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您整理了 4 個拍好人像必須掌握的用光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1. 用側逆光,凸顯人物輪廓
在逆光、側逆光光位拍攝人像時,輪廓光是我們的好幫手。
它會在人物的邊緣「鍍」上一條金色的光邊,視覺效果頗為華麗,還能有效地將人物與背景分離,使畫面更具層次感。
選擇較暗的背景,在暗背景襯託下輪廓光的效果會更明顯;讓側逆光打在頭髮上,更有利於輪廓光的展示效果。
2. 強逆光下,保證人臉不黑
如果逆光的強度高,畫面光比很大,或者你使用的是平位正逆光,背景很亮,那麼你可能還要考慮補光的問題,以免主體過黑。
你可以用其它光源(如帶了濾色片的閃光燈)或用反光板進行補光;也可以乾脆就以人臉為基準進行曝光,把人臉拍白,讓背景過曝。
畢竟,現在的主流審美觀還是「以白為美」嘛,過曝的背景總比拍出一張大黑臉要好。
亮背景下的過曝戰術
不過,如果你真的要讓背景過曝,你需要控制高亮背景的畫面比例。因為,過曝部分太多的畫面,實在是太辣眼睛了。
上圖的過曝部分太多,刺眼;下圖就好多了
3.直射光下,減少臉部陰影
直射光屬於硬光,容易在人物臉上形成陰影·。在特殊類型的人像中,陰影能創造特定氛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儘量減少陰影。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人物調整臉部朝向,正面對著光源,這樣無論是多「硬」,多強的光線,在臉上都不會形成陰影。
如下圖所示,光線從斜上方來,那就讓人物抬起臉,使入射光線形成「正面光」,這樣至少在臉部不會出現陰影:
調整臉部角度,把光線變成正面光
這樣做也有一個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如果光線強度很高,人可能會睜不開眼,或者不由自主地把眼睛眯上,看起來眼睛會比較小.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單向的直射光很容易在傳播過程中被遮擋而產生陰影。
比如說,在樹叢下拍攝,就會形成斑駁的光斑和陰影;日落時分的小角度斜射,可能會留下屋簷、欄杆的影子,等等。
針對這一問題,你可以在取景構圖時多加小心,不要讓遮擋物的影子落在人臉上;
如果光影條件很複雜,無法避免陰影出現在人物臉上(比如說,在樹叢下,到處都是光斑),可以考慮使用道具來「過濾」、柔化光線。
使用柔光傘、柔光板一類的道具,或者拿一塊比較薄的白布「過濾」一下光線,影子就沒那麼濃啦~
「過濾」以後,臉上的陰影就很不明顯了
4.藍調背景光,增添神秘感
藍色是一種純淨、冷調的色彩,給人憂鬱、沉穩、神秘之感。在拍攝夜景人像時,創造藍色調背景,是一種頗受歡迎的套路。
你可以尋找藍色的背景光源進行拍攝;如果找不到藍色的背景光源,怎麼辦呢?是不是可以調色溫,強行把背景變藍?
當然可以,不過你要注意,這樣變藍的是整個畫面,而不單只是背景。經過你這麼一調整,人臉也會跟著泛藍,看著和阿凡達似的:
用色溫強行變藍,人臉的顏色也會變得奇怪
如果你找不到藍色背景光源,非要通過色溫調整來創造藍調背景,那就需要對人臉進行單獨的補光。
比如說,用暖色調燈光照亮人臉,抵消白平衡變化所帶來的藍色調。
你也可以後期更改人臉的色調,把它調自然些——前提是你擁有豐富的後期軟體使用經驗和較高的處理水平。
在人像攝影中
光起著塑造人物形象
傳遞情緒的重要作用
然而自然光的不可控性
讓人像攝影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現在就跟著我一起
掌握人像攝影光的運用技巧吧!
光的質感
自然光的不可控性一直是個難題。即使天公作美,光的強度仍然難以把控。我們先了解一下不同質感的光有何特點——
▎硬光
硬光在人像拍攝中使用率並不高,因為不好控制明暗的反差以及光比。我們拍攝柔美女性人像時通常將光比控制在約1:2,但使用硬光時很難達到。如果想解決,我們可以用反光板來補光,通過反射光減弱人像面孔的明暗對比。
不過如果是想通過硬光來強調畫面情感,硬光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此時我們只需要注意如何通過環境來強化造型效果。使用硬光拍攝時,控制曝光十分重要。在曝光時可過曝半級以加大畫面反差。或者欠曝半級降低影調,表達別樣情緒。
▎柔光
而柔光與硬光相反,廣闊的光源可以柔化陰影、降低對比度和柔化被攝物的紋理。因此在拍攝女性時是經常被使用的。它可以讓肌膚看起來更為白皙、透明、光滑。場景整體也會更明亮,減輕陰影的強度。柔光更適合拍攝中景,以及那些比中景更小的構圖,這樣更能突出人物肌理的質感。
獲得柔光的方法有很多種——
1、一塊白床單就可以把直射光變成柔和的光線。淡色系,例如白色的遮陽傘等都可以作為光線的柔化設備。
2、背光也可以作為柔光的光源。很少有被攝物僅僅靠背光照亮。如果一個人站在明亮的窗戶前,他面向的牆壁會反射部分光線落在他身上。如果一個人在戶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陽光,正面也會有來自天空的光線照射。你可以使用反光板,將背光反射回被攝物的身上增加其曝光量。
3、選擇雲層較厚的日子,例如陰天和大霧的天氣。此時光源會廣而不集中,天空中的水氣就像巨型的柔光箱,將陽光柔化。
友情提示:柔光拍攝時曝光可以提高一些,這樣能使模特的皮膚更為白皙、透明。
如何提高?比如蘋果手機可以長按對焦點後,啟動自動鎖定對焦和曝光模式,然後向上拉曝光條.
光位的選擇
▎順光
順光是一種向人物正面投射的光線形式。強度均勻,曝光好控制。這種光線讓人物的大部分形體都得到足夠的光照,不會形成強烈明暗反差。比較適合拍攝特寫和近景這樣的小景別,可以具體表現人物面部細節或特點。
缺點:光線較平,無法突出重點。
小提示:使用順光拍攝時曝光不可過度,一般使用平均測光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逆光
逆光是指光源在人物的後方光線形式,易於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它對於凸出形體有利。逆光比較適合中景以上的景別,比如全景或遠景。這樣的景別除了能夠體現模特形體外,還能夠一定程度地交代環境,豐富畫面層次感。
缺點:模特正面無法正常曝光,失去細節層次。
小提示:
拍攝剪影效果時,測光點可選在模特身體的邊緣,那裡的光線是整個畫面中最亮的部分。除此之外,光線的投射角度越低,剪影效果就越明顯。所以時間可選擇在日落或清晨。不過運用逆光並非都是剪影效果,可以通過控制曝光保留細節。此時測光點可以選擇在被光線照亮的頭髮或者是人物的面部。這種逆光效果在寫真類人像比較常見。
▎側光
側光是指光源從側面投射,可以強化被攝物的紋理。如果運用得當,能更強烈地體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側光能夠拍攝的景別很多。大景別所塑造的氛圍更強烈;而小景別則使模特顯得瘦一點。
缺點:可能使人物面部一半發光,一半處於陰影中,會導致「陰陽臉」。
小提示:如果想拍攝出寵物毛茸茸的毛髮,可將光源由側面打落,這樣可令毛的紋理更明顯。
側逆光是從逆光衍生得到。它從側後方照亮人物的頭髮,使之在逆光中呈現某種情感,而且不會將模特的正面細節隱去。側逆光拍攝時,如果測光點在人物面部被照亮的部分,曝光需要過曝約一檔,保證模特面部細節不被黑暗壓住。
景別可選擇中景以下,例如近景或者特寫之類的景別。用側逆光來表現會比較充分和生動。
前側光是由側光演化而來,塑造模特的光線。使用前側光拍攝,可以使模特轉向光源方向,增強其面部立體感。使用柔光使光線的過渡更自然。注意選擇人物面部明暗的過渡區域來測光,從而保留模特面部的較多層次。
▎頂光
頂光一般不用於人像拍攝,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利用這種光線從上面灑下來的感覺也是不錯的。
缺點:頂光直接照射到人臉上會凸出人模特的額頭與顴骨,效果會有些恐怖,令人不適,傳說中的骷髏光。
小提示:當遇到頂光時,讓人物躺在地上拍攝,要比站立拍攝的效果好很多。若需要表現出光線在人物身上的感覺,就要使曝光過度一些,這樣才能通過亮度的加強體現出光感。如果是正午拍攝,使用能夠透光的白色遮擋物使光線柔化,則效果更為明顯。
光線是有色彩的
我們通常將光線的色彩稱為色溫。但是人類的眼睛和大腦會自動調整和感應,令我們難以察覺光線的色彩。但數位相機會記錄我們看不到的色彩。我們可以通過數位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來調整光線的顏色,例如拍攝人像照片時可以增加暖色調。
小提示:晴天拍攝的相片,可以將數位相機的白平衡設置為「陰天」可以增加金黃色,等同於加一層暖色濾鏡。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主流單反品牌尼康、佳能都有哪些稱得上「良心」的高性價比鏡頭。
一、歷來最高性價比鏡頭最集中的焦段——50mm50mm焦距的鏡頭被稱為標準鏡頭,因為以這個焦距取景,與人眼觀察事物的視角非常接近,並且在膠片時代,單眼相機通常隨機配備最多的鏡頭就是50mm鏡頭,因此被冠以標頭稱號。這個焦距的鏡頭是各家單反品牌都非常成熟的鏡頭,生產的標準也非常多。雖然焦距都是50mm,但有的最大光圈只有f/2.5,有的則高達f/0.95;有的是自動對焦性能快速、安靜的自動頭,有的則是純機械手動鏡頭;有的做工非常優秀,金屬材質、高階鏡片,有的則是廉價塑料外觀,廉價鏡片組成。但不管哪種規格,各家都有高性價比的50mm標頭,集良好口碑、出色畫質、低廉價位於一體。
1、尼康50mm f/1.8D。尼康單反鏡頭全部以F卡口為標準,從最古老的機械膠片機到現代的數碼單反,全部使用統一規格,這使得很多老鏡頭也可以在現代機身上使用。這支50mm f1.8D的D型鏡頭就是一種比較早期的自動對焦鏡頭,它鏡身內沒有驅動馬達,需要用單反機身上的鏡頭驅動馬達來驅動鏡頭自動對焦(D3XXX、D5XXX機型不具備機身馬達無法驅動該鏡頭自動對焦,D7XXX及以上級別機身才能驅動)。但正是因為它結構簡單,使得它一直保持著不錯的畫質和低廉的價格。只需要幾百元的價格,就能得到一支最大光圈f/1.8的大光圈標頭,並且在這支鏡頭上還能看到手動光圈環這樣的古老裝置,即使轉接到其它品牌微單上也可以通過機械光圈環調整光圈大小。這使得這支鏡頭的使用範圍更加廣泛。這支鏡頭外觀小巧便攜,全幅、apsc畫幅機身均可使用,其畫質在最大光圈f/1.8雖然銳度稍顯不足,但完全可用,收縮到f/2.8後銳度更高,直出照片色彩濃鬱。
如果您手頭沒有一支大光圈鏡頭,又想體驗淺景深人像照片的效果,這支鏡頭作為入門或者常用鏡頭都是完全可以的。
2、佳能50mm f1.8 stm。佳能也同樣具有一支高性價比50mm標頭,最大光圈同樣是f/1.8,由於其造型特徵,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小痰盂」。這支鏡頭已經經歷了三代的發展,從最早的50mm f1.8一代到50mm f1.8ii,再到現在的stm版本,經歷了對焦馬達的不斷進化,目前這一代對焦安靜,準確率相對有所改善;外觀材質也由廉價的工程塑料提升到了有一定質感的材質;從二代的塑料卡口提升到了金屬卡口。總體來說第三代stm版本已經是一支非常具有性價比的產品。
雖然從做工上來看,這支小痰盂仍顯低廉,但是比起十幾年未更新的更高階的50mm f/1.4版本鏡頭,在成像、對焦上並不顯弱,幾百元的價格性價比非常高。佳能用戶幾乎人手一支小痰盂,正是說明了這支鏡頭的普及率之高。它用來拍攝紀實人文、人像等題材都是比較好用的,用來配合佳能的全像素雙核對焦系統拍攝視頻也有不錯的表現。
二、小巧便攜、高素質的人文鏡頭說到人文視角的鏡頭,集中在28mm至40mm之間,這個焦段的鏡頭比較適合拍攝人文紀實、掃街、環境人像、旅行記錄等題材,是非常常用的焦段範圍,一般手機也將攝像頭默認在等效這個焦段範圍內,可見其用途之廣。如果你喜歡這類題材拍攝,又不希望攜帶一個巨大的顯眼鏡頭,配一支光圈適中、大小合適的小定焦鏡頭,最好價格也不貴,那是非常愜意的一種器材組合。在這個焦段尼康、佳能也都有不錯的良心鏡頭可選。
1、尼康35mm f1.8G DX。尼康比起佳能來說,在apsc規格專用鏡頭上更有所側重,比如這支大光圈35mm鏡頭,就是一支apsc畫幅相機專用的鏡頭,並且是G系列,意味著即使沒有機身馬達的D3XXX系列入門單反使用它也可以正常自動對焦。而其體積非常小巧,與單眼相機組合後具有非常協調的比例,難能可貴的是它還具有最大f/1.8的大光圈。這支鏡頭比起50mm標頭來說,在apsc畫幅上的取景視野正好與全幅用50mm標頭視野一致,用它作為apsc入門單反的標頭來用再合適不過了。它在畫質上除了色彩稍顯清淡之外,整體素質都是非常不錯的。個人也使用這支鏡頭很長時間,覺得這是尼康DX鏡頭中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室內、室外都可以用,還兼顧暗光情況下的使用場景,景深適中,對焦稍慢但絕對夠用。它千元左右的價格,是G鏡頭中不可多得的性價比選手。
2、佳能餅乾鏡頭。在人文視角的定焦鏡頭中,佳能缺少一支類似尼康35mm 1.8G這樣的大光圈鏡頭,佳能最廉價的35mm f2 is雖然表現非常不錯,但價格並非這樣廉價,但是佳能有一個餅乾鏡頭的系列,這是尼康所沒有的。佳能目前在售鏡頭中,一共有三支餅乾鏡頭,分別是apsc畫幅的24mm f/2.8 stm、全畫幅的40mm f/2.8 stm以及ef-m卡口微單鏡頭22mm f/2.0。這三支鏡頭中前兩支都是單反鏡頭,它們放在各自對應畫幅的機身上,看到的取景視野都是40mm左右的視野,性能基本一致,光圈也是同樣的最大f/2.8。這兩支單反餅乾鏡頭光圈全開就完全可用,畫面非常銳利,對焦安靜、平柔、準確,配合雙核對焦系統也非常合適。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們都非常「薄」,裝在相機上仿佛就是一個鏡頭蓋稍微厚一點的感覺。
比起稍微小一點的最大光圈,我個人覺得它的便攜性更是賣點,可以讓單反體積大大縮減,用來進行人文紀實拍攝非常合適。而其高銳度的畫質也讓人對成像素質比較放心,甚至用這兩支鏡頭接微距環都可以勝任拍微距題材。佳能餅乾鏡頭中最具性價比的就是40mm這一支,全幅、apsc都能用,價格只有七八百元的樣子,超值。
三、apsc畫幅相機也能用的性價比超廣鏡頭說到超廣鏡頭,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配合全幅相機來用,因為在視角方面全幅機比apsc更有優勢,但很多手持apsc入門單反的朋友想拍點廣視角透視效果的片子就沒辦法了嗎?當然不是,尼康、佳能都有廉價超廣鏡頭之選。
1、佳能10-18mm stm。佳能有一支ef-s規格的高性價比超廣鏡頭,它就是10-18mm。這支鏡頭安裝在apsc畫幅上最廣角端等效全幅16mm,這已經是非常棒的超廣視角了,可以拍出廣闊氣勢的大片感覺。雖然光圈略小,且是浮動光圈,但超廣鏡頭拍風光真的很少用到大光圈,個人覺得選超廣鏡頭可以選擇小光圈版本,沒必要追求恆大f/2.8那種,百分之九十的廣角片需要把光圈縮在f/8以下。而這支10-18mm同樣具有口碑很好的stm靜音自動對焦馬達,同時還有is防抖,用來拍視頻vlog也是一把好手。雖然做工較為廉價,但畢竟價格在2000元以為就可以買到超廣視角的鏡頭,已經算是很良心了。
廉價材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輕便,比起全幅牛頭大燈泡廣角頭,這支鏡頭非常輕盈、便攜。
2、尼康10-20mm vr dx。尼康在廣角方面的造詣其實要比佳能更深厚,有句老話叫尼康玩廣角,佳能玩長焦,從一定角度說明了各品牌自鏡頭方面的發展側重。佳能有高性價比入門超廣鏡頭,尼康當然不會缺席,10-20mm就是一個代表。這支鏡頭雖然比佳能10-18mm稍微貴一點,但總體成像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畫面很銳,色彩表現不錯,體現了尼康一貫的成像特點,同樣帶防抖,便攜輕便。如果是尼康dx用戶,這支鏡頭是性價比廣角的最佳選擇。
四、高性價比長焦防抖鏡頭長焦鏡頭也是攝影創作中常用的一種鏡頭,它可以實現壓縮背景空間,突出主體的效果,也可以拍攝較遠物體。拍攝風光、動物、植物、人像題材都用得到長焦鏡頭。通常一提到長焦,大家很容易想到佳能的大白炮和尼康的金圈黑炮,這些鏡頭都價格不菲。那麼我們普通愛好者就不能玩長焦了嗎?當然不是,廉價長焦鏡頭只要選對了,也能玩得很不錯。
1、佳能55-250mm stm。佳能窮人三寶之一的55-250mm在攝友中的口碑極佳,因為它以千餘元的超低價格,實現了不錯的畫質、超強防抖、迅猛的對焦和便攜性。這幾種優勢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掩蓋了它光圈偏小、做工廉價的不足。這支鏡頭在光圈稍微收縮之後,各個焦段銳度都是非常不錯的,作為輕量級長焦鏡頭,配合超強防抖,手持拍攝優勢很大。
2、尼康55-200mm vr ii。尼康與佳能一樣的策略,一支55-200mm是高性價比長焦不二之選。這支鏡頭同樣具有vr防抖,不錯的銳度,緊湊的設計。在光學素質方面雖然沒辦法與牛頭相比,但在這種價位上已經表現很突出。
對於長焦鏡頭使用頻率不是很高,偶爾需要拍攝遠景等用途來說,選一支廉價變焦長焦鏡是比較合適的,攜帶不累,焦距夠用,手持可拍,畫質尚可,玩起來也是不錯的,並不一定非得追求恆定光圈長焦牛頭。
對於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其實並非一定要追求高大上的攝影器材,因為那是個無底洞。器材無非是一個攝影創作工具而已,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鏡頭貴的當然要好,但性價比高的鏡頭並非垃圾,有一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攝影器材一分價格一分貨,十分價格兩分貨」,這就是說高價格器材雖然好,但有很大溢價包含在其中,而普通器材卻是價格與價值基本相符的。我們作為攝影愛好者,大部分情況下需要考慮的是構圖、用光、拍攝時機、拍攝內容,需要的是動腦筋認真思考,將創意體現在作品當中,這些高性價比器材在絕大多數日常攝影中是足夠使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