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燭火能燒千年不滅,傳說燃料是人魚膏,人魚膏是什麼?

2020-12-09 魯迅家常事

長期以來,世界各地都有長明燈的記錄和說法,而西方國家則認為死者需要長明燈來驅除黑暗,照亮道路。所以習慣於在墓穴密封前,在裡面放一盞燈,富貴人家放一盞燈,就是不熄滅的燈。有一個傳統,中國人視死如生,即人死後到地下也要和生前一樣享受。因此人們便十分關心陵墓,同時希望宮殿能像生前一樣燈火長明,便也有了不熄滅的燈。

這盞不熄滅的燈,一般稱為長明燈。可以不管古墓裡有沒有空氣,燈火不會持久,長明燈又怎麼能長明呢?但長明燈並未保存至今,更奇怪的是,一有燈就會立刻被毀。因此人們壓根就不能從實物來研究答案,只能從記載和見到的人的記憶來推測。美國人西蒙·艾菲克用一種能緩慢燃燒50小時的長明燈做了一個實驗,他認為他已經解開了長明燈之謎。

艾菲克的原則是:一般古代人安放在墓穴裡的燈只會有一小段時間的亮,因為耗盡了空氣就會滅掉。可以這樣處理過的燈具,碰上空氣就會再次自燃,由此人們打開墓室的門,就可以看到燃燒中的長明燈。由於墓門一打開,新鮮空氣湧進,特殊處理的燈具便自燃了。最初人們不知道它的原理,以為它會發光幾千年,後來謠言就越傳越遠。

而空氣與特殊材料的結合,就是西蒙·艾菲克給我們的答案,他給我們的材料是黃磷與其他可燃物的混合。但是中國學者對國內的長明燈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要從秦始皇陵說起,史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百姓送詣七百餘萬人,穿三泉,下銅作棺,宮觀百官奇器珍寶,徙臧滿之。魚肉膏為燭,度不滅之久。

意在說明秦始皇即位不久,就在驪山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用人魚膏作燭光,可以長久不滅。就作用和描述而言,這人魚膏燭明燈顯然就是人們常說的長明燈,那人魚是什麼呢?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對始皇陵進行了全面的發掘,可對於地宮的內部情況仍不了解。而且由於始皇陵的重要性,再加上前車之鑑的慘痛教訓,始皇陵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都不可能開鑿。

但當年人魚到底是什麼,不單是現代人在研究,古人也有過研究。這其中得出了兩種說法,一種是說這裡人魚就是指大鯢,也叫娃娃魚。「人魚似站,四足」,《史記·集解》。而《史記》又引《廣志》云:「魚聲如兒啼,有四足,形似鱧。看得見人魚指的是魚,所以至有人以為,秦始皇陵的人魚指的是娃娃魚。另一類則是鯨類,相較之下,它的科考程度更高。由於鯢說只有記載,但沒有事實的支持,最多只能算是猜測。鯨曰:但二者皆有之,《太平御覽》引《三秦記》云:始皇冢……燃鯨為燈。沒有一條用人魚,而是一條鯨魚直接點名給始皇陵取了原料,即鯨魚膏。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鯨魚油更加可靠,而且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之前,鯨魚油就已經被使用了。就像現在的原油一樣,它是工業和家庭的重要燃料,以及一些用於潤滑機器部件的鯨油。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捕鯨業發達,便有一定程度上的原因是鯨類油的可採性很高。自然,現在不再是鯨油不能使用了,而是因為鯨魚已被列入受保護的生物中。

另外,傳說鯨魚和鮫人吻合得更好,鯨魚的眼珠也能像寶珠一樣閃亮。而且鮫人傳說中他們流淚的時候都是珠子,從這個角度看,鮫人泣珠很像是人們博取眼球的文藝說法。而與此相關的《異物志》中有一段記載:人魚似人形,有長尺之分。吃不下。皮子魚(即鯊魚)是一種皮子魚,鋸木人。項目中有小孔,氣從小孔出來。

鯨的說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而且鯨和異物志中描述的人類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比如鯨生活在深海中。其皮膚承受較大的壓力,因此可能對鮫魚有利,後半部分還有描寫項上的小穿,從這裡氣很像鯨的換氣過程。唯一懷疑的是長尺餘,連剛出生的鯨魚都比尺餘多,為什麼古人寫的是尺餘呢?

但是拋開長尺餘這一點,整體而言與鯨魚非常相似,除了鯨魚之外,沒有其他魚類達到這樣的標準。而將鯨魚作為人魚膏的原料後,再來看是不可行的,實際上有兩個可行的方案。一號燭光是照明強度的量度單位,該燭光的標準用鯨油蠟燭特製,要求其直徑為2.2釐米,每小時燃燒7.78克。

通過計算,一噸鯨油可以燃燒14年左右,而一隻鯨魚可以在身上煉製幾噸,這樣一隻鯨油就可以燃燒近百年。古代的計數詞語一般都是不確定的,百年已久,倒也符合古代眼中的不滅者久之。有了持久燃燒的原料,可空氣只有這麼多,能量守恆是無法違背的。燒人要用氧化劑,畢竟人魚膏再好,也是火箭自己用的。

解決之道還在於不斷通風以實現空氣交換,即跟始皇陵有通風系統。古人不一定做不到這一點,透氣配鯨油,就是第一道程序。另一個類似於西蒙·艾菲克的理論,即鯨魚油加機關,再由人為進入墓穴觸發。始皇陵的保安系統在史記中有記載,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令匠作機弩矢,稍破則射之。

這個機構意味著裡邊有一個機構,由近在咫尺的人自動觸發,其動力來源可能是汞的重力勢能。怎樣的情形,想必看過盜墓小說的人都明白,就是有人闖入便會觸發。現在秦朝已經能夠控制這個機關了,那麼這個機關也可以用來點火,比如鯨油燈泡。在古墓中,當人們把新鮮空氣帶進墓室時,就會引發鯨油燈泡,從而導致長明燈亮。

兩者都不長明,但在將鯨魚油定為人魚膏時,最有可能採用。但人魚到底是娃娃魚還是鯨魚,至今仍有爭議,實難定論。真的要知道確切的答案,恐怕還得等到長明燈出現的那一刻,是否真的長明也會有答案。

相關焦點

  • 「人魚膏」是什麼?秦始皇陵燭火能燒千年不滅,傳說燃料是人魚膏
    但中國學者對於國內的長明燈給出了另一種看法,這就要從秦始皇陵說起了,史記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大意是說秦始皇即位後不久,便在驪山為自己修建墳墓,其中以人魚膏為燭,可長久不滅。
  • 秦始皇陵中,有千年不滅的燭火,傳說燃料是人魚膏
    秦始皇作為中華大地千古一帝,身上的謎團不計其數。而要揭開秦始皇的神秘面紗就不得不研究他的陵墓。《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秦始皇陵墓的:「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意思就是,寶貝多,機關多,水銀多,還有一個長時間不滅的燭火,燃料是「人魚膏」。
  • 「人魚膏」是什麼?能讓秦陵地宮燭火千年不滅,傳說燃料是人魚膏
    《異物志》載:"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魚(即鯊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傳聞,在秦始皇地宮中,置有「人魚膏燈」一盞,可長明千年不滅。
  • 秦始皇陵人魚膏做成的長明燈,能千年不滅,究竟是什麼材料做的?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地宮內「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看來,除去大量的兵馬俑和貴重的各類陪葬品之外,秦始皇陵內還點燃了無數的「長明燈」,使得整個陵墓內燈火通明,萬世不滅。從字面上來看,長明燈是用「人魚膏」製作而成的,那麼人魚膏究竟是什麼呢?
  • 傳說秦始皇陵中有人魚膏做成的長明燈,這裡的人魚膏究竟是什麼?
    說到秦始皇陵,我們都是知道的,是始皇帝嬴政的陵墓。而嬴政的知名度不用多說,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相信是沒有任何一位歷史人物可以超越的。畢竟君主的禮儀是很繁瑣的,而且陵墓也是很費勁的,而實際上秦始皇陵在嬴政13歲剛繼承王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修建了,從這一點上也能印證出先秦時期人的壽命不長。秦始皇陵在嬴政13歲修到秦始皇駕崩都還沒完,秦始皇駕崩後才草草完工。據記載歷史一共39年。動用勞動力最高時有七十多萬人。我們就從這簡簡單單的數據中就可以自發想像一下工程的宏偉。
  • 秦始皇陵由人魚膏製成的長明燈,千年不滅,人魚膏到底是什麼?
    秦始皇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建於前247年至前20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
  • 「人魚膏」是什麼?為何秦陵地宮的燭火千年不滅?
    從公元前104年開始,司馬遷開始了《史記》的創作,在對於秦始皇陵的記載中,記錄了這片地下的宮殿群裡面,存放有無數的奇珍異寶,在入口的地方還有當時的頂級的工匠製作的機關,就是用它在保護者秦始皇地下財富的安全。
  • 帝王陵內竟暗藏「長明燈」,人魚膏到底能亮多久?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墓,自秦始皇還是秦王的時候開始於驪山北麓修建,前後歷時共37年,所用勞力比古今中外歷史上修建任何一座帝王陵墓所用的勞力都要多。直到今天,幾千年過去,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在驪山腳下,當然也將眾多的謎團埋葬了起來。
  • 秦始皇陵的鮫人油之謎,數千年前的鮫人竟然真的存在
    「人魚膏」顧名思義就是以「人魚」熬製而成的膏油,放在始皇的地宮中做長明燈用途。但究竟有沒有人魚?人魚膏又究竟為何物呢?下面我來分析一下。一說到人魚,很多人總是會聯想到西方的美人魚。其實不然,西方有美人魚的傳說,中國古代同樣有人魚的記載。
  • 藍色大海中神秘的人魚傳說
    長大後陸續看過很多有關美人魚的傳說和所謂的新聞發現,一直對大海深處生活著美麗的人魚深信不疑。在《加勒比海盜》中,美人魚聚集在船隊去往「不老泉」必經之路的白帽港,用歌聲和美色誘惑船員卻反被捕捉了一個叫賽琳娜的同伴,賽琳娜在被圈禁期間受人類傳教士感動,一人一魚互相情愫。
  • 58年前蘇聯美人魚事件:人魚如果存在,按照進化論,應該長啥樣?
    中國的美人魚,或稱鮫人,則略有不同,《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鮫人的眼淚不但能化作珍珠,鮫人的油由於燃點極低,且一滴可燃燒數日,因此還被中國古人拿來作為長明燈的油料,相傳秦始皇陵中,就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燃燒了上千年的長明燈,它的燈芯裡面原來含有這種物質
    傳聞有的長明燈已經燃燒了上千年,人們都感到好奇,它真的可以燃燒成百上千年嗎?關於長明燈,我國《史記》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大概意思長明燈的燃料,是使用人魚提煉出的油脂作為燃料,可以燃燒很長時間不熄滅,人魚也被稱作鮫人,是傳說中生活在海洋或者大湖泊中的一種人身魚尾的生物,東西方的古籍都曾有過這種生物的記載,我國的《山海經》、《博物制》、《述異記》等書中都曾有過鮫人的詳細描述,鮫人生活在水中,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偶爾出現在海邊的礁石上
  • 中國《山海經》最早記載人魚故事 能夠起死回生
    南唐人首魚身俑 關於人魚的傳說,古來有之。 西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有關於「人魚」的記載,其中提到:「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說有些看起來像是形容山椒魚、鰻魚、鯰魚之類的水中生物,長得像人形,全身披覆著鱗片,感覺上比較接近人和動物的混合體。
  • 秦始皇陵地宮能復原?專家通過AI進行,看後不淡定了!
    秦陵埋葬的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中國的君主,因此其身份地位較為特殊。故而在秦始皇下葬以後,其陵墓內的財寶,在歷史上引起了許多人的覬覦,而到了近代,責一度有人考慮打開秦陵進行一番考古。不過,這些計劃都以失敗而告終——比如根據《史記》記載,項羽進入鹹陽以後,曾命人挖掘秦陵,但是項羽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盛放秦始皇棺槨的地宮。秦始皇之前的華夏大地,雖然有過堯舜禹湯、周文王、武王這樣的天子,但是在秦始皇看來,堯舜禹不過是三個大部落酋長,而周武王雖然貴為天子,但其直轄的地盤和秦始皇直轄的秦帝國相比,同樣是天壤之別。
  • 皇陵中的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中美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而作為橫掃六國,首個一統華夏的帝王秦始皇,比旁人就多了更多的欲望和想法。秦始皇享盡人間的尊崇和富貴之後,還想要長生不死,就派徐福四處尋仙問藥。同時,為了防止事有不成,他盡全力地把人世間的繁榮帶到地底下,竭盡所能的打造了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陵。
  • 秦始皇陵,沉睡千年的秘密,裡面到底放了什麼?
    但是呢,現在我們長大了,也知道了秦始皇不少的事情之後,也清楚地明白了秦始皇的確是有缺點,但也不代表他就沒有任何可取之處了。要知道,秦始皇還是做了非常多有益於百姓的事情,什麼文字,貨幣,度量衡的統一,郡縣的設立,這些事情對後世的影響都是不可磨滅的。這些幾乎是為後來所有朝代甚至如今的中國都奠定了最基本的政治格局。
  • 日本恐怖人魚......
    關于美人魚的外觀,到底是魚頭人身還是人頭魚身,一直都有爭議。在直男社區裡,有一道喪心病狂的選擇題:當你淪落孤島只能二選一時你會怎麼選?網友們的奇葩回答也是角度刁鑽,我懷疑混進了廣東人。到了唐宋之後,人魚的形象基本就定型了。《太平廣記》云:海人魚,東海有之,大者長五六尺,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頭皆為美麗女子,無不具足。皮肉白如玉,無鱗,有細毛,五色輕軟,長一二寸。發如馬尾,長五六尺。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臨海鰥寡多取得,養之於池沼。交合之際,與人無異,亦不傷人。
  • 日本恐怖人魚
    這個也太奇葩了同樣是生活在水裡的傳說生物,這期的主角美人魚要比河童可愛太多。呃好像哪裡不對(捂臉),換個打開方式。人魚,魚人,鮫人傻傻分不清。在中國,人魚一般被叫作「鮫人」。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就曾提到,秦始皇以人魚的魚脂做地宮中的燈燭,可以長燃不滅。後人推測此處所指的人魚可能為娃娃魚或者鯨魚。
  • 探秘:世界文明史中的人魚傳說
    星爺的《美人魚》上映,讓人魚這神秘生物再次走進我們的視線。人魚傳說自古既有,時至今日在世界各地也偶有新的傳聞。  在西漢司馬遷所著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中,有關於「人魚」的記載,其中提到: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Little Mermaids人魚傳說
    「人魚傳說」的店員很熱情,當小編和粉絲寶寶挑選衣服的同時,店員就「掂量」我和粉絲寶寶的身形進行推薦與介紹。喜歡這種「專業度」因為衣服的型線能完美的體現穿上後的身材線條。帶著我們的幸運粉絲寶寶,入一波「人魚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