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 餘淺
從扼制到徹底封殺,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打壓正變得越來越赤裸裸且面目猙獰。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為的進一步制裁措施,禁止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的半導體製造商向華為提供晶片。這意味著,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對華為發出「追殺令」,而不僅限於美國國內的華為供應商。美國為何一定要致華為於死地?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背後,還有怎樣的利益驅使?
釜底抽薪美再出狠招
美國商務部網站15日發布更改出口管制條例公告,除了限制華為使用美國商務管制清單內的軟體和技術產品外,在美國境外使用上述軟體和產品,但是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的也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這意味著,美國對華為採取全面封鎖和打壓,將給華為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18日,華為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美方為了進一步扼制華為的發展,無視諸多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擔憂,無底線地擴大並修改規則,規則蠻橫而具有產業破壞力。在此新規下,全球170多個國家使用華為產品建設的數千億美元網絡的擴容、維護、持續運行將受到衝擊,使用華為產品和服務的30多億人口的信息通訊也會受到影響。「美國政府為了打壓別國的先進企業,罔顧華為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這與其一直鼓吹的保護網絡安全的說辭是自相矛盾的。」
美國《國家評論》網站15日的一篇報導,將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新一輪限制稱為「彌補漏洞」。「一些公司想盡辦法逃避之前的制裁措施,利用美國技術在海外生產半導體晶片,然後直接賣給華為。」美國商務部則表示,新規則出臺後將從戰略上削減華為的技術能力,以保障「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副國務卿基斯·克拉奇說,「華為利用美國軟體和製造設備生產自己的晶片,並從中獲益,這段歷史今天開始結束了」。
《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政府的最新限制措施直接擊中華為的「軟肋」,因為華為儘管可以自己設計手機基站、伺服器以及智慧型手機晶片,但必須通過晶片製造商來製造。而全球的晶片製造商幾乎無一例外會使用美國技術。
分析人士稱,華為最新的晶片質量和性能足以和競爭對手相比,堪稱業內一流,但一旦因為製造問題被「卡脖子」,將會給旗下大部分產品和服務帶來巨大衝擊。歐洲一家主要無線通信運營商的高管表示,一旦華為因為美國的最新禁令無法生產尖端硬體設備,歐洲的運營商最終可能會轉向其他供應商,比如華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瑞典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
沒有美國華為能否生存
從扼制到扼殺,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華為究竟何去何從?對此,華為給出了堅定的答案。在18日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年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說,沒有美國華為仍然能夠生存。目前,華為仍在評估美方的最新禁令,儘管公司運營將不可避免受到重大影響,但華為將積極應對,並有信心找到解決方案。
資料圖片: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來源:新華社記者魏忠傑攝)
郭平表示,公司去年從美國供應商那裡購買了總價值187億美元的產品,給美國公司帶去了巨大的商業利益。為了減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影響,華為投巨資加快研發自己晶片,重新設計眾多產品,「這些措施使華為能夠在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後生存下來,我們的業務沒有中斷」。目前華為的先進晶片如麒麟990、麒麟985等依然由臺積電代工,採用7nm及更先進工藝生產。而麒麟710F等中低端晶片以及電源管理晶片等可以由中芯國際生產。
作為美方本次限制措施最直接的關聯方,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也是華為晶片最主要供應方的臺積電態度備受各方關注。根據統計機構IC Insights不久前給出的數據,華為在臺積電銷售收入中的佔比從2017年的5%激增到2019年的14%之多,總金額高達49.5億美元,是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客戶。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華為98%的手機晶片依賴臺積電代工。
5月18日,有日媒爆出臺積電方面已經停止接受來自華為海思的新訂單,以進一步減少美國出口管制新規對臺積電方面造成的影響。不過,臺積電隨後闢謠,稱上述消息純屬謠言,臺積電從未「斷供」華為海思晶片。
然而,在美方對華為加緊封殺措施的同時,臺積電卻微妙地與美國政府越走越近。5月15日,臺積電宣布將投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晶片工廠,這家工廠計劃於2021年開工建設,2024年投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於臺積電赴美建廠大肆讚揚,稱這一決定是減少美國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一步。蓬佩奧在推特上寫道:「美國歡迎臺積電投資120億美元建設全球最先進的5納米半導體製造工廠的意向。」蓬佩奧表示,在中國試圖主導尖端技術和控制關鍵行業之際,這筆交易增強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一邊是美國的高壓態勢,一邊是第二大客戶華為,臺積電被外界認為試圖扮演「和事佬」角色。之前有美國媒體報導稱,臺積電以赴美建廠為代價,換取獲得可以繼續銷售華為晶片的特別豁免。不過,美國副國務卿基斯·克拉奇日前表示:「美國方面尚未向臺積電作出任何保證,將向其發放出售美國技術給華為的特別許可。」有分析認為,由於中芯國際等替代方在技術實力上與臺積電有巨大差距,華為短時間內要完全擺脫臺積電「不太可能」。
美「追殺」華為用意深遠
動用國家力量對一家企業進行窮追猛打,美國在華為事件上顯然已完全不顧國際形象和業內規則。美國《國家戰略》網站一篇評論文章中稱:「對華為的完全禁令可能會阻礙下一次技術革命。」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執行長約翰·紐菲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擔心,這一最新禁令可能會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不確定性和混亂。」
徹底封殺華為,將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衝擊,破壞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甚至傷及自身。即便如此,美國依然選擇肆意妄為,其背後的算盤究竟是怎麼打的?《華盛頓郵報》在一篇報導中指出,對華為的進一步限制措施來自於美國的國家戰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明確表示:「美國阻止華為利用美國的技術和設備,是防止美國技術支持有悖於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的惡意活動。」
資料圖片: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來源:新華社/美聯社)
對於美國為何舉全國之力封殺華為,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今年2月出席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計劃會議」時作出了詳盡的闡述。巴爾表示,封殺華為不僅僅是關乎美國的國家安全,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維護美國的科技霸權。巴爾認為,5G技術關乎美國「國運」,是「下一代工業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如果中國繼續在5G領域獨佔鰲頭,他們將能夠主導一系列依賴5G平臺並與之交織的新興技術帶來的機遇。
巴爾在演講中極力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搖旗吶喊」。巴爾認為,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形成,如果美國和其盟國不限制華為發展,未來發展的主導權將拱手交給中國。而一旦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公司佔據5G高地,美國將失去制裁他國的權力。巴爾甚至建議,美國政府應該通過控制諾基亞、愛立信等華為直接競爭對手的股權,來搶奪華為的市場份額,打擊華為的發展。
針對美國這次的再度出手,也有一些觀點認為,這是川普政府為了後續與中國的新一階段貿易談判以及新冠疫情角力而製造的籌碼。美方提出限制措施有「120天的緩衝期」,也是為了對中國政府施壓,迫使中方讓步。但無論如何,華為議題同樣關乎中國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中方絕不會坐視美方動用政府力量對華為肆意打壓。
《亞洲時代》網站評論稱,中國有很大可能將會採取反擊措施,對蘋果、高通等美國公司進行制裁。「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將美國科技公司擋在中國市場門外,結果將是跨太平洋科技貿易的崩潰,全球將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
(作者餘淺為東方智庫特約作者、資深國際議題媒體人)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轉載請聯繫。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