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身邊的朋友吐槽,喝白酒的時候很辣口,會有麻舌頭的感覺,反而喝威士忌情況就會好很多,進而得出一個結論白酒口感比不上威士忌。一問喝的是什麼白酒,答曰:白酒是百十塊的xx鎮酒,威士忌是三四百塊的蘇格蘭威士忌。這是典型的拋開價格談品質。
又有人會問了,白酒我就是喝不慣,那麼我可能會喜歡喝威士忌嗎?你要了解,有人喜歡喝白酒也喜歡喝威士忌,有人不喜歡喝白酒也喜歡喝威士忌,這說明喜愛威士忌與否和是否習慣喝白酒沒有關係。如果有人想以喝過的白酒為參照物,通過對比威士忌的特點,為是否嘗試威士忌做出指導性的意見,那麼我們就來對比一下中國白酒與威士忌的異同,以供你做出適當的判斷。
中國白酒與威士忌釀酒原料不同,白酒主要用高粱等,威士忌主要用穀物、大麥芽等。除了原料不同外,兩者最重要的便是發酵方式的不同。中國白酒採用雙邊發酵,即邊糖化邊發酵, 糖化、發酵同時進行;威士忌酒是單邊發酵, 即先糖化後發酵。單邊發酵的特點是過程明確,發酵時間短,產酒率高,缺點是香氣較少,因此威士忌需要通過桶陳增香。雙邊發酵過程複雜,發酵時間長,產酒率低,但是可以帶來較為豐富的香氣,因此白酒通常比威士忌香氣更複雜。
從釀造角度來說,白酒比威士忌具有更好的香氣,這歸功於白酒中的有機酸、酯類、高級醇和羰基化合物等香氣成分,其佔比約2%。值得注意是,這些香氣成分並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以高級醇類物質為例,若醇含量太低則香氣不突出,含量太高酒體變得刺激、辛辣。有人重香,有人重味,於是市面上出現了兩大門派,強調白酒香氣的一派:受得了辣,但是要香氣足;強調白酒口感的一派:香氣可以淡雅,但是口感一定要柔。
從產品角度來說,白酒與威士忌都具有數目眾多的類型產品。中國白酒可以分為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及米香型等諸多香型。威士忌同樣如此,蘇格蘭威士忌、日本威士忌、愛爾蘭威士忌等各有特色,單一麥芽與調和威士忌,既有花果香的小清新酒款,也有泥煤味的重口味。因此,我認為與其討論白酒與威士忌大類上的好惡,不如在細分領域去做探討,比如我喜歡酒體輕柔的,我可以選擇愛爾蘭威士忌,或者綿柔淡雅型的白酒,按風格去選不要用類別去篩。
針對白酒的口感比威士忌辣,我做幾點回應:首先,辣味主要來自於醛類物質,白酒採用複式發酵法在得到了更多香氣的同時,醛類物質自然比威士忌要多;其次,陳放可以緩解辣味,價格較低的白酒往往是新酒或者陳放時間較短,蘇格蘭威士忌最少要在桶內熟成3年(價格有門檻)。以三百元為標準,你拿瀘州老窖特曲和格蘭菲迪12比一下,你會發現明顯的兩種不同風格,但是都很容易入口。
有人說:拒絕白酒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喝威士忌了。誠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是我們要清楚所謂的「拒絕」究竟是標籤化下的行為,還是在深思熟慮後所做的判斷。有的東西很美,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它都會一直存在,靜待有緣人。
(作者周錦程,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裡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