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普通飲料能有多少糖?
撕開看真相
人們越追求健康
就越怕零食飲料裡的糖
無糖、代糖以英雄的姿態出現了
代糖有天然的有人工的
天然渣是從其他高甜度植物裡提純的
比如甜菊糖、羅漢果糖、雪蓮果糖漿
人工渣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比如阿斯巴甜、糖精、安賽蜜、紐甜
還有自然提取後人工合成的甜味劑
比如各種糖醇
人工代糖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發明出來了
如今工藝都挺成熟
渣男代糖能成功PUA大腦
因為它真的很有本錢
以蔗糖的甜度為基準1的話
代糖的甜度是蔗糖的幾百幾千倍
阿斯巴甜的甜度有150~250
糖精甜度200~500
羅漢果糖甜度300+
最甜的紐甜甜度高達8000
因為代糖甜度太高
只要一丟丟就能達到大量蔗糖的效果
所以代糖的熱量能忽略不計
沒有營養幾乎不參與代謝
升糖指數很低
不會造成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都能吃來解饞
幾乎不會造成齲齒問題
比起蔗糖要健康很多
不貢獻也不索取的代糖
是當代打工人楷模了
只甜不胖這麼逆天
聽起來就讓人懷疑
「還有這等好事?」
關於代糖安全性的爭議也一直沒斷過
有說代糖有毒的
有說代糖致癌的
但到了講證據的時候卻都拿不出來
市面上正規產品的添加劑
都是經過嚴格把關的
代糖雖然渣,但是不犯法
比如無糖飲料裡很常見的阿斯巴甜
ADI(每日允許攝入量)是40mg/公斤體重
50公斤的人每天能吃2g阿斯巴甜
換算成零度可樂的話要喝4L
就……能完成也不容易
阿斯巴甜進入人體後會分解成
甲醇、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
阿斯巴甜能給你的甲醇比果汁還少
天冬氨酸也能少到忽略不計
苯丙氨酸對健康人不算負擔
就是苯丙酮尿症患者要當心罷了
但要就此擁抱渣男代糖
也是不行滴
PUA大腦的後果hin嚴重
首先就是因為它太!甜!了!
會讓你的腦子多多分泌多巴胺
但該有的能量卻收不上來
就會發出飢餓信號
刺激身體去攝取更多其他糖分
越代越想糖
總攝入超標,越吃越胖
適應了過甜食物的味蕾
對味道的敏感度會下降
要吃調味很重的食物才能有滋味
不愛吃新鮮蔬果
只愛吃高油高鹽高脂肪的卡路裡炸彈
食慾大增
越吃越胖
代糖很健康,可以放心吃?
存在一定健康風險,過度依賴不可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張宇
「糖尿病患者和有瘦身、抗糖需求的愛美人士可以選擇代糖食品,控糖又健康,敞開了吃都不怕。」許多愛美人士渴望身姿苗條、肌膚不老,而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嚴格限制糖的攝入。因此許多無糖食品、代糖食品應運而生。然而真像廣告詞所說代糖食品「敞開了吃都不怕」嗎?
首先,很多無糖食品,是指不含添加糖(如蔗糖、麥芽糖、果糖等),而非真正意義上的不含糖,它們是用木糖醇這類代糖代替添加糖來提供甜味。
其次,添加糖被認為可能加重體內氧化與炎症,從而加劇老化,代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減少了這些問題的發生。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有瘦身需求或渴望肌膚不老的愛美人士,代糖食品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是代糖也存在著一定的健康風險。例如甜味劑會增強食慾和對甜食的渴望,可能會干擾體內能量的代謝等,若吃太多,還是會給減肥之路徒增障礙。因此太過依賴代糖依然不可取,還是要從根本上戒除對甜食的過度依賴。若想身姿苗條、肌膚不老,自律是首要。
「代糖癮」或將代替「糖癮」
人們對健康和營養的關注日益增加,但是還沒法跟甜味說再見。從兩歲起,美國人每天都會攝入除水果或蔬菜以外更多的人造糖,兒童攝入的糖分(通常來自單邊食品和人造食品)也遠遠超過建議的水平(低於25g每天)。這是個令人不安的統計數字,因為它意味著人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確立了個人的飲食偏好。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Nicole Avena博士表示:讓人們減少糖攝入,類似於建議讓癮君子食用「僅少量的海洛因。」
對消費者來說,代糖的出現既能代替糖的甜味,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何樂而不為?對食品和飲料製造商來說,代糖就是變相讓人繼續安心吃糖的一個策略:混合幾種低卡糖可以增強適口性的能力,並且相對於蔗糖而言代糖的成本更低。
圖片來源:中國零食網
關於代糖的健康辯論
前可口可樂公司健康與營養科學總監Marge Leahy博士強調了低卡糖的幾個主要優點:提供無熱量或少熱量的甜味,為糖尿病患者提供甜食,改善糖類的致齲性,以及協助體重控制和改善飲食質量。
表面來看,代糖或低卡糖的使用為減糖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和美味的雙重需求。然而隨著代糖的廣泛使用,關於其是否真的有益的爭論也在學術界和媒體報導中被不斷討論。有些研究表明代糖有助於減重,但也有證據表明有代糖反而會促使體重上升,及誘發相關健康疾病。
此外,有專家認為飲用低糖或者無糖飲料也不會改變飲料對於牙齒的破壞。因為碳酸飲料本身的酸類屬性,才是對牙釉質造成威脅的元兇。
圖片來源:Google
體重增加和代謝異常,
均與人造甜味劑的使用有關
儘管大量研究和一致的證據表明,長期服用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不會影響血糖或對葡萄糖負荷的反應,但是臨床試驗和研究大都在單一服用代糖的情況下進行研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單一服用代糖的情況幾乎是不存在的。
除了常見的糖包和汽水,代糖的應用還包括了麵包、穀物和麥片等穀物產品,無糖或「精製」酸奶的乳製品,無糖冰淇淋和調味牛奶等;此外,代糖還被添加到各種調味品中,包括低糖番茄醬、無糖果醬等;它們還可用於藥物,多種維生素和衛生用品(例如調味牙膏和漱口水)。
很多研究表明,低卡糖或人造甜味劑與其他某些元素混合使用的時候會導致體重增加和代謝異常,比如三氯蔗糖與葡萄糖的組合可以提高齧齒動物的葡萄糖吸收率,從而引發血糖升高,這可能是由於被誘導的兩種主要腸道葡萄糖轉運蛋白SGLT-1和GLUT2的上調。
人體研究表明,阿斯巴甜,糖精和三氯蔗糖與口服葡萄糖聯合使用時,可以激活胰腺或腸道甜味受體,分別導致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釋放,升高血糖;而三氯蔗糖與其他低卡糖,或食品飲料中的其他營養物質一起食用時,腸肽的釋放會增加,從而刺激食慾增加,讓身體攝入更多卡路裡。
近期,三氯蔗糖被發現和碳水一起食用時可以通過(並非單獨)改變大腦來控制新陳代謝的變化,在人體中導致代謝綜合症,並且導致長期變異,不僅是飲料中的碳水和糖的新陳代謝產生變化,其他餐食中攝入的碳水也會被錯誤處理。這種症狀是高血壓和血糖的不良混合物,導致體重增加並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這讓大多數人都想知道,如果人工甜味劑不能和碳水一起使用,中間需要間隔多久?但是研究作學者者兼神經心理學家Dana Smal遺憾地表示:還不知道。這讓人工甜味劑是否應該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更加被打上了問號。
圖片來源:CNN
人工甜味劑的使用無處不在
人造甜味劑是目前市面上用途最為廣泛的代糖之一。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大概消費安賽蜜4000噸,甜蜜素47000噸,糖精37000噸。
澳大利亞成人每天攝入人工甜味劑的比例是18.2%,18歲以下青少年為8.5%;美國有85%的人口自我報告使用低卡糖(代表低熱量和低熱量食品和飲料行業的國際協會Calorie Control Council於2007年報告);一項針對拉丁美洲大學生的最新研究報告中,接受調查的人中有80%的人每周食用低卡糖,其中智利的學生消費量最高。
澳大利亞,墨西哥,紐西蘭和美國的品牌食品中,有5%的產品至少包含一種人工甜味劑,飲料中的應用率最高(22%)。西班牙的ANIBES研究報告說:減肥軟飲料,「其他甜食」,大豆飲料以及酸奶和發酵乳中都存在人工甜味劑。巴西13.3%的包裝食品中有人工甜味劑,平均每種食品有2.2種甜味劑。
西班牙ANIBES研究報告:添加糖和低卡糖在飲料中的比例
西班牙,義大利,挪威,美國的幾個報告中:阿斯巴甜,安賽蜜,和三氯蔗糖是使用最多的人工甜味劑。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三氯蔗糖在美國低卡糖市場份額中佔了大部分,最近已超過阿斯巴甜。比如百事可樂的軟飲料Diet Pepsi包裝上已經明確標註「現在不含阿斯巴甜」,而三氯蔗糖變成其替代品。
百事可樂無糖汽水
從2012年到2015年,低糖飲料、糖果、烘焙產品和冰淇淋預計年增長率分別為3.4%、4.9%、3.8%和3.2%。隨著人們對低熱量和低糖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預計在各種產品類別中,含代糖的食品飲料產品的銷售還將不斷增長。
小結
代糖市場的火熱程度愈演愈烈,針對人工甜味劑的爭論也層出不窮。除了三氯蔗糖等常見代糖,對於很多被批准合格的人工甜味劑和天然代糖,比如紐甜,阿米甜,新橙皮苷DC,索馬汀,巴西青素,以及近期十分火熱的甜菊糖等,並沒有任何相關的負面健康風險報告。
面對代糖已知的和未知的健康風險,你對代糖在今後市場中的發展持什麼態度?繼糖精和阿斯巴甜之後,三氯蔗糖可能成為第三個被健康輿論淘汰的產品嗎?
代糖本身不是糖
但是我們腸道裡不少益生菌
是要靠葡萄糖過日子的
低糖環境讓他們直接死翹翹
能適應低糖環境的雜菌鳩佔鵲巢
消化功能就出了問題
代謝糖分的能力也會變差
代糖本身不升糖
但連鎖反應下血糖還是嗖就上去了
總的來說,代糖是個好情人
至少比蔗糖本身健康
但它不是完美情人
雖然零卡、零GI也不能放肆吃喝
想減肥不能孤注一擲全靠代糖
還是要均衡飲食多運動喲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教你一個如何
一秒找康博士的方法
進入微信公眾號主頁
點擊「···」
「設為 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