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錄丨法遠禪師: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2020-12-21 立身國學網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遠公曰: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不肖之者,奸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欲苟利,一切不顧。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廁一不肖者在其間,攪群亂眾,中外不安。雖大智禮法,縱有何用。智愚賢不肖,優劣如此,爾烏得不擇焉。《惠力芳和尚書》

【譯文】

法遠禪師在寫給惠力芳和尚的書信上說:人有智、愚、賢、不肖之分,如同水火不相容,寒暑不同時,這大概是各人的天分如此。

我們看那些賢良而有智慧的人,他們的品性是那樣的醇和懿美、端莊厚重。他們的存心離不開道德仁義,他們發言行事,也總是那樣謹慎有分寸,惟恐說了一句不合人情的話,或做了一樁不通物理的事。而那些不肖之徒呢?他們心裡所存的儘是些奸邪陰險欺詐諂佞的歪念頭。他們常常憑一張利嘴或使用一些狠毒的手段,僥倖成事,便矜己逞能,得意忘形。他們為滿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只要稍有私利可圖,便可以置一切天理良心於不顧,為所欲為。

所以叢林中,能夠得一位賢明的人作住持,那麼大眾道德可修,綱紀制度得以建立,法門自然隆盛。假如叢林中混入一個不肖之徒,他就會從中興風作浪,製造事端,擾亂大眾的清修,鬧得一寺上下不能安寧,縱有大智禪師所立的清規禮法,也奈何他不得。由此可知,智、愚、賢、不肖的優劣,對整個法門的影響是這樣的重大,你怎能不謹慎地加以揀擇呢?

【提要】這一篇教住持要能揀擇賢愚,以防不肖者攪群亂眾。

【編註:本文選自《禪林寶訓注釋》,《禪林寶訓》,宋沙門妙喜竹庵共集,東吳沙門淨善重集,凡三百篇,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趨道德仁義。此書古來即盛行於禪林。本文為演蓮法師注釋。攝影/盛建峰。】

相關焦點

  • 拉羅什福科《道德箴言錄》(400-500)
    沒有這本書,我們也許就會忘掉這個當時聲名赫赫、勇敢傲慢的貴族。我們沒忘掉他,這也許就是文化的意義,即化為物質的、文字的、可見的東西的那種文化的意義,或者說"世界3"的意義。   《道德箴言錄》在拉羅什福科生前共出有五版(如果不包括最早的荷蘭版的話)。
  • 箴言錄丨法遠禪師:學人宜務實學,不可以口舌為耀
    【譯文】法遠禪師對潭州道吾山可真禪師說:修學佛法尚未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切不可在人前賣弄口舌,或時說一些莫名其妙的機鋒,或時道幾句不著邊際的見解,讓那些初學的人乍聽起來莫測高深。其實這種人啊,只是慣弄虛頭而已,猶如在廁所的牆壁上塗了許多彩色,外面雖是好看,其實裡面臭不可聞。
  • 嚴新先生修學箴言錄
    為博友所寫鑲名詩書法作品以下「箴言」摘自嚴新老師的多種講話,簡要深刻,自有深意,足以說明很多修學問題。嚴老師指出:「功法只是衣服,不是身軀,不是精髓,更不是靈魂;調心是主要的,以德為本的大原則是主要的。」
  • 基督教隱士:沙漠聖父 箴言錄 (8)明辨
    雖然沙漠聖父常常被指控是一群喜歡以激烈的苦行自我炫耀的人,但在他們的箴言錄裡,我們卻看到他們常常提及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他們把中庸之道稱為「王道」,而「王道」這個意象,是來自於《舊約》。 本文摘錄自《隱士:透視孤獨》 作者:(美)法朗士(Peter France)  翻譯:梁永安  基督教隱士:沙漠聖父 箴言錄 (7)關於 驕傲|謙卑
  • 《道德經》8句箴言,背熟了,一生做個明白人!
    《道德經》全文短短5284個字,卻字字珠璣、句句精闢!隨意從《道德經》中拿出一句,都可作為至理格言和座右銘。本次為大家分享《道德經》裡較為經典的8句箴言,洞見人生智慧,背熟了,一生做個明白人!《道德經》8句箴言·第一句:原文:「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釋義:合抱的粗壯大樹,是由細如針毫的幼苗長起來的;九層的通天高臺,是用一籮筐一籮筐的泥土堆砌築成的;千裡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邁出的這一步開始的。
  • 採補術與雙修法
    一提起性氣功修煉中的雙修法,很多人難免會聯想到性愛的事情上去。然而,子曰:君子好色,小人好 淫。又曰:聖人之道,造端乎夫婦。性生活是普通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御女術,其目的在於追求最大的性刺激與性享受,一般認為是一種最墮落的行為;而且與追求長生 久視的丹道,包括以性交為主要手段的泥水丹法,格格不入。無需諱言,用現代的科學術語表達,丹道之所以不通於一般的周天氣功以及靜坐修心法 門,主要在於其調節人體內分泌的能力。而這種對於內分泌能力的調節,又是以對性能 力為首。
  • 三門雙修法
    人們可能知道道家功派有男女雙修法,很少知道佛家也有男女雙修法。隱仙男女雙修法更是不被世人了解。佛教密宗,是教外別傳的男女雙修。密宗無上瑜珈,據佛教密宗說,是彌勒菩薩在四維空間傳授的。密宗是佛教的實修功派,同於道家丹道功派的實修。但密宗是隱修的,同於道家隱仙派與完全隱修的仙家。密宗隱修的男女雙修法,陪修的女性稱為佛母。佛母不一定跟一位僧人,有可能陪幾位僧人修功。
  •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物慾幻妄不合情理
    其明之之法.在於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於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  物者何.即隨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順人情之幻妄私慾.非外物也。由此私慾固結於心.則所有知見.皆隨私慾而成偏邪。如貪名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營為.或至身敗名裂。愛妻愛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惡.養成禍胎.或至蕩產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慾所致也。
  • 佛道仙三門雙修法
    人們可能知道道家功派有男女雙修法,很少知道佛家也有男女雙修法。隱仙男女雙修法更是不被世人了解。佛教密宗,是教外別傳的男女雙修。密宗無上瑜珈,據佛教密宗說,是彌勒菩薩在四維空間傳授的。密宗是佛教的實修功派,同於道家丹道功派的實修。但密宗是隱修的,同於道家隱仙派與完全隱修的仙家。密宗隱修的男女雙修法,陪修的女性稱為佛母。佛母不一定跟一位僧人,有可能陪幾位僧人修功。
  • 實修道人揭秘呂祖開天眼秘訣修法
    此∴(讀伊)字秘訣修法,實為開天目術,俗語講開天眼,也是啟開「天心」入道的捷訣之一。開天目,前期就是避開人的視神經,三光透入而打開眉心印堂穴通道,使人本具有而隨著的人類歷史進程退化的第三隻眼即眉心深處腦中的松果體活躍直接向外獲得信息發送給視網膜而顯像、顯信號,通而遂感。修證有法,一旦機合神融,眉心洞然豁然而開。隨著修為提高,還精補腦,真氣或金液不斷潤潔松果體,使之功能更明顯成為定向接收器。
  • 男女性氣功(採補術 )及雙修法,千年秘籍公開
    一提起性氣功修煉中的雙修法,很多人難免會聯想到性愛的事情上去。然而,子曰:君子好色,小人好 淫。又曰:聖人之道,造端乎夫婦。性生活是普通人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否正確地 對待它,是劃分君子與小人的一個鴻溝,而且是一個從凡夫到聖賢的契機。
  • 松浦彌太郎《100個基本》:一本精緻實用的人生箴言錄
    《100個基本》是日本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對其生活哲學的詮釋,一本精緻實用的人生箴言錄。收錄了松浦彌太郎的人生箴言錄,講述了如何對待生活,享受生活。
  • 作明佛母修法儀軌
    領受此法灌頂並如法修持得成就者,可增長無量福報功德財富,世間法及出世間法之資糧無缺,學佛修行順遂,增長人緣、權勢,受部屬、親友愛戴,能圓滿各種世間與出世間之事業。此法門不僅可迅速懷柔六道眾生,更能利益解脫輪迴,諸多功德利益不可勝數。凡一切有情皆能感受此佛母之大悲種性。
  • 黃財神及簡短修法
    後釋迦牟尼佛囑黃財神皈依佛法,助益一切貧苦眾生走佛法之路,遂成為大護法神。故修持黃財神法、持誦其密咒,可消滅六道窮苦,增長福德、壽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質與精神上的受用,財源茂盛,免除貧窮。如此可積累資糧,為安心順利修法掃除福報不足之障礙。故修此法門,當發無上菩提心,發願救度一切眾生於貧困,勤行布施,廣結善緣,萬勿吝嗇慳貪,否則易招護法降罪。
  • 修準提法實錄
    ,必須要「持戒清淨」;而這第一關,其它的不要問,就已經把一票人給刷出去了;更有許多法,規定非密宗弟子不能修,又刷掉一大半。於修持準提法中要用到壇法及準提寶鏡,許多道教之道術大多抄襲準提法之精髓,經過千年的輾轉演變卻成了道教之法,如收驚、以柳枝驅鬼、以寶鏡鎮宅、求雨消災等,都源自於準提法,故準提與我中國人民及專修大悲觀世音菩薩法門者,都是很有緣的。    如您是大悲弟子或與觀世音菩薩淵源很深的話,當然應要好好修持觀音及準提法的,而於今世中,努力去學習與完成您本尊大悲觀世音菩薩那救苦救難的願力才是。
  • 嚴遂成的詩有哪些?嚴遂成的詩詞全集26首
    劉侍講球 - 清代·嚴遂成 夜攜小校持小刀,太祖太宗呼聲高。高聲未已頸血吐,遂支解之埋獄戶。同官同系馬德文,從旁竊血裙。後來其子得一臂,伴裙葬空墳。仇家子忽病狂發,拳蹴其父捽父發。老賊我何讎,我非他人乃劉球,子同小校同時休。嗚呼世間殺人者不死,天生百刑官,不如地下一厲鬼。
  • 六妙門修法 【七】
    一 淨門的基本修習以真見起修,乃是無修之修,心無取捨,離於分別,但莫汙染,性體自淨。故智者大師云:「修淨者,知色淨故,不起妄想分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息妄想垢,是名修淨;息分別垢,是名修淨;息取我垢,是名修淨。舉要言之,若心如本淨,是名修淨。亦不得能修所修及淨不淨,是名修淨。」
  • 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聖人慾天下永太平,人民常安樂,特作大學,以示其法。開章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然明德,乃人各自具。由無克念省察之功,則明德被幻妄私慾所蔽,不能顯現而得受用。其明之之法,在於克念。克念之工夫次第,在於修身,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物者何,即隨境所生,不合天理,不順人情之幻妄私慾,非外物也。由此私慾固結於心,則所有知見,皆隨私慾而成偏邪。如貪名貪利者,只知有利,不知有害,竭力營為,或至身敗名裂。
  • 修福致財需鑽營,莫忘佛教緣起法
    吉祥觀點:(一)、一邊修福,一邊鑽營唄,還能如何。(二)、修福不鑽營,因緣難成熟,鑽營不修福,福力不推動。二者缺一不可。這是我前幾天,有個師兄和我探討同類問題,我所說的原話。佛教是緣起法,大家只要搞清楚這個事情,就知道需不需要鑽營。鑽營,就是建立財富緣起,建立事業的緣起,建立你自己所求願望的緣起。你這樣理解,內心就不難受了。
  • 《道德經》中流傳千年的3句話,讓你悟透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
    而《道德經》這本書是道家的開山之作,可以說是我國智慧的瑰寶,對我們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病態和危機,我們依然能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營養來應對和解決。《道德經》裡藏著「天道、地道、人道」的奧秘,讓人實在是覺得不可思議了。大家可以看看其中流傳千年的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