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發一份財報,可口可樂就離「碳酸飲料公司」這個名號又遠了一步。
昨日晚間,可口可樂發布Q3財報,受出售瓶裝業務特許經營的影響,公司整體營收同比下降了15%至91億美元,但排除該影響後,可口可樂的營收增幅為4%。
有分析師認為,目前可口可樂正在經歷業務重組帶來的痛苦,但是在出售瓶裝特許經營後,可口可樂未來將只提供濃縮液,而不會負責設備材料、生產銷售、物流運輸等高成本環節。「輕資產」的商業模式將在未來兩年推動利潤增長。
報告期內,可口可樂不僅拿到了出售特許經營權的費用,同時運營管理費用也大幅度降低,據財報顯示運營支出下降了20%左右,這使得公司的運營利潤率和淨利潤都有很大的增長,止住了從2012年就開始的利潤滑坡。
自新CEO James Quincy 5月上任以來,可口可樂就轉向了「飲料公司」而非「碳酸飲料公司」,尋找多元化的增長點,尤其在健康和高端產品方面。經過一個季度的檢驗,可口可樂的確開始認真地摘掉自己碳酸飲料公司的帽子。
從業務線來看,可口可樂主打的碳酸飲料產品,延續了此前的低迷,消費量與去年持平,僅有雪碧和最新推廣的可口可樂零度無糖變現較為出色。非碳酸類飲料反而表現亮眼,果汁乳製品、咖啡茶這兩條業務線的消費量都同比增長了1%,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水和運動飲料業務的消費量下降了1%。
值得一提的是,在咖啡飲料方面,可口可樂先後與Dunkin' Donuts甜甜圈和麥當勞達成合作,進軍瓶裝咖啡業務。除此之外,可口可樂仍在繼續加大對非碳酸飲料的投入,前不久不惜重金加大對湯力水怡泉的投資,僅在英國一個地區就投入了1000萬英鎊,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於湯力水日益增長的需求。
有意思的是,可口可樂也想當個「科技公司」,利用收集來的數據,加上人工智慧技術,調製更加健康也更符合消費者喜好的新品,最近試驗的新品是櫻桃味雪碧,不過這讓我有點懷疑人生了,在有了櫻桃味可樂後,竟然還會有人喜歡櫻桃味雪碧?
儘管可口可樂一直在強調做多元化的飲料公司,但是目前碳酸飲料仍佔了公司業務的大頭,努力發展的新業務線增速很難抵消碳酸飲料銷售額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碳酸飲料方面,可口可樂也在盡力做一些改變,讓營收下降的幅度慢下來。今年7月,包括可口可樂在內的7家飲料公司承諾將降低飲料含糖量。8月份起,可口可樂就在美國地區停止生產零度可樂,以更健康的Coke Zero Sugar無糖可樂取而代之,這一新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此外,可口可樂還重金懸賞100萬美元,尋找新一代的甜味劑,從而打開碳酸飲料的新局面。在日本,可口可樂還推出一款號稱能吸收脂肪達到瘦身效果的可樂,雖然爭議不斷,但也成了一個網紅商品,被人津津樂道。
對比百事可樂此前發布三季度數據,我們發現可口可樂搶走了對手一部分北美市場份額。百事可樂在今年首次發生季度銷售額下滑。從整體來看,百事可樂的營收增速也小於可口可樂,前者為1.3%,而後者為4%。
根據財報中的預測,百事2017年有機業務收入預計增長2%左右,可口可樂方面則為3%。RBC分析師Nik Modi認為,由於在非碳酸飲料上的猛烈攻勢,可口可樂要比百事可樂表現得更加出色一些。
在過去幾十年內,可口可樂公司新增加了近4000種產品、超過500個品牌,無論是裁員還是賣掉業務,這大概都是為了恢復成長而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擁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