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能「買下」一個成年人的面子?
大概是搬運苦力費的 900 元港幣。
今年 9 月份,香港 TVB 藝人莫家淦,被爆料當起了搬運工,
不僅如此,他還拉上了同為藝人的好友陳國峰。
而當有人問他:「你當搬運工不怕被人認出來,丟面子嗎?」
他大大方方地回答:「別人都能幹得活,我為什麼不能幹?我又比別人優越在哪裡呢?」
的確,在很多人眼裡,明星是一份光鮮亮麗的職業,
他們的面子和尊嚴,理應也比普通人更貴重。
但在香港,很多演員就將演戲作為一份尋常的職業,而非一種榮耀。
當遇到無戲可拍的特殊情況時,演員也照樣會放下面子通過其他方式賺取外快。
就像老戲骨莫家淦,可能看名字很多人都不認識他,但看過這些影視作品的人,都多少會對他留有印象。
他曾出演過《溏心風暴》、《法證先鋒》、《反黑路人甲》、《黃金有罪》等多部電視劇,
可以說,曾經的他,是活躍在屏幕上的人。
莫家淦(右)
而如今,他卻轉身做起了搬運工。
每天領著 900 元的港幣,開開心心地和工友們吃著盒飯。
若論起身價,我想他比普通人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他曾經營過 6 家眼鏡店,但由於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人流量驟減,生意慘澹到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
或許在很多人眼裡,一個「背負」著大老闆和演員雙重身份的人,為了那 900 元工資折腰,有損尊嚴。
可令那些被「面子」所桎梏的人沒想到的是,
當你在意別人的評價,而束縛自己的行動時,你或許連那 900 元也賺不到。
人到中年,哪個不是上有老、下有小?
你不豁出面子賺錢,你的家人就得跟著吃苦挨餓。
成年人的卑微,都是為了家人的體面。
李嘉誠曾說過一段話,黎哥覺得非常有意義: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個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深以為然。
作為一個成年人,無謂的面子最不值錢。
只有當你放下面子努力賺錢的時候,你才有資格談體面。
因為一個人真正的體面,來源於自己的底氣;
而底氣,則來源於自己豐厚的家產。
我曾在《中外雜誌》上看過一則故事。
一位推銷員需要找一家公司合作,他把自己的名片遞交給秘書,讓秘書轉交給董事長。
董事長看到名片後,厭煩地把名片丟回去。
很無奈,秘書只好把名片退回給立在門外的業務員,
業務員再把名片遞給秘書,客氣地說道:「沒關係,我下次再來拜訪,所以還是請董事長留下名片。」
拗不過業務員的堅持,秘書硬著頭皮,再進辦公室,
董事長勃然大怒,將名片一撕兩半,丟回給秘書。
秘書不知所措地愣在當場,董事長直接從口袋掏出 10 元:
「10 塊錢買他一張名片,夠了吧!」
而當秘書遞還給業務員名片與錢後,業務員卻很開心地說:
「請你轉告董事長,10 塊錢可以買兩張我的名片,我還欠他一張。」
隨後再掏出一張名片交給秘書。
這時,辦公室傳來一陣大笑,董事長走了出來:「這樣的業務員我不跟他談生意,我還找誰談?」
這個故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現實問題:
在生活面前,是面子重要,還是生存重要?
而這名業務員則用他的「不要臉」給出了答案:
在生存面前,面子一文不值。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臉皮薄、玻璃心,做著一份不體面的工作,生怕被人看不起,丟了面子抬不起頭。
殊不知,越窮的人才越覺得面子是一回事,而越有錢的人則越覺得面子不值錢。
因為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後來的成就,大多都經歷過「丟面子」的時刻。
就像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
他成功嗎?
舉一個數據。
2014年,錘子科技融資金額達到 1.8 億人民幣,錘子科技的整體估值超過 10億元。
超過 10 億元人民幣,這金額龐大得令人咋舌。
但在去年,錘子科技黃了,一夜之間,羅永浩背負上億元的債務。
為了還清債款,在今年 4 月份,羅永浩做起了主播。
一場直播首秀,羅永浩帶貨賣出 1.1 億元人民幣。
但有人卻覺得,羅永浩作為曾經理想主義的代言人,
做主播,這是丟面子賺錢,不體面。
可實際上,做直播賺錢,和做其他合法工作賺錢一樣,都是各憑本事。
而羅永浩做直播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因為熱愛?因為理想?因為責任?
都不是。
最大的原因,跟我們所有努力工作的人都一樣:
因為要討生活。
如果不是因為沒錢,誰又願意拋頭露面來做直播。
所以,世間百態,人人皆苦,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悲歡和無奈,
而放下面子賺錢,也已是人生常態。
他們只有彎下腰、低下頭,才能讓家人在城市裡有安身立命的資本。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過這麼一句話:
「中年以後的人常有這種寂寞之感,覺得睜開眼來,周圍全是倚靠他的人,
而沒有一個人是他可以倚靠的,連一個可以商量商量的人都沒有。」
是啊,人一旦成年,必定逃脫不了金錢的束縛和限制。
尤其是遇到今年這種特殊情況,各行各業都不好做。
之前看過一組數據,在遭受了疫情的肆虐後,
北京滴滴車輛比之前多出了 23 萬輛。
在這 23 萬輛的網約車裡,多的是那些失業、為了謀生活的人,
他們曾經可能是大公司的高管,也有可能是小公司的老闆。
但一夕之間,都從「人上人」變成了「打工人」。
他們中有的人脫下西裝穿上外賣服;
有的人踏出寫字樓當起滴滴司機;
有的人彎下脊背在商場裡挨個推銷產品。
……
面子於他們而言,不值一提。
前段時間,地攤經濟大火的時候,
一名男子為了謀生,在夜市擺地攤賣起了高跟鞋。
為了能讓女顧客更好地看到試穿後的效果,
他自如地穿上女鞋在街邊叫賣。
還有滿身灰塵的搬磚工,為了多搬點多賺點錢,把一人高的磚扛在身上,被生活深深壓彎了脊梁。
說真的,這些人努力賺錢的樣子,一點都不丟人。
工作不體面沒面子,也好過找人借錢有面子。
有句話我一直覺得很有道理:
當你瞧不起一個為了養家餬口而沾滿銅臭味的成年人時,說明你還年輕。
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謀生事大,面子事小。
跪著賺錢並不可笑,放下面子謀生,才是生活中的強者。
然而這個社會中卻有很多人,有著病態的心理,
自己身上背著房貸、車貸,還不努力賺錢,
甚至還不好意思讓別人看到自己在低頭討生活,生怕被人說鑽進錢眼裡。
他們表面上風光靚麗,衣著光華,裝作一副不在乎錢的樣子,但背地裡付不起房租的樣子卻諷刺至極。
我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從事新媒體小編工作,
一個月 30 天,我就工作 30 天,一個周末都不休息,天天專研寫稿賺錢。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經常嘲笑我:
「黎哥,錢財不過身外之物,你年紀輕輕的不至於吧?」
結果呢,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上班摸魚的他被列在第一批公司裁員的名單裡。
失業後,眼高手低的他又看不上丟面子的工作,
需要工作經歷和實操經驗的崗位又看不上他。
於是,蹉跎了幾個月後,
等到要按季繳納房租的時候,還是來找我借錢。
所以,都別裝,放下面子來賺錢,才是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一部著名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當時看得我滿心辛酸。
電影裡的男主人公克裡斯是一名醫療器械推銷員,
他所推銷的醫療器械價格昂貴且難以售賣。
但他只要賣出去一臺,兒子的學費就有所指望;
再賣出一臺,一家人的生活費也有著落了;
再賣出一臺,他就不用擔心會因為違章而被貼罰單了。
可現實的殘酷讓他一個糙漢子流下了無奈又心酸的眼淚,
他的妻子因為看不到未來的幸福生活,離開了他;
而克裡斯為了改變生活現狀,實習了一份為期半年都沒有工資的理財師工作。
在實習期間,他一邊推銷他的醫療器械,一邊尋找高端客戶,一邊照顧年幼的兒子。
在他最艱難的時候,父子倆甚至一度失去了固定的住所。
為了生存,克裡斯帶著孩子輾轉於地鐵站、公共廁所、教堂收容所等地。
在陰暗逼仄的公廁裡,父子倆鋪著滿地衛生紙,就這樣過夜,
半夜有人進廁所,克裡斯用雙腿抵著門,用雙手捂住兒子的耳朵,生怕吵醒熟睡的兒子。
而他自己,則默默流下了無助心酸的眼淚。
都說成年人的崩潰是悄無聲息的,
而在成年人的崩潰裡,有 80% 都是因為沒錢。
沒有錢,就意味著家人要風餐露宿。
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唯有拋開面子、放下尊嚴、撇去傲氣,才能支撐一個家庭的開銷。
日劇《大叔的愛》裡有一句臺詞很扎心,卻又很真實: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因為他們不開心了會立刻辭職;
但你可以往死裡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些有車有房有家庭的人。」
的確如此。
因為這些人,他們明確地知道,比起尊嚴,他們有更想守護的東西。
人到了一定的歲數和階段,身後空無一人,不敢倒下,也不能倒下。
他們自己,就是家裡的頂梁柱,肩上扛著沉甸甸的責任,
擺著面子賺不到錢,只有放下身段,才能維持一個家的安穩。
而在這個浮華又現實的世界裡,能夠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把生活維持得有溫有度的,
從來不是那些虛妄的面子,而是那些平凡甚至落俗的普通中年人拼盡全力的付出。
所以,放下面子吧,大大方方地賺錢,
庸俗又如何?
畢竟,人得吃飯啊。
畢竟,育兒成本、父母養老,哪哪都需要錢。
不要簡單地認為想賺錢的都是一身銅臭味,
在現實生活中,錢只有銅味,人才有臭味,
而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賺錢,來成就一個成年人最大的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