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
1.冤冤相報的婆媳仇
看手機時,無意刷到兩年前發生在深圳的一條關於婆媳矛盾的小視頻。
視頻中,婆婆因為孫子被燙傷,在醫院門口對兒媳又打又罵,奚落兒媳什麼都幹不好,侮辱兒媳是剋星,趕緊滾出她的家!
可兒媳一句都不反駁,只是時不時地扯一下丈夫,讓他說句話。
然而,丈夫一直抱著孩子,左右為難,最終還是一句話沒說。
看完這條視頻後,莫名心酸,開始想像這個女人平時到底過著一種怎樣的婚姻生活,頂著多大的婆媳壓力,甚至不明白,為什麼一味忍受惡婆婆的如此羞辱……
更難以想像,等有一天,婆婆老到重病臥床時,這個老實的兒媳會以何種方式對待婆婆,是床前盡孝?還是冤冤相報?
對於很多女人而言,婆媳之仇,就是用來冤冤相報的。
2.丈夫讓妻子回老家照顧婆婆,妻子卻訂了旅遊的機票
收到粉絲小艾的私信,她說,私信是在機場候機的時候敲完的,返程回家飛機晚點,實在無聊,就把自己的「奇遇記」分享一下。
看完她的故事,才知道這個女人的心到底有多大。
小艾33歲,自己經營著一家花店,結婚五年,老公是一個標準白領,天天朝九晚九。
小艾說,自己之所以選擇開花店,是因為前幾年她的生活太晦暗了,所以她給自己找點事做,給生活增添點情調。
而小艾口中的晦暗生活,大多跟婆婆有關。
結婚第二年,小艾生下兒子,老家婆婆不請自來,口口聲聲要幫忙帶孫子。
其實,那時候,小艾父母早就給她請好了月嫂,小艾是獨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加上她們家條件比婆家好一些,所以父母處處為小艾打算。
因此,帶娃這件事實際上也用不到婆婆。
但婆婆一番好意,盛情難卻,小艾只能將婆婆留下,從此雞飛狗跳的日子就開始了。
婆婆是個女強人,非常強勢的那種,觀念又保守,處處看月嫂不順眼,不是嫌棄月嫂抱孩子不對,就是數落她對孩子不好,很多次把月嫂罵哭。
但其實小艾知道,人家月嫂是經過專業培訓的,絕對沒錯,反而是婆婆陳舊的育兒觀值得改進,所以小艾每次都幫襯月嫂說話,婆婆當然不樂意,後來順帶著連小艾都數落。
小艾還沒出月子,月嫂就找藉口辭職,哪怕付出違約金人家也在所不惜,小艾內心無比清楚,人家真的受夠了婆婆這個老太太,寧可不掙這份錢,也不受這份氣。
月嫂走了之後,婆婆更加過分,她怕小艾老公晚上睡覺壓了孩子,所以就把小艾老公趕到了她的次臥,而她呢,搬著被子要跟小艾同床,理由晚上可以幫小艾照顧孩子。
其實結婚短短一年,小艾跟婆婆壓根不熟悉,總之關係沒好到可以同床而眠的地步,這讓她很反感,面露不悅,婆婆就開始牢騷,說小艾嫌棄她這個老婆子髒,並跑到兒子跟前訴苦。
總之,有了婆婆之後,小艾跟老公的關係也大不如前,兩人的小吵小鬧,大部分都是因婆婆而起。
而每次他們兩口子吵架,婆婆都要摻和一腿,她袒護兒子,數落小艾,說小艾是故意指桑罵槐想趕走她這個老婆子,小艾有口難辯。
那時候,小艾父母經常上門來看孩子和女兒,每次父母一來,小艾婆婆就拉著小艾母親的手,開始數落小艾各種不對,各種不好。
害的小艾受父母的批評,父母都是那種非常明事理的人,當著親家母的面,不問青紅皂白先教育女兒,小艾憋屈的快要炸了。
這樣的日子熬了半年後,終於看到了希望。
婆婆總說腿疼,要回老家靜養,小艾管她是哪裡疼,只要能離開她的小家,她簡直要放煙花慶祝。
婆婆回老家以後,腿疼的毛病一天比一天厲害。
前段時間,婆婆像下聖旨一樣,要求兒媳小艾回家伺候她。
婆婆的理由似乎強勢到不容反駁:我幫你帶過娃,如今你這個做兒媳的就該回來給我養老。
小艾老公也拎不清,總是偏袒親媽,他接到「聖旨」以後,就跟小艾說:「我媽病了你回老家照顧一下!」
孩子還小怎麼辦呢?老公的想法是把孩子送回姥姥家,讓小艾父母幫忙照看一段時間。
小艾內心直接就呵呵了,這對母子還真是打得一副好算盤,但是這如意算盤讓不讓他們得逞,就要看她肯不肯了。
小艾表面上笑著答應,但卻立馬訂了去旅遊的機票,去了她一直想去但未成行的雲南麗江。
小艾說,當腦海中有這個想法時,她自己都被自己嚇了一跳,但人生苦短,加上她懷孕生娃後經歷的一番辛苦,也該好好犒賞一下自己了!
至於旅遊回來後,如何面對老公的責問和婆婆的反目,她早就想好了理由,就說自己一孕傻三年,買錯了機票,只能將錯就錯了。
對於這樣的理由老公和婆婆回信嗎?小艾說,反正連她自己都不信。
但婆婆又哪來的自信,認為她這個兒媳一定會回老家伺候她呢?人不都是這樣嗎?拿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去要求別人相信。
不管怎麼樣,事已至此,不管迎來的是多大的狂風暴雨,只能見勢應對了!
3.以怨抱怨,迎來的是兩敗俱傷
世界上有一種好,叫作虛張聲勢的好。
像小艾的婆婆,表面上看似待兒媳不錯,主動幫兒媳帶娃,主動要求半夜幫兒媳分擔,但這種虛張聲勢的好,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好嗎?
這種忙,不幫倒好,幫了反而是負累。
所以,兒媳小艾不領情,反而對婆婆還塞了一肚子的怨氣和怒火。
真正對一個人好,從來都是走心又走腦。來不得半點虛情假意和表演的成分。
婆媳關係,之所以成為萬年難題,大概原因之一就是,明明沒有半點血緣關係,卻要讓一個女人稱呼另一個女人為「媽」,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很多婆婆卻對兒媳沒有半點「當媽」的責任。
但話又說回來,冤冤相報何時了!
雖然兒媳從報復中得到了滿足,但這不是婆媳大戰的結局,生活還在繼續,仇恨還會發酵。
以怨報怨,迎來的總會是兩敗俱傷。
與其兩敗俱傷,不如坦誠相見,握手言和,還彼此一個歲月靜好。
文/無筆
你怎麼看待婆婆對兒媳虛情假意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