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在工作中最拼命的樣子,大概是他選擇委身於家庭之後。
心理學家羅洛梅說:如果愛特別是夫妻之愛,要成為充分具有人性和成熟的樣子,就需要意志和委身。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委身也就是接受一個持續的責任,要去追求某種目標或者維持某一種狀態。並不是所有的親密關係都存在委身的情形,他需要某種力量或者良知,來喚醒個體並將其帶入一種「決斷」狀態,以此來面對生活。委身好像帶有委屈、不甘心的心理,那麼到底什麼是委身呢?
委身,是怎樣的一種心理體驗?
委身的確帶有一種委屈和不甘心的心理,但是更多的是一種信任。委身是十分痛苦的,它意味著要為了一些人和事,放棄另外一些人和事;委身是有風險的,你不能確保所委身對象(某個人、某種信念)是有價值或者有意義的;委身需要持續地承擔某一份責任,也許你永遠看不到盡頭在哪裡。委身還意味著在較長時間裡,你要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也正因為委身有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才更需要信任,否則個體就不會選擇委身於某人、某信念。
那些委身家庭的男人,很顯然他們信任家人、信任妻子、信任孩子,所以他們甘心為了家人拼命工作。他們不遠萬裡,離開家鄉、離開家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冰冷的城市打工,哪怕面對他人的冷眼旁觀,哪怕面對管理者的刁難,哪怕一頓飯只吃幾塊錢的饅頭和簡單的菜,都能夠心甘情願接納這一切。其內在動力,其實也就是這種委身於家庭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拼命工作。尤其是在部分農村,在我的家鄉,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人。
他們不知道陪伴妻子、陪伴孩子嗎?他們不想過著溫暖、安心的小日子嗎?只是為了能夠給家庭一個穩定的環境,給他們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選擇委身於家庭,暫時告別一個舒適區,讓自己拼命的工作,換來一個穩定的家。因此可以把委身看作是一種成長,因為他不再幼稚的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將生命向外延伸開來。相比於委身一種信念,似乎委身於家庭更能夠激發人們的潛能。
委身家庭的男人,有著怎樣的心理狀態?
1、一切為了家人和孩子
在他們的念頭裡,一切都是為了家人和孩子。一個選擇委身於家庭的男人,不會有太多理想化的信念,不會追求什麼自我實現,不會考慮任何生活的目的,甚至連人格結構都被隱藏起來。他們最簡單的想法,也就是為了家人和孩子而已。在他們的價值觀裡,除了家人和孩子還有什麼呢?反觀那些即便是有了妻子和孩子的男人,沒有想明白這一點,他們不會委身於家庭,仍然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就會顯得不夠成熟。
2、克制、克制、還是克制
一個選擇了委身於家庭的男人,在行事風格方面會變得十分克制。他們的想法是儘可能保全家庭,所以不會做一些過分的事情,遇到一些挫折能克制儘可能地克制。工作中遇到不順心,或者生活中跟別人爭吵,第一念頭就是克制,因為他們的背後是一個家庭。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公司更喜歡這種有家庭的男人,因為便於管理,沒有太強的個性化,能夠任由公司調配。
3、開始斤斤計較了
結婚前的男人,或者叫做在選擇委身於家庭、信念之前的男人,他們會表現得特別大方,尤其是在金錢方面。可是當男人選擇委身於家庭之後,開始有了斤斤計較的想法。他們越來越儉省節約,甚至是錙銖必較,目的就是把錢省下來給家人。他們不再願意冒險,所以儘可能避免自己失誤,這是斤斤計較的另一個方面。男人意識到不再是他一個人,所以要儘可能防範一切風險。
委身,成熟者的必由之路
一個人想要走向成熟之路,一定會委身於某個人或事。也就是說,你因為什麼拼命工作,這個原因也就是委身的目的。你想要家人過得更好,這就是一種委身的信念。他會讓你儘可能克服一切阻礙,完成這一信念。你想要實現某種理想,在你信任自己的前提下,你委身於自己的某種理想,所以你才能夠儘可能發揮潛能,走向這種理想。委身,儘管要求個體放棄自己的其他可能性,但是卻實現了個體的某一可能性。
總而言之,越是選擇委身於家庭的男人,內心也就有足夠的動力,為了家人而拼命工作!