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雙塔博物館 冀美俊
太原永祚寺有著豐富的中華歷史文脈與民俗文化的珍貴遺存,更有百餘種牡丹,其中的極品是來自明朝的「紫霞仙」。每年春夏之交,牡丹盛開,暗香襲人,展示出古剎的無窮魅力。
永祚寺,俗稱雙塔寺。位於太原市迎澤區郝莊,佔地130餘畝。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山西省重要的文物旅遊景點。寺內綠樹紅牆,寶塔梵殿,龕閣玲瓏,碑碣櫛比,松柏凝翠,花卉溢香,肅穆幽靜,古色古香。
永祚寺建於明萬曆年間的雙塔詮釋著不同的宗教信仰與文化,其中文峰塔是道教文化的產物,宣文佛塔是佛教文化的遺存。雙塔蓬勃向上,兼容並蓄,是魅力龍城的城市標誌,也是全國磚塔成雙組合實例中形制最完善、規模最大、塔身最高的一組。寺內的大雄寶殿、禪堂、客堂、三聖閣等均為明代無梁磚結構建築的代表作。
永祚寺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部採用磚仿木無梁建築組成的寺院;明清兩代所刻的《寶賢堂集古法帖》和《古寶賢堂法帖》是「書林珍寶」,薈萃了包括孔子、李斯、李世民、王羲之、王獻之、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傅山等在內的名人、帝王、書法家的墨跡寶翰200餘塊,歷史、書法、藝術價值極高,在全國極為罕見。而在雙塔及建築之外,寺內的自然景觀也非常獨特,植物種類繁多,春季丁香飄香,夏天滿目青翠,秋來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最為人稱道的,是寺內六千餘株牡丹。而其中的「紫霞仙」更是牡丹中的名品,極為珍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明代牡丹,也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寺院牡丹。
中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牡丹最初以「芍藥」(木芍藥)之名載入史冊,從《詩經·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可知,在公元前10世紀左右的西周,青年男女郊遊時,芍藥(牡丹)已作為愛情的饋贈物受到重視。之後,「牡丹」之名見於戰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後期的《黃帝內經·素問》:「清明五日,……牡丹華。」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始自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南朝詩人謝靈運曾有詩,「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這是他貶官永嘉太守之時(公元422年)所作,據此推知遠在1580餘年前,中國已經有栽培的牡丹了。牡丹不僅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與象徵意義,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八世紀,中國牡丹傳入日本,1330年傳入法國,1656年傳入荷蘭,1820年進入美國,至今已有20多個國家栽培,受到世界各國人民喜愛。
永祚寺的牡丹雖不及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的牡丹品種齊,種植廣,但卻有著任何一處都難以望塵的明代珍貴牡丹品種。近年來,雙塔博物館又在「明代牡丹」的基礎上,引進和培植了數千株牡丹,品種近百種,紅、粉、黃、白、紫、綠、墨等九色齊全。每逢春夏之交,立夏前後的20多天中,古剎永祚寺內牡丹古枝挺拔,競放新花,整個梵寺綺麗絢爛,嫣紅奼紫,爭芳鬥豔,清香飄溢。
「紫霞仙」是永祚寺牡丹中的頭牌,已歷經400多年風霜,每年總會率先綻放,引領群芳。它的原產地為中國西北部,後經人工養植,於明代中葉徙植於太原,一代代延續到今天。「紫霞仙」共有七株,植根於寺院主殿大雄寶殿前的方形花壇裡,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寺院牡丹。「紫霞仙」屬於毛茛科,芍藥屬,種植年代久遠,品種稀少,花型為單葉,也叫單瓣型牡丹花,即使在最盛之時,花瓣也較少,是較著名的觀賞花。紫霞仙為早開晚收的牡丹花種,花期較長,花葉深綠,初開之時花瓣呈肉紅色,盛開之際呈淡紫色,臨近晚期則為正紫色,花期約 20天。每年春夏之交,「紫霞仙」便早早綻放出美麗姿容,而當大部分牡丹盛期過後,「紫霞仙」依舊噴芳吐豔,花團錦簇,紅裡發紫,至為壯觀。
寺內另一種名「姚黃」的牡丹,號稱「花王」,相傳出自宋代洛陽邙山腳下姓姚的人家,因花呈黃色而得名。著名文學家司馬光曾有《雨中聞姚黃開呈子駿堯夫》:「小雨留春春未歸,好花雖有恐行稀。勸君披取漁蓑去,春看姚黃拼溼衣。」真實道出姚黃開時,「都人士女,必傾城往觀,鄉人扶老攜幼,不遠千裡」而觀賞的盛況。
有「花王」,便有「花後」。「花後」又名「魏紫」,與「花王」姚黃並稱「萬花一品」,種植年代早於姚黃,據傳出自五代洛陽魏氏家。
而一種叫「二喬」的牡丹,相傳出自宋代元豐年間銀李園,原稱「洛陽錦」,移至曹州(今菏澤)後,借三國東吳美女大喬、小喬姊妹之名改稱「二喬」。此花為薔薇型,複色,同株、同枝可開紫紅、粉白兩色花朵,或同一朵花上紫紅和粉白兩色同在,甚為奇特。被冠以「新花王」的美稱。與「新花王」相配的,還有「新花後」,名叫「洛陽紅」,又名「紫二喬」。
趙粉,單聽這個名字,便知與趙姓有關。果然,相傳它出自清代趙家花園。因花為粉紅色而得名。舊時也曾叫「童子面」,為中早期開花品種。雄蕊多瓣化,雌蕊少瓣化。花形大,質地較薄;內瓣柔潤細膩,整齊,基部具粉紅色暈。株型中高,枝較軟而彎曲。植株生長勢強,花量大,為多花品種,清香宜人。
豆綠,自然因色而得名,又稱「綠牡丹」,古名「歐家碧」,為晚期花品種,花為皇冠型或繡球型。花初開時為豆綠色,盛開時為淡黃綠,漸為白色。為綠色花中的珍品。而「葛巾紫」的花朵較大,是紫色的繡球型或臺閣型,花瓣排列緊密,雌蕊、雄蕊完全瓣化。其花盛開時多為深紫色,花量較大。
永祚寺內還有另一個品種的綠牡丹,叫「嬌容三變」,開花期內花色多變,初開時為綠色,盛開時則為粉中見綠,之後漸成白色,故稱三變。
人們都知道洛陽牡丹嬌豔,永祚寺內有一種「白雪塔」,便出自洛陽,又叫「玉樓春」,為中早期開花品種。花型為皇冠型,初開時顏色白中泛青,盛開時潔白如雪,為白花品種中的佼佼者。
永祚寺內盛開的牡丹還有大胡紅、金玉良緣、青龍臥墨池、狀元紅、金閣、崑山夜光、藍田玉、墨魁等40多個品種。
賞牡丹,看建築,品墨寶,登雙塔,是永祚寺的四大法寶。每一年,也總會由牡丹,率先揭開這座古剎的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