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女孩舉報父母逼婚,並退5萬彩禮:開心的是你,毀掉的卻是我

2021-02-10 青年文摘

點擊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點擊加星★ 貼近你心 ❤

作者:Jenny喬

來源:Jenny喬(ID:Jenny-Qiao-Love)

最近,有一則令人目瞪口呆的新聞:廣東17歲女孩舉報父母逼婚。

小苗(化名)今年17歲,初中畢業後,隨父母外出打工。春節期間,父母以年紀不小為由,替她張羅了一門親事。

在認識男方的三個月裡,兩人見面次數總共不超過10次。然而,小苗父母卻早早為他們選好了成親的日子。

即使小苗百般不情願,但最終還是敵不過父母的「逼迫」。

婚禮前,小苗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要退婚。於是,她找到當地婦聯,舉報了父母逼婚的事實。

經過協商,小苗父母終於答應退婚,並退還男方的5萬彩禮。

17歲,本該是努力讀書的年紀,卻被父母拉著去打工。打工也就算了,還逼她和一個陌生的男人結婚。

有人說,2020年了,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的確有。

小苗父母的粗暴行為,不僅幹涉了她的合法權益,還傷害了她的婚姻自由。

但同時,我也為小苗感到驕傲。因為,她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

說到底,這件事的起因,還是父母與子女在婚姻觀念上的衝突

而這種逼婚的現象,在我們生活的今天仍有發生。

催婚,讓年輕人心力交瘁

一個網友曾分享過自己母親的催婚日常。

母親:吃晚飯了沒?

女兒:還沒,我在路上打包就好了。

母親:一個人吃飯不孤單嗎?

女兒:不會,都挺晚了。

母親:如果你有男朋友,就不用一個人吃飯了。

女兒:你這話什麼意思?

母親:要是有個人陪你、照顧你,我和你爸就放心了。

女兒忍住脾氣,轉移話題:爸爸身體怎麼樣了?

母親:他很好,你不要擔心,我們比較擔心你春節能不能帶回男朋友。

女兒:我工作那麼忙,上哪兒找男朋友?

母親:上哪兒找沒關係,只要能帶回來就好。

女兒:媽,我要是隨便找個男生回家,感情也不一定長久,你說是吧?

母親:不一定,感情都是婚後培養的。

女兒:萬一培養不了,還得離婚呢?

母親:那你至少還結過婚……

三句話不離找男友,五句話不離催婚。看似家常的對話,實則步步緊逼。

在網友看來,這不像是聊天,更像是問刑。

豆瓣有個女生哭訴父母對她戀愛的幹涉。

圓圓和第一任男友認識且同居了兩年。觀念保守的母親聽說這事,被氣哭了。

後來兩人見了雙方父母,考慮結婚。但圓圓在婚前發現,男友性格有問題,還有暴力傾向,於是果斷分手。

其實,圓圓的父母對這個男生並沒有太大好感,但他們認為,女孩子都和男友同居了,就要嫁給他。誰知道,女兒轉眼就和人分手了,這讓他們覺得很丟臉。

圓圓的第二段戀愛,其實並不想那麼早讓家裡人知道。但礙於父母催婚壓力大,她不得不把男友帶回了家。

然而沒多久,圓圓再次分手。

這回父母覺得更生氣了:把兩個男生帶回家裡,這麼隨便的女生「誰敢要」啊?

圓圓在戀愛上不僅沒得到父母的支持,反而還總是遭受嫌棄。父母保守的觀念和難聽的話語,更是讓她痛苦和焦慮。

如果你關注新聞,還能發現不少這樣的事情:

重慶一90後小夥,因不堪家長逼婚,穿女裝參加相親。

鎮江一21歲快遞員,因被家裡逼婚,一時想不開選擇跳江輕生。

杭州一28歲小夥,因為被催婚和媽媽吵架,衝動爬上陽臺尋短見。

可以說,那套保守的婚姻觀念,深植於一些父母的心裡。

在他們眼裡,同居就得結婚;在他們心裡,不結婚就是犯罪。甚至只要能結婚,子女開不開心都不重要。

難怪那麼多年輕人活在父母逼婚的陰影下。

不得不說,催婚這件事,就像戴在子女頭上的金箍圈。

父母催婚的背後,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父母喜歡催婚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婚姻的任務化。

在傳統觀念裡,什麼時候結婚、生子都有一定的時間標準。

在《我家那閨女》中,焦俊豔的父親就是典型的例子。

節目中,87年的小焦談到自己的感情生活。由於剛剛失戀,還需要兩三年,才能走出上一段感情。

一聽到這話,父親馬上急了:「太長了,老師麻煩你們有合適的介紹下。」

小焦很不解,為什麼年齡大了就一定要結婚?

父親馬上用老一輩的價值觀解釋:

結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就應該早點完成。不結婚,人這一生就不完美,就會留有缺憾!

我不遺憾。世界上大多數人走的路,我已經知道結果是什麼。那我不能選一條沒走過的?我把人生拿來試驗一下怎麼了?

父親眼看講道理不佔上風,就把這種想法歸結於年輕人「消極」:

你們淨看黑暗的一面,不看光明的一面。那麼多人結婚後幸福一生的,要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

因為父女觀念不同,兩人最後誰也沒說服誰,還給彼此留下了不愉快。

焦俊豔與父親的對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父母一輩總是把婚姻當作任務,當作人生的必需品。似乎不結婚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甚至是有問題的。

關於父母催婚的原因,《簡單心理》提到一個詞:投資

父母在子女身上投資得越多,就越希望介入子女的婚姻:怎麼樣才能讓我的「投資」非常有效,且不會被糟蹋?

很多長輩插手子女的婚姻,也正是這個原因。

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故事。

小青是一名高中生,和家人生活在偏遠的小城裡。她的理想是在未來考上大學,找一份事業為之奮鬥。

可在這座小城裡,重男輕女的現象極為嚴重。正體驗讀書生活的她,沒有想到父母早早為她包辦了婚事。

得知消息後,她馬上跑去問父母:「為什麼不讓我上大學?我還想要繼續讀書。」

誰知父母回答:「養女兒很虧的,我們給你讀到高中,算很不錯了。」

「可這是我的人生,我自己都不能做決定嗎?」小青委屈極了。

「你哪有什麼人生,沒有我們養你,你都活不到現在……」

父母一句話噎得小青說不出話來。

這個女生後來怎麼樣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這種變相「逼婚」,毀掉了多少年輕人的人生。

其實,我能理解有些父母催婚背後的意願。就像焦俊豔的父親,他只是為了女兒的未來能夠幸福。

但作為新時代女性,焦俊豔的想法其實也很清晰。她有自己的事業,也對婚姻有清晰的看法。只不過因為父女觀念不一致,才導致了溝通上的障礙。

而小青的案例,則讓人覺得痛惜。

女性本來就很容易遭受性別歧視,加上父母都重男輕女,可想她會變得多卑微。

遇到這樣的女生,我都會鼓勵她,儘量不要受外界聲音的影響。

這個時代,女性真的不比男性差。

除了這兩個原因,社交圈子的攀比、不善表達愛意等,都是造成父母催婚的因素。

年輕人應該有婚姻的選擇權

雖然父母催婚催得緊,但年輕人未婚、晚婚的現象也與日增多。

2018年,民政事業統計報告顯示:我國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結婚率為7.3‰,創下了近十年新低。

還有單身人口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單身成年人數量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超過7700萬。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人口研究學教授原新分析了幾個原因:高昂的生活成本(房價物價)、全社會教育水平增加、年輕人獨立性強等。

其實,一說到結婚,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高昂的結婚成本。

舉個例子,按深圳的物價水平,結一次婚要200萬左右(包括婚房)。如果加上生育成本,那麼還需要更多的錢。

光是結婚成本,就足以嚇退一波年輕人了。

另外,中國人的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結合那麼簡單。

正如博主蘇見祈在微博裡說的那樣:「婚姻不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結婚,意味著要多面對一對父母,一個莫名出現的原生家庭。

在這則微博裡,蘇見祈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女生,每天晚上哄孩子睡後,都要出去偷偷喝酒。

為什麼呢?

因為她每天工作繁忙,還要照顧小孩,自己父母還天天找她茬。

本來,這些事就夠她崩潰的了,再加上公公婆婆每天來帶孩子,又對她指手畫腳。

在雙重夾擊下,她只能借酒消愁。

所以,結婚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當然,年輕人不結婚,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教育水平上去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就更高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陳數飾演的職場女強人田蕾,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田蕾做事雷厲風行,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

在婚姻上,她覺得:「女人放棄婚姻,是邁向成功的捷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她所在的律所,充滿了性別歧視。自己明明很優秀,但因為女性的身份,她總是接不到大案子。

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她還是憑藉著自己的野心,努力證明自己的實力。

她明確知道,自己的首要目標就是工作,在沒有遇到合適的人之前,她也不會焦慮自己大齡未婚。

後來,她遇到一個勢均力敵的男友,徐海峰。徐海峰和她是青梅竹馬,兩人又是律所合伙人。在合作過程中,兩人被彼此的魅力吸引,從而走到了一起。

其實,婚姻在這個時代,早已不是衡量幸福的因素。

就像有人說的,如果我一個人就能過得快樂,為什麼還要再找另一個人呢?

無論是生活成本,還是接納另一個家庭,又或者不甘於退居家庭、放棄事業,對年輕人來說,都是削減幸福感的「罪魁禍首」。

所以,與其湊合結婚,還不如選擇單身。這種態度才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表現。

這世界上什麼事都可以將就,唯有婚姻不可以。

結婚一定要以愛為名,而不是到了某個年紀,為了逃避父母的催婚匆匆做出的決定。

改變逼婚現象的鑰匙

在我們自己手上

那麼,怎麼樣才能擺脫父母的催婚呢?

心理學專欄作家唐映紅,曾做過一期演講。

在關於中國婚戀態度的調查中,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遭受過父母的逼婚。

為什麼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映紅老師從幾個角度分析。

心理學:為了避免子女走彎路,他們希望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告訴」子女。

社會學:有時候,是社會體系下的習俗,讓他們習慣幹涉子女的婚姻。

經濟學:養兒防老,是迫在眉睫的社會現實。

這種現象的出現,事實上是父母覺得子女還不夠獨立。

唐老師曾在高校問過學生:不拿父母錢生活的人有多少人?

結果舉手者寥寥無幾,大多數學生還是需要依靠父母的錢買房、舉行婚禮等。

這種情況下,父母就像是我們的股東,那他們怎麼可能不幹預我們的生活?

而父母催婚、子女反抗的這種衝突裡,其實是溝通出現了問題。

心理學中,有一種叫PAC的溝通分析理論,它把成年人的溝通分成三種模式:

P:Parents,就是父母

A:Adult,是成年人

C:Child,是兒童

如果父母用的是P,我們用的是C,那麼這種溝通將會無解。

那麼,最佳的方式,還是有一方主動用A的方式來溝通。而這種模式,顯然不是父母的方式。

在長達幾十年的生活歷程裡,他們早就習慣了用P的方式來溝通。這時,我們就應該充當起A的溝通方式。

而A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我認為應該怎麼樣,但我會考慮對方的權利和處境。

這種溝通是留有餘地的,不會給雙方帶來太激烈的交鋒。在這種溝通下,我們才可能在親子關係中佔主導位置,也才能通過自己的成長,來影響父母,以此減少他們的逼婚。

關於單身或不婚,李銀河也說過:首先經濟上要獨立,要有自己的事業

自己真正沒有後顧之憂了,才能選擇獨身的生活方式。

所以,能改變逼婚現象的鑰匙,其實不在父母手上,而在我們自己的手上。

【言之有「禮」,天天贈刊】小編將從本文選取1則走心留言,贈送2020年第14期《青年文摘》雜誌1本~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籤約作家。微信公眾號: Jenny喬。

那群拼命考上985的「廢物」,開始慌了

74歲黃百鳴近照引熱議:別讓「偽自律」耽誤你的人生

相關焦點

  • 生在農村,17歲就必須嫁人嗎?女孩被逼無奈只好舉報父母
    和普通的待嫁新娘不一樣,小閒並不是婚前焦慮,而是她根本就不想嫁人,這個婚事是她父母的一廂情願。思考再三後,17歲的小閒決定要做點什麼。在幾個同學的陪同下,小閒來到當地婦聯反映情況,舉報了自己的父母,說自己被逼婚了。初中畢業後打工,渴望上學「我不想結婚,我還小,想繼續讀書」,這是小閒一直想對父母說的話,可惜從來沒有人正視過。
  • 父母逼17歲女兒結婚,並反對她讀書,父母究竟是為什麼生孩子
    以上選擇題,你會選哪個答案呢?(讀者們可以在下面的評論區裡寫出你的答案哦!)無論父母是抱著怎樣的目的把孩子生下來,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想怎麼對待,就怎麼對待!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想怎麼逼婚,就怎麼逼婚!不過,有的父母就是把孩子當成了私有財產。
  • 17歲姑娘被多次逼婚,婚前一天舉報父母:我還想讀大學
    茂名一名17歲的少女在婚禮的前一天到有關部門舉報父母逼她結婚, 她還想讀大學,已經以往屆生的身份報了今年的中考,那麼事情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7歲女孩被父母逼著結婚 小閒今年17歲,她到鎮婦聯舉報她的父母逼她成婚。
  • 17歲女孩被逼婚,還想讀書的她,婚禮前一天堅決舉報父母
    (武漢交通) ●5歲女孩偷藏同學東西被媽媽勸去"自首" 近日,浙江溫嶺一5歲小女孩被媽媽勸去派出所「自首」。原來,同學到她家玩時落下一隻電話手錶,女孩很喜歡便藏在書包裡。媽媽知道後很生氣,要求她到派出所「自首」。
  • 女孩控訴爸媽要賣我換彩禮,凌晨躲進派出所還原逼婚整容背後故事
    女孩控訴「爸媽要把我賣了換彩禮」,凌晨躲進派出所;記者獨家對話當事人及父母,還原逼婚整容背後故事今日女報/鳳網首席記者 李立 記者 張秋盈「我的父母態度強硬的想要帶我回老家結婚,騙取彩禮給我的弟弟買房。」「我在西湖派出所求助。」
  • 「爸媽賣我換彩禮,30萬給弟弟結婚」內幕,看清中國式父母可怕
    逼婚、逼整容、看管、打罵、控制……女孩稱父母為30萬彩禮逼婚,自己離家出逃後,又被找到,驚恐之下只能躲進長沙市嶽麓區公安局西湖派出所求助。女孩的遭遇牽動了無數網友的心,甚至有網友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就準備動身去女孩所在地,看看能否幫上忙。
  • 被逼婚的17歲少女,何止一個
    我是大米飯。還記得之前微博上那條#17歲女孩被逼婚#的熱搜嗎?事件是女孩被母親強制安排相親,被逼嫁給鄰村一名22歲的男子。隨後她直接向當地婦聯舉報了自己的母親。在@澎拜新聞 的調查下,事件背後的隱情漸漸浮現。受害女孩名叫阿慧,家裡還有個弟弟,平時跟著爺爺一起生活。
  • 相親和逼婚,未成年的她,能為自己做些什麼
    文|緣來醬子廣東茂名高州雲潭鎮一名17歲女孩小閒,在計劃舉行婚禮的前一天,到當地鎮婦聯去「舉報」父母。她說父母逼自己與見面僅6次的鄰村22歲男子結婚。小閒出生於2003年1月, 「我一直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好像不愛我。」
  • 17歲被逼婚女孩:去年診斷為重度抑鬱症,家裡卻沒有人知道她病了
    家人和親戚正在準備次日20桌的婚宴,「未來丈夫」在微信上告訴她已在殺豬,誰也想不到,她是去鎮婦聯舉報父母逼婚,阻止這場不合法的婚禮。她只有17歲。小鎮沒有秘聞。這件事很快上了熱搜,媒體頻頻來訪,母親拉黑了她。她也因此得以復學,以往屆生的身份參加中考,被當地一所普通高中錄取。
  • 17歲被逼婚少女中考記:以床為桌複習,不想浪費爺爺交的報名費
    近日,廣東茂名高州此前被逼婚的17歲少女小閒(化名),在複習僅一個月後參加中考取得482分,超過當地普通高中最低錄取分數線100多分,再次引發網友的關注。然而,小閒卻有了新的煩惱,一個無法去到她心中重點高中的成績,讓她在讀普通高中還是讀職中的選擇裡糾結、徘徊。
  • 彩禮從12萬降到2萬:「你都未婚先孕了,還有臉要彩禮?」
    未婚先孕,是愛情的照妖鏡,它讓你看清挑的男人到底是寶,還是草。可更令人唏噓的是,這樣的「傻」女孩不只她一個。前不久有一則新聞,江蘇女孩小劉和男友戀愛後「奉子成婚」,卻在領完證準備婚禮的時候,被丈夫趕出家門。原因是丈夫嫌八萬彩禮太多,想要嶽父陪嫁一輛寶馬,可嶽父無力承擔。
  • 曾見面僅6次就被逼婚
    近日,廣東茂名17歲被逼婚女孩小慧(化名)完成中考。垌頭村支書和其母親通話時,小慧母親稱,母女關係差皆因自己一直在外務工而缺少陪伴,「她如果問我要錢讀書,我肯定會給」。小慧目前已填報了中考志願,其父母表示同意支持女兒完成學業。
  • 一個35歲大齡剩女:要是真愛我,你就湊齊29萬彩禮來娶我!
    導讀:一個35歲大齡剩女:「要是真愛我,你就湊齊29萬彩禮來娶我!」 Q:你們大家怎麼看? (1)當彩禮超過了不能付出的預期,我選擇了分手。
  • 網傳27歲女孩被父母逼婚跳樓自殺,留下遺書讓人落淚……
    @作者元寶兒:後樓一個47歲的女人今天上吊了,據說是二婚,老公各種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抽樣樣都做。女人估計實在過不下去這種日子,最後選擇了自殺。想起這幾天吵得正火的那個26歲女孩因父母逼婚後自殺的新聞。忽然覺得結婚並不是那麼美好,也有可能會讓人走進墳墓。
  • 17歲,我懷了第一個孩子
    -5-餅子比我大四歲,卻看起來比我成熟很多,不抽菸不喝酒,各方面都很照顧我,溫暖體貼。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餅子突然摟著我說:秀,我想娶你,你做我的女人可好?我害羞地點點頭。兩個月後,我發現自己懷孕了。本來想著就是要結婚的,那就索性結婚吧。我們便各自把想法跟父母訴說了。
  • 「17歲被逼婚女孩」參加中考|小閒|中考|雲潭鎮|婦聯|高州市
    6月初,因向婦聯反映被父母逼婚,茂名高州市雲潭鎮17歲少女小閒(化名)備受社會關注。在當地婦聯、民政和派出所民警介入下,其婚約已被解除。近日,小閒以往屆生身份參加了中考,但網上有信息稱,其父母仍不支持小閒繼續讀書,再次引發網民關注。就此,高州市雲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網上這一說法與事實不符。
  • 當你們吐槽逼婚的時候,5歲印度女孩被逼結婚了
    父母兄長讓她們嫁給誰,就要嫁給誰:無論是年齡相仿的男孩……還是年齡相差幾十歲,甚至不是第一次結婚的中年男人……一位美國記者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印度,如果你想知道嫁女兒的原因,這些父母可以滔滔不絕地和你說一晚上。」▼
  • 逼婚父母們的愛與怕
    一位江西女孩孟章,開始意識到與父輩思想的代溝。「有一次去喝喜酒,不知為什麼被安排的那一桌上,都是生了女孩的,還都沒有結婚。什麼年齡幹什麼事,女兒不結婚,家長沒法見人,老覺得抬不起頭。」北京阿姨張紅,為了女兒的婚事奔走中。一場「逼婚」與「反逼婚」的拉鋸戰,正在傳統與現代的兩代人之間展開。
  • 「父母養我30年,不值30萬彩禮嗎?」男人的回答讓大齡剩女慚愧
    文|秘籍君說起結婚給彩禮,現在很多人都意見頗大,尤其是男方。因為,說好男孩女孩都一樣,為什麼結婚時非要男方出彩禮,男方買房呢?最近,我一個大齡同事也遭遇了這種事。上個月父母催他相親,早點把婚事定下來。因為同事已經34歲了,相親對象30歲,年紀也不小。大家這個年紀,都是奔著結婚相處的,所以談了一個月,感覺適合過日子,就商量結婚了。商量婚事,彩禮自然是重頭戲,女方家人要30萬,我同事感覺太多。結果,女方就說:「父母養我30年,不值30萬彩禮嗎?」我同事也是個直男,回答道:「我父母還養我34年呢,你家給我多少?孩子可以跟你姓,家務我做,我也可以全職帶娃。
  • 「30萬彩禮能不能先給,我弟等著買房呢」「不好意思,我結婚了」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文|江左梅娘01梅娘一直在強調,彩禮要量力而行,切記跟風攀比,女方更不可以此要挾拿捏男方,提出多少彩禮就必須給多少彩禮,一點也沒有考慮男方的實際情況,那樣就失去了彩禮原本的意義。婚姻,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