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洋與南中國海之間,面積24萬平方公裡的馬來半島橫亙其間,其中馬來西亞擁有的領土面積約佔整個半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因為馬來半島位於南海的西端,有關馬來西亞的領土部分又被稱為西馬來西亞。與之隔海相望的東馬來西亞面積20萬平方公裡,擁有著豐富的森林、礦產、水能資源。
西馬來西亞面積雖然只有13萬平方公裡,面積只相當於我國安徽省大小,卻聚集了馬來西亞三分二以上的人口和八成以上的財富,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也位於此。
當前,馬來西亞7成以上的財富則由華人掌握,據2015年《福布斯》排行榜顯示,馬來西亞十大富豪之中,有八人是華人。現年97歲的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祖籍福建,是當地最有名旺的企業家。他從事製糖業與連鎖酒店業,有「酒店大王」、「亞洲糖王」之稱。幾十年的商海滾打,積累了140億美元的財富,包括香格裡拉大酒店、南華早報等都是其旗下資產!
在馬來西亞,勤勞聰明的華人平均收入是馬來人2倍,兩者的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擴大。因為善於經商,華人貢獻了馬來西亞大部分的稅收,在當地有「一個華人總商會,等於半個馬來財政部」的說法。
華人雖然掌控著馬來西亞的經濟命脈,但是其社會地位並沒與其財富相稱。在英國殖民時期,華人、馬來人、印度人聯手取得了國家獨立。但是隨著佔人口多數的馬來人掌握大權,華人、印度人地位日漸削弱。
體現最為明顯的一點便是華人人口佔比斷崖式下跌,在20世紀50年代末,華人曾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40%,如今已降至20.6%。華人屬於儒家文明圈,是世界生育的黑洞,可以想像,華人在馬來西亞人口佔比還將會繼續下降。
馬來人則多信奉伊斯蘭教,成立後的馬來西亞把伊斯蘭教定位國教,全國穆斯林人口超過2000萬,相當於總人口的60%。馬來西亞政府對馬來人的保護滲透在社會各個方面。在經濟上,每家公司要僱傭30%的土著,其實就是馬來人和其他少數民族。
在教育上,馬來政府保護馬來穆斯林,壓制其他族裔的表現尤為明顯。小學預算,華小隻佔了2.5%,印小1%,馬來小學佔了96.5%。國立大學的華人導師從1965年的70%縮減成2004年的5%。特比是對中文教育的打壓更是變本加厲,華人小孩很難進入當地政府出資的公立學校念書,不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政府中學都領不到政府一分錢的津貼。
政治地位上,華人更是備受歧視。馬來政府法律規定,華人不能出任國家元首、中央級領導。在各部部長和國會議員中,馬來人要佔到三分二以上的席位。華人後裔在馬來政府擔任的最高職位不過是財政部長一職。
馬來西亞雖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是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平等開放包容的國家。很多華人因為無法施展才華而離開了馬來西亞,有的人來到香港、臺灣、新加坡,像梁靜茹、光良、阿牛、品冠、巫啟賢等明星人物在過去一直被誤認為是中國臺灣人,其實他們都是馬來西亞的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