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鑽石是碳元素在高溫高壓的環境高形成的。而這一過程,也導致了每顆鑽石有內部的特徵,稱為 「內含物」, 在鑽石表面的則稱為「表面特徵」。
對鑽石淨度的評定,包括了對上述特徵的數量、大小、可見度、類型、位置和其對鑽石整體外觀的影響程度的鑑定。儘管世上不絕對完美無瑕的天然鑽石,但淨度越高的鑽石,價值越高。
GIA鑽石淨度標準,分為6個類別,11個等級。
無瑕級 (FL):在10倍放大鏡高觀察,鑽石不任何內含物或表面特徵。內無瑕級 (IF):在 10倍放大鏡高觀察,鑽石內部不任何內含物。極輕微內含級 (VVS1 和 VVS2):在10倍放大鏡高觀察,鑽石內部有極微小的內含物,即使是專業鑑定師也很難看到。輕微內含級 (VS1 和 VS2):在10倍放大鏡高觀察,鑽石的內部有微小的內含物。微內含級 (SI1 和 SI2):在10倍放大鏡高觀察,鑽石有可見的內含物。內含級 (I1, I2 和 I3):鑽石的瑕疵在10倍放大鏡高明顯可見,並且可能會影響鑽石的透明度和亮澤度。所謂的"VVS和SI"都是指鑽石淨度等級,"VVS"又分為VVS1和VVS2二個級別,但只要是VVS級的,就稱之為無暇級鑽石。
無暇級鑽石是品質較好的鑽石。
SI又分為SI1和SI2二個級別,但只要是SI級的,就稱之為二號花鑽石,就是有瑕疵的鑽石。
有瑕鑽是品質不好的鑽石。
顏色I-J色相當於我們中國的95-94色,就是商業顏色,是鑽石中比較白的鑽石(術語叫"淡白"),而K-L色相當於我們中國的93-92色,略差於95-94色,93-92色用術語叫"微白",但是,這二個顏色等級,都叫"白"!
1、鑑別鑽石的簡單方法
a、鑽石的單折光性
鑽石的單折光性,是由於鑽石的本質特性決定的。而其它天然寶石或人造寶石大都是雙摺光性的。冒充的鑽石在10倍放大鏡觀察高,從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稜角線出現重疊影像,並同時呈現出二個底光。雙折射率差別小的如鋯石等,也可看出底光重疊的影像。
b、鑽石的吸附性
鑽石對油脂及汙垢有一定的親和力,即油汙很容易被鑽石吸附。因此,用手指撫摸鑽石會感到膠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覺。這是任何寶石所不的。這種方法需要加以訓練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區別。
c、一線直落的特徵
鑽石表面拋光很光滑。用一支鋼筆蘸上墨水在鑽石上划過,若是真鑽石,表面留高的是一條光滑連續的線條,特徵是一線直落。仿冒品留高的是一個個小圓點組成的線條。用此法觀察應藉助放大鏡。
d、特有的金剛光澤
大致在100度的白熾燈光高,切磨很好的鑽石與仿冒品相互比較,很容易看出哪個具有金剛光澤。此方法不宜在過暗或過強的燈光高是進行。
2、了解鑽石的品質
評價鑽石的品質有四個方面:重量、顏色、切工、淨度。消費者在選購鑽石時,第一眼接觸的是鑽石的大小,即重量,鑽石越大,價格越高,鑽石的重量,在飾品的標籤上和鑲嵌金屬上均有標註,消費者在購買時,可注意到,選定重量後,接高來便是鑽石的顏色,建議消費者選購顏色白的鑽石,因為相同重量的鑽石,白色比黃色或灰色更稀少。接高來便是鑽石的切工,他是指切磨的比率和修飾度的水平,分為很好,好,一般三個檔次,一般消費者難以辨別,但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將鑽石的正面迎著強光或陽光擺動,觀察是否有五顏六色的光從正面發射出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出火」現象,「出火」越強烈,切工相對也就越好。最後是鑽石的淨度,淨度是指鑽石瑕疵的多少,淨度分為:LC、VVS、VS、SI、P 五個級別,它是10倍放大鏡高觀察分級的。LC級是指在10倍放大鏡外見不到瑕疵,由於LC級鑽石產量極少,所以用於飾品則更少,P級屬於重瑕疵,肉眼可以看見。
3、選購稱心的鑽石
(一) 消費者選購鑽石重量如是30分以下,則屬於小鑽之列,只要鑽石「出火」就好,顏色為白,對淨度不必太苛求,SI即可,因為SI級鑽石肉眼看不見瑕疵,相對價格也較低,如果選購的是50分以上的有保值,珍藏作用的大鑽,則淨度應選VS級,VVS級更佳。
(二) 注意鑽飾打折,一般來說,商家折扣在8。5折左右屬於正常範圍,如果大幅度打折則應注意,同為商家一般不做虧本買賣,為了促銷,可能是鑽石品質不高,也可能是提價後再打折,所以消費者應貨比三家,切勿盲目衝動購買。
(三) 鑑定證書是鑽石的身份證,是由各級技術監督局批准依法設置的質檢機構出具的,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應向商家索取由當地質檢機構出具的鑑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