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獨居5、6年,以前害怕一個人睡,現在害怕獨居成為習慣

2020-12-16 顏小二述哲文

文|顏小二述哲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顏小二,今天的話題是「獨居」與「孤獨」,文中案例源於顏小二在網上瀏覽相關帖子時,一些觸動顏小二的網友留言。這些留言,是當代獨居者的「縮影」,顏小二想記錄下來,期待可以引起各位對獨居現象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然後用陪伴去溫暖那個習慣孤獨的人。

在這個「群居」成為常態的時代,有那麼一群活在喧囂背光處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曾經是熱鬧人群中的一員。但是,回到那個一間房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家裡,他們又是「資深獨居者」。

他們有個很潮的名字,叫「空巢青年」

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獨居,一開始可能並非「自願」,但到最後,卻有不少人愛上了這種狀態。

因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人才相對來說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1、獨居像「抽菸」,明知不好,卻偏偏上了癮

對於這種因「孤獨」而獲得的自由,有的朋友是「矛盾」的。

他們打心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卻又打心底害怕自己會就這麼一個人走過一生。

我獨居5年多了,6年不到。我膽子很小,以前我害怕一個睡覺,現在即便是打雷的夜裡,我也只是拍拍自己在胸口裡咚咚「快跑」的小心臟,然後拉下窗簾……越獨居越享受孤獨,但也越怕會習慣獨居。真是悖論啊!

這是網友的留言。

三言兩語,倒是說清了五年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滲透著「孤獨」的清香。

這種清香,就像老煙的「香味」,初嘗會被嗆到,等到習慣了,抿上一口倒是成了一天當中」難得」的愜意時光。

這真是悖論啊!

2、孤獨是有的,但人有時候就是不願將就

人是群居動物,即便孑然一生,到了青春年少的年紀,我們會被異性吸引,會去尋找另一半。

兩個人在大都市裡的小房子中「取暖」的日子,總是讓人神往的。

只可惜,有許多人還是難以和黑天鵝一樣,看準一個就是一輩子。

有的人本與孤獨無緣,甚至熱鬧過,但因為一場愛情,遇到錯的人,然後固執地選擇「一個人」。

這裡來說個有些悲傷又有些豁達的愛情故事,依舊來自網友留言:

我有個朋友,(他)自從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後,就開始獨居生活。這一過,就是14年。他的生活十分簡單。他每天都會聽古典音樂,然後會發朋友圈。哦對了,他和父母關係也不太好。他的收入來自網際網路,而且不低,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他一天只吃兩頓飯,一般是中午將早飯和午飯一起解決,偶爾自己煮飯。但這麼多年了,他的身形一直有很好保持。一直以來,他總是一個人出國旅遊。我也曾問過他會不會覺得孤獨。他說,與其兩個人一起孤獨,不如一個人孤獨更好。

誰說日子非得兩個人一起過,誰說吃飯必須兩個人一起吃。

有的人孤獨,明了說是遇到錯的人,往深了說,其實是不願將就。

心就那麼大,心滿了,屋子也滿了。心只能住一個人,那麼這屋子、自己的手邊,也只能和那個人分享。如果那個人不在了,那便單著吧。

孤獨是有的,但更不願將就。

3、誰說獨居者就一定孤獨?

古代顏回「安貧樂道」,他窮困潦倒,但卻並不影響他的「富有」。心是「富有」的,與「身」何幹?

同理,心是「充實」的,獨居又有什麼孤獨。

一位畢業就獨居的網友留言:

(我)大學畢業後就開始獨居,去年有了自己的房子。疫情剛復工那天爸媽送我到工作地點,留了滿滿一冰箱吃的。那天特別感慨,雖然一個人,但是不孤單。

有的人獨居,是主動選擇一個人;有的人獨居,是礙於生計、前途,被動選擇一個人。

很明顯,後者雖是獨居者,但卻十分充實,一點都不孤獨,因為有人記掛著他,而他也能感受得到。

4、各位即便習慣孤獨,也請心懷擁抱他人的希望

怎麼說呢,顏小二自己也有過一段半獨居生活,那是研究生時期。

之所以說是半獨居,是因為與自己異地戀的男友每個月都會來陪伴自己兩三天。

而一個月的二十七、八天,我都是一個人生活。

當然,這種「一個人」指的是在學校上完課,回到出租屋以後。

學校是有宿舍的,我為何選擇「獨居」呢?

因為顏小二不想在自己睡覺的地方,還要戴著「面具」,不想都二十好幾了,讀到研究生了,還要對著室友說違心的恭維話.....更不想夜深了要睡覺,還要猶豫糾結半天該不該提醒室友早點上床熄燈.....

「群居生活」裡的社交,讓我感覺不自由,所以研究生時期的我,選擇獨居。

獨居生活,讓我有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畢竟研究生時期,要自己負擔房租,對我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但我甘之如飴。

還有什麼,比「自由」更重要。而喜歡「獨居」的我們其實並不貪婪,這種「自由」,只要一小會就好,比如回到自己「睡覺」的地方時。

西方哲學家叔本華說:

唯有獨自一人時,才是真正的自己;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無依時,他才會獲得真正自由。

自由是迷人的,這種一個人才能體會到的自由,或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加真實。

但是,顏小二依舊像和各位享受、習慣孤獨的「獨居朋友」說上一句:如果可以,請擁抱另一個生命吧,生活只有形單影隻未免遺憾,多了陪伴的「色彩」,生活或許會比一個人的自由,更迷人。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參考資料:《以獨居之名,這屆90後「空巢青年」,已經把貓擼禿頭了》等。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相關焦點

  • 周筆暢的獨居生活火了,那些叫囂著習慣一個人生活的人,結果是?
    時常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之前在電影院看一部電影,一個人坐在那裡,旁邊一排沒有人,我偷偷地哭了,克制著自己。走出電影院,回到家,一個人窩在被窩裡又哭了很久,一個女生,想哭的時候,真的是莫名其妙,一點理由都沒有,很多小夥伴評論或者私信說覺得我過得很快樂,想像我一樣,習慣和喜歡這樣的生活,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段時間我都在害怕孤獨,卻又孤獨著。
  • 一個人獨居久了,是什麼感覺?
    「人始終在追求幸福,但一個人所感受到的最奧妙的心理經驗,往往發生於內部,即使和他人有關,也是極淺淡的關係而已,」他認為。我們並非推廣獨居,也無意忽視獨居所必須具備社交與經濟上的條件,才能維持獨立,但透過以下這些人不同的遭遇、不同的獨居經驗,你可以不必害怕獨居,更進一步在有機會獨居時,也可以擁抱幸福。
  • 湖南一獨居老人得了癌症,害怕死後沒人管,居然挖坑等死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就是要把我們養大成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我們成人後就會進入工作,賺錢,然後開始了忙碌的一生,那個時候父母已經漸漸的老去,我們卻成為了一個大人。在工作的過程中,不管有多忙,都要抽時間陪伴父母,就像小時候陪我們一樣,而不是讓他們成為孤寡老人。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在湖南武岡有一位獨居的老人,他得了癌症,自從知道自己生了病後,害怕子女不在身邊死了之後也沒有人給自己抬棺材。
  • 「獨居單身貴族」將達9200萬,一個人高質量的生活是怎樣的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超過7700萬的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會上升到9200萬人。也就是到2021年,中國將出現9200萬單身貴族獨居!正好以前在INS上看到一個韓國妹子的獨居生活,也許是當下獨居年輕人的真實寫照。這兩年韓國的生育率已經降到了0.92不足1。也就是說韓國有可能最快迎來老年社會,到時候養老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
  • 中國7700萬人獨居,是不敢戀愛,還是害怕結婚?
    今天,看到民政部最新統計的一組數據顯示說:中國目前的單身成年人超過了 2億,其中,獨居成年人就超過了
  • 獨居/不將就/一個人的堅守,七千萬空巢青年到底在追逐什麼?
    之前跟媽媽聊天,媽媽常說感覺我一個人很可憐,看到外面流浪要飯的小孩就會想起我。可是在我心中我明明就是一個妝容精緻,做事灑脫的女白領呀。如今才知道,社會上將我們這些獨自在外打拼單身獨居的人成為「空巢青年」。這個詞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其實他描述了我們狀態,但是又不能完全反映我們這種狀態。
  • 人均21㎡,3位韓國小姐姐的獨居小屋生活,單身真的會上癮!
    有人害怕獨居生活。他們害怕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害怕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把生活過得雜亂又孤獨。也有人對獨居生活上癮。他們一個人照顧好自己,把生活過得井井有條,做任何喜歡做的事情,不被打擾,享受這自由舒適的生活。
  • 90後獨居青年,我沒你們想像的那麼慘
    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獨居的自由「上癮」,這種趨勢造就了一人經濟,讓「空巢青年」的生活色彩變得多樣。有人開始泡茶、種花,有人囤了許多拼圖、記錄旅行、給自己拍照,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取悅自己。我們發起關於獨居的家的相關徵集,在後臺收到的數百份回覆中,得以窺見那些獨居的臥室、冰箱、還有生活的細小角落,終於畫出了一幅比較完整的「90後空巢青年」畫像。雜亂=習慣?
  • 獨居or群居
    長大後,一直渴望有個自己的小空間,在那個空間,我可以釋放真的自我,其他人不會成為我的束縛,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算是一個人生活,我也能照顧好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過著自律且自由自在的生活,是我現在夢寐以求的事情。問一個人住會無聊嗎,我不能告訴你,畢竟我沒試過。
  • 獨居青年:我是7700萬分之一 但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從手無縛雞之力到徒手搬水桶,一個人做手術,陳晴茜感覺是自己戰勝了自己。  「以前很依賴家人,做什麼事情,沒人陪著很沒安全感。工作後自己一個人住,慢慢地越來越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就好了。」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像陳晴茜這樣的獨居青年越來越多。或主動或被動,獨居正成為他們普遍的生活方式。
  • 女孩獨居不是被性侵的理由
    有一天,獨居的她下班回到家,聽見門外有人暴力拉扯她的門把手。通過保安小吳得知自己所在樓層監控壞了,這讓她焦躁不安。接著,她感到睡夢中有人抱住了自己,醒來卻又沒有任何蛛絲馬跡。而後,她似乎發現家裡有生人入侵的痕跡。無助之下,她開始自己尋找真相。
  • 一個人的房間裡裝的是孤獨還是自由?青年選擇獨居,青島獨居率接近7...
    大學剛畢業,離開熟悉的校園環境,進入新的工作環境,周圍的朋友同事都還很陌生,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沒人和自己溝通,只能默默地打開手機,嘗試著聯繫下之前熟悉的朋友,或者刷刷抖音、看看綜藝、電影,一個人度過無聊的時光…… 獨居,已逐漸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一個標籤。
  • 習慣了一個人生活,害怕談戀愛了.
    他說:「習慣了一個人生活,害怕談戀愛了。」我說:「是不是還沒有走出上一段感情,上段感情給你的傷害太深?」他說:「有這方面的因素。其實,最為關鍵的是戀愛真的很耽誤時間。我這個年齡,應該努力為事業奮鬥。而保持單身,能提高事業的發展速度。」我說:「或許是這樣吧,魚和熊掌不能兼得。你選擇了事業,感情自然就不能兼顧。」我們聊了很久。
  • 那些喜歡獨居的人,都在屋裡幹什麼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公元2021年,這個世界對於獨居者,尤其是獨居女性
  • 90後「獨居生活」——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
    相似的經歷我相信很多的獨居青年都經歷過。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一個人生活。根據民政部最新發布的數據,在中國,目前已有超過7700萬獨居者,獨居逐漸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現實。獨居似乎總被打上一些固化的標籤。有人將他們闡述為空巢青年,站在一種「問題」,「解救」的視角上,圍繞孤獨和隔離去描述。也有人把獨居視作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宣揚一個人也要好好疼愛自己,偶爾顯露出自我感動的雞湯感。
  • 95後獨居女生圖鑑:比起談戀愛,我更想找到自我
    就在那時,獨居的無助感和一個人在暗夜下行走的恐懼感,都在一瞬間侵入了我的身體和大腦,我便開始想,要是有一個人在身旁多好。不過後來,我高燒到半昏迷狀態,吃藥昏睡一天,醒來大腦一片空白,也淡定地一個人去醫院打點滴了。可能獨居久了,很多事情就不再是「事情」,而成了習慣與自然。
  • 獨居動物
    新的工作,讓我得以擁有了人生第一次離開家人、朋友獨居的日子。在一個安排好的、本該是二人間的寢室,由於我的室友暫時不來住,成了我一個人的小單間。從一開始的孤獨、到如今的自在,第一次獨居讓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體驗。想當初,在與家人鬧矛盾、遭遇不愉快的舍友關係時,我是很渴望一個人生活的。
  • 韓國頂流男星獨居生活曝光:原來獨居是會上癮的
    在《我要這樣生活》這一節目中,節目組邀請到了年輕的範丞丞,作為節目中獨居時間最短的嘉賓,他在談到自己獨居初體驗的時候,難掩欣喜的神色,說:「終於逃離了爸爸媽媽的翅膀,以前很想自己飛起來,現在這一天終於來臨了。」最大的快樂就是實現外賣自由,點上最大份的火鍋,與好友一起打遊戲打到痛快。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獨居?總有一個原因讓你認同
    而我好像只有廚房的油煙氣和市井的叫賣聲,說好的詩和遠方,最後卻被這些獨身獨居的女孩們佔了先機。都說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追求,婚姻是最神聖的殿堂,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獨居呢?後來我們遇見的人,都是心裡有過別人的人年少的時候,牽個手都能激動得晚上睡不著,現在就是有了肌膚之親,也可能明天就會分手。
  • 《我要這樣生活》一個人也可以很精緻舒適,周筆暢的獨居生活
    看了幾期,感覺她的生活可以說是獨居生活的表率。獨居有個宗旨:不給自己添麻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第一頓飯就是晚飯,中間除了上衛生間,給手機充電,最多取快遞,再多就不能了,這也算是不給自己添麻煩,可有個問題就是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