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攜手並進14年後,臺資食品巨頭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統一)宣布與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完達山」)分道揚鑣。
近日,有相關媒體報導,統一正籌劃將所持完達山9%股份全部售出,交易金額3.34億元。
12月19日,統一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書面證實了這一消息。同日,完達山副總經理餘寧江也向媒體表示,雙方股東確有意向,日前在交流過程中,以官方公告為準。
然而,針對多次出售股權以及企業發展布局等方面問題,上述公關部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根據上市公司的管理規定,暫時無法給到更多答覆。
這已是統一近4年來第四次退出相關合資業務。
在經歷2005年至2015年的十年併購狂奔之後,統一於2016年開啟「減肥瘦身」計劃,相繼與今麥郎、健力寶、星巴克華東業務、完達山等揮手作別,共計套現約113.34億元。
近日,多位受訪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統一多次出售合資業務,釋放出收縮戰線的信號,公司資源整合步伐加快。不過,當前整個食品飲料行業都面臨增長放緩的困局。對於統一而言,公司在瘦身同時,還應加強對產品創新的布局。
「瘦身」套現超113億
據統一方面提供給時代周報記者的回覆內容顯示,12月13日,統一下屬港股上市公司統一中控(00220.HK)董事會決議,將其全資控股的崑山統一、武漢統一、成都統一持有的完達山合計9%的股權,分別出售給中國農墾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合夥)及北大荒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出售總金額為3.34億元。
買賣各方於當日完成了股份轉讓協議的籤署,開始進行相關審批及必要之交割條件準備,預計在2020年第一季完成該交易。
對於出讓原因,統一方面表示,自2018年12月起,原黑龍江省農墾集團改制隸屬中國財政部,肩負起為中國建立更高效率的農業整合平臺,其下屬包括完達山自內的各企業也將承擔此發展使命。而統一企業中國控現階段對於農業整合的經驗與資源不易在此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整合期間有具體貢獻。
作為中國乳製品行業的「老兵」,完達山近年來發展並不順利,公司上市進程也被按下「暫停鍵」。
公開資料顯示,完達山1997年進行改制,2000年左右進入上市輔導期,2003年4月過會,但在臨門一腳時,由於內部出現重大人員變動,上市計劃戛然而止。
今年年初,與完達山關聯的煙臺完達山又陷入了資金鍊斷裂風波,完達山不得不接盤並出資清償大部分債務。
而統一方面,從2016年開始,便陸續出清其持有的多家合資公司股份。
2016年5月,統一中控宣布,以12.91億元將今麥郎飲品47.83%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財團Consistent Returns Pte.Ltd.,這次出售後,統一將不再持有今麥郎飲品任何股權。
彼時,統一方面給出的解釋是,「出售事項是變現今麥郎飲品投資的良機,將為該公司帶來正數現金流量,所得款項將用作一般運營資金用途」。
6個月後,統一又因品牌差異與健力寶分道揚鑣。據披露,該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開曼統一控股有限公司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有限公司籤署股權轉讓合同,將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寶貿易有限公司100%股權全部出售給健力寶集團,作價9.5億元。
隨後的2017年7月,統一和統一超商股份有限公司以約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59億元)將星巴克華東市場合資企業(上海統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剩餘50%股份出售給星巴克,徹底退出大陸星巴克的運營。
12月19日,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幾年來,統一企業基於自身的階段性需求和中長期戰略考量,不斷拋售多元化業務,轉而聚焦主業。
「可能也有補充現金流,緩解財務壓力的考慮。」12月20日,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不過,光靠「節流」換取利潤增長並不是長久之計。
業績滑坡下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在1992年進入大陸市場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統一一直將精力聚集主業,在創始人高清愿帶領下,始終保持著一貫的穩健作風。
直到2004年,年邁的高清愿健康狀況下滑,公司經營權逐漸移交至現任董事長羅智先手中,統一才開啟了多元化布局。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發現,從2005年開始,統一企業通過獲得安德利、完達山、健力寶、華龍日清、匯源等相關企業股權,業務領域橫跨果汁、乳品、水、運動功能飲料。
然而,激進的收購策略在2016年出現轉變。據媒體報導,羅智先在2016年業績發布會現場表示,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併購已經冷靜下來,因為併購牽涉兩家來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公司,需要磨合。
事實上,統一對大陸市場合資業務進行「瘦身」,與行業局勢轉變以及自身經營壓力不斷增長有很大關係。
12月20日,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統一目前在做的『精兵簡政』或者『瘦身』,主要原因是近幾年國內食品飲料經過十多年的高增長已經出現放緩態勢,特別是2014年之後整體下滑嚴重。」
記者翻閱統一中控歷年財報發現,2014年至2016年,統一中控分別實現營收224.88億元、221.02億元、209.86億元,營收持續下滑。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86億元、8.35億元、6.07億元,波動明顯。
在徐雄俊看來,統一先後退出今麥郎、健力寶、完達山,實屬無奈之舉。「當時,統一企業的整體管理系統龐大而臃腫,經營利潤也受到影響,由此面臨的壓力較大。新一任董事長上任後開始瘦身變革,退出了多項合資業務。」
經過調整後的2017年,統一中控實現營收208.22億元,同比微降0.78%,歸母淨利潤8.78億元,同比大增44.60%。2018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增長4.56%、17.25%。
今年上半年,統一中控的營收為114.7億元,歸母淨利潤已達9.97億元。對於業績提升,統一在公告中稱,收益上升主要得益於「湯達人」生活面以及「統一阿薩姆奶茶」收益持續增長。
此前,國泰君安證券發布研報稱,奶茶和湯達人成為了主要的增長動力,但其較為擔心奶茶增長的持續性。同時研報指出,統一在一二線城市推出了一些新品,如「果重奏」、「茶瞬鮮」及「自嗨鍋」,但銷售規模有限,並不能彌補老品的倒退。
徐雄俊認為,退出多項合資業務後,統一企業將更專注於對「親生子」統一中控的經營。「不過,當前整個食品飲料行業都面臨增長困局,康師傅、統一等品牌都沒有走出銷量下滑的危機。統一在瘦身『節流』的同時,還應考慮如何『開源』,譬如加強對飲用水、咖啡等市場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