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來自昆士蘭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和昆士蘭農業與食品創新聯盟(QAAFI)的Edward Narayan博士表示,研究發現美利奴母羊在懷孕期間剪毛兩次,而不是目前行業上普遍採取的只剪一次毛,母羊的表現更活躍,應激水平更低,生產的羔羊羊毛更細。
"人們普遍認為在母羊懷孕早期剪羊毛可以提高羊毛生產率,但我們想看看它是如何影響動物本身的,"Narayan博士說。"雖然剪羊毛對動物來說是一種急性應激活動,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它顯著降低了母羊的長期壓力。證據來自羊毛本身。"
研究人員對羊毛樣品中存在的應激激素進行了分析,並用於計算和比較動物隨時間變化的壓力情況。皮質醇是一種主要的應激激素,長期的應激會對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該激素以緩慢的速度通過血管融入羊毛中,這反映了羊在農場中所經歷的壓力情況。
與採集血液或糞便相比,檢測羊體內皮質醇的長期變化要容易得多,而且創傷性小。在分析了樣本後,研究人員發現,懷孕的母羊剪了兩次羊毛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羊毛中的皮質醇水平明顯降低。技術跟蹤和羊毛微米分析也顯示,該策略使羊群更加活躍,羔羊的羊毛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