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遠公曰: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不肖之者,奸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欲苟利,一切不顧。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廁一不肖者在其間,攪群亂眾,中外不安。雖大智禮法,縱有何用。智愚賢不肖,優劣如此,爾烏得不擇焉。《惠力芳和尚書》
【譯文】
法遠禪師在寫給惠力芳和尚的書信上說:人有智、愚、賢、不肖之分,如同水火不相容,寒暑不同時,這大概是各人的天分如此。
我們看那些賢良而有智慧的人,他們的品性是那樣的醇和懿美、端莊厚重。他們的存心離不開道德仁義,他們發言行事,也總是那樣謹慎有分寸,惟恐說了一句不合人情的話,或做了一樁不通物理的事。而那些不肖之徒呢?他們心裡所存的儘是些奸邪陰險欺詐諂佞的歪念頭。他們常常憑一張利嘴或使用一些狠毒的手段,僥倖成事,便矜己逞能,得意忘形。他們為滿足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只要稍有私利可圖,便可以置一切天理良心於不顧,為所欲為。
所以叢林中,能夠得一位賢明的人作住持,那麼大眾道德可修,綱紀制度得以建立,法門自然隆盛。假如叢林中混入一個不肖之徒,他就會從中興風作浪,製造事端,擾亂大眾的清修,鬧得一寺上下不能安寧,縱有大智禪師所立的清規禮法,也奈何他不得。由此可知,智、愚、賢、不肖的優劣,對整個法門的影響是這樣的重大,你怎能不謹慎地加以揀擇呢?
【提要】這一篇教住持要能揀擇賢愚,以防不肖者攪群亂眾。
【編註:本文選自《禪林寶訓注釋》,《禪林寶訓》,宋沙門妙喜竹庵共集,東吳沙門淨善重集,凡三百篇,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趨道德仁義。此書古來即盛行於禪林。本文為演蓮法師注釋。攝影/盛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