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如何成為一種習慣:中國人的口腔清潔史

2021-01-09 鳳凰網

在一本成書於晚唐時期(9-10世紀)的由阿拉伯人寫的《中國印度見聞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可茲佐證,書中說:「印度人使用牙枝,他們如不用牙枝刷牙和不洗臉,是不吃飯的。中國人沒有這一習慣……在中國刷牙是不禮貌的,中國人飯後漱口」。印度人使用的牙枝就是楊枝,玄奘《大唐西域記》載:「饌食既訖,嚼楊枝而淨」。楊枝也叫齒木,在印度被廣泛用於清潔牙枝,義淨說這種齒木「長十二指,短不減八指,大小如小指,一頭緩,須熟嚼,良久淨牙齒」,在當地通過咀嚼齒木以清潔牙齒的方式是普遍做法,「三歲童子鹹即教為」。阿拉伯人也有用牙枝的習慣,他們的先知穆哈默德用的剔牙枝是來自西奈山上一種芳香四溢的樹木。傳說他在清真寺的時候,經常用剔牙枝的另一頭來掏耳朵,夜晚禮拜前再用那頭剔牙,飯後也要用它剔牙。

與印度、阿拉伯相比而言,中國古代更為流行的潔牙方式是揩齒。關於中國人何時形成刷牙的習慣這個問題,不少史書中說唐代時社會已經流行刷牙了。但是,經人考證發現其實唐代更為流行的方法不是刷牙而是揩齒或漱口。從時間早晚看,我們相信漱口這種簡單清潔口腔的方式要早於揩齒。大概最晚在東晉時期,人們已經知用鹽末揩齒的方法來清潔牙齒了。不過,對於揩齒這種方式在社會上的普及度,我們不可過高估計。作者陶弘景既然將其歸類於「養性延命」的技術之一,可見其並非人人都懂的。

在敦煌壁畫中有不少反映揩牙的畫面。據王惠民先生統計,敦煌壁畫中的刷牙圖至少有14幅,最早的刷牙圖見於中唐時期第154、159、186、361窟的《彌勒經變》中。

敦煌壁畫中的「揩牙」

總體上看,歷史上五代以前中國人揩齒這種方式都不常見,可能漱口相比而言會多一些。揩齒也應該是受佛教生活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潔清口腔的生活方式。即便到了21世紀,也非所有中國人都養成了刷牙的習慣。據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刷牙率雖然已經由過去的30%上升為70%,但起碼還有3億人不刷牙。而且,在刷牙的人群中,有將近七成的人不知正確的刷牙方式,許多人只是拿著牙刷胡亂攪和,結果刷過的牙齒照樣長著厚厚的牙菌斑,久而久之,口氣也不清新了。

歷史上宋代是最強調刷牙的了,在這一時期的許多醫書中均對刷牙與牙齒保健做過全面詳細的說明,分述如下:

1、指出刷牙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若牙齒不好,可能引起全身疾病。正如民間經驗所言,一個人健康與否可以從其牙齒的好壞上來判斷。《聖濟總錄》卷一百二十一《揩齒》中就說:「揩理盥洗,叩琢導引,務要津液榮流,滌除腐氣,令牙齒堅牢,齦槽固密,諸疾不生也。……或緣揩理無方,招風致病,蓋用之失宜,反義為害,不可不知也。」

2、規定漱口、揩齒的時間與操作細節,這些主要在《太平聖惠方》中提到,如卷三十四中記有為「揩齒硃砂散」的用法是「每日早、晚各以溫水漱口三五度,用藥揩齒」。又有「揩齒龍腦散」用法是「每日早晨及臨臥揩齒」「揩齒散」「每日早晨及夜臥,常用揩齒」。有時還提到「每日二、三次揩牙」。可見彼時對於牙齒保健的重視理念,已與今天所倡導的牙齒健康保健知識並無二致。

3、用於揩牙的「牙膏」明目繁多。古代當然無「牙膏」這種叫法,不過有與它功能類似的藥物製品,名曰「勞牙散」或揩牙散,也可稱之為「牙粉」,如上條中介紹的「揩齒龍腦散」「揩齒硃砂散」,還有「揩齒桑葚散」「揩齒龍骨散」「揩齒麝香散」「揩齒槐枝散」「揩齒蓮子草散」等數十種散劑。這些揩齒散劑的用法常為「以指點藥,揩齒上」。《博濟方》卷三記載了一種名為「揩齒烏髭地黃散」用法為:「每日夜用之揩齒。揩齒法,欲使藥時,用生薑一塊,如杏仁大,爛嚼,須臾即吐卻滓,以左手指揩三五遍,就溼指,點藥末,更揩十數遍。」

宋代佛門子弟的日常起居中也很重視洗漱、揩牙,如《禪院清規》中規定早晨起來盥洗漱口「使用齒藥時,右手點一次揩左邊,左手點一次揩右邊。不得兩手再蘸。恐有牙宣口氣過人」。對於揩齒技術做如此詳細的說明,猶如今天我們在教兒童刷牙應注意「左右刷、前後刷,上下左右全刷到」那般細緻。可見當時對牙齒清潔與避免口臭關係的認知程度之深。不過社會生活層面,民間百姓恐怕就沒有如此多的將就了。莫說揩齒如此複雜,就連簡單的漱口能做到的人也不算太多。日常漱口所用的水,多是白水,條件稍好者用些茶水、薑湯漱口也算不錯了。青鹽也是一種使用較多的潔牙劑,常常配合漱口使用。《紅樓夢》中大觀園內的公子、小姐們在漱口之前都會先用青鹽把牙齒擦一遍。這種青鹽含雜質較多,不能食用但卻可作為潔牙的試劑。作為擦牙的青鹽,常被做成稜柱形狀,方便使用。

揩齒除了手指之外,古人還會用到揩齒布,我國大約在晚唐時候就有揩齒布了。1987年,考古隊員在清理西安法門寺唐塔甬道時,在發掘的一塊記錄衣服的碑文中就刻有「揩齒布一百枚」的字樣。宋代的醫書《聖濟總錄》中的「治口臭揩齒方」從另一個側面透露出揩齒布的用法,「每日早,取楊柳枝咬枝頭令軟,摭藥揩齒,瞬水漱,復以棉揩,令淨」,南宋張杲《醫說》總談到丁香散治口臭,也是用絹揩齒。依據文獻記載判斷,揩齒布似乎既可以直接蘸藥揩齒,也可作為手指揩齒之後的一道清潔工序。

從人類歷史上看,清潔牙齒的試劑雖出現較早,不過其真正向全民普及還是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和香水,胭脂與乳罩一樣,牙粉、牙膏之類的潔牙劑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兩千多年前,有一位希臘醫生曾用詩寫下一張配製牙膏的方子。美國於建國之初尚不知使用牙刷,喬治華盛頓的牙醫告誡他用一塊布蘸了白堊擦牙齒。數十年之後,牙刷傳入美國,不過,潔齒劑依然是一種奢侈品,並未太大眾化。到了1859年,紐約有一個名叫維康·亨利·郝爾的藥物批發商首創一種紅色的擦牙水,取名『蘇珊頓』(Sozodent)——是混合希臘文『保全』與『牙齒』兩個單詞而成。『蘇珊頓』含有酒精37%,對牙齒有害無利。但是,1894年郝爾逝世時,卻已飽賺一千萬美金。不過『蘇珊頓』雖然損害牙齒健康且因牙粉與牙膏的興起而被廢棄,但是至少對它大肆宣傳的廣告教美國人開始刷牙齒了。第一個製造牙粉的美國人是牙醫亞瑟·懷特·裡昂,他的第一批產品名叫『裡昂牙片』。這些牙片是把牙粉壓成一塊薄餅形和條形的巧克力糖一樣分成許多相連的小塊,用時便折一小塊下來放在牙刷上。1874年,裡昂又製作了瓶裝的牙粉,後來又改為罐裝,銷路壓倒牙片。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前就有牙膏出售,有的是舶來的,有的是牙醫為他們的病人調製的。牙膏原來是裝在小瓶裡,用的時候須將牙刷伸到瓶裡去蘸。這裡使人們感覺到不衛生而畏縮不用。可以捏的試劑管是美國人約翰·蘭德於1841年發明出來裝繪畫顏料用的。在1892年另一名牙醫謝菲爾德開始使用這種管來裝牙膏。一經問世,不脛而走,迅速為消費者接受,也奠定了今天牙膏外包裝的雛形。」

20世紀初美國的牙粉廣告,引自《牙齒的故事》

這是牙粉、牙膏等現代牙齒清潔劑在美國的演進史。關於它們在中國的引入與推廣過程,李曉軍《牙醫史話》中有概要介紹,本文以茲參考。19世紀末,與其他洋貨一起,牙粉、牙膏也進入中國,並開始在城市流行開來。這時期主要的使用者是學生、公務人員、社會名流、名妓等,刷牙也成了「文明人」的象徵之一。不過剛開始,人們對於刷牙的認識還是不太清楚,擔心用毛刷這樣長久地刷下去,牙齒會壞掉。如1876《格致彙編》中《論牙齒》文就說:「有人喜歡用牙粉刷牙,此質雖能令牙齒變白,但久用之,則外殼銷磨淨盡,而牙亦易壞。」而在普通人看來,那些「每天一大早就往嘴巴裡塞些粉子,弄得滿嘴的泡泡,跟洗衣服似」的文明人,用牙粉刷牙「簡直是髒死了」。要是被這些刷牙的文明人當面聽見這樣的議論,估計得氣個半死。

清末實行新政,開辦實業,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鼓勵、扶持商人興辦實業,其中就創辦過牙粉廠。20世紀初,較為知名的牙粉國產品牌有「地球牌」「老火車牌」「同行牙粉廠」是當時國產牙粉行業的先行者之一。一戰爆發後,民族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牙粉業也有較大的發展。這在上海、天津等大都市的報紙廣告中體現得尤其明顯。1914年《申報》刊登一組竹枝詞,其中就有描寫小商販銷售國產牙粉的情形:「兜售牙粉把鈴搖,假虎真人次第跑。為欲國人用國貨,別開生面活商標。」當時有個叫徐景明的牙醫說:「迄今牙科林立,而售賣牙水、牙粉之街招復紛紛接與目簾,莫不各言其妙。」可見此時諸如牙粉等潔牙劑作為新生事物被大力向民眾推廣。

中國國產牙膏行業起步相對較晚,最晚在1915年,漢口民生化學製藥公司已經開始製造牙膏了。《牙膏史》說,1922年上海的中國化學工業社生產了我國第一支管狀牙膏。不過,牙粉、牙膏這種洋玩意兒對於大多數中國百姓來說,那是新奇之物,以至於鬧出一些笑話。1923年5月的某期《申報》上刊登了一則「誤把牙膏當炸藥」 的趣聞,說山東臨城縣有名貴婦遭人綁架,綁匪在翻人口袋時,「忽見牙膏,匪不識其用,詢之女士,女士擠出少許於牙刷上,匪大驚,遽躍出五尺外,擎槍作勢,蓋誤以為炸藥也」。

當時,上海是中國牙膏生產的中心,20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16家工廠及藥房兼產24種品牌的牙膏,牙膏銷售量達60萬打,到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牙膏廠增至78家,品種達110種之多。另外,在1949年以前,開放程度較高的天津地區也有9家牙膏、牙粉廠,廣州有7家牙膏廠。據統計,在民國時期有近百家廠生產過120餘種牙膏。

無論是牙膏、還是牙粉均是舶來品,起初從國外進口,所費甚巨。魯迅牙齒不好,所以他十分重視牙齒的保健。在他的日記中有不少記錄買牙粉、牙膏的花費,如1912年6月16日,他上午在青雲閣買襪子、日傘、牙粉,花了二元六角錢。11月,又去青雲閣買拭牙粉一盒。1914年11月,魯迅在青雲閣買牙粉一盒,六角錢。對於有稿費收入的魯迅先生來說,6角錢的牙粉,價格還算不貴。但對於普通大眾,花6角錢來買這玩意兒,顯然是過於奢侈了些。民國時期,牙粉、牙膏作為進口物品,被列為奢侈品行列。大有今日法國高檔香水的派頭。據1935年《申報》上刊登的一則名為《最近奢侈品進口總數》的消息稱,當年1月至7月底,進口牙粉、牙膏所花共80.824個金單位。1936年前五個月「牙粉、牙膏進口,計國幣二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五元」,佔到整個進口化妝品總數的1/6還多一點。可見當時在進口牙膏、牙粉方面花費之高。

正是由於作為「舶來品」的牙膏,成本之高,在一戰期間的「抵制日貨」「抵制洋貨」的民族運動中,國產牙膏的銷售廣告封面大多也印上了「請用國貨」「提倡國貨」「中華國產」的字眼。

國產先施牙膏廣告「炮打舶來品」

總之,在當時大城市世面上賣的牙刷品牌,那是琳琅滿目,千奇百怪,對其功效也是極盡誇張。幽默大師林語堂寫過一篇《我怎麼買牙刷》的生動小文,對當時的情況有生動直接的反映。他說「假如我買文明牙刷的這段歷史像一幕悲劇,那麼我尋求文明牙膏的經驗,真如一部一百二十回小說。那些各種牌號的牙膏、牙粉互相攻訐的廣告,讀了令人眼花繚亂。簡單的敘述起來,各種牙膏、牙粉、牙水我先後都已用過,……我覺得用起來,無論哪一家都是一樣,都不能傷損我生成潔白無瑕的牙齒。我看見過化學室化驗的證書,說某種牙膏於幾秒鐘能殺死幾百萬微菌(後來有醫生告訴我,此家消毒水殺菌力不及鹽水);有某家廣告警告我『當心粉紅的牙刷』,說是用錯牙膏,牙齦膿潰的先兆(其實刷牙時用力,牙齦微出血,是當然的事);有的廣告警告我,市上牙膏十有八九是完全無用的。」

1926年《申報》上的牙粉廣告

相較於牙膏,牙粉因其較為便宜,故能為大眾所接受,其生產與銷售量會多很多。直到20世紀60年代,雖然國產牙膏生產更多了,但價格還是比牙粉貴不少。毛澤東主席自從延安的時候,就養成了用牙粉刷牙的習慣,當時有人勸他改用質量更好、使用更方便的牙膏,但是他都拒絕了。以至於警衛們同他討論如果不生產牙粉了,他是否還要使用牙粉的問題。毛澤東笑著說:「牙粉還是會生產的,因為還有人用嘛!至於我,今後如果每一個中國人都能用上牙膏了,我就不會再用牙粉了。」這是一則反映領袖簡樸生活的例子,從中我們可知牙粉因為便宜,其普及程度更高。

常用的空腔清潔劑還有口香糖、漱口水,它們也是舶來品。國人對他們的使用也是晚近的事了。不過,其推廣速度倒是很快競爭也相當激烈,現在世面上流行的各種口香糖、漱口水,其廣告語總是要幫助使用者保持口氣清新、保持牙齒健康。反正,人類在避免異味,追求香氣的「文明進程」中也是各有高招。

參考文獻:

1.李曉軍:《牙醫史話——中國口腔衛生文史概覽》,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陳星燦:《中國人刷牙的歷史有多久》選自《考古隨筆2》,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第187頁。

3.溫長路:《民歌詩詞話養生》,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年版。

4.吳承豔:《五官科頑症金方》,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第274-277頁。

5.毛毅:《潔齒史話》,《申報》1947年8月30日。

6.林語堂:《人生當如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17頁。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口腔清潔史
    在一本成書於晚唐時期(9-10世紀)的由阿拉伯人寫的《中國印度見聞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印度人使用牙枝,他們如不用牙枝刷牙和不洗臉,是不吃飯的。中國人沒有這一習慣……在中國刷牙是不禮貌的,中國人飯後漱口」。印度人使用的牙枝就是楊枝,玄奘《大唐西域記》載:「饌食既訖,嚼楊枝而淨」。
  • GUM康齒家:中國人的口腔護理存在哪些誤區?
    口腔健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進行著基礎的口腔護理——刷牙漱口,但是還是會發生牙齦出血、腫痛、發炎等等口腔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讓我們口腔處於亞健康的,往往是我們不正確的口腔護理習慣。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盤一盤,那些口腔護理習慣中的誤區。
  • 如何幫貓刷牙?
    由於牙垢粘附的牙齒表面不平坦,因此牙菌斑更容易積聚並成為細菌的溫床,從而引起口腔中的牙齦和黏膜發炎,並最終導致牙周疾病。貓咪若患有牙周疾病,牙齦將發紅腫脹。疼痛會降低食慾,使貓咪失去精力,隨著病情的加重,牙齒可能會鬆弛並脫落。如果不及時治療,牙周疾病可能會影響其他器官。一旦患了牙周疾病,可能很難治癒,因此在其發生之前進行預防非常重要。如何幫貓刷牙?
  • 口腔科普:正確的刷牙方法
    誤區一:牙刷個頭太大很多人覺得大頭牙刷刷起來比較「爽」,但是牙刷頭太大了,會很難靈活清潔到口腔各個角落,所以最好選用合適大小的刷頭,才能把牙刷到位。正確做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刷頭誤區二:用冷水刷牙很多人習慣用冷水刷牙,但冷水容易導致牙本質敏感的人牙齒酸痛,而且不利於牙膏內的有效物質發揮活性,所以用溫水刷牙更好一些。
  • 「口腔拖延症」的日常習慣,你有嗎?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一項為期8年的跟蹤調查發現,與每天刷牙兩次的人相比,從不刷牙或很少刷牙的人患心臟病機率增加70%。研究人員將肥胖和吸菸等因素納入考慮範疇之後,這一結果依然成立。 刷牙除了與心臟病有關外,還與肺炎、腸道疾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 10個中國人7個牙不齊,6成以上成人「不會刷牙」
    據報導,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正畸科門診,成人矯正已經佔到30%左右;某健康服務平臺數據顯示,2019年牙齒矯正服務年同比增長654%,主要增長來自30歲以下的90後人群;某口腔服務平臺的報告指出,24-28歲的女性已成為正畸最忠實的顧客。
  • 你以為睡前刷牙就足夠了嗎?90%的中國人都患有這個牙疾!
    中國人一說到口臭,總覺得是上火了,實際上更多的是牙周炎引起的,就是牙周病的初期階段。你知道嗎?中國人患牙周病的成年人竟高達90%以上(根據2014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奇怪,明明大家晚上睡覺前都有刷牙的啊,怎麼會這樣?因為刷牙時姿勢不對,或刷不到的地方總不能徹底清除病菌,睡覺時唾液減少,病菌更容易增殖。第二天起來就會感覺口腔異味,嘴巴粘稠的,這時你已經妥妥的奔往牙周病的路上了。悲催的是,有口臭的人一般自己是察覺不到的。在喜歡的人面前,不知不覺因為有口臭被討厭了,可真是欲哭無淚。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口臭呢?
  • 【每日一讀】中國的久遠刷牙史:清潔口腔何時變成了一種習慣!
    阿拉伯人也有用牙枝的習氣,他們的先知穆哈默德用的剔牙枝是來自西奈山上一種芳香四溢的樹木。傳說他在清真寺的時分,經常用剔牙枝的另一頭來掏耳朵,夜晚禮拜前再用那頭剔牙,飯後也要用它剔牙。  與印度、阿拉伯比較而言,我國古代更為盛行的潔牙辦法是揩齒。關於我國人何時構成刷牙的習氣這個問題,不少史書中說唐代時社會現已盛行刷牙了。可是,經人考證發現其實唐代更為盛行的辦法不是刷牙而是揩齒或漱口。
  • 早起刷牙浪費發酵一宿的口腔有益細菌?
    刷dy的時候看到有「專家」這麼呼籲大家,大意就是:早上起來都憋刷牙啦,浪費了發酵了一晚上的口腔有益細菌!都就著水咽下去就可以了。 哈?
  • 先吃早餐還是先刷牙?聽口腔...
    眼看雙十一的包裹還沒拆完,雙十二又要來了,牙線、牙籤、水牙線、電動牙刷……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潔牙產品?「神器」真的有商家說的那麼神嗎?口腔醫學專家表示,不要盲目迷信「神器」,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除了刷牙,還提倡每天用牙線,每半年或一年到醫院洗牙。
  • 如何用電動牙刷刷牙?超詳細!
    現在電動牙刷已經成為火熱的日常用品,傳統的牙刷已經逐漸被淘汰。雖然用電動牙刷的人開始增多,但是能正確使用電動牙刷的人並不多。相信對於剛開始電動牙刷的人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煩惱,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如何用電動牙刷刷牙?
  • 他早晚刷牙,牙卻一顆顆地掉…原因居然是……
    「沒有一副好的牙齒 如何在人間咀嚼人生」  刷牙是現代人每日的必備動作  「每天刷牙兩次」更是深入人心的口號  但是早晚刷2次牙就確保牙齒健康了嗎  有個人  他深知一口好牙的重要性  每天早晚刷牙  卻先後掉了十幾顆牙  早晚刷牙卻掉了十幾顆牙  楊大伯是一名退休職工,年輕時就愛吃美食的他深知一口好牙的重要性,每天堅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刷3到5分鐘,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 天天刷牙≠有效刷牙牙齒,到底要如何保護?
    近日,本報特邀衡陽市科爾雅口腔醫院院長胡自立解答市民的疑問。他提醒,保護牙齒不僅要做好早晚刷牙,飯後也要堅持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乾淨,少抽菸、不嚼檳榔,還要定期到專業醫院做深層潔牙和口腔檢查。  保護牙齒,要戒掉這些壞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口腔這道防線被攻陷了,全身都可能受到影響。」
  • 怎樣選牙刷和如何正確刷牙,讓牙齒更健康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社會正逐漸發展為老齡化社會,口腔疾病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大因素。口腔疾病可引起或加重全身其他器官的病變,對全身造成明顯影響,加之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力生理性下降,故老年人發生口腔疾病更加危險。
  • 牙痛是上火,欺騙了多少中國人.
    因為中國人的口腔健康問題,已經到了亟需重視的地步。與從小就去洗牙、看牙醫、用牙線的西方人相比,中國人對牙齒重視程度實在太低。早在2017年9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了《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4%的中國人,連每天刷兩次牙這種基本的口腔清潔措施都做不到。所以,曾有醫學專家說,中國人最有可能患上的疾病,不是癌症、不是心腦血管疾病、不是糖尿病,而是口腔類疾病。
  • 為什麼刷牙前牙膏不能沾水
    刷牙是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早晚都需要刷牙,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口雪白的牙齒。刷牙是我們為了保持口腔健康,預防牙疼牙齒發炎的主要方法,好的牙刷和牙膏可以幫助我們控制牙菌斑。但如果使用不正確的刷牙方法,那我們不僅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效果,還會有不良後果。所以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正確刷牙,避免錯誤刷牙方法吧!
  • 圖解正確刷牙步驟及常見刷牙誤區.
    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軟垢、食物殘渣與色素沉著、保持口腔清潔,同時按摩牙齦,增進牙周健康。刷牙的方法有很多,無論哪種方法,牙齒各面均應刷到。目前,我們提倡較多的是「水平短距離顫動刷牙法」(即巴斯法)。
  • 智英口腔分享:生活越富裕,牙齒就越成為一種「形象」代言
    看到網上一個提問:如何一眼看出美國人是裝富還是真富?答:穿得土、吃不胖、姓氏高大上。這裡雖然不乏有玩笑的成分,比如,「吃不胖」這一點是經得起推敲的(但並非絕對,比如川普的體型就不苗條,但不耽誤他即當過總統又是富豪),但確實也有幾分真實。
  • 牙痛是上火,欺騙了多少中國人
    據統計,在中國人的口腔問題中,牙周炎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牙周炎的發病率高達70%,相當於10個人中,就有7個有牙周炎。不僅常見,牙周炎的危害還不容小覷。它的發病周期很長,早期不易被人發現,當有了明顯症狀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要想治好不容易,最後的結局就是牙齒都掉光光了。
  • 正確刷牙的方法:98%的國人都錯了!
    【錯誤4:橫著刷牙】  採用橫向刷牙,是對牙釉質的一種物理磨損。橫向刷牙一方面無法清除掉牙齒縫隙裡的垃圾,同時還可能導致牙齒根部楔形缺損、牙齦損傷、牙本質敏感等問題。【錯誤5:刷牙時間太短】  很多人以為刷牙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殘渣。但其實刷牙的目的是消滅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和牙齦縫隙裡的無色細菌,是導致齲齒和牙齦炎症的禍首,中國人每次刷牙的平均時間為59秒,這個時間對完全徹底地清理口腔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