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元宵節有猜燈謎、賞花燈、舞龍獅、吃元宵等習俗,在中國人眼裡,過完元宵節,這農曆新年才算是真正地完美收官。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日本人過的「元宵節」——小正月。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日本的傳統節日中也有「元宵節」,在日語中稱為「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在明治維新之前,「小正月」的時間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農曆改為使用公曆日期,所有的農曆節日都變成了公曆節日,於是「小正月」也固定在了公曆1月15日這一天。
那麼,日本人怎麼度過他們的元宵節呢?
一、喝紅豆粥
在「小正月」這一天,日本人沒有吃元宵或湯圓的習慣,但是一定要喝紅豆粥——お汁粉(おしるこ)。希望用小豆的紅色驅逐邪氣,同時可以聯想到紅彤彤的太陽光輝。
一到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煮一大鍋紅豆粥,紅豆粥裡面放上烤的焦香的碳烤年糕,年糕團配上香香糯糯的紅豆,據說吃了可以消災避禍,一年不得病。
「小正月」這天,日本人還會在神社中煮粥來「卜吉佔兇」,這個活動叫做「筒粥神事」或「粥佔神事」,把煮好的粥放進竹筒裡,以此佔卜一年農業的豐歉。具體的佔卜方法,每個神社都有細微的差別,但是絕對不會少了「粥」。
二、火祭節
在日本舊俗中,小正月這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火祭,在日語中稱作「蘇民祭(そみんさい)」,這項活動已有千年的悠久歷史。
火祭節一般在晚上舉行,當火柱被架起後,人們紛紛將各自家中正月裝飾的門松、注連繩和新年最初寫的毛筆字等物品放到火柱下點燃,象徵著「祛除瘟疫」,希望藉此把災厄、疾病、噩運「一燒而光」。
當這些供品被燒盡後,新年也就過完了。
三、逛燈會
與我們中國的「元宵節」習俗類似,日本的「小正月」也會舉辦賞花燈的活動,日語中稱為「燈祭り(とうろうまつり)」。
這一天中華街會非常熱鬧,因為傍晚時候就會開始賞花燈的活動,整條街上都被裝點得五彩繽紛,給人一種美輪美奐的感覺。其間還會穿插一些舞龍舞獅和傳統舞蹈的表演。
在燈會上,有很多超具衝擊力的造型燈籠,包括各種動物、吉祥娃娃、甚至「三國志」中超有人氣的英雄關羽。各個燈籠大小不一,造型較大的燈籠甚至高達10m。
四、成人式(せいじんしき)
「小正月」也是日本的「成人式(せいじんしき)」舉行的日子(但是2000年以後改為每年一月的第2個星期一)。
在成人式當天,日本的市、町、村政府會為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們舉辦特別的成人禮儀式,並發給他們一張證書,表示他們從當日開始已經是成年人,以後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和義務。
女孩子們為了這重要的一天會精心打扮,紛紛穿上華美的和服,前往寺廟祈福。
五、擺放餅花
在「小正月」這一天,日本人家中會擺放一種紅白綠三色的「餅花」做裝飾。
這是由紅白綠三色的年糕餅、年糕丸子等重新浸水揉捏,捏造出稻米、粟粒、稗子等農作物種子的模樣,然後插在柳枝上做成的。很像是在白雪皚皚的田間飄揚著的麥穗,象徵未來一年的「五穀豐登」。
因為這種裝飾名字叫「餅花」,所以「小正月」也被稱為「花正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日本元宵節的種種民俗中,喝紅豆粥象徵著消災避禍,一年不得病;而火祭節象徵著「祛除瘟疫」,把災厄、疾病、噩運「一燒而光」。在我們的元宵節到來之際,也祝願大家「一年不得病」,所有的疾病、災禍、噩運都被「一燒而光」。
同時,感謝日本友人為武漢等地捐贈的支援物資,讓我們攜手共渡難關,戰勝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