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學院原創媽祖題材音樂劇《海絲之魂》昨晚震撼首演!
昨晚,莆田學院原創媽祖題材音樂劇《海絲之魂》在莆仙大劇院上演。這部劇是我省高校中首家由師生和校友自編自導自演的音樂劇,是我省文藝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也是我市文藝精品工程扶持項目。●《海絲之魂》●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海上花木蘭的動人故事女扮男裝出海遠航,只為尋得生父下落,勇敢無畏,不懼風浪,堅定內心最初的信念。描寫「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裡,那個屬於海商、船工、海上女子和那一張神秘海圖的傳奇淵源。
-
助力「海絲」建設 傳播媽祖文化 莆仙戲《海神媽祖》昨晚首次唱響...
不僅為首屆中國—東協文化藝術周戲劇展演暨第八屆中國—東協(南寧)戲劇周濃墨添彩,還進一步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展示「宋元南戲活化石」的魅力,推動媽祖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當晚8點,《海神媽祖》在廣西南寧人民會堂劇場濃情上演。
-
《媽祖文化小故事》出版
《媽祖文化小故事》出版 2020-08-04 09: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於深圳首演
9月24-26日,籌備5年的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於深圳保利劇院開啟首演。創作之初,《重生》製作人李盾便定下了目標。 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重生》並未陷入「臉譜化」、「符號化」的桎梏。它不一味地塑造典型,而是通過帶有喜劇色彩的細節展現緝毒幹警們充滿人性的可愛一面,再藉以群像描繪令觀眾感受到英雄群體的震撼力量,呈現立體、鮮明的英雄形象。
-
首部「媽祖」題材3D動畫電影《林默》驚豔亮相,2021年上映
說到以女英雄為題材的的國產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熟知的花木蘭了吧,最近又將會有一位全新的女英雄亮相大熒幕哦,我們一塊來看看吧!近日,全球首部以「媽祖」為題材的三維動畫電影《林默》(暫名)驚豔亮相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並且公布了該電影的宣傳片,受到了與會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廣泛讚賞。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鼓勵興建臺灣漁民媽祖創業園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鼓勵興建臺灣漁民媽祖創業園 中新網莆田9月16日電 (林劍冰曾潔瓊)「媽祖故鄉」福建莆田「三灣」環繞,海洋資源豐富,海上養殖業蓬勃發展。
-
福建莆田湄洲: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對於近日在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髮髻技藝表演,11歲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在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舉行的這場演出中,不到一個小時,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學讀六年級的林涵熙,就為同校的一年級小妹妹梳好了一個狀似帆船的媽祖髻,領先於現場很多小夥伴。媽祖髻是媽祖故裡湄洲島當地女性的傳統髮髻,相傳為媽祖所設計,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髮髻也稱為「帆船頭」,所謂「盤發為海,插簪為槳,青絲做纜,豎髻做帆」,寓意一帆風順。
-
音樂劇《在遠方》首演開票在即
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出的原創音樂劇《在遠方》日前公布了主演陣容和首演安排。首演方面,《在遠方》定檔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開國內原創音樂劇先河。重磅!北上廣三城開票在即《在遠方》奉上良心誠意之作音樂劇《在遠方》三地開票在即,將分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與廣州大劇院上演。
-
莆田古代史上這三位名人,媽祖就是其中之一哦,快來了解下!
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譽。灣口的湄洲島是海內外聞名的和平女神媽祖廟所在地、媽祖文化的發祥地。2002年2月進行部分行政區劃調整,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四個區和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兩個管委會。
-
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開幕
2020年12月25日,中國·莆田第四屆「媽祖杯」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羽毛球挑戰賽球挑戰賽在福建省莆田市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揮拍開賽。莆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有著田徑之鄉、武術之鄉、籃球城市的美譽,體育之城是莆田一張靚麗的名片。莆田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建輝表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莆田將圍繞打造國際國內賽事目的地城市,大力實施」體育+」戰略,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體育需求。期待各級機構、各類組織、各界團隊能夠來莆舉辦更多的體育賽事。
-
音樂劇《大力水手》在京首演
國際在線消息:12月4日晚,音樂劇《大力水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演出劇照 劇方供圖音樂劇《大力水手》改編於90年前卡通版《大力水手》,在秉持主要人物關係不變的基礎上,進行了劇情創新。音樂劇以波派「成長史」為主線,開啟新的故事線。
-
「四川造」音樂劇《麥琪的禮物》首演
12月6日晚,由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編排的音樂劇《麥琪的禮物》在成都錦城藝術宮首演,將這個溫暖而傷感的經典故事搬上了戲劇舞臺。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他們各自擁有一件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表,德拉一頭瀑布般的秀髮。
-
「一唱到底」的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周末登陸成都
全球巡演21年20個國家,演員帶四季衣物「繞地球」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1998年開啟首演,2002年首次來到中國,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亮相,21年間去了20個國家並有8種語言版本對於中國,主創Richard CHAREST(飾演詩人),Robert MARIEN (飾演副主教),Romina PALMERI(飾演愛絲梅拉達)顯然並不陌生,Richard 已經會用中文說「謝謝」「你好」,習慣了早餐吃餛飩等麵食,他們從哈爾濱到廣州,從北京到四川,「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帶了一年四季的衣服,從不辣的地方,到微辣的地方,再到四川最辣的地方,有點期待,想挑戰挑戰火鍋。」
-
音樂劇《重生》深圳首演,見證奇蹟因愛而生
9月24-26日,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於深圳保利劇院開啟首演,這部作品的籌備日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年前,歷經漫長的打磨與等待,這份凝聚著愛與信仰的禮物,終於被觀眾們親手拆開。回顧兩日首演現場:歌聲催人淚下 舞蹈撼人心魄9月24日的演出由被稱為「行走的音樂劇教科書」的國家一級演員劉巖和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員徐瑤分飾男女主角。9月25日的演出由青年男高音歌手馬佳飾演男主角羅金勇,首次出演音樂劇的馬佳表現令人驚喜。
-
《媽祖回家》熱映!觀眾直呼「太接地氣」
「莆田終於走進電影的新興領域。」「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淚目的細節,讓媽祖回家之旅更打動人。」「媽祖文化拉近了兩岸距離,有笑有淚,看得很感動。」 隨著媽祖文化題材電影《媽祖回家》在影院熱映,莆田掀起觀影熱潮。在昨天的一場觀影會後,《媽祖回家》編劇王鴻、莆仙戲名家王少媛等主創人員在現場和觀眾互動,暢談電影背後的故事。
-
「海絲」路上的文化紐帶
泉州的南音、提線木偶戲、梨園戲、高甲戲,福州的閩劇,莆田的莆仙戲……都是福建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的文化記憶。尤其是南音,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因始終保持中國傳統的古風古韻,被稱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明清以來,閩南人僑居海外者日漸增多,「音樂隨人走」,泉州南音也被帶到南洋各地。至今,在東南亞各個閩南人僑居的地方,都能聽到南音的傳唱,足見這古老的絲竹聲對海外影響之大。
-
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新華社福州11月2日電題: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新華社記者褚萌萌、餘俊傑對於近日在家鄉福建莆田湄洲島舉行的一年一度湄洲女髮髻技藝表演,11歲的小小湄洲女林涵熙期待已久。今年她有一個心願,希望能向鄉親和遊客們好好展現一下自己梳媽祖髻的手藝。在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期間舉行的這場演出中,不到一個小時,在湄洲第一中心小學讀六年級的林涵熙,就為同校的一年級小妹妹梳好了一個狀似帆船的媽祖髻,領先於現場很多小夥伴。
-
媽祖「龍女」小議
2020年10月21日《莆田僑鄉時報》媽祖文化05版 媽祖「龍女」小議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媽祖信俗」的決議相吻合。 宋光宗紹熙元年加封媽祖「靈惠妃」的詔書中,就稱讚「林氏靈明丕著」;元代鹹淳四年,潛說友的《臨安志》載:「(媽祖)神為五代時閩王統軍兵馬使林願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稱龍女。」宋末元初莆田名士黃仲元的《聖墩順濟祖廟新建蕃釐殿記》中稱讚媽祖「赫赫公家,有齊季女」的官家女顯赫身份。
-
首演一周年,音樂劇《美女與野獸》中文版將發紀念卡片
新京報訊 為慶祝音樂劇《美女與野獸》中文版首演一周年,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華特迪士尼大劇院將於6月14日晚為觀眾帶來音樂劇《美女與野獸》中文版特別演出。作為當晚驚喜環節之一,到場觀眾均將獲得一周年演出紀念卡片,幸運的觀眾還將獲得與演員單獨合影的機會。
-
莆田將不再是「莆田」了!她將有個響亮的新名字……
>媽祖線面 源於媽祖文化有著更多的文化情懷寓意著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媽祖線媽祖線面更是莆田人款待貴賓和重大宴席開席前一道必備的美食,俗稱「吃點心墊底」。接連不斷被央視點名推薦以後請直接叫我們莆田美食之城 !近日,莆田餐飲店也開始陸續恢復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