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懷孕6個月的安以軒爆出半個月前在家中被外賣熱飲燙傷大腿和肚子一事,引發熱議。
監控畫面中的安以軒拿出兩杯熱飲時,竟然從紙袋底部掉出來,翻倒在桌上,甚至撒在手上、肚子上和腿上。雖然當時她立即做了緊急處理,可是大腿內側還是留下了傷疤,至今未消。
身懷二胎的安以軒雖然已經是有經驗的媽媽,可是還是受到了驚嚇,她感到慶幸的是當天大兒子沒有被她抱在懷裡,而肚子裡的小寶寶也沒有因此出現異樣。最後安以軒對外賣熱飲包裝隱患提出了質疑,官方也是抱著誠懇道歉的態度及時回應。
二胎媽媽安以軒的燙傷事件,為我們敲醒了警鐘。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調研數據顯示,超過40%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燙傷是發生在家中的兒童首要意外傷害(77%的兒童燙傷發生在家裡,且1-4歲居多)。近年,因監護人疏忽加上生活熱源和電器應用等危險因素增多導致發生在家庭中的小兒燒燙傷事故呈上升趨勢。暑假就是孩子被燙燒傷的高峰期!
這種傷害,不僅是留下疤痕的生理上的疼痛,更會對孩子和家長造成永遠的心理創傷。所以,防止孩子被燙傷,預防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一、家長在使用和接觸各種熱源時,可以怎麼提高警惕?
1、家長經常在家裡排查熱源隱患,而廚房是最容易發生燙燒傷事故的場所。
2、給寶寶泡澡調水溫時,記得要先放冷水,再加熱水。這樣變成溫水的順序就比較安全,被洗澡熱水甚至是開水燙傷的事故也是時有發生的。
3、帶孩子在外面吃飯,一定要注意儘量讓孩子坐在靠裡的位置,避免坐在走道上,或上菜的位置。
4、不要為了「方便照顧」,在炒菜時抱著孩子,避免高溫油點濺出來燙傷孩子。
5、剛出鍋的飯菜,也要放到安全的地方,如果家裡有桌布的,更加要留意小心處於強烈探索期的寶寶會扯下桌布而被燙傷!
二、如果不小心被燙傷,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一定要及時處理。燙傷的處理要牢記五個字:衝、脫、泡、蓋、送。
「衝」:迅速用流動的自流水衝洗;
「脫」:先用水衝洗,再及時將覆蓋在傷處的衣褲剪開;
「泡」:直接將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
「蓋」:指燙傷面很小,可以塗燙傷膏;
「送」:及時前往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三、燙傷後飲食調理
在日常飲食方面患者還要注意避免攝入辣椒、醬油、姜、蒜、酒等有刺激性或深色素的食品,以免造成疤痕增生和色素沉著。
四、民間小偏方不可取
1、用淡鹽水輕輕塗於灼傷處,可以消炎。 2、在受傷處,擦上醬油或蜂蜜、豬油、狗油、生薑汁,均能收效。 3、用雞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調勻塗敷在受傷處,有消炎止痛作用。 4、切幾片生梨,貼於燙傷處,有收斂止痛作用。 5、小兒燙傷後,用黑豆25克加水煮濃汁,塗搽傷處,有療效。 6、皮膚被油或開水燙傷後,可用風油精、萬花油或植物油(如麻油)直接塗於傷面,皮膚未破者,一般5分鐘即可止痛。 7、輕度燙傷,可將幹廢茶葉渣在火上焙微焦後研細,與菜油混合調成糊狀,塗搽傷處,能消腫止痛。
暑假快來了,各位家長都要敲醒警鐘如何防止孩子被燙傷。希望這份寶典對大家有幫助,有相關經驗的寶爸寶媽都可以在評論區給i2老師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