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為自己設定的舒適圈,嘗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020-12-13 楓溪木葉

在今天網絡如此發達便捷的時代,人們越來越習慣於把自己框定於一定範圍的世界中,每天刷刷手機,在網上衝浪,幾乎不願再走出這個充滿網絡聯繫的舒適圈與人進行面對面親切的交流。抱著手機點點讚,評論評論,其實都是在關注篩選著我們自己喜歡的,接受我們熱愛的內容與信息,而自動屏蔽那些我們不喜歡不關注的博主、視頻、動態信息,一直重複著這些沒有營養的行為,如果我們願意跳出這個自我設定的取景框看看外面世界完全不同的內容信息,一定會發現更多的精彩與美好。

其實走出舒適圈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非常難的事情,因為人們一旦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待久了習慣了,就容易對其產生依賴感,突然被隔離開了自己的舒適圈而去嘗試新事物或者適應一種新環境的話,就變得不那麼容易。舒適圈範圍內的都是自己熟悉喜歡的,而舒適圈外完全是陌生的、未知的,因此大多數人跳出舒適圈來到新環境需要較長一段時間適應,只有當他們慢慢適應了新環境,能夠勇敢嘗試新事物的時候,才能發現在自己的小世界之外還有那麼多美好精彩的存在。

因為自己的設定的「圈」,讓我們對於很多外界並不了解的人或物隨意對待,例如,別人同自己的觀點對立不一樣時,我們會自動忽視他們;從自己的觀念出發,許多我們並不了解的群體被我們忽略,移出視線之外;看到了一個事物的某方面,就不再在意其他方面。最後發現,其實世界那麼大,我們只看到了一星半點兒,往前再探索探索,眼中的世界一定會不一樣。所有「自以為是」的其實都給自己設定的取景框。

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去捕捉外面精彩的瞬間,去體驗世界的美好,但是又像我一樣被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而沒有做到或還未做成。我就是這樣的人,平時會胡思亂想一大堆,想著出去旅遊,想著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想著變優秀成為一個讓自己喜歡且滿意的模樣,想擺脫膽小不勇敢的性格,想有一種自己理想的生活狀態等等,但是又懶又窮還不上進,從前的自己不說特別自律吧至少是比較自覺有一定自制力的,但是現在的自己完全被手機支配,說實話對於手機一些網絡知識也不了解,就是被手機支配沉浸在沒有營養的網絡世界中,而那些經常出現在腦海裡的美好期望都沒有實現。我性格內向,不主動,做事有點點拖延,有點點猶豫糾結,不夠果斷堅決,意志力也不夠強,因此,習慣於待在自己的舒適圈過著懶散安逸平淡的生活,一直邁不出前進的第一步,我也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美好,有很多值得經歷體驗的內容,但是往往由於經濟、性格等原因遲遲不敢嘗試,所以在最美的年紀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會有遺憾,但是也還有機會,只要我踏出了自己框定的「圈」主動去看外面的世界,一定還會有美好在等著我的。

外面的世界其實真的很精彩很美好,不管我們受到什麼的限制,人生苦短,,都不要辜負了自己來人間走一遭,突破自我,打破為自己設定的舒適圈,嘗試外面世界的美好,人生必定精彩。

相關焦點

  • 寒假=放縱自己?不能繼續墮落下去!走出舒適圈去突破極限
    唯一出門的時間就是去補充"肥宅快樂水"的庫存,完全陷進了"舒適圈"。舒適圈也叫心理舒適區,就是所謂的"comfort zone"。任何讓人感覺熟悉、舒適、有安全感的事物、行為和心理狀態都包含在舒適圈內。舒適圈是我們每個人認知不會被顛覆的"小小世界",在這之內的一切都是那麼理所當然,而"外面的世界"則有著太多危險。
  • 走出舒適圈,邂逅更精彩的自己
    從不斷對新事物抱有好奇,到日復一日沉浸在舒適之中,不願意再嘗試去做任何突破的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老了,動不了了,實際上是心先衰老了。同學會上,總能見到很多許久不見的同學。小同曾是我最要好的舍友,曾經的他可是拿過運動會獎牌的。再次見面,他已經不如從前那麼健碩,中年男人的「標誌」大肚腩也漸漸顯露了出來。
  • 如何突破自我的設定?成為自己的主人!
    我們就要勇敢地去嘗試,勇敢地去實踐。這時我們就要用得著「饑渴精神」了,如果那些跳蚤永遠想著外面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填飽肚子,那麼它永遠都不會放棄跳躍,除非自己的生命終結。無獨有偶,自然科學家法布爾也曾經利用毛毛蟲做過一次很不尋常的實驗,這些毛毛蟲總是盲目跟著前面的毛毛蟲走,所以他們又叫「遊行毛毛蟲」。法布爾很小心的安排,使他們在花瓶的邊緣走成了一個圓圈。
  • 跳出舒適圈,去尋找真正的生活
    現在總是會有許多人喜歡宅在家裡,呆在自己的舒適圈,不願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於是,開始相信只有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才是最自在,而外面的世界只會束縛住自己。其實,這只是因為呆在家裡的舒適感讓你不斷地學會依賴、學會逃避。
  • 跳出舒適圈 需要多一點勇氣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舒適圈」,舒適圈指自己感到快樂且自信的活動範圍或境況。舒適圈能讓人自在,但跳出舒適圈,迎接更多挑戰,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
  • 秦嵐:打破「舒適圈」,你的機會就來了
    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擁有一次18歲、25歲和40歲,看你如何去把握它。」秦嵐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被問到,她飾演的莫向晚是大家心目中「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次飾演職場女強人,怎麼做到得心應手?秦嵐說這是一個她不擅長的角色,「第一次演女強人,拍攝時,我一直在找狀態,在想怎麼處理微表情、語氣、語速等細節。
  • 王鷗為了走出舒適圈,付出了不小代價,雙腿都有淤青了
    這個距離,是安全裕度,我們用來保護自己。有些人喜歡冒險,山與海,沒有喜悅,沒有。有些人,總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走出一步。王你是這樣一個舒適的呆在圈都不願意出來,可能會給她帶來童年的陰影,讓她面對這個世界,一直不夠勇敢。
  • 躺在舒適圈的人,眼裡只有自己
    一個人在某個區域內,表現出舒服、放鬆、穩定,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能夠用習慣性的行為模式去處理各種情況,稱為舒適圈。在很早之前,就有人呼籲跳出舒適圈,原因在於舒適圈限制了思維和成長。的確如此,那些沉溺在自己舒適圈裡的人,因為對周圍的事物太過熟悉,所以什麼都按照經驗來,甚至按照自己的思想來,最後發展為眼裡只有自己。
  • 打破舒適圈,做更好的自己,辛苦並愜意!
    離開舒適圈需要非常大的勇氣,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走出舒適圈,去看更大的世界 。圈內圈外,兩個世界。只有敢於打破自己固有的所謂的舒適圈,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願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不會有所突破。
  • 迷你世界:星光孢子打破遊戲設定,變換16種顏色,夜晚顏值超美
    迷你世界作為高自由度的沙盒遊戲,有著規模龐大的地圖,除了普通的陸地世界外,還有著地心世界和外太空的萌眼星球。每一種環境下都有著獨特的怪物、動物以及植物。星光孢子是一種生存在萌眼星球空島下方陰暗位置的發光植物方塊,顏色種類十分豐富,多達16種顏色,並且該植物方塊自帶發光的屬性。
  • 成長就是跳出小舒適區,重塑大舒適區
    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定要嘗試走出自己的職場舒適區,接受新挑戰。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突破舒適區」,主動尋求改變,謀求發展,邁向成功。 1、改變的勇氣 很多人並不是甘願在自己舒適的區域裡生活和工作,而是缺乏改變的勇氣,這些人對新鮮的事物或新環境感到恐懼,對未知的事物更是恐慌,時間久了就會停留在舒適的區域,因此要想突破自己的舒適區,就要學著去改變和面對,人生的意義就是對世界的不斷探索,因此需要有改變的勇氣;
  • 勇於跳出舒適圈,去做讓自己更好的事
    走出舒適區,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作者:朱香記(富書籤約作者)01今天刷微博,看到一個超燃的畢業演講,截取的一分多鐘視頻裡,整個演講充滿了昂揚的鬥志和滿腔的豪情。視頻裡,演講者說:很多人告訴你去做喜歡的事,而我不覺得你們應該做讓自己開心的事,你們應該要做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事。
  • 突破自我,打破自己的舒適圈
    教授沒有說話,而是在一張大白紙上用筆畫了一個圈:在圓圈中間站著一個人。接著,他在圓圈的裡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輛汽車、一些朋友。教授開言說:「這是你的合適圈。這圓圈裡面的東西對你至關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裡頭,人們會覺得自在、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 「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後,會發生什麼?」
  • 帶上心愛的她和它 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帶上心愛的她,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當然了,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出行之前,這幾件裝備你或許應該帶上。出去旅行 美好的時刻一定要記錄下來     與徐霞客前輩只能用紙筆描繪山川地貌所不同,我們現在有了相機,可以更方便的將美好的時刻記錄下來。所以如果外出旅遊,我們一定要帶一臺靠譜的相機,我推薦大家選擇佳能EOS M50。
  • 李東學《宸汐緣》打破舒適圈,爭議景休「立」新標
    自從該劇推出以來,李東學就引起了觀眾的熱議,該劇逆襲的豆瓣分已成為破圈熱門劇,他的高知名度和高話題度使得《宸汐緣》繼續在社交媒體的螢屏上刷來刷去,而李東學也憑藉景休的作用積攢了高度的熱度,圍繞該劇精緻的人物、暖衛、角色黑化,一系列話題被引發和討論,並催生了很多傳播度很高的周邊內容,如「景休黑化眼線」、「景休脫單失敗」等話題。
  • 跳出舒適圈,邂逅更慘的自己
    「舒適圈裡,除了舒適一無所有」「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仿佛你不跳出舒適圈,就是貪圖享樂、不求上進的廢材青年。可我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建立的搖搖欲墜的舒適圈,跳出去找虐嗎?1舒適圈也是有門檻的好吧?
  • 跳出舒適圈,堅守能力圈
    對一個人來說,如果一直學習對自己沒有難度的知識,或者經常做得心應手的事,隨著時間長了就很容易停止成長,一旦不進步,這就處於舒適區的狀態。人生來就是要創造價值的,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總有一個在路上。而最理想的狀態莫過於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挑戰性的內容,稍有壓力,讓自己的行為和精力都達到最佳狀態。然而,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成舒適區,人也隨之成長。
  • 想要改變自己,就需要突破舒適區,放大舒適區
    沉溺於舒適區的人,其行為表現為:懶惰、鬆懈、倦怠和保守,久而久之會感到迷茫和無助。每個人在自己的舒適區裡都會覺得舒服、放鬆、穩定、能夠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舒適區,就會覺得不舒服、彆扭,或是不習慣。所以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改變自己,就算偶爾有改變自己的想法,但開始嘗試改變就會覺得不舒服,然後就放棄了。
  • 秘閣文化便利店:少看爽文、爽劇:趁年輕,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成年後談戀愛,不會只顧著說那些海誓山盟,而是告誡自己,也告誡對方,慎重做出選擇;走過的路多了,見過的人多了,選擇變多了,才會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如果你今天只看到我一個人的好,那是因為你沒有選擇,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出去了,看過了,還是覺得我好,那我才是你真正的選擇。」
  • 種草|找到自己的「舒適圈」,活出自己的舒適感
    他願意花三萬塊訂一條刺身,但也知道哪家健康外賣又快又好,他能為一個喜歡的沙發等上六個月,但也可以在高峰期騎車到公司,同時節約了路程和健身時間。要做到「賀涵式精英」 ,就要懂得生活需要斷舍離,只留最好和最舒適的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