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972年和日本正常邦交化以來,熊貓一直扮演著中日友好使者的重要角色。隨著去年12月19日,剛過半周歲的雌性熊貓「香香」首次在東京上野動物園亮相,兩國的政治關係和國民感情在經歷前幾年的低谷後也正處於持續改善的進程中。同時,這也是上野動物園自1988年以來再次有熊貓寶寶展出,時隔近30年。
日本人對熊貓的熱愛已經到了狂熱的地步,一則上野動物園在網上提供的實時直播「香香」動態視頻,一天的點擊量竟然高達115萬次!而熊貓也給日本帶來了超高的經濟效益!
據悉,如果將各種效益疊加在一起,「香香」在2018年或將創造約300億日元的經濟效益,規模非常可觀。
根據日本《東京新聞》的報導,從1945財年到1971財年為止的20多年時間,上野動物園每年的遊客一直保持在400萬人次左右。1972財年,隨著熊貓「蘭蘭」和「康康」的到來,上野動物園當年的遊客數量首次突破500萬人次,在1974財年更是創新764萬人次的歷史最高紀錄。
2008財年,在熊貓「陵陵」去世後,沒有熊貓展出的上野動物園當年的遊客數量自1949財年以來首次跌破300萬人次,創下近60年的新低。到了2011財年,隨著熊貓「力力」和「真真」的到來,上野動物園當年的遊客數量才又回升至470萬人次。
那麼中國何時開始與日本進行「熊貓外交」的呢?據某專家考證,早在1300百多年前,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就曾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贈送給日本的天武天皇,而「白熊」就是中國古代對熊貓的稱呼。而從近代來說,日本民眾真正接觸熊貓的時間是1972年,這一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實現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訪問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72年10月,中國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向日本贈送了一對熊貓,名為「蘭蘭」和「康康」,飼養在東京上野動物園,日本熊貓熱由此掀起。
時至今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已經41周年了,而名字寓意「像花朵一樣盛開」的熊貓寶寶「香香」將作為聯繫中日兩國之間的紐帶和和平友好使者,繼續增進兩國人民的人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