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是「幹話王」!綠民代自撤提案被酸「幹話王子」

2020-12-17 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綠委」蔡易餘提出「憲法增修條文」修正草案,要刪除其中的「國家統一前」字眼。但昨日(15日)蔡卻自撤提案,被酸「小丑」和「講幹話」。「藍委」李德維辦公室主任林冠勳揶揄,只有「幹話王」才能生出「幹話王子」。

針對蔡易餘自撤提案,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田方倫表示,前「綠委」蔡啟芳曾以斷絕父子關係,要求兒子蔡易餘把「赦免法」排入「司法法制委員會」議程,當時蔡易餘酸老爸是「幹話王」,難道蔡家都是幹話之家嗎?

對此林冠勳在臉書上感嘆,「兒子真的不能偷生!」還說現在大家也都知道是蔡易餘「幹話王子」了,並再次確認與「幹話王」蔡啟芳的「親子關係」。

林冠勳還嘲諷蔡易餘見識不足,「獨立之路路迢迢,如果這麼明顯都還看不出來,也只能無言了...」,並狠酸蔡易餘自撤提案是自打嘴巴,而且還打得特別用力。

相關焦點

  • 曾說父親是「幹話王」,「綠委」撤回刪「國家統一」字眼提案被酸...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民進黨籍「立委」蔡易餘此前提案,修改「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增修條文」前言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刪除其中「國家統一」相關文字,5月15日,蔡易餘又撤回了這兩項提案。據臺灣《聯合報》「中時電子報」等多家臺媒報導,蔡易餘主動撤案,被「藍委」李德維辦公室主任林冠勳揶揄,蔡易餘與曾被他稱為「幹話王」的父親、前「立委」蔡啟芳「親子關係」終於確認。據報導,2017年5月,民進黨籍前「立委」蔡啟芳要求當時已任「立委」的兒子蔡易餘排審「赦免法」,否則斷絕父子關係。
  • 「綠委」稱父親是個喜歡「講幹話」的人,如今卻成了「幹話王子」
    編輯:凝冰審稿:臨既民進黨籍蔡易餘提案「修例」,刪掉「國家統一」公開推進「法理臺獨」的進程,一石激起千層浪,令島內民眾深感恐慌,認為這是民進黨在「作死」,不料時隔幾日,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5月15日,蔡易餘在這個提案已經通過一讀的狀況下,又迅速撤回了。
  • 臺媒評2017島內十大「幹話王」 綠營不負眾望奪四席
    中國臺灣網1月1日訊 最近一、半年來,「幹話」一詞在臺灣大為流行。所謂「幹話」,流行初期是指那些「假大空」,聽起來似有些許道理,但細一琢磨啥也沒說、浮誇、廢話、大話,而後也漸漸用於指代那些沒頭沒腦的「胡咧咧」、「瞎扯淡」。其實,這個詞最初也是島內政治人物使用的。
  • 陳時中獲封「幹話王」,經典語錄全出爐
    臺灣「衛福部長」陳時中「抗疫有功」,但屢次發言都引發爭議,近來因開放美豬牛進口,更是語出驚人,也遭網友封為「幹話(假大空話)王」,酸他不要自以為幽默。民進黨當局開放進口美豬牛,臺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在臉書炮轟陳時中,「政策不能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 臺灣最近流傳的「幹話」一詞是啥意思
    最近,「幹話」一詞在臺灣大流行,無論是政治人物、演藝界人士還是媒體,左一句「幹話」,右一句「幹話」,讓人摸不著頭腦。幹話有點類似於「假大空話」,意思包括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細一琢磨啥也沒說、浮誇、廢話、大話等等,現在,「幹話」蓋過了臺灣政壇常用的「鬼扯」、「嗆聲」、「口水」等詞的風頭。這個詞最初也是政治人物使用的。
  • 「幹話王」的尷尬是否還要繼續下去
    臺灣勞團五一走上街頭並評選出「幹話王」排名,蔡英文和賴清德分別奪得冠亞軍。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林鶴明對此回應稱「會持續落實與強化勞工權益保障,幫勞工們提高、爭取生活質量」,但卻連遭島內網友怒罵「白痴」,讓這個意料之中的尷尬,貌似還要持續下去。
  • 民進黨官員淪為「幹話王」:只過嘴癮不負責任太冷血
    「幹話」指不負責任、只過嘴癮的大話、謊話。今年臺北街頭的「五一」抗議遊行,勞工階層揭曉「幹話王」排行榜,居於榜首的就是蔡英文,其後分別為賴清德、前勞動事務主管林美珠、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彰化縣「小英後援會」榮譽總會長蕭明仁。
  • 國民黨文宣品「民進黨幹話撲克牌」出爐!
    國民黨今推出新一波文宣品「民進黨幹話撲克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0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選戰倒數28天,國民黨今推出新一波文宣品「民進黨幹話撲克牌」,搜集過去兩年多蔡英文當局執政官員所講的「經典幹話」,包含「勞工心中最軟一塊」「做功德」等。
  • 國民黨發言人:幹話
    只怕就是層出不窮的經典「幹話」,若最後民進黨執政只剩幹話被留下,恐怕也離下臺不遠了。「民調跌都在院長意料之內!」徐國勇聲稱,「勞基法」、「年金改革」等,人民到時候都會有感,真正實施就能夠化解爭議,有句話說「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來」、「我們當然了解要承受這些痛苦」。
  • 【漫畫臺灣】臺當局「幹話」大比拼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兩年多來,讓人印象深刻的並非政績,而是讓臺灣人民惱怒的幹話(空話、套話),被戲稱為「幹話產生器」。而且官員們似乎在進行「幹話大賽」,比賽誰最會「講幹話」。2018年才剛過完半年,蔡當局就已經製造出無數讓人民吐血的「幹話」。臺灣DailyView網絡溫度計(一家關注時事網絡大數據分析的平臺)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盤點近半年內網友心目中,蔡當局的「幹話王」。其中賴清德個人入圍4句,力壓入圍2句的蔡英文,榮膺2018上半年蔡當局幹話王!看完哪句最讓你吐血?
  • 孫大千怒轟蘇貞昌是「幹話王」
    對此,前「立委」孫大千批蘇貞昌,成為民進黨內的「幹話王」,且進口萊豬根本是賠本生意,並沒有為臺灣交換到任何利益。 而蘇貞昌真的認為「天可欺,民也可欺」嗎?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
  • 民進黨幹話撲克牌出爐,誰是「鬼牌」?
    來源:國民黨臺北市黨部臉書國民黨10月2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起「30日戰爭」,同時發布了一款「民進黨幹話(假大空話)撲克牌」,目標鎖定蔡英文政府施政無能,期望民眾在「九合一」選戰投下不信任票。戳視頻,看「鬼牌」是誰?
  • 國民黨質詢時送上「民進黨幹話撲克牌」 賴清德一口回絕:不需要
    這副「民進黨幹話(假大空話)撲克牌」收集過去兩年蔡英文當局官員的「經典語錄」,一經推出就廣受歡迎,甚至要緊急加印2萬份。但作為撲克牌的主角,民進黨就很不給面子了。民進黨「幹話」撲克牌 圖自國民黨臺北市黨部臉書國民黨10月26日推出的「民進黨幹話撲克牌」共54張,收錄民進黨當局政客們過去兩年多來說過的著名「幹話」,其中A和Q被蔡英文包攬,包括:選前曾說的「勞工永遠是民進黨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選後面對「一例一休」爭議,又說「那你不必跟我說啊,你去跟你老闆說嘛!
  • 林佳龍大講幹話被罵翻
    大家心裡都已經很煩躁了,「交通部長」林佳龍還酸言酸語,一句幹話(假大空話)「聰明的用路人能趨吉避兇」慘遭民眾罵翻——大家在酷熱塞車路上,「部長」只會辦公室吹冷氣說風涼話。圍繞塞車問題,藍綠陣營互相攻防,這個端午節由此多了好多政治口水。而林佳龍本人,從清明到五一再到端午,每逢假期民眾出行,都因為交通問題被罵。看來這個「交通部長」當得很不稱職。
  • 2018蔡當局10大「幹話」出爐 哪句最讓你吐血?
    中國臺灣網8月1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兩年多來,讓人印象深刻的並非政績,而是讓人民惱怒的幹話(空話、套話),被戲稱為「幹話產生器」。而且官員們似乎在進行「幹話大賽」,比賽誰最會「講幹話」。
  • 又講幹話?林全:若不是故意 臺電犯錯可忍受
    此話一出,遭網友炮轟「木栓今天幹話連發,噓都不夠用了」、「幹話無極限」,另外,有網友表示「認真說起來也是『中油』的錯,不要因為菊姐就轉彎」。    據報導,815全臺各地傳出大跳電,昨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面道歉,稱這個會因為天災或人為疏失就輕易癱瘓的電力系統,這才是我們應該全面檢討的問題核心。
  • 李正皓批林佳龍:別講幹話
    此話一出,引發外界爭議,對此,島內政治評論員李正皓怒轟林佳龍別講幹話,沒競爭力的政治人物才應該退場!    對此,李正皓在社交平臺發文表示,一開頭變怒轟「沒競爭的旅行業就退場?林佳龍這種沒競爭力的政治人物才應該退場」。李正皓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且不可抗力的,各地都在邊境封鎖,請問對於專營海外旅行的業者來說,這種狀況哪有什麼競爭力高低之分?
  • 葉元之挺韓嗆林為洲 徐巧芯犀利一番話回懟:我這樣講是幹話嗎?
    連一向力挺韓國瑜的新北市議員葉元之也不滿表示,一堆黨高層把自己當網紅髮臉書講幹話。對此,同黨臺北市議員徐巧芯怒嗆葉元之,為什麼講這樣的話就是幹話,林講的話難道不是想要為國民黨找解方嗎?那她這樣說是不是也算是幹話?林為洲16日在臉書表示,「潮起潮落,是該告別韓流了,就當它是一則傳奇。紮實地一步步改變、努力,重新找回人民的信任。國民黨加油!」
  • 陳時中講幹話稱「萊豬不等於毒豬」 網友嘲諷:會在蘇貞昌之前下臺
    對此,有網友質疑,陳時中是不是又在講幹話?並嘲諷他可能會在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之前下臺。 臉書粉專「韓黑父母不崩潰」今(23日)發文表示,「陳時中為什麼要一直打臉蔡英文呢?」並針對陳時中響應「秋鬥」遊行的說法質疑,所以之前馬英九要開放萊牛的時候你們怎麼說的?同時,還結合蘇貞昌恐遭替換的新聞狠酸陳時中,「感覺先下臺的會是陳時中不是蘇貞昌」。
  • 賴清德稱將推行「雙語教育」 網友諷:第一語言是「講幹話」?
    然而,對於賴清德的「雙語政策」,有島內網友在PTT(批踢踢)論壇上譏諷,「雙語」是指「講中文」跟「講幹話」?「第一官方語言:幹話,第二官方語:國語(普通話)」,還有網友指出「日常不用英文是沒有用的,只是口號」、「不切實際,太理想化」,更有網友認為學英文就能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話,那「韓國有把英文當成官方語言嗎」、「實力不在語言,日本菲律賓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