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因疫情幾天損失千億 他救更要自救

2021-01-08 聯商網linkshop

圖/聯商圖庫

聯商網消息:「帳上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的幾句話肺腑之言,將零售人的視野從與日俱增的確診人數拉回到了行業的現狀及未來。

毋庸置疑,這場疫情對餐飲行業的打擊是巨大的。

春節對餐飲的意義有多大?

根據2019年國家商務部監測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除夕至正月初六七天),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8.2%。

在根據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消息顯示,2019年餐飲收入約4.67萬億元,同比增長9.4%。

整個2019年春節貢獻全年餐飲行業收入比達到了15.5%。

中國飯店協會曾樂觀預估,2020年中國餐飲的全行業收入有望突破5萬億元,根據往年比例估算,2020年春節單餐飲收入預計會達到七千多億元。

而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春節收入損失巨大。根據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中指出,疫情對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預計今年餐飲行業零售額僅在7天內就會有5000億元的損失。

人工和租金兩座資金壓力大山

龐大的數據反映出的是整個行業遭受的損失,而對各個餐飲企業來說,因為疫情,人工和租金兩大大山似乎壓的它們喘不過氣。

雖然門店被迫歇業,但工資還得照開,租金也要照交。即便當下很多甲方購物中心宣布減免商家租金,但大多都是七天、半個月的短期減免,並無法真正幫助餐飲「脫困」。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表示,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而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賈國龍更是坦言,西貝目前帳上現金已經撐不過三個月。

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表示,老鄉雞全國有800多家直營店、160000多名員工,目前大部分門店都是關閉狀態,一個月的工資就差不多8000多萬元,而雖然店沒開,但工資還得照發。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表示,疫情防控期間,眉州東坡要繼續支出員工正常每個月5000多萬元的工資及每月1000多萬的租金。

諸如此類的還數不勝數。而除了人工和租金兩個硬性支出外,疫情期間,市民閉門不出,難以產生消費,這些都是餐飲企業最直觀的損失。

餐飲大佬自己都坐不住了

疫情影響餐飲毋庸置疑,而在節後返工之際,疫情仍未見好轉,一些餐飲企業老闆坐不坐了,開始擔憂自我的生死存亡。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連鎖店的西貝莜麵村基本都已停業,只保留100多家外賣業務。但是外賣的量非常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往年春節,西貝的整體營收約在7-8億元,今年幾乎全部歸零。

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受疫情影響,春節假期(正月初一至初七)保守預測損失可能有2000多萬。同時,為應對春節提前訂的貨有一個多億,大多無法退貨,還有大量蔬菜肯定要報廢。

樂凱撒披薩CEO陳寧:樂凱撒比薩在全國的132家直營門店已經有近30%的門店暫停營業,銷售額下滑一半以上。

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1月24日起武漢市所有品牌所有門店暫停營業,1月26日起所有品牌所有門店全線暫停營業。公司也決定所有門店暫停營業期間所有待崗員工將按照正常出勤工資足額計發,集團受這次疫情影響的損失仍在統計中。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年前預定的年夜飯都在被退訂,從1月21日-30日,一共退餐11144桌,直接損失達1700萬。

嘉和一品董事長劉京京:嘉和一品線下門店大多已經閉店,營業的堂食營業額下降90%,線上外賣的下降率也達到了70%。

餐飲企業也不忘社會責任感

面對疫情,雖然損失巨大,但餐飲企業也不忘社會責任感,紛紛採取措施「抗疫」。

一方面,各大餐飲企業紛紛調整營業時間,避免人流接觸,防控疫情。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從喜茶、星巴克、瑞幸咖啡、鮑師傅開始,直至1月26日越來越多的品牌商加入進來,海底撈、九毛九、太二酸菜魚、胖哥倆、重慶順風123、杭州小龍坎、獅頭牌滷味研究所、小炳勝、御前十七壽司、蛙來噠、客語、港飲港食、味你餐廳、撈王、青花椒砂鍋魚、左庭右院、哥老關、湊湊火鍋、老頭油爆蝦、帕芙琳、寶燕集團旗下所有餐飲門店等眾多耳熟能詳的品牌都決定關店阻止疫情。

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也紛紛加入了捐款捐物大軍中,盡己所能,共克時艱。

諸如星巴克(捐款300萬元)、海底撈(捐款500萬元)、喜茶(捐款100萬元)、瑞幸咖啡(捐款1000萬元)、周黑鴨(捐款1000萬元)、絕味鴨脖(捐款1000萬元)、德克士(捐款100萬元)、鮑師傅(捐款100萬元)、小罐茶(捐款100萬元+價值100萬元保溫旅行杯)、百勝中國(捐款300萬元)、麥當勞(捐款100萬元)等。

自救也需要他救

按照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在接受採訪時所言,如果一個月沒有現金流進帳,而只有現金流支出,大部分餐飲企業很難扛過一個月。

面對疫情,一些企業積極應對,通過改變經營方式等辦法,開展行業自救行動。比如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企業已在完善外賣業務和堂食點餐業務,盡力減少病毒傳染風險。

而諸如西貝等品牌也在選擇了同一方法自救,即關閉堂食、發力外賣。

在北京,澤園、眉州東坡、鑫巴蜀、全聚德、花家怡園、南來順等飯店均擺起了「菜攤」。一方面減少了門店的損失;另一方面,也為附近居民多提供了一道生活保障。

除了自救,餐飲人也在呼籲外界及政策支持。

九毛九董事長管毅宏聲稱,我們希望政府能在稅費上有減免政策,或者能有相關補貼補助。

樂凱撒披薩CEO陳寧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更直接表達了希望獲得政策幫扶的6點意願:

1)2020年所得稅、增值稅減免,2019年所得稅延緩半年徵收;

2)對地產業主提供規模化補貼,並通過3~6個月免租精準惠及到終端餐飲企業;

3)鼓勵並推動美團、餓了麼特殊時期降低外送扣點,扶持生態;

4)提供超過一年期的無息貸款,幫企業解決現金流問題,因為情況緩解所需的時間將超過一年;

5)鼓勵企業靈活用工,緩交社保,適度降低社保稅率;

6)對不裁員的企業發放穩崗補貼。

好消息是,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五大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上,央行明確指出,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各金融機構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

各地相關機構也推出了減租倡議書。

1月30日,廣州市房地產租賃協會發布《致全市業主(房東)的減租倡議書》,呼籲大家「共度時艱」,號召業主給商戶減免2月的租金,3月和4月的租金減半收取。

1月31日,深圳房地產中介協會發布了《眾志成城共抗疫情 關於適度減免各類經營主體租戶租金的倡議書》,呼籲各位業主釋放出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共抗疫情的強大正能量,對包括房地產中介機構、門店在內的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及相關租戶適當減免租金,減輕其負擔。

1月31日,長沙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發文,倡議全市業主在疫情影響最重的2月份適度減免各類經營主體租戶租金一月,3月份租金減半。

1月31日,蘇州市房地產經濟業協會發文,呼籲全市業主免收2月份一個月租金,3月份和4月份租金減半。

業內認為,此次疫情對餐飲的影響不僅在於行業洗牌,很有可能會是一種行業的重塑。但行好事,笑對前程,放下恐懼,共贏難關。

聯商特約專欄作者孫裕隆認為,他救我個人認為不現實,政府能夠給予一定的政策救濟但不可能兜底也兜不了。這個時間餐飲企業的損失就不用說了,一味去糾結節前損失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每一家餐企的狀態、階段、商業定位都有各自特點,這個時間段應該以更加務實的心態去應對自救,對於規模不大的中高端餐企建議在這個階段不要盲動,閉店進行短暫休克,等到疫情平復後再行恢復;

對於夫妻店、社區店建議進行品類整合,以功能性、實用性、方便性品類為主,堂食自取與外賣結合,人員儘量壓縮,讓門店先活下來。

對於大型連鎖餐飲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儲備務必做好四個工作:

第一是盤整店鋪與業務模式,對於經營績效差、周邊商業環境面臨衰退的門店進行閉店,對於需要進行投入培育的業務進行暫停;

第二就是積極與政府、金融機構及第三方投資集團進行對接,尋求資金外援;

第三、對於維持開業門店進行特殊時期運營調整,人員進行必要壓縮,運營時空進行集中,保證開業門店的能耗比最優化;第四就是進行管理層薪酬結構調整,執行特殊時期管理層薪酬計劃,恢復正常後進行補發。

總之在這場疫情面前,沒有強大的企業只有理智與勇敢的企業。

(來源:聯商網 陳寧輝)

相關焦點

  • 「疫情大考」之下,餐飲企業的「變法」自救
    「疫情大考」之下,產品服務迭代升級提速煙臺百納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洪海告訴記者,雖說一兩項外賣生意好,但疫情下這也扭轉不了虧損的大局,目前企業要做的在於穩定員工隊伍、保證一定的現金流,以及企業品牌持續存在。
  • 專訪福州餐飲企業:後疫情時代 闖才有活路
    而福州作為「中國連鎖餐飲之都」,受疫情影響,餐飲業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至暗時刻」:閉店休市、營業額虧損、現金流難以為繼、員工流失……餐飲人叫苦不迭,紛紛呼籲政府減稅、房東降租、平臺免傭等,積極尋求各種「他救」措施。
  • 要互救也要自救——疫情影響下的服務業
    濟南一家快餐連鎖店企業負責人也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他的公司在濟南共有5家店,現在只有一家開始營業,並且營業額只有原來百分之十左右,但這些店鋪的房租成本每月接近十萬元,這是最大的壓力。多地民眾選擇儘量「宅」在家中避免被傳染,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物流運輸等服務行業受到衝擊,而這些行業正是抗風險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領域。事關國計民生,患難時刻當共克時艱,民有所呼,政府有所應。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支持中小企業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的相關措施,在信貸、租金和社保等方面減負,助力服務行業的從業者們渡過難關。
  • 疫情面前,餐飲人需自救過「寒冬」!轉機就在危機後!
    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亂了眾多餐企的發展節奏,如何生存下去成了餐飲人在疫情期間交流最多的話題。每天算著損失多少,帳上的資金還能維持多久,也成為疫情重壓下眾多餐飲企業的生存現狀。有一種焦慮正在蔓延:疫情會成為觸發餐企成片倒下的導火索嗎?餐飲人如何自救過"寒冬"呢?
  • 共享員工、轉移線上、開源節流 餐飲企業開始了抗疫自救
    餐飲、零售、旅遊、電影等行業,被各分析機構列為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租金和人員工資等固定支出壓力能否得到緩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家餐飲企業提出了希望。與此同時,一場抱團取暖的自救也正在展開。2月6日,繼盒馬提出「共享員工」後,京東生鮮也發起了「餐飲零售發展聯盟」,推動餐飲企業針對用戶需求生產半成品速食,通過京東全渠道銷售。
  • 海底撈漲價式自救輸給了麥當勞「虧錢」策略?後疫情時代餐飲啟示
    4月11日,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也在微博上道歉,承諾恢復價格並提供優惠券。這樣一番令人「迷惑」的舉動引來網友熱議。海底撈漲價背後,折射出餐飲業因疫情造成的巨大損失。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 餐飲企業:「熬出頭」更具人間煙火味
    連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江蘇很多餐飲企業陸續恢復堂食。餐飲企業如何追趕被疫情耽誤的「春光」?那些曾放言「不開等死,開了找死」的餐飲企業現在過得怎麼樣?餐飲業又如何抓住行業重新洗牌的機會?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走訪。
  • 千億級產業突遭「黑天鵝」 四位餐飲創始人親述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束從軒告訴記者,相比經營壓力,他最擔憂的還是員工安全。「其實我整夜睡不著,最擔憂的是16328名員工的安全,還有2000多名員工在武漢。企業損失和經營倒是其次。沒有什麼比安全更重要。
  • 餐飲自救指南⑥ 譚鴨血周楊:啟動新一輪推廣計劃 重塑品牌自信
    餐飲業是受此次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恆大研究院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疫情報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在自救與被救之中掙扎,餐飲業的目標是先活下去。據此,封面新聞對話了十位餐飲品牌掌舵人,也許從他們的應對中,你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餐飲自救指南》。
  • 部分知名餐飲企業漲價 海底撈漲價多少最新海底撈西貝菜單價格
    目前,餐飲企業一直在突圍、自救。各地政府部門也拿出真金白銀,鼓勵消費。堂食剛剛放開,餐飲企業就漲價,難免讓消費者難以接受。  「本來海底撈漲價漲得就有點多了,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發現它也毫不遜色。」4月7日,家住重慶兩江新區的彭先生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疫情發生以來,餐飲行業受到很大衝擊。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兩個月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
  • 餐飲人「救店」緊急進行時
    遭到疫情重創的城市,人們最期盼的是恢復「煙火氣」:一碗熱乾麵過早,來盤小龍蝦當夜宵,這才是武漢人本來的生活。誠然,對於武漢餐飲人來說,恢復元氣尚需時日。祝願在各方的助力下,已經開始自救的餐飲老闆們,能儘快度過這道難關。
  • 北京餐飲十大品牌疫情報告
    全文共2854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開篇的話從春節至今,國內餐飲企業經歷了無措、低谷到逐漸創新自救,並在自救的過程中發掘新潛能的過程。疫情突發,之前熱鬧的餐廳變為餐飲人戰「疫」的陣地,餐飲人成為了「危中尋機」的戰士。如何在困境中生存?
  • 從救魚到救漁,從官救到自救——中小企業如何「抗疫求生」?
    是我們創造了「五六七八九」的民營企業!又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而相對於有家底的大集團,我們廣大中小企業,偏偏在這場尚未見頂更未結束的特大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是最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這種致命的衝擊,不止對微觀,對宏觀的衝擊也會很大。
  • 從「去庫存」到「新業態」 南京餐飲自救抗疫顯「功底」
    從一開始囤了一堆「過年菜」,員工只能到菜場、小區門口賣菜「去庫存」;到2月3日永和園微信團購小程序緊急上線,二維碼「掃完」了周邊的社區團購群;再到如今的營業額保持穩定增長,部分抵消了因疫情全面禁止堂食帶來的影響。  南京餐飲界的「永和園」們正積極自救抗疫,眾多品牌餐飲引發的「新外賣潮」,在服務了市民和復工企業的同時,也開拓了南京餐飲的「新業態」。
  • 周其仁:疫情衝擊下,這樣的餐飲企業能真正活下來
    本期主題為《全球經濟怎麼看,餐飲企業怎麼辦?》,邀請了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正和島內蒙古島鄰機構榮譽主席賈國龍,安徽老鄉雞餐飲董事長、正和島安徽島鄰機構執行主席束從軒以及北京大學國發院周其仁教授聯手直播,再加上嘉賓主持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正和島首席經濟學家王林,一起共論「全球經濟與餐飲復興」。整場直播異常火爆,370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
  • 海底撈漲價,麥當勞降價,餐飲企業該如何突出重圍?
    漲價雖能快速減緩壓力,但卻不一定長久疫情下餐飲行業經歷了至暗時刻,據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 餐飲自救指南⑨ 集漁泰式海鮮火鍋陳偉:泰式火鍋2020年是機會年...
    餐飲業是受此次疫情衝擊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恆大研究院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疫情報告中估算,受此次疫情影響,餐飲零售業僅在春節7天內的損失就可能高達5000億元。在自救與被救之中掙扎,餐飲業的目標是先活下去。據此,封面新聞對話了數位餐飲品牌掌舵人,也許從他們的應對中,你能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餐飲自救指南》。
  • 山東餐飲巨頭自救:凱瑞集團無接觸配送、藍海酒店全產業鏈發力!
    疫情對於餐飲行業的衝擊不言而喻,各大餐飲企業紛紛採取轉型外賣、開源節流、共享員工等方式抗疫。山東多家餐飲企業面對疫情沒有坐以待斃,用實際行動作出表率,創新自救之舉,不斷積極開拓餐飲行業的新邊界,打造了「標杆式」自救模式。
  • 北京餐飲十大品牌疫情報告·生機篇 危機下孕育的新商機
    然而,在抗擊疫情的同時,餐飲企業也開始自救解圍,開設菜店、上線外賣、探索新零售......企業也在這些自救措施中探索出了新的商機、新的路徑,使其成為未來業務新的增長點。趨勢一:社區商業顯露商機一邊是餐飲門店被取消年夜飯預定、關閉門店,一邊是食材庫存的積壓,這些食材成為餐飲企業的「燙手山芋」。
  • 衝出「隔離區」:餐飲業自救生死時速
    擺在餐飲從業者面前的這些問題,十分迫切與現實。確實,疫情的防控、對員工的關愛、顧客的顧慮、社會責任、破局自救、減少損失、破局自救,都是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現在這種情況,也沒有辦法去跟國家要政策,只能是呼籲。就像今天(2月1日)賈總,也是呼籲,能不能成為現實不知道。」採訪前,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的文章已經發布,同處困境的梁棣也深有所感:「等待政策外,我覺得企業內部的自助自救更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