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生活中那麼多諷刺的事
原創凡齊商學院2020-12-18 18:58:34
記得小時候聽老人們說,做裁縫家衣服卻是破的,做木匠的人家卻沒有板凳腿。這個觀點主要講現實中的很多諷刺現象。
1.昨天聚會有個北大碩士說,當年他們班上倒數第一的人,應聘成為人大附中的老師,在我眼裡這很正常呀!她和他們同學們就會覺得這特別諷刺,人大附中在北京是特別有名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嘛!
太智慧太聰明的人又不屑於做老師呀!或者有的出國留學了,有的創業去了,只剩為數不多的人願意當老師。
2.微博上某個情感大咖,超級有名,想她問答問題都得收費,每天僅這項,她的收入都驚人,給無數人梳理情感問題,解疑答惑,頭頭是道,但知情人卻說她自身的情感是一團糟。
3.還聽到有個真實的故事,某個親子作家書籍很暢銷,開講座教別人如何教育孩子,場場爆滿,吸粉無數,自家的兒子卻因犯錯被派出所當眾抓走了。
4.有位學員說她有個朋友開淘寶店,不會運作經營,導致賠了很多錢,人生陷入谷底。後來他搞個線下線上培訓班,教別人如何去做淘寶店,居然賺得盆滿缽滿,一躍而起,實現人生騰飛。
那麼他們到底是對社會有貢獻?還是沒有貢獻的呢?只能說這是諷刺的真實故事。
5.認識幾年的朋友崔富帥,他的經歷更有意思,他當年就讀鄭州某大專院校,他英語四六級都沒有考過,但他大二開始和同學就合夥開英語培訓,畢業第二年(14年)就做到年入100多萬,把周邊幾家英語培訓機構全部給壟斷了。
我們說你哪來的底氣去開英語培訓呢?四六級都沒有過,他回復,我沒有過並不代表我教不好呀!我教的人很多人都過了六級啊!他們至今都很感激我。那些英語考了專八的人,他們不屑開英語培訓班,或者是沒興趣,沒膽量和勇氣。
崔老師又把他經營英語培訓的成功經驗寫成文檔,私信購買1500元一份,居然數百人購買,又是一筆財富,多少人埋頭幾年寫一本書還沒他這收益大。想想人生就是一部荒誕劇啊!
他當年要埋頭用全部精力考英語四六級,然後按部就班的做個上班族,很可能現在的年收入還抵不到如今的月收入。他這種屬於快速看到背後的底層邏輯,懂人性,擅於運作整合資源。
成功是屬於這種有想法有行動力思維活躍的人啊!那些英語過了八級的人,看到他的故事會怎麼想呢?
他那天分享說,當年周邊做英語培訓發傳單做地推,就是銷售員的角色,而他直接和校長輔導員對接,用策略方式打動,開始是免費上課,以這種模式切入,他是老師的身份,高維碾壓低維。家長就非常信任認可,主動找他報名上他們的英語培訓機構,最後他周邊的三家英語培訓都倒閉了。
現在的英語培訓機構沒有前些年好做,網絡英語APP課程普及,他早早意識預見到這個危機,16年底已經成功轉型,比過去反而更輕鬆自由,成就更高。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啊!
我熟悉的某幾位自媒體大咖,他們的文章有的是毫無文學性,就是碎碎念,沒有明確的主題,但是單篇打賞達到五萬左右,相當於是一個普通人的年收入。其他更重要的商業價值還沒算進去。
多少人文章寫得華麗有深度,寫了很多年,依然默默無聞,不懂如何利用網絡放大自己的影響力,如何運營傳播讓自己實現躺賺,如何經營自媒體平臺
那麼為什麼沒有文學性的文章,卻有那麼大的物質收益呢?一堆人追捧。
我分析了一下,主要他的文章有信息量,知識密度強,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需求,別人能從他的文字能得到知識,打開眼界,最重要的是他持續寫了多年日記體文章,讀者黏性很強,習慣了他的任性寫法,懂得網際網路趨勢,積累粉絲。傳統的純文學和這是兩種不同的系統路線,得到的結果也截然不同。
蘇格拉底曾經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
堅持+努力+眼光+行動力+思維角度,每個成功的人都值得研究,但並不代表可以複製。
(日記感想)
作者:齊帆齊。中國作協網絡作家班成員,出版兩本書的自由寫作者。
多平臺人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