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和我幾個哥們兒出去吃飯,路上看到一臺奧迪A6 50TFSI。一哥們張口就說:「這A6都出5.0T的了?我們家之前那臺才4.2L。」此話一出,笑的我們前仰後合。
的確,汽車廠家為了讓車子的尾標看起來顯得「高級」,採用了五花八門的尾標數字命名方法。但是,真的只是為了「高級」嗎?今天我就給大家科普科普各品牌車型尾標上的數字代表什麼,讓您以後不再鬧笑話,也多那麼一份談資。
想必不少讀者會看到車尾經常會有1.6L和1.4T之類的數字字母組合,這裡的1.6和1.4代表這款車型的發動機排量,L代表升(排量的單位),T代表渦輪增壓(取自英文Turbo的首字母),一般而言帶有渦輪增壓發動機可以讓車子更有勁。1.8T大致相當於2.4L的動力水平。不少車型會將排量隱藏於車型名稱之中比如雷克薩斯ES240,它的排量就是2.4L。再比如寶馬730Li,這裡的「7」是代表車型,「30」就是告訴你排量是3.0L,「L」是加長版,「i」是燃油電噴。
L4,V6,W12,這裡的字母代表發動機氣缸的排列方式,數字代表發動機氣缸的數目,比如V6的意思就是V型排列的6缸發動機,L4的意思就是直列4缸發動機。至於AT代表自動擋變速器,MT代表手動擋變速器,AMT代表手自一體, CVT代表無級變速器,相信不少讀者早已將這些瞭然於心。
了解了這些,恭喜你,你就算是入了門了!平時走在大街上就能像模像樣地大概對眼前來來往往的車輛的配置,動力有大致的了解並能作出評述啦!
FSI,TSI,TFSI剪不斷理還亂的三兄弟,相信不少讀者單從名字上就已經對這三種技術犯起了迷糊。然而除了這三者,你還會在車尾看到不少相關技術的縮寫,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屬於缸內直噴技術,它是將燃油噴嘴安裝於氣缸內,直接將燃油噴入氣缸內與進氣混合。噴射壓力也進一步提高,使燃油霧化更加細緻,真正實現了精準地按比例控制噴油並與進氣混合,並且消除了缸外噴射的缺點。同時,噴嘴位置、噴霧形狀、進氣氣流控制,以及活塞頂形狀等特別的設計,使油氣能夠在整個氣缸內充分、均勻的混合,從而使燃油充分燃燒,能量轉化效率更高。在大眾叫做TSI,在奔馳叫做CG1,在寶馬叫做GDI,在通用叫做SIDI,在福特又被稱為Eco Boost,其實都是缸內直噴技術,只是在工作方式上和一些方面各有特色。下面為大家一一道來。
FSI
是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的英文縮寫,意指燃油分層噴射。燃油分層噴射技術是電噴發動機利用電子晶片經過計算分析精確控制噴射量進入氣缸燃燒,以提高發動機混和燃油比例,進而提高發動機效率的一種技術。它是大眾汽車直噴發動機的標誌代碼。
TSI
TSI代表的是Twin charger 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這幾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通過字母表面意思可以理解為雙增壓+分層燃燒+噴射的意思。TSI發動機是在FSI技術的基礎之上,安裝了一個渦輪增壓器和一個機械增壓器,鑑於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的特性,機械增壓可以從怠速開始就能為發動機提供增壓效果,彌補了渦輪增壓系統的延時缺點,國內生產的1.4T發動機則減配了機械增壓和分層燃燒,僅保留了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大眾在這一塊有相當的造詣,TSI+DSG(雙離合變速器)被當成黃金動力組合,成了大眾技術的亮點。
TFSI
TFSI就是帶渦輪增壓(T)的FSI發動機,簡稱TFSI,一般奧迪系列車型會這麼稱呼,大眾系列直噴且帶增壓的發動機簡稱為TSI。不過由於國內油品的問題,國產奧迪TFSI並沒有使用分層燃燒技術。
在國內我們會經常看到不同的TSI標誌。有全紅的,有的就只有SI是紅的,有的只有I是紅的,其實這只是為了區分不同的排量而已。例如1.4排量的只有I是紅色的,2.0排量的和1.8排量的SI是紅色的。而2.0TSI車型中的高配車型則使用全紅的標誌
TDI
是英文Turbo Direct Injection的縮寫,意思是渦輪增壓直噴柴油發動機。為了解決自然吸氣柴油發動機的先天不足,故而加裝了渦輪增壓裝置,使進氣壓力大大增加,壓縮比也達到了10以上,這樣就可以在轉速很低的情況下達到很大扭矩,而且由於燃燒更加充分,排放物中的有害顆粒含量也大大降低。
CG1
這項技術是一種奔馳公司開發的缸內直噴技術,供油動作完全獨立與進氣門與活塞系統之外,超乎傳統噴射理論的稀薄燃燒與更多元的混合比得以實現,在穩定行進或低負載狀態下,採用缸內直噴設計的發動機得以進入精實模式,在此設定下發動機進氣行程只能吸進空氣,至於噴油嘴只在壓縮行程才供給燃料達到節約的效果,根據實際測試,其最高可以達到1:65的油,汽比例,節能表現相當驚人,整體動力曲線也可以維持相當高的平順度。而CDI則為該技術的柴油版本。
Eco Boost
Eco Boost是福特對於未來使用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兩項核心技術發動機的總稱。在傳統汽油發動機的基礎上,Eco Boost發動機進一步添加了燃油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和雙獨立可變氣門正時系統這三大關鍵技術優勢,不僅保證了澎湃的動力輸出,而且優化了燃油經濟性高達20%,並降低15%的二氧化碳排放。Eco Boost+powershift(雙離合變速器)將成為福特的一大法寶直接叫板大眾的TSI+DSG黃金動力組合。
VVT
是英文Variable Valve Timing的縮寫,它的意思是發動機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它的原理是根據發動機的運行情況,調整進氣(排氣)的數量,調整氣門開合時間,角度,使進入的空氣量達到最佳,提高燃燒效率。目前本田的VTEC,i-VTEC,豐田的VVT-i,日產的CVVT,三菱的MIVEC等等,但不管叫做什麼,他們的目的都是給不同的發動機工作狀況下匹配最佳的氣門重疊角(氣門正時),只不過所實現的方法是不同的。當然在節能環保,油價大漲的大環境下,這項技術也被各大廠商作為一大賣點而毫不猶豫地掛在了車尾,所以以後在車的屁股上看到諸如VTEC,CVVT等等的字母串不要驚訝,就是在告訴你我可是省油的主啊!
剛才只是基礎知識,下面開始進階了!!
1扭矩型
代表品牌:大眾、本田
舉個例子,大眾1.4T的EA211發動機低功率版本最大扭矩是225牛·米,所以搭載這臺發動機的車型尾標就為230TSI,而搭載高功率版本發動機,扭矩達到250牛·米的車型,尾標則為280TSI。
TSI中的T代表渦輪增壓,SI代表燃油直噴。
有的同學會問了,明明才250為什麼標280?因為大眾「很高級」啊!人家沒四捨五入給你標個300也已經夠意思了。
但是,以前的大眾可沒有標註如此清楚的數值,而是給TSI安排了三種組合來區分排量,銀色TS紅色I,代表1.4T渦輪+缸內直噴發動機,銀色T紅色SI,代表1.8T渦輪,全紅色的TSI則代表2.0T渦輪。
本田和大眾一樣,尾標也是採用發動機的最大扭矩來標註。比如本田思域1.5T版本,發動機最大扭矩為220牛·米,所以就標註220Turbo。
思域1.0T版本,發動機最大扭矩為173牛·米,所以標註為180Turbo,相比大眾,本田還是比較低調的。
2馬力型
代表品牌:榮威、別克、凱迪拉克
別克和凱迪拉克都是通用旗下的合資品牌,而榮威則和這兩個合資品牌一樣都是上汽出品。所以他們的尾標數字代表的意義相同,都是車型的馬力。
20T代表的是169-170匹的1.5T發動機,28T代表的是接近280匹的2.0T發動機。總之就是前面的數字是馬力四捨五入,後面的T代表渦輪增壓。寧多不少這個道理大家都可以理解。
但是,對於不懂的小白來說,以為20T就是2.0T,28T就是2.8T,實際上一個1.5T一個2.0T,通用的標法可謂最容易誤導人,最容易裝X的了。
當然,用馬力區分車型的還有一個很厲害的角色,那就是蘭博基尼。以「小牛」Huracan為例,LP580就代表580匹馬力版本,LP610則代表610匹版本。只不過蘭博基尼沒有把這串數字貼在車尾。
3速度型
代表品牌:奧迪、比亞迪
說到奧迪,雖然是大眾集團的一份子,但是尾標數字的標註方式確實是獨樹一幟的,要不也不會讓我那個哥們兒認錯。
奧迪尾標上35、40、45、50等數字表示的是加速度,也就是G值。數字越大的就能夠得到更快的加速以及更激烈的加速感受。
這樣的區分,即使跨越車型也能很快分辨出那個臺車更快。以奧迪A4L 45TFSI和奧迪A6L 35TFSI兩臺車為例,雖然A6是更高級別的轎車,但是由於重量以及發動機調教不同,從尾標就能看出A4L的速度更快。
所以奧迪的尾標說白了就是速度。
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比亞迪,他們直接把百公裡加速時間寫在屁股後面了......
4排量命名型幾近消失
曾經大多數車都是以排量作為自己的尾標,比如大眾1.6和1.8T的尾標給老一輩人很深刻的記憶。
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車的尾標不再直接註明排量大小呢?當然不僅僅是顯得高級,主要是因為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產品分類不斷細化,發動機調教不斷細分,造成無法使用排量來區別車型。
例如大眾的EA888 2.0T發動機,既可以180多匹,也可以是220多匹,也可以接近300匹。單純使用排量標誌無法展現品牌間的差異性。
尾標數字的事情我們就說完了,但其實這都是廠商的慣用套路
雖然廠商這些五花八門的尾標數字各有道理,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消費者們都是看不懂的。所以這些小套路反而容易讓人反感,什麼時候汽車廠商敢把價格放在尾標上,那才是業界良心呢!
----以上內容轉自網絡---
加入汽摩頻道車友群
必須註明自己的關注或所駕車型作為進群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