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在現如今的中華畫壇中,不知道冷軍這個人物的應該說不多了,尤其是在其一幅少女畫就拍出了6000萬元的天價之後,其名氣更是水漲船高。連帶著他其他的作品也都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且被不斷的推向價格新高。就拿這一幅《豐碑》來說吧,很多人看到的都只是一臺已經被棄用了的發動機,但是經過畫家的巧手加工以後就價值1890萬。
如果沒有人提醒你的話,大概有不少人會將其當作一張清晰的老照片,畫面上的發動機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美感。但是就因為這是畫家用手中的筆一筆一划勾勒出來的,才凸顯出了其特別之處,只能說描繪得太真實了,不管是背景牆上斑駁的劃痕,還是廢舊發動機上精緻到每個螺絲釘的細節,都很震撼。
在成功將此畫拍賣出去以後,冷軍仿佛覺得還不夠過癮,又在這個基礎之上畫了一臺更加陳舊不堪的發動機,不僅如此,這臺發動機全身都還裹著黃色的泥巴,如同剛剛從淤泥中挖出來,沒有來得及清晰就被棄置了。然而,看到此畫之後,真正懂行的專家都沉默了。
此畫從技巧上來說比上一幅難度進一步的加大了。因為發動機隱隱約約是從黃泥巴中透露出來的,只能看到部分裸露出來的地方,黃泥和發動機銜接地方是最難處理的地方。而畫家用它高超的技巧完美地做好了兩者之間的銜接和結合。
透過這被掩埋在黃泥中的發動機,很容易就能夠讓人聯想到它的工作生涯中付出了多麼大的功勞。雖然此畫有個奇怪的名字《文物新產品設計》,但是其背後所要表達的精神實質卻比《豐碑》更加的鮮明、深刻。
這或許就是冷軍之所以能夠在超現實繪畫領域獨佔鰲頭的原因吧,同樣是畫少女肖想,他總是比別人能夠多出一分背後的靈魂和精神,而非單純的畫面複製。同樣是畫最不起眼的廢舊發動機,他前後兩次所展現出來的內容也是不同的,都是各有千秋,同樣具備藝術靈魂。
有人或許會覺得這種極度寫實的創造是一種藝術的退步,這和拍照有啥區別,拍照既快速又省錢,買一幅畫卻要幾千萬,這不是嚴重的資源浪費嗎?實則不然,冷軍的作品不管是靜物還是人物,所展現出來的不是單純的超寫實,還有畫面背後所透露出來的靈魂和精神。
這才是藝術和照片的實質區別。人人都可以追求超現實的畫面還原,但是能夠將其靈魂也展現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藝術,否則就只能是複製、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