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學識淵博,對文物研究與鑑定有精深的造詣。
尤其是對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
晚年的王世襄曾自嘲:"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
秋鬥蟋蟀,冬懷鳴蟲……挈狗捉獾,皆樂之不疲。而養鴿飛放,更是不受節令限制
的常年癖好。"
王世襄(1914年5月25日~2009年11月28日),號暢安,漢族,福建福州人,1914年5月25日生於北京。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鑑賞家、收藏家。九三學社成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他玩的東西多半屬於民俗,但大俗的東西到了他這兒卻玩成了大雅。最可貴的是他能留心玩的學問,與一般玩家不同的是,老人不但能玩,也能寫,大凡他玩過的東西,都留下了文字記載和他研究的心得。如:《明式家具研究》,《髹飾錄解說》等····
在世界的範圍內,能以「式」相稱的家具類型僅有三類:明式家具、哥德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其中,中國的明式家具位居首位。
奧氏黃檀夾頭榫畫案
當代的國際設計師們談起中國的明式家具,仍然認為那是設計界無可超越的巔峰一。為何明式家具能夠獲得這樣「第一」的排位?因為它開創了家具的簡約風格。作為極簡主義的鼻祖,明式家具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紫光檀垂手素圈椅
「明式家具」作為一專業名稱,一般指的是以硬木製作、風格簡練、做工精細的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家具。
奧氏黃檀捲雲紋平頭案
明·張瀚《松窗夢語·百工紀》還講到「江南之侈,尤莫過於三吳。······吳制器而美,以為非美弗珍也。······四方貴吳而吳益工於器。」所謂三吳,自已蘇州居首;所謂制器,自然也包括木器家具。
紫光檀皇宮圈椅
它們所表現出來的儒雅風韻和人文氣質令人愛不釋手,這也使得它在今天仍保其特有的文化藝術品位和價值。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式家具」綜合反映了那個時代文人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
「琴奴」——不論王世襄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妻子袁荃猷始終是他的支持者,是他躲風避雨的幽靜港灣。袁荃猷女士14歲師從汪孟舒學琴,後又經古琴國手管平湖先生親授,琴藝更精。袁荃猷彈琴時,王世襄常伴左右,如此近60年,自稱「琴奴」,直至2003年袁荃猷病故。此後,悲痛不已的王世襄將夫妻收藏的古琴、銅爐、佛像、家具、竹木雕刻、匏器等143件文物拍賣,成交額達6300餘萬元人民幣。
微凹黃檀琴桌
很久以來,在中國,「江南」都是最具人文特徵的一方山水。到了明朝,江南更是文人薈萃之地。有明一代,江南進士之多雄冠天下,約佔全國的七分之一,其中蘇、常、松,杭、嘉、湖地區尤甚。當時日漸覺醒的人性解放之風,也給文人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生機。
他們所倡導的生活情趣是「 雲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俱冷。故韻士所居,入門便有一種高雅絕俗之趣 。」 而蘇式家具的風格,正好符合他們的情理和怡性,成為他們遣興抒懷的對象,被刻染上儒雅的文人印跡,在不斷精緻化、藝術化之後,成為聲施後世的「明式家具」,與當時的造園藝術和文人畫同步臻於妙境。
文人的參與,為古老的家具工藝注入了活力。這一時期一些著名文人如唐寅、李漁等紛紛加入家具的設計、風格的研討、時式的推廣。他們往往在設計出家具圖樣後,再交給技藝出色的木匠製作而成。在設計層面上,這些文人往往會把自己的文化意念、審美情趣融合家具設計之中,從而使家具設計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樸,各個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且與審美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同時,一些文人還陸續撰寫大量以「古雅」為家具審美標準的文章,論述之詳盡,為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無法比擬。
大果紫檀杌凳
有研究者曾總結道:「蘇式家具的這種『古』和『雅』的風格與特色,是在文人倡導的所謂『古制』和『清雅』的文化精神中孕育產生的。從美學的意義上講,是他們對歷史傳統審美的總結,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而有些明式家具上還能存有文人墨客題識鈐印,這更是明式家具文人化的一個具體體現。
紫光檀麒麟圈椅
小橋流水,絲竹於耳,亭前聽崑曲,雪中泛太湖,嘯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薰香遲暮,花饌青燈,這也是小編心目中「蘇式」的理想生活狀態。
那是一種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徹悟;那是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的心境。
中式生活,是中國人傳承的智慧,崇尚唐宋,追慕魏晉,依據民風,源遠流長,是中國文人用才華、情感、生命演化成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