論生長活躍期或休眠期,都要待開始缺水時才澆水或浸水。
鹿角蕨一般不需要很多肥料,在生長季給成熟植株每月施一次液肥,以促使生長茂盛,其它季節每兩個月施一次液肥即可。施肥時用葉面噴施或將蕨板浸入液肥中,切忌用固體肥料。因為固體肥料的顆粒會落入蕨葉中間,造成灼傷或感染。鹿角蕨怕直射陽光,在明亮的室內前窗附近生長良好;所以必須置於較強散射光環境中。
…… 分享一段關於鹿角蕨的短片 ……
該視頻資料源自公眾號:光合作用
作為家庭居室裡營造氛圍,打造立體生態氧吧的好材料,入手1-2個鹿角蕨與枯樹或吊盆組合而成的植物景觀是很不錯的。它們自帶渾然天成的熱帶植物屬性,能夠很優雅的快速融入各種居家環境(無論是簡潔素雅的空間,還是熱情奔放的空間,亦或是中性微暖的空間統統都能搞定)。雖然在國人的家居裝飾中出現較少,但在歐美國家中擺放鹿角蕨景觀則是較為普通的現象。
每一顆鹿角蕨都是獨特且充滿未知潛力的,因為你並不確定成長之後的它們會變成何種模樣,同時,看它們的外形就知道,將其做成懸掛牆體的栽培植物並非產量大的範疇。別被這些植物的 「熱帶」 屬性標籤所嚇到,它們日常管理起來其實很方便,並且觀賞期會很久,所以這點很佔絕對優勢哦!
…… 以下是鹿角蕨家族成員的簡介 ……
(資料分享感謝ID:植覺)
Platycerium alcicorne
圓盾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生於非洲和馬達加斯加。營養葉緊貼著樹幹或植材,不上揚分岔。孢子葉則上揚分岔。單株體型小。為多芽性,易長側芽。
Platycerium andinum
安第斯鹿角蕨,美洲鹿角蕨 (栽種難度:3)
原產於美洲安第斯山脈,也是美洲唯一原生種的鹿角蕨。營養葉上揚分叉。孢子葉披滿了短細毛,下垂生長,成株可長達3米。此品種屬於高山品種,喜歡較為涼爽的環境,怕熱。屬多芽性。
Platycerium hillii
硬葉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產於澳洲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營養葉不上揚分裂。孢子葉則上揚生長,均有分岔,質地較硬。盆植相當美觀。一度被人為為P.bifurcatum 的亞種或特殊個體。屬多芽性。
Platycerium quadridichotomum
Q鹿 (栽種難度:5)
產於馬達加斯加北部。營養葉上揚分裂。孢子葉則下垂,葉邊成波浪狀,色綠。在原生地,此品種鹿角蕨經歷旱季是葉子收縮乾枯,並進入休眠狀態,直到雨季來臨再再次生長。屬多芽性,但栽培難度高。
Platycerium bifurcatum
二叉鹿角蕨,花市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產自澳洲地區,也是鹿角蕨品類中最為常見的一款。也是全球栽培歷史最悠久的鹿角蕨。由於容易栽培,市場上也出現多樣又人工繁殖的園藝品種。此品種孢子葉一般成深綠色,新葉上揚生長再逐漸下垂。屬多芽性,易長側芽。
Platycerium coronarium
皇冠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產自馬來西亞 ,新加坡,印尼,泰國和菲律賓。是產地分布最廣的鹿角蕨。營養葉高大成冠狀,淺綠色。孢子葉下垂無限延伸生長,捲曲,可長達3米。為鹿角蕨中孢子葉最長者。屬多芽性,在母株芽點的同個水平長出側芽,並在樹幹上整齊地形成一個環狀,非常壯觀。
Platycerium elephantotis
象耳鹿角蕨,安哥拉鹿角蕨 (栽種難度:2)
產於非洲。營養葉高大上揚無分裂,孢子葉下垂無分岔,形似象耳。在原生地,此品種鹿角蕨每年經歷雨季和旱季。成長期需水量較大。屬多芽性。
Platycerium ellisii
愛麗絲鹿角蕨,腎形鹿角蕨 (栽種難度:2)
原產於馬達加斯加東岸紅樹林沼澤區。營養葉厚實不上揚,成圓形。成株孢子葉上揚,二分岔,附有光澤。在鹿角蕨裡屬於較小型品種,多芽性。
Platycerium grande
壯麗鹿角蕨,巨獸 (栽種難度:2)
原產地於菲律賓。營養葉非常巨大,深裂成冠狀,能長至1.5米左右,但質地較薄。孢子葉向下生長,形成兩個寬大的孢子囊再往下分岔。此品種在幼年期一般都不長包子葉。屬單芽性鹿角蕨,只能以孢子進行繁殖。是鹿角蕨中體型最大的品種之一。
Platycerium ridleyi
亞洲猴腦 (栽種難度:3)
原產於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泰國。營養葉成包裹狀,不上揚,葉脈明顯且隆起,色淺。孢子葉上揚且深分裂。屬單芽性鹿角蕨,只能以孢子繁殖。成長速度快,但葉子多汁脆嫩,易遭蝸牛蚱蜢等害蟲啃食。適合盆植,外形特殊,非常美觀。
Platycerium stemaria
三角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產自非洲。營養葉上揚無分裂,頂部成波浪狀。孢子葉則下垂雙分岔,最尾端成鋸齒狀。屬於多芽性,容易栽培。
Platycerium superbum
華麗鹿角蕨 (栽種難度:4)
原產於澳洲。營養葉寬且高大,深裂成冠狀,可高達1米以上。孢子葉寬,形成一個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左右兩側再繼續延伸分岔生長。形以P.grande相似,與P.grande不同的是,P.superbum每片包子葉只有一個孢子囊。屬單芽性,只能包子進行繁殖。喜較乾燥的環境,溼度過高易影響生長。生長速度慢。是鹿角蕨中體型最大的品種之一。
Platycerium wandae
女王(皇)鹿角蕨 (栽種難度:2)
原產於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營養葉非常巨大,上揚分裂成冠狀,可高達2米,接近芽點處成鋸齒狀。孢子葉一高一低生長,高者不分岔,低者則向下延伸分岔,深綠色且鄒。整體非常巨大壯麗。屬單芽性,只能以孢子繁殖。
Platycerium willinckii
爪哇鹿角蕨 (栽種難度:1)
原產於爪哇。營養葉高分岔,成熟後褐化。孢子葉則往下生長,葉柄長,下半部再繼續分岔,可長達1米以上。以P.bifurcatum近似,但孢子葉不上揚也比較長。屬多芽性。
Platycerium holttumii
何其美鹿角蕨 (栽種難度:2)
原產於馬來半島,泰國等地區。營養葉高大成冠狀,可達1米。孢子葉向下生長,形成一高一低的孢子囊。以P.wandae近似,但質感較硬挺,色淺。屬單芽性,只能包子繁殖。成長速度慢,易澆水過多而腐爛死亡,性喜較幹的植材。是鹿角蕨中體型最大的品種之一。
Platycerium madagascariense
非洲猴腦 (栽種難度:5)
原產於馬達加斯加。營養葉葉脈明顯並隆起不上揚。孢子葉上揚成二分岔。全株帶有光澤,外形特殊。不耐高溫,栽培不易。屬於小型鹿角蕨,多芽性。
Platycerium veitchii,銀鹿 (栽種難度:2)
原產於澳洲。形似P.bifurcatum,但孢子葉硬且直挺上揚,分岔較少,被有白色細毛。屬多芽性。由於原生於半沙漠地帶,此鹿角蕨喜強光,耐旱。
Platycerium wallichii
印度鹿角蕨 (栽種難度:3)
產於泰國,緬甸,雲南等一區。營養葉上揚深裂。孢子葉寬且布滿了白色細毛。此品種鹿角蕨在旱季是會全株萎縮乾枯,進入休眠狀態。雨季時再繼續生長。屬單芽性,只能以孢子繁殖。休眠期時給水要控制得很好。具有一定的栽培挑戰性。
如果你喜歡這篇圖文, 歡迎關注微信號ID:花藝圈 ,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希望我們每天都能過得熱氣騰騰、充滿溫度與持續的生命力;面對未來不迷惘、有勇氣、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努力成為一個深刻又有趣的人!
新浪微博:花間派shop | 淘寶店鋪:花間派shop
在線選花,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