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興資本Alpha主辦的「2017影響力投資峰會」上,創新工場合伙人張鷹受邀參與「消費新場景」環節的圓桌討論。
張鷹就幾個核心議題,與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華映資本合伙人劉獻民、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戴汨、DCM董事合伙人曾振宇進行了深度交流。
以下是張鷹的主要觀點,由創新工場(ID:chuangxin2009)整理編輯。
做個廣告:我們願意積極給大家當「接盤俠」
我做個廣告,跟大家更新一些 創新工場的變化 。
創新工場原來投早期項目、移動網際網路和科技項目比較多,開復老師去年不停地講人工智慧,所以大家可能覺得我們出現在一個消費的場子裡面比較意外。
真相是,創新工場除了投高科技,也投各種科技帶來的 消費變化 ,今天大家討論的很多案子其實都是創新工場投過的。
比如教育領域, VIPKID ,創新工場是 最早期 的投資機構;共享出行領域, 摩拜單車 ,創新工場是 早期 的投資人。娛樂消費領域, SNH48 ,創新工場也是 早期 投資人。
所以,包括衣食住行的各種消費領域裡面,創新工場都有很多涉及。
如果男生願意去逛好一點的mall,你們可能會注意到近兩年突然出來一個品牌集合店,叫 magmode名堂 ,在三裡屯有線下店,這是我們投的。
喜歡健康食品的女孩子們要買 原麥山丘 的話,很高興地告訴你們,我們是 第一個 投原麥山丘的機構投資人。
周邊遊領域,我們投了 國內最大 的周邊遊服務公司之一―― 要出發旅行網 。在OTA平臺幾乎壟斷的情況下,這家公司仍然做到了 一年幾十億 的銷售額,而且已經 開始盈利 了。醫療領域,我們投了 小鹿醫館 ,做中醫的遠程複診,是現在 成長最快 的平臺之一。
所以,我們投的公司 有很多是消費領域 的 ,不全是黑科技,雖然黑科技是很大的一塊。
另外,創新工場現在不僅投早期, 也投中後期 。創新工場管理著 三支美元基金和兩支人民幣基金 ,另外還募集了一支 40多億 的人民幣基金,基金管理規模差不多有 120億 人民幣。
所以說,好案子 中後期 的投資,包括A輪、B輪、C輪甚至D輪,我們都很有興趣參與,各個階段的好案子我們都願意 積極給大家當「接盤俠」 。
議題一:什麼叫做真正的新零售?你心中的零售新業態是什麼?
新零售很難嚴格定義,創新工場覺得零售有 三大類 :
1、 品牌零售 。品牌商自營零售,比如很多服裝行業都是品牌零售,包括我們投的原麥山丘。品牌零售要 全渠道覆蓋 ,管他是線上還是線下,反正所有能賣的地方都覆蓋掉,也不管是直營還是加盟, 努力滲透 就好了。
2、 品類零售 。像各種專營店、迪卡儂、Costco、7-11,都屬於品類零售,不管是某一個垂直品類,還是便利店,都屬於 組合多個品牌商和產品 的零售方式。
3、 商業地產 。商業地產是 地租模式 ,並不見得能從直接的交易中拿到多大的利益,更多是收租金。商業地產有很多,比如各種mall。
儘管有幾個不同類別,新零售的 核心還是人、貨、場的重新組織和優化 ,讓塑造的場景所吸引的 人群更聚焦 ,但並不是讓所有人都喜歡,一定是讓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今天大家熱炒的 盒馬鮮生 ,裡面的蔬菜比例其實大幅度下降了,即便有蔬菜,也做成了 精品小包裝 ,不讓大爺、大媽進去翻撿貨;水果也是 包裝化、中高端 的,不是大量的散裝水果。
百果園的水果更小,全都是中高檔、高品質的水果,肯定有一些人不喜歡,不喜歡就對了,這種模式本身就 重組了顧客群 。貨品的組織和現場體驗,導致在某個市場更有競爭力,讓 能效更高、人均產值更高、單位坪效更高 。
議題二:新的流量從哪裡來?
我們覺得有 三塊增量 是值得注意的:
1、原來 線下已經存在的 流量。比如在mall、街邊,本來就有人,原來是跟你無關的,如果體驗和技術到位,現在可以被 數位化地收集 起來,變成跟你有關的了。
摩拜和ofo這麼快速的傳播,在它飛速發展的時候也沒有投多少廣告,所以線下流量 不見得一定比線上貴 ,線下流量紅利依然存在。
2、被 電商化改造 的線上流量。有些線上流量看似已經沒有增長,其實未必。這些流量原來可能很淺,沒有交易,但隨著 交易習慣和行動支付 的發展,很多網民擁有了交易能力,消費能力也因此會進一步釋放。
3、 IP帶來的 流量。隨著 內容電商 的轉化能力大幅度增強,一些自帶流量的IP既可以在網上傳播,也可以把流量帶到 實體的線下店 。
舉一個特別直接的例子,原麥山丘原來只開門店,不做線上,而且在北京只開了六家店。但後來鐵粉們 自發 在淘寶上做原麥山丘的 代購 ,到店裡面買來在淘寶上賣。於是,公司就開始了 線上零售和配送服務 。有意思的是,公司的配送到不了的地方,淘寶代購依然會作為補充。
廣義的IP能夠帶來的流量仍然存在。淘寶一個 造物節 ,集客能力是幾十萬人的量級。淘寶的 無人店 ,不管是作秀還是PR,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流。
所以,線下的流量、被電商化改造的線上流量以及IP帶來的流量都會是增量。
議題三:新零售場景下,消費者的體驗會變成什麼樣?
新零售在 供應鏈 上的努力和創新是值得被肯定的,要做出跟別人 不一樣 的東西,而不僅僅是把現成的東西組織一下。
創新工場投的一家公司叫 F5未來商店 ,它可以做熱食,內置蒸、煮這樣的加工方法。因為有冷藏功能,還可以做冰淇凌。這種 快速供應速食 的能力,要比組織現成的包裝商品更重要。
盒馬鮮生同樣提供了 獨特的體驗 ,類似帝王蟹這種高貴的海鮮,可以在商店現場烹飪製作,雖然口味比不上餐館,但可以讓人 低成本體驗 到平常不易得到的東西。
議題四:無人便利店此時此刻靠譜嗎?
現在很多無人技術,更多聚焦在 不用排隊結帳 ,這在便利店行業是不是最大的問題,我覺得見仁見智。
傳統便利店, 服務交互 做的再好,顧客就是想吃碗熱湯麵,但是你沒有,那還不如 提供熱食 的無人便利店。
為什麼我們投F5未來商店,就是因為它能夠滿足大家吃熱食鮮食的需求,這是 頭部需求 。目前,F5未來商店鮮食的購買比例在 50% 以上。所以,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證 頭部的、最高頻的 供給能夠做到位,有沒有人可能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