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5G的日漸推廣,推動著內容載體的進化,後者也進一步倒逼內容形式的改變。以視頻為例,其不斷向適配行動裝置的豎屏形態轉變,因此豎屏劇也成為繼短視頻之後各大在線視頻和短視頻平臺探索的新方向之一。
「一分鐘豎屏番」樹立豎屏美學範例
由騰訊微視與騰訊動漫聯合出品的真人漫改豎屏番《通靈妃》於12月28日在騰訊微視首播。騰訊微視方面披露的數據顯示,劇集上線首周全網播放量破1億,播出第二周即突破2億次,微博話題總量超過7億,並在包括多個網絡平臺影視劇榜單中名列前茅。這一成績,也最終讓劇集中包含的多個焦點格外引發了內容行業的廣泛關注。
和一般的短劇不同的是,《通靈妃》採用一分鐘一集的新思維模式,讓觀眾以最短的時間能夠獲得原本的故事的精華部分。而在保留原有的劇情濃度和梗點的基礎上,騰訊微視還通過重構單集內容結構,將主幹劇情和分支內容梳理出框架圖進行取捨,並利用多線並行敘事技巧來濃縮敘事內容及加快敘事節奏。
此外,在劇集的人物走位、景別、鏡頭語言等方面,騰訊微視又進行了重新的規劃設計,大量運用分屏、快切等形式,既保證畫面信息量,又能呈現以人物為主體的美感。
主創團隊在回顧劇集製作過程時表示,劇集拍攝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選擇,一方面,他們希望能沿襲傳統視頻的部分要求;另一部分又要對劇集的要素進行新定義,決策過程大大增加了拍攝的難度,通過基於創作基礎邏輯上對內容形式、劇情節奏和拍攝方式的突破創新,最終落地了這套短劇。
漫改模式拓展IP改編新思路
IP改編一直是內容行業近年來熱點。近年來,作為IP改編劇主力播出平臺的騰訊、愛奇藝、優酷等網站已經開始布局IP。騰訊將文學網站閱文收入旗下,愛奇藝也啟動了「雲騰計劃」打通IP生態,優酷所屬的阿里則是扶持作家打造「超級IP生態圈」,並投入超過2000萬元獎勵原創作品。
但在過去的改編中,IP往往遵循橫版影視大劇的固化路徑。在5G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傳統的改編路徑未必能夠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在碎片化的時間中,一些更精煉的改編作品反而很好的與用戶期待相契合。
《通靈妃》在騰訊動漫連載至今,已收穫超408.4億人氣,動畫全網總播放量達10億。在此次改編中,騰訊動漫運用其在IP漫改長劇上積累多年的內容策劃能力,滿足年輕用戶口味,使劇情不僅忠實於原著,內容還完成了高度提煉。
《通靈妃》豎屏番的推出,改變了從前大量對於豎屏短劇低質量的固有印象,也體現了動漫IP在短視頻內容生態下的核心價值。
這也是《通靈妃》豎屏劇的出發點所在。自推出以來,劇集就以「首部漫改豎屏番」,探索出了一條以短視頻進行動漫IP化的新思路。騰訊短視頻社區產品部副總經理李啦表示:「『火星小劇』的內容可以是互動的,可以是IP改編的,也可以是IP改編互動的。可以是明星自己來做的一些番外劇,或者是說也可以是一部長劇的番外等等,很多形式都可以有。但如果說有一個標準,我們一定是精品。」
小視頻劇的價值點,從《通靈妃》這樣的例子來看,是多維呈現的:從用戶角度來說,它滿足了用戶的多元需求,提供了新的體驗;從產品角度看,基於短視頻平臺時長需求與產品能力打造精品劇集,建立不同的豎屏美學範例,也是一種創新;而內容行業角度,有助於盤活IP價值,延伸出更多玩法,通過做好的內容影響整個生態。
「火星小劇」探索小視頻劇創新模式
隨著短視頻這一內容形式在近年走紅,不少用戶的碎片時間紛紛被其所佔據。抖音、快手、騰訊微視等產品已經成為了短視頻市場的主流玩家。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前提下,基於短視頻業態探索全新的內容落地形式,成為了各家平臺的關注點。
為此,騰訊微視已經作出了多種探索。此前,它們已經率先探索了互動視頻這一模式,早在2019年初,騰訊微視推出並進一步優化完善了互動視頻功能,前後陸續推出投票視頻、多結局視頻、解鎖視頻等玩法,且陸續在春節紅包、《創造營2019》選手助力等場景中落地。
至於這次的「豎屏劇」,則是騰訊微視的又一次新嘗試。在現有的短視頻基礎上,騰訊微視已經落地了多種不同的玩法。
《通靈妃》是官方豎屏精品劇平臺「火星小劇」落地的第一部劇集,有別於現有的短視頻內容,「火星小劇」希望可以以自身的特點與短視頻平臺進行更深的契合,以優質化、差異化的內容打造一系列區別於「快消影像」的精品劇集,通過類似於《通靈妃》這樣的IP加入,提升內容品質與價值。
從大方向上看,豎屏劇與電影、電視劇、綜藝都有相通之處,歸根到底是內容形式的一種,然而和傳統視頻內容形式不同的是,豎屏劇更能夠滿足5G時代下,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需求。在這一背景下,各家內容平臺也許會在這一形式上加大投入和探索力度,豎屏短劇的影響力也有望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