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與其抱怨孩子不如改變自己!父母們,請把注意力回歸自己

2020-12-14 閃電新聞

文|邱蕾

那天,姐氣呼呼地跟我抱怨,說孩子各種不是:沒有堅持,做事三分鐘熱度;太懶,連喝杯水都要支使旁人;整天看手機,做事拖拉,不到最後一刻不幹正事……

我冷哼一聲,快別說她了,這些毛病不也是你的嗎?這麼吐槽她你覺得好意思嗎?姐姐愣住了。我繼續「毒舌」:你總說要減肥,可基本是光動嘴。今天說要跳繩,跳了一個星期就放棄了,明天說踢毽子,踢了小半個月又放棄了。你怪她懶,你也不勤快,每次吃完飯不都是碗一推就癱到沙發上?你嫌她總看手機,你自己不也是整天機不離手?一邊怪孩子老看手機對眼不好,不要吃飯時看手機,一邊自己邊吃邊刷手機,吃完了碗一放,衝孩子瀟灑地來一句,吃飯別看手機!我都納悶你是怎麼把這句話如此自然而然地說出來的?

你還怨她脾氣不好,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喜怒無常。可你呢,聽說姑媽和人撞了,你路上就也和人撞了,撞得比姑媽還嚴重。家裡的水龍頭壞了,你連氣帶急頭頂生煙,一會兒哭天喊地吆喝這可怎麼辦,一會兒又罵罵咧咧唉聲嘆氣。你說她肚量小,聽不得別人講自己的不是,可你就根本不計較別人的評價、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嗎?老闆罵你兩句,你不也氣得渾身發抖、血壓升高?你不記得自己天天在飯桌上跟我們抱怨單位的人了嗎?

姐聽了半天沒言語,大概從沒想過自己的模樣如此不堪。我卻在想,如果家裡也裝個攝像頭,回放一遍,有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可能效果就更好了。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性格脾氣、為人處世、對生活的態度,方方面面都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潛移默化地影響,最終塑造出孩子的整體形象。若父母為人豁達性格開朗,那孩子多半不會小氣靦腆,若父母心胸寬廣處事大方,那孩子多半不會心胸狹隘斤斤計較,若父母心態積極陽光,那孩子多半也不會消極悲觀,若父母從容淡定,那孩子多半不會焦慮急躁,若父母誠實善良講信用,那孩子多半不會弄虛作假背信棄義,若父母能堅定地執行自己的目標,那孩子多半不會半途而廢。

父母要想,你自己不努力,還指望孩子能樂在其中地發奮上進?你自己一堆毛病,還指望孩子身上處處亮點?你自己膽小懦弱自卑,還指望孩子自信彪悍勇氣十足?你自己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還指望孩子果敢堅強義無反顧?你自己錙銖必較一毛不拔,還指望孩子寬宏大量為人大度?不是不指望,而是孩子一表現得與你相反,怕就要遭到你的強烈反對拼命壓制了。

所以,極大的可能是,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也會是什麼樣的人,所謂龍養龍鳳養鳳,那怎麼辦呢?挺簡單,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製造問題的源頭,源頭是自己,那就先把自己治好,自己這個根治好了,孩子的毛病自然會慢慢消失。

父母們請把注意力回歸到自己這裡,把自己好好照一照,照出病灶,清除治療,下工夫讓自己改變,變得更優秀,更有魅力,以自身滿滿的正能量影響孩子,這樣改變孩子,才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這也才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對很多父母來說,道路艱難,但很值得,因為結局雙贏。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抱怨孩子不如反省自己
    你說她肚量小,聽不得別人講自己的不是,可你就根本不計較別人的評價、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嗎?老闆罵你兩句,你不也氣得渾身發抖、血壓升高?你不記得自己天天在飯桌上跟我們抱怨單位的人了嗎?  姐聽了半天沒言語,大概從沒想過自己的模樣如此不堪。我卻在想,如果家裡也裝個攝像頭,回放一遍,有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可能效果就更好了。
  •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抱怨是一種無能的貪念,抱怨的人總希望自己不改變,希望別人改變,希望別人往對自己有益的方面改變,一個人若是對外部的要求越高
  • 抱怨就是不願改變自己,與其浪費時間抱怨,不如學會改變成就自己
    可惜的是,每當說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小王除了抱怨別人的不是以外,絲毫不覺得需要改變的人其實是自己。02演說家安東尼·羅賓曾經說:「解除痛苦的三個方案:不要抱怨他人,就算自己當年很悲慘,但是你抱怨於事無補;不要抱怨自己,抱怨是與過去有關係的,但是一點也沒有用;改變自己對生活的設想,才可以真正解除痛苦。」人容易對生活有怎麼樣的設想,而造成痛苦呢?
  • 與其抱怨 不如改變
    與其抱怨 不如改變 2020-07-02 0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其抱怨他人,不如改變自己
    其實,這世界哪有那麼多的煩惱,其根源不過是:大多數人總想去改變別人,很少有人會改變自己。人與人的相處,無非就是凡事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換位思考。這樣,煩惱自然就會煙消雲散。所以,與其每天抱怨他人,不如學會改變自己。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身上發生的故事也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案例。
  •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以為世事皆在刁難,所以一直抱怨自己的不如意;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所以處處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遇到一點點的不順心,就開始心灰意冷;面臨一絲絲的挫折,就變得萎靡不振。可是殊不知,越愛抱怨,生活就越糟糕。
  • 【夜讀】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以為世事皆在刁難,所以一直抱怨自己的不如意,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遇到一點點不順心,就開始心灰意冷;面臨一絲絲挫折,就變得萎靡不振。  殊不知,越愛抱怨,生活就越糟糕。抱怨本身就是一味毒藥,它會消磨你的意志、放大你的沮喪,到頭來一事無成,受懲罰的只會是自己。
  • 與其生氣,不如振作起來,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求人不如求己
    依靠父母,父母會越來越老,依靠朋友,朋友有著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隱遁人生在世,風雨交加,唯獨自己是自己生命渡口中的救星只有事事依靠自我,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舒心安適的生活下去1與其煩惱生氣,不如自己振作爭口氣一位寂寞無名的青年畫家正在畫肖像畫謀生
  • 人這一輩子,與其抱怨,不如學會改變自己
    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要學會改變,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這樣的話你的生活會充滿樂趣,變得很有意義。相反,任何事情只知道抱怨,不知道從自身尋找原因的人,很有可能會與生活脫軌,甚至還會身心疲憊。
  • 與其天天抱怨,不如開始改變
    經常抱怨的人最後可能被周圍的人們所拋棄,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能量被這個抱怨者榨乾了。每個人都恐懼牢騷滿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傳染。最後,抱怨者越來越讓人反感和不可接受,人際交往面越來越窄。3.抱怨改變不了現實一個差單位不會因為你的抱怨就會變成一個好單位,一個討厭的領導不會因為員工的抱怨就會變得不再那麼討厭。
  • 與其試圖改變孩子,不如先做好自己
    老大主動跑了半圈步,然後肚子開始疼了,他有點鬱悶,說去年11月份是自己的巔峰狀態,在班上跑步是第一名,現在卻落後到中等的名次了。原來從去年9月份開始,老大因為精力旺盛晚上睡不著,我開始陪伴孩子們跑步,每天3公裡,全家一起堅持了三個月。這三個月的堅持給孩子帶來了滿滿的自信。
  • 與其抱怨,不如讓自己行動起來去改變,你會越來越優秀
    抱怨是世上最無用的東西,凡事多找些方法,少找些藉口。只是一味地抱怨,問題不僅沒有減少,境況也不會改變,相反它也許會摧毀你的意志,削減你的熱情。所以,與其抱怨,不如讓自己真正行動起來去改變。當一個人有了積極向上的態度,不再抱怨生活,而是努力去改變生活、改變自己,慢慢地你會越來越優秀。
  • 抱怨是無能的表現,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
    抱怨充滿了負能量,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抱怨不但給別人帶來極其不爽的身心感受,而且使自己陷入不良的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生活是過給自己的,抱怨多了,只能給別人徒增煩惱,加重別人對你的厭惡感,對事情的解決絲毫沒有任何作用。
  •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建議所有人都看看)
    文/飛魚記得陸小曼在《隨著日子往前走》寫過: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不去抱怨,儘量擔待;不怕孤單,努力沉澱。抱怨有時,反省有時,最重要的是改變要時時。當抱怨的戾氣被發現,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不要再抱怨的路上走太遠。人生中,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總有不如意的事情,當我們面對這些不如意的事情時候,是抱怨還是積極面對,完全會走向兩個不同的局面。
  •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建議所有人看看)
    以為世事皆在刁難,所以一直抱怨自己的不如意;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作對,所以處處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遇到一點點的不順心,就開始心灰意冷;面臨一絲絲的挫折,就變得萎靡不振。可是殊不知,越愛抱怨,生活就越糟糕。抱怨本身就是一味毒藥,它會消磨你的意志,增大你的無能,到頭來一事無成,懲罰的只會是自己。
  • 抱怨生活的不公,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
    當你覺得生活都在處處刁難你,一直都在抱怨自己的不如意,感覺全世界都在跟自己過不去,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煩躁,受到挫折就萎靡不振,遇到困難就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的多了,生活就會變得越糟糕。什麼事都會發生,不需要抱怨上天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誰也不多得,誰也不少得,不要以為生活是不公平的,別人也有說不出的難處,學會坦然地接受生活的不公,那是上天給你的坎,邁過去以往的痛楚、難處都覺得一切都值了,有一種釋懷的感覺。
  • 陽光正能量的句子:與其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觀念。決定今日的不是今日,只是昨日對人生的態度;決定明日的不是明日,只是今日對事業的作為。我們的今日由過去決定,我們的明天由今日決定。六、 我那麼拼,那麼努力賺錢,便是為了要用「老子有錢」四個字,去堵住所有人的嘴。七、 感情一再疏遠的原因,也許便是,我需要你的時候,而你恰好都不在。
  • 與其抱怨,不如放下
    抱怨,是喪失鬥志的開始,是結交仇恨的源頭,也是勞心傷身的禍根。總是關注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人,自己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總是抱怨生活不完美的人,自然會陷入諸事不順的泥沼之中。與其終日抱怨,不如學著放下,心裡不積怨,命裡才能積福。
  • 與其被別人打動,不如自己打動自己
    可是到了我們自己,翻遍往事,那些所有的片段,更多的是越來越不想說的黯然。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大同小異,情感同樣如此,可放在別人身上的,就能讓自己看到力量,感受到悸動,而自己身上的,就不行。為什麼?我想也許是距離的原因。
  • 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追逐的過程,與其抱怨,不如改變!(精闢)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一類人,逢人就說自己過得多悲慘,遇人就講他人半分是非,似乎自己的一切煩惱,都是因別人而起,跟自己沒有半點關係。有時候,與其喋喋不休的抱怨,不如痛痛快快的改變!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並不比你的少。有些人選擇不說,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只是他們很清楚,說出來也無濟於事,別人既不能幫他解決問題,也不能幫他分擔煩惱。有些事,終究要自己弄清楚;有些人,終究要自己看明白;有些理,終究要自己想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